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课文(守株待兔是初中课文吗)

本文目录

  • 守株待兔是初中课文吗
  • 守株待兔的课文的意思是什么
  • 【第906篇】守株待兔
  •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译
  • 守株待兔课文的意思是什么
  • 课文守株待兔翻译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译

守株待兔是初中课文吗

不是,是小学一年级,有的版本是二年级。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守株待兔的课文的意思是什么

《守株待兔》的课文的意思是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
《守株待兔》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第906篇】守株待兔

朗读有“度”,积累有“料”,品析有“法”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中得到一只撞树桩而死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再等兔子撞树的可笑行径。这告诉人们不能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守株待兔》全文39个字,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章法美妙,细节生动,寓意深刻。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故事”,要侧重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守株待兔》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也是教材中入选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可见编者是为了以熟悉的寓言故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课后题中的“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朗读文言文时,正确地断句并读得基本流利,初步获得语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

基于以上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子中的停顿与节奏;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字义、句义,把握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则是通过串讲、译说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从中领略到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对于“守株待兔”的故事也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同时,在上册课文中,学生已学习过文言文《司马光》,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借助注释理解词义,进而理解故事大意。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朗读文言文长难句、理解生僻词语、品析词句方面,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扎实的训练。例如,朗读中的节奏与停顿是教师需要重点指导的,尤其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一句,学生在断句时会遇到困难。此外,学生对于文中种田人的心理活动的揣摩、“种田人为什么会被宋国人嘲笑”等内容,在理解“偶然与必然”、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揭示寓意虽是寓言教学。这则寓言的教学,执教老师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分层次进行朗读训练:先读准字音,再读好节奏与停顿,最后要读出古文的韵味;二是分类别进行字词教学,对难理解、难书写的字词进行分类提示,并扎实地进行写字指导,对古今意义有差异的字词进行集中教学,提高字词学习的效率,渗透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语言特点;三是通过“依图配文”和“译说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提炼出寓意,避免用生硬的方式灌输寓意;四是用“品析美点”的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层次,虽篇幅短小,但条理分明,章法精妙,进而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激发阅读其他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换一换,加一加等多种方法,识记本课守,株等九个生字,懂得结合语境辨析多音字为的读音,通过观察比较,学写“耕、触、劲”等九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正确认读、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能借助注释串讲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感悟故事蕴含的寓意。

3.品析课文词句和写法,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在上课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注释及插图,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尝试自己读一读课文,做到基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教具根据板书的需要,主要体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文言文韵味。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准确而有创意地串讲故事,品析词句,感悟深刻的寓意。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故事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坐下。谢。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学过寓言,请看

1.看图竞猜,揭示课题

(1)出示“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拔苗助长图片)看图猜寓言故事,并指名讲述故事。

(2)揭示课题

一起走进今天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学习守、株、待,学生齐读课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守株待兔”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认真观察课题里面有三个生字,请同学们拿起手跟老师一起写写的时候注意用你们的方法快速记住那三个生字,守,上面宝盖头,下面一个寸,就是守住,寸土不动。

株,左边木字旁,右边是朱,待,左边,右边什么,是等待,等候的意思。

把这三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一起走进这一课,全班齐读课题:守株待兔

接下来,大家把,语文书翻到16页,声音非常的轻,真不错。

二、 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地方多读几遍。

谁来挑战一下,该怎么读?女生真不错,男生呢?

这几个词语

宋人,耕者,触株,折颈,释其耒,冀

太棒了,后鼻韵读得特别准。

下面这样了,你们还能读吗?我们开火车来读。

宋,冀,

耒,耕,释,颈



字正腔圆,老师为你们点赞。仔细观察这三行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

为什么把耒放在左右结构里呢?

讲解耒。

出示图片,这就是耒,它是什么?古代用来耕田的农具。

上面一横是手握住的地方,中间一横是脚踏着的地方,最下面一横代表着尖尖的犁头。通常耒是耕田的农具。

把它放在中间一行,细心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耒和耕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演变,耒就变成了一些字的部首,比如耕,人们用工具在田里劳作。像这样偏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呢?(出示耕的象形字)

耕耘  继续观察,它做字的时候和做部首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呢?

生答。为什么变化?谦让,表扬,你可真会说。

像这样会谦让的字咱们课文里还有三个,我们一起来看,分别是株,耕,释,带拼音。课件。

一起读,左边部首的最后一笔是点,他们互相避让。拿出你们的田字格,描一个写一个。

学习为。

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学生多读几遍,个别读。

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读得很有节奏。

怎么确定节奏和停顿呢。学生说方法。

生:多读,

生,根据它的意思来停顿。

那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你再读一遍。

全班读。

学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说意思。根据理解读出停顿。

学生多次读这句话。

个子小,可声音真大。男生读,女生读。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可以借助插图,可以结合上下文。

同学们用上这三种方法,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同桌相互讲讲这个故事。

那大家知道了讲了什么故事,读起来更应该读出故事的理解了。

你来试试,读。男生有挑战的吗?我还没请过你,你来试试。

男生开始发威了,大家一起来试试。

谁知道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生,农夫。文章是怎么称呼它的?

耕者。什么意思呢?

老者,作者,读者,

师:联系生活实际,日常看到的农夫应该怎么劳动呢?大家想一想。

生说:种地。辛苦劳作。悯农。

春种一粒粟。

师:那文章中的农夫他是怎么做的呢?

文章是怎么说的,全班同学告诉我。

师出示:因释其耒一句。

一起读,结果如何呢?

生: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那这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呢?

师,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语句,用横线画出这些语句。

学生画,不仅会说,还会读。

师:有答案了吗?

农夫,怎样得到兔子。

兔子撞死是偶然。为什么兔子会撞死呢?

兔子被追,撞死了。所以,兔子撞死就是偶然。多说几个。

但是他把偶然当成了必然,最后兔不可复得。所以他被宋国人笑。

同学们,看到这个农夫,你想到了什么一个词形容这个他吗?

不劳而获。说明他愚蠢,异想天开。

农夫得到了一只兔子,他就释其耒,学习这一句。

反复读,引导读。

不要不劳而获,而要怎么做?

我们来完善这个寓意。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彩票,考一百分。

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寓意,也是我们学习寓言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回顾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它告诉我们,不劳而获。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去掉标点,试试像古人一样读读竖版的文字,从右往左读

你能试着把它补全吗。

这个故事选自韩非子,介绍韩非子,还有一些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
(一)读准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检查朗读

上下结构:守、宋

左右结构:触、株、待、颈、耕、释

指名学生回答生字的结构类型,老师引导提问:“耕、释、株”在笔画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揭示:“耕、释、株”这三个字左边的部件最后一笔,原本都是“捺”,为了给右边的部件腾出位置,“捺”变成了“点”。

wéi    为:表示“被”的意思。
lěi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老师点拨“希冀”一词。

1.出示“耕”的小篆,讲解“耕”的字形、字义。

,左边是“耒”,代表“农具”,右边是古代的“井田”,两个部件合在一起,意思是用农具翻松田里的泥土,引申为“耕种”的意思。

2.学生跟随笔顺书写视频书空,学生练习书写“耕”字。

(设计意图:分类识字,既能让学生学会用“归类”的方法来梳理课文中的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字理教学,又是学生掌握难写字的有效“助推器”。)

出示:“耒”从单字到部首时的笔画变化。这体现了中国汉字的“避让之美”,这样的写法让汉字的部件显得更加协调美观。“耕” 体现了一种“左右避让”的写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同桌读对了,请你给他竖大拇指,同桌读错了,请你帮他圈出来,并纠正。

提示:“宋”是平舌音,“耕”要读准后鼻音。“释”读准翘舌音,“为”读第二声。

板块二  读懂故事,感悟寓意

1.方法引领,理解文本

导语:要想把文言文读得流畅,读得清楚,朗读时把握好停顿在什么地方,停顿合适呢

(1)教师示范读第一句:宋人/有耕者。

(2)学生交流为什么这样停顿。

指导学生理解宋人耕者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才能找准朗读的停顿。

生:耕者。(大屏幕出示第一句: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师:把种田的人叫耕者。

    那么年纪很大的人,叫——老者。(生齐答)

    当老师的人叫——师者。(生齐答)

(3)出示理解词句的方法的提示: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桌讨论在文中需要停顿的地方标上斜线自主练读。

(4)交流读书方法通过什么的方法我读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词或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猪表示,一棵树到一棵树成长到被砍伐的时候,才能叫猪树木成猪,以后就能砍完剩下的树根,就形成了树根或树桩,猪在这里指树桩。

走在古文中表示,跑拓展词语,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景在文中指兔子在高速跑动中撞到树桩脖子折断而死。

是表示放下喜欢一件物品,舍不得放下,叫爱不释手,好像背负重物前行压力很大,放下之后,觉得无比轻松,叫如释重负。

耒:一种翻地的工具,带有磊字旁的字大都和农具有关。

冀表示希望身指身体,自身。

(二)借助注释,理解词义
1.教师提问:假如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文言文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该怎么办呢?——原来,“看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板书“看注释” )

2.朗读指导,读准节奏

岛屿课堂上朗读的声音最美妙,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听他的朗读节奏,和你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学生练读。

(4)师生接读,强调停顿。

2.齐读课文中的注释,边读边想:哪些字词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出示:

株:树桩。        身:自己。    走:跑。

复:再次。        因:于是。 

释:放下。        触:撞到。

(点示“走马观花”这个成语中,“走”就是“跑”的意思,指的是速度很快地浏览看到的景象。)

带着理解读第二句,读好停顿。
指名读,再指名读。

    师:农夫没费什么力气,白捡到一只兔子。(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问:这个农夫会怎么想?怎么做?

    指名回答。

    问: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大屏幕出示第三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指名读并结合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给了学生时间思考,等待学生回答。)

    该生说自己的理解,读句子,再读句子。

    指名读,再指名读。

    师:一天过去了,……农夫——(生齐读句子)

    两天过去了,……农夫——(生齐读句子)

    一个月过去了,……农夫——(生齐读句子)

    几个月过去了,……农夫——(生齐读句子)

    学生齐读第三句,再齐读第三句。

    师:几个月过去了,他田里的庄稼怎么样了?

    师生:都枯死了。

    师:他有没有再捡到兔子?(大屏幕出示第四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讲述故事,理解文意

(1)有位小画家根据这个故事画了五幅连环画,你能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五幅画排列正确的顺序吗?

教师梳理故事脉络

板书:兔走触株——释耒守株——不复得兔

(2)随图说出课文对应的句子。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同桌合作讲故事,指明个人讲故事。

4.立足故事,理解语意

(1)讨论交流,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提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因为一件极为偶然的事件,农夫却希望这个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幻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

板书:不劳而获

1.话题讨论:文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你可以这样说:农夫会被宋国人笑话,是因为(        )。

(学生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都对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可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非常丰富的。

出示:

——不努力,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发生的事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不能只是被动等待,而要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2.学生齐读寓意,抄录一句自己喜欢的寓意。

(2)读了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提示:做事妄想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要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或者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3)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一样的人呢?

有的人偶尔买一次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了

(4)默读阅读链接中的南辕北辙故事,思考与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坐车的人要到南边楚国去,可是车子却一直往北走,照此下去,他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5)小结: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许多道理,警醒我们该如何做事和做人。

板块三  搭建支架背诵课文

(1)去标点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无标点、无停顿标记的课文,检测女生朗读。师点评学生的朗读。

(2)竖版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竖版课文内容,指名学生示范朗读后,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像古人读书那样,伴着音乐,把课文竖着读一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小结:把课文反复读上好多遍,才能把课文逐渐读得熟练、通顺、有味道。可见,“反复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反复读)

3.填空式背诵

出示:宋人__________。田中__________。_________,折颈而死。________________,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背诵

第一步生根据图画自主背诵

第二步生根据图画自荐背诵

第三步生根据图画全班背诵

3.无提示背诵

学生个人挑战全文背诵

3.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文

指名1-2名同学朗读展示,检测学习效果。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2分钟。尝试填空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好文不厌百回读”。课文虽短,要做到文从字顺地读好却并非易事。设计有梯度的朗读训练,关注读音、节奏、语调等要素,能够让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更为高效。课堂上背诵积累,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培养。)

板块四,观察比较写好生字
交流时机生字的方法

株、释是注意笔画穿插避让

横画较多,长短比例和距离,待,耕,其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二、翻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三、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

扩展资料

一、启示

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全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事实的变化。

二、主要批评

狭隘的个人经验的思想方法

三、作者信息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守株待兔课文的意思是什么

《守株待兔》课文的意思是告诫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更不要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不劳而获和好运气,只有通过勤勤恳恳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不要死守着一个简单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标或人和物,一辈子,从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妄想从此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课文守株待兔翻译 守株待兔的原文和翻译

1、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2、翻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3、启示

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全新的情况产生新的问题,只能用新的方法解决,只有愚蠢的人才看不到事实的变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