嵇康为什么要和山涛绝交(嵇康为什么与山涛绝交)

本文目录

  • 嵇康为什么与山涛绝交
  • 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真的打算和山涛绝交吗
  • 竹林七贤里的嵇康为什么要与山涛绝交
  • 嵇康在临死前为何将儿子交给已经与自己断绝关系的山涛
  • 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真的打算与山涛绝交吗
  • 竹林七贤中嵇康为什么要给山涛写绝交书
  • 嵇康为何与山巨源断交
  • 都是竹林七贤,嵇康为何要同山巨源绝交
  • 嵇康为什要与山涛绝交临死前又为什么把儿子托付给他

嵇康为什么与山涛绝交

  山涛也是一个很大气的名士,当时就有人称赞他的品格“如璞玉浑金”。他与阮籍、嵇康不同的是,有名士观念却不激烈,对朝廷、对礼教、对前后左右的各色人等,他都能保持一种温和友好的关系。但他并不庸俗,又忠于友谊,有长者风,是一个很靠得住的朋友。他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做着做着不想做了,要辞去,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山涛字巨源,因此这封信名为《与山巨源绝交书》。我想,说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封绝交书也不过分吧,反正只要粗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躲不开它,直到千余年后的今天仍是这样。
  这是一封很长的信。其中有些话,说得有点伤心——
  听说您想让我去接替您的官职,这事虽没办成,从中却可知道您很不了解我。也许您这个厨师不好意思一个人屠宰下去了,拉一个祭师做垫背吧?……
  阮籍比我醇厚贤良,从不多嘴多舌,也还有礼法之士恨他;我这个人比不上他,惯于傲慢懒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欢快人快语;一旦做官,每天会招来多少麻烦事!……我如何立身处世,自己早已明确,即便是在走一条死路也咎由自取,您如果来勉强我,则非把我推入沟壑不可!
  我刚死了母亲和哥哥,心中凄切,女儿才十三岁,儿子才八岁,尚未成人,又体弱多病,想到这一些,真不知该说什么。现在我只想住在简陋的旧屋里教养孩子,常与亲友们叙叙离情、说说往事,浊酒一杯,弹琴一曲,也就够了。不是我故作清高,而是实在没有能力当官,就像我们不能把贞洁的美名加在阉人身上一样。您如果想与我共登仕途,一起欢乐,其实是在逼我发疯,我想您对我没有深仇大恨,不会这么做吧?
  我说这些,是使您了解我,也与您诀别。
  这封信很快在朝野传开,朝廷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态度,而山涛,满腔好意却换来一个断然绝交,当然也不好受。但他知道,一般的绝交信用不着写那么长,写那么长,是嵇康对自己的一场坦诚倾诉。如果友谊真正死亡了,完全可以冷冰冰地三言两语,甚至不置一词,了断一切。总之,这两位昔日好友,诀别得断丝飘飘,不可名状。
  —余秋雨

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真的打算和山涛绝交吗

当然没有。

竹林七贤之间因相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走到了一起,他们都轻视名教,主张回复到人的自然本真的面貌,所以一向远离朝堂,行事怪诞。

山涛后来因为和司马家族的联姻关系选择加入司马氏集团,与嵇康他们的来往就少了,但还没有断交。嵇康后来之所以写《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因为山涛向司马昭推荐嵇康来接替他做幕府的选曹郎,嵇康因此写文责备山涛。但是,嵇康这篇文章看似在和责备山涛不懂得自己志向,还说要与山涛绝交,实际上是写给司马昭看的,是在向司马昭表明自己拒绝做官的坚决态度。

所以,在写了这封信后,两人虽然来往更少了,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绝交。在嵇康心目中,山涛一直是那个值得信赖的兄长,他知道山涛向司马氏推荐他做官也是一番好意,是为了他的前途着想,他也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但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之下,嵇康本来就是曹魏家族的姻亲,受到司马家族的猜忌,如果他再直接告诉司马昭他不屑于和司马家族合作,这无异于是直接挑衅司马昭的权威,不仅自己会被害,连好心举荐他的朋友山涛也会受到牵连,所以他才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向司马昭表达自己的态度,既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又保全了朋友,也不直接触怒司马昭。

后来,嵇康终究还是逃不过司马昭的屠刀,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在他死前,他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山涛,可见,两人的友谊是一直维系了下来的。

竹林七贤里的嵇康为什么要与山涛绝交

嵇康与山涛同列“竹林七贤”,都是魏晋之际的大名士。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国銍(今安徽宿州市)人。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人。山涛长嵇康几近二十岁,据《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一条载,山涛与嵇康及阮籍一面而“契若金兰”,成为至交。后来,山涛妻韩氏得知山涛与阮籍、嵇康为友后,曾向山涛问起二人,山涛对她说:“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于是韩氏便想亲眼看一看他们,山涛应允。一日,阮籍、嵇康二人前去拜访山涛,韩氏便让山涛留他们住下,晚上,为他们准备了酒食,韩氏于室外穿窗偷看,三人相见之欢,以致“达旦忘返”。后来,山涛入内问韩氏:“二人何如?”韩氏说:“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可见,嵇康与山涛成为至交,乃在于他们“识度”相俦。
  不过,后来,嵇康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声称与山涛绝交,那么,是否嵇康就真的与山涛绝交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嵇康其实并没有真正与山涛绝交。
  这一点,可以从嵇康临刑前以子相托得到证明。嵇康因吕安事件下狱,为钟会所谮被杀,据《晋书·山涛传》载,嵇康临刑前曾对其子嵇绍说:“有山公在,汝不孤矣。”死前能以子相托,可见,嵇康仍把山涛视为最可信赖的朋友。山涛在晋武帝咸宁初再次领选后,既举嵇绍,这也反映了山涛也一直未忘嵇康所托。在举荐之后,嵇绍也曾向山涛咨询,自己应该如何立身处世,山涛对他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世说新语·政事》第八条),也可见山涛亦不以《绝交书》为意,视嵇康为友,并一直未忘其所托。
  另外,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其实并不是针对山涛,而是另有所指,嵇康矛头对准的是司马氏集团,他只不过是在以山涛为矢的,指桑骂槐罢了。
  嵇康所处的时代,正是司马氏培植羽翼、消灭异己、打击曹魏势力、大力树立自己的时期。嵇康之妻为沛王曹林之女(或云孙女),并因此得封郎中,拜中散大夫,可以算得上是曹魏宗室,身为曹魏宗室的嵇康,当然让司马氏有所戒介,另外,嵇康性格耿介、刚直,对于司马氏集团以卑劣手段施行的一系列勾当,他是十分鄙夷和愤激的。
  嵇康崇尚老庄,其兄嵇喜在为他作的传中说他“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曾游苏门山,从隐士孙登游处,孙登是当时著名的高士,阮籍也曾去拜访过他,无所获而退,嵇康对孙登“执弟子礼而师焉”。(《世说新语·栖逸》第二条刘注引王隐《晋书》)他又长期隐居山阳,与阮籍等人作竹林之游,并不时以锻铁自娱。王戎曾说“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可谓恬静,可谓宽和,应该说深谙老庄之道。
  然而,面对司马氏集团,嵇康似乎又变成了另一个人,司马氏集团中人钟会来访时,他却“箕踞而锻”,不与交谈,甚至连见面的起码礼节也不致。只是在钟会将要离开时才不无讥讽地说:“何所见而来,何所见而去?”而钟会也心怀叵测地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二去!”(《世说新语·简傲》第三条)在他的一些讨论修身养性问题的文章中,每每也禁不住慷慨发论,如在《养生论》中,也居然要议论流俗,以致蒋伯超说:“叔夜所说,固不免愤时疾俗之谈耳。”(《南漘枯语》)又如在《卜疑》中,他说:“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将卑懦委随,承旨倚靡,为面从乎?……宁斥逐凶佞,守正不倾,明否臧乎?将傲倪滑稽,挟智任术为智囊乎?……宁如伯奋,仲堪,二人为偶,排摈共鲧,令失所乎?将如箕山之夫,颖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
  所以,一旦面对司马氏集团,堆积在嵇康心中的愤激就会燃烧起来,山涛的举荐,给了他一次绝好的机会,于是,他便无所顾忌,写下了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在这篇书信中,嵇康举出官场奉迎、庸俗交际等七件事,并明白地说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及“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言语,显然是直指以名教自居的司马氏集团,难怪当司马昭看到这封书信,要“闻而恶焉”了。(《三国志·王粲传》裴注引《魏氏春秋》)
  面对嵇康如此高调、决绝不留余地的《绝交书》,山涛似乎没有说一个字,在文献典籍中,我们看不到有关山涛对嵇康这封绝交书的只言片语,看来山涛是明白嵇康的真实意图的。
  山涛对嵇康临死所托,应当一直萦记于心。及嵇绍成年,虽然才貌均有乃父之风,但由于其父嵇康是被司马昭下令诛杀的,选官都不敢起用嵇绍。嵇绍二十八岁那年,山涛再次领选,于是向晋武帝上言起用嵇绍,他对晋武帝说:“《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晋武帝对山涛是十分敬重的,听山涛如此言说,他说:“如卿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于是发诏征嵇绍为秘书丞。(《晋书·嵇绍传》)嵇绍后来竟为晋世名臣,传列《忠义》。
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在临死前为何将儿子交给已经与自己断绝关系的山涛

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我们对山涛产生兴趣,也产生了怀疑,嵇康与山涛的关系如此脆弱吗?山涛真的是一个为了仕途不顾朋友的人吗?嵇康误会了山涛吗?

事实上,稽康与山涛是真正的朋友,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绝交!这也是稽康临终前将儿子托付给山涛的原因。

一、嵇康与山涛确实在志趣上有不同选择

魏末政治斗争日趋尖锐, 这时候的稽康和山涛确实有不同的人生追求。

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经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但这只是他早年的生活,后来他厌倦了官场生涯,辞官归隐,而且屡次拒绝为官。从那时开始,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追求自由随心的山野生活。

山涛则抓住时机,利用自己和司马氏之间的一点姻亲关系,投靠了司马集团,一步踏上了仕途。两个好朋友从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景元二年(261年),山涛任吏部选曹郎,这是主管官吏选拔任用的官,打算举荐稽康任他原来的职务。按理,山涛与稽康互为知己,他应当知道稽康志向不是当官,但他可能也想以积极入世的态度来要求稽康,又或者还有别的原因,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好朋友没有恶意。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对好朋友在人生选择上截然不同,但不能以此认定,他们的心也形同陌路了。

二、稽康为什么要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

稽康知道山涛举荐自己当官的事,立马写下了赫赫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在文中历数了自己的种种缺点,痛骂山涛不顾朋友之谊,不顾自己的志向所在,做了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表面上看来,稽康对山涛失望已及,认为他强制直木为轮,扭曲天性,他对他是恨意深重,发誓非要绝交不可,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文史专家罗宗强认为:“中散绝交巨源,非恶山公,于当世人事诚不耐也。”也就是说,稽康写下这封信,其实并不是真的恨山涛,反而是为了保护山涛。以稽康后来遭遇来看,稽康不愿意出仕,虽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实际上早已得罪了当朝权贵,而山涛恰恰身处其中,与他绝交,其实是稽康对他的一份真情。

三、同是绝交书,为什么一长一短

稽康还写过另一封绝交书,对象是吕巽。吕巽与吕安两兄弟都是稽康的朋友,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就施毒计,给吕安安了个“不孝”的罪名告上了朝廷。稽康得知后非常生气,宣布与吕巽绝交,并写了一封绝交信。

这封绝交信写得很短,除了痛斥吕巽以外,再无话可说,这人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样一场毫无挽回余地的决裂。

相反,读过《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人都知道,这封信很长,既然绝交,为什么还要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冷冰冰地三言两语,或直接不发一言,了断一切呢?也许,愤怒的表象之下,藏着的是字字深情的诉说,听得懂的人当然知道,那明着是骂,暗地,是一片赤诚。

四、山涛了解朋友的心意吗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在绝交书后,山涛没有作任何回应,正是因为理解了朋友的苦心,他才不发一言。

第二,山涛在稽康故后,曾推荐他的儿子稽绍为秘书丞,稽绍因为父亲的关系,有些犹豫,山涛劝他:“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他没有辜负稽康的托付,确实在为稽绍谋划。

其实,稽康将儿子托付给山涛,从反面也证明了,他们的情谊从未真正断绝,而事实也证明了,他托付的决定是正确的。

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真的打算与山涛绝交吗

当然不是。嵇康与山涛俱为竹林七贤之一,平日行事散漫大气,与当时文人志向不同,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极有才华又很奇怪的人。而这七个人也是各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山涛此人,在竹林七贤中行事更稳重一些,他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大哥哥,对官场权力还是有着欲望的,而嵇康更像是一个厌恶官场政治、只想风花雪月散漫过日子的小弟弟,但两人虽然性格迥然不同,却不妨碍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

后来,山涛逐渐显露出他的才华与见识,在当时的朝廷中有了一席之地,他做官似乎颇为顺手,官职也在不停提升。在他又被升职即将到外地做官时,他向上司提出:我的朋友嵇康很有才华,希望你能重用他。山涛此举,一是不忍嵇康的才华被埋没浪费,二也可能是对他们小团体再寻找一个新的遮阳伞,毕竟当时政局并不安稳,他们兄弟几人既担负了才华横溢这个名号,就一定会有各方势力前来,或是拉拢,或是打压,之前自己在此地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但自己马上要去外地做官,必须要有一个新的人来接替自己保护朋友们,山涛认为嵇康可以胜任。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嵇康极为愤怒,洋洋洒洒地写了这一篇文章来与山涛绝交,但他是真的生了山涛的气吗?绝对不是的,嵇康非常聪明,结合当时的政局,马上就判断出了此时的凶险局势,自己出身于曹魏政权,本身就被现在掌握大局的司马家族所排斥,如果自己真的做了官,更不知道会被整成什么样子了。而且,如果直接拒绝山涛,那么司马政权还会怀疑山涛的政局取向,那怎么才能既保全自己又不连累大哥呢?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篇看似饱含愤怒但实际品来却是深厚的兄弟情义的文章,更何况,嵇康死时,将自己的儿子托孤给山涛,说有大哥在就没问题,如果真是生气绝交,谁能做出托孤这样的举动?

竹林七贤中嵇康为什么要给山涛写绝交书

好像是嵇康本来就非常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当时的司马懿还是司马什么的。想通过山涛说服嵇康从政,嵇康非但没有顺服,且坚决的与山涛绝交。遂有了这封绝交书。(凭印象写的,大概是个这)

嵇康为何与山巨源断交

一句话总结:道不同不相为谋。嵇康认为自己与山涛已经不是一路人,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与之绝交。背景介绍 魏晋之际,活跃着一个著名的文人集团,时人称之为“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当时,政治上正面临着王朝更迭的风暴。“七贤”的政治倾向亲魏,后来,司马氏日兴,魏氏日衰,胜负之势分明,他们便分化了。首先是山涛,即山巨源,投靠司马氏作了官,随之他又出面拉嵇康。嵇康是“七贤”的精神领袖,出身寒门,与魏宗室通婚,故对司马氏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为了表明自己的这一态度,也为了抒发对山巨源的鄙夷和对黑暗时局的不满,他写下了这篇有名的《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都是竹林七贤,嵇康为何要同山巨源绝交

嵇康是个非常清高孤傲的人,做事很有个性。而且他是魏国的忠臣,司马家把持朝政,上欺天子,下压群臣,在嵇康的心里是十恶不赦的逆贼。这样的人本来应该天下人共同讨伐他,山涛却甘愿做逆贼的走狗。不仅自己当走狗,还要把嵇康拉下水。嵇康气坏了,愤然写下一篇洋洋洒洒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表示跟山涛一刀两断。

嵇康和山涛虽然都是竹林七贤,但是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同。嵇康嫉恶如仇,誓死效忠于曹魏。他看到皇帝大权旁落,被司马家的人欺负,堂堂大魏的锦绣江山马上要被司马昭篡夺了。嵇康对司马昭非常痛恨,他甘愿隐居在竹林里,过着恬淡寡欲的田园生活,也不愿意去做官。

山涛看到嵇康很有才能,觉得他如果不去当官太可惜了,于是向司马昭推荐嵇康去做官。谁知道嵇康从骨子里厌恶司马昭,觉得他是罪大恶极的国贼。山涛当他的走狗就算了,还劝他也去辅佐逆贼。如果当了司马昭的官,岂不是会留下万世骂名?所以嵇康勃然大怒,奋笔疾书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洋洋洒洒,语言犀利。文中痛斥了司马家的黑暗统治和倒行逆施,表达了对社会腐败动乱的不满。并且表示自己习惯于慵懒闲散的生活,而且不懂的人情世故,阿谀奉承,根本不适合当官。山涛看到这封信后,让他当官的想法只好作罢。

正是因为这封信表达了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惹怒了司马昭和钟会,嵇康最终被冤杀。尽管嵇康跟山涛绝交了,但他临死前还是把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抚养。这就叫“君子绝交,不出恶语”。

嵇康为什要与山涛绝交临死前又为什么把儿子托付给他

在后世人的眼中,“竹林七贤”大概都是一群时常匿在竹林之间,弹琴的弹琴,下棋的下棋,有什么说什么的“隐士”。这或许是受到了很多后世文人画作的影响,而对他们产生的印象吧。但竹林七贤一直广为传颂,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君子坦荡荡,但为什么其中嵇康后来会与山涛公开绝交,一点情面都不留?既然绝交,为何在临死前又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照顾呢?

1.嵇康

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曾经在山林之间采药,兴之所至,得意得忘记回家了,而有过路的砍柴人遇见嵇康,都以为是有神仙下界。嵇康喜爱读道家名作,或许也正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他虽然容貌谈吐都很出众,但是并不注重打扮,并且讲究养生,赞美隐士,弹琴吟诗,自我满足,并不愿意出仕为官。

但嵇康也并非没有做过官,他迎娶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只不过再后来,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出仕了,司马昭聘请他,他收拾收拾脚底抹油了,钟会前来拜访,他也是冷眼相待。而当山涛要离职的时候,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直接写了绝交信给他,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两人之间的故事。

2.山涛

山涛,他的来历也不小,他的从祖姑,也就是父亲的姐妹,是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的母亲,他与司马家族是亲戚,因此想要做官其实并不难。不过山涛绝不是平庸之辈,他很有头脑,有眼光,最重要的是有胸襟。他为了能够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先后上书了十几次要求辞职,司马炎才终于答应,但是只要有机会,司马炎还是想办法想让山涛回来就职,可见山涛地位之重要。

3.绝交与托付

这看起来让人十分不解,既然绝交,两人自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为什么嵇康还要把儿子托付给山涛?原因就在于上文所说山涛为人方面,胸襟宽广,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山涛从吏部郎的职位上离任,这个职位掌握着朝廷选官用官的人事大权,换了别人求都求不来,山涛推荐嵇康就职,他不仅不领情,还写了一封绝交信,认为对方这样做简直是想要害死他。

我们无从得知,山涛在收到这样一封信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是当嵇康被人陷害难逃一死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山涛,山涛将嵇绍视若己出,没有辜负嵇康临终所托,还向司马炎大力举荐嵇绍。从这些来看,山涛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而嵇康与山涛,虽然有一封绝交信,但他们仍旧是知己,他们之间比亲兄弟还要亲,这也是嵇康没有把儿子交给哥哥的缘故吧。

得友如此,可能是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毕竟人心难测,现在的很多人,也都没有古时候人们的义气与朋友之谊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