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诗句(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诗句么)

本文目录

  • 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诗句么
  • 哪首诗作于安史之乱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 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仕途艰难的诗句
  • 谁告诉我十六国壮志难酬的诗句有什么
  • 跪求一首报国无门的诗
  • 李清照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愤的句子是什么

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诗句么

1、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哪首诗作于安史之乱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应该是杜甫的诗: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发骚更短,
浑欲不胜簪。

表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仕途艰难的诗句

李白诗: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鲍照诗:《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之十八
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谁告诉我十六国壮志难酬的诗句有什么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
  辛弃疾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嘲》
  【宋】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他的还有一些:
  《咏史》 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跪求一首报国无门的诗

一定要诗吗,空有才华却报国无门的最典型的屈原。特别是他的《离骚》和《怀沙》这两首辞。这两首都能在网上找到。诗的话,以陆游的身世最为报国无门。34岁的陆游从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走入仕途,在半个世纪的宦海生涯中,他魂萦梦系的都是揽辔澄清,收复中原。尽管他官职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时局变化,甚至睡梦中也不忘收复失地,“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一旦有胜利捷报,他便涕泪满颐,欣喜若狂。 但是,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全不以社稷为意,先后与金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隆兴和议》,积极抗金的岳飞、韩侂胄被杀,韩世忠、张浚等被罢黜,眼看着恢复无望,陆游悲愤地写下“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重泪痕”、“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因积极抗金,陆游屡遭贬斥,几起几落。他与张浚私交甚笃,因此被指控“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陆游在圣政所(类似修实录的机构,因太上皇高宗还在世,故称圣政)时,因直言得罪孝宗,改任镇江府通判;淳熙七年(1180)陆游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不久,孝宗忽然召他赶赴临安商讨国事,就在他兴高采烈赴临安途中,又受到给事中赵汝愚的弹劾,被免职还乡;淳熙十六年(1189),参与修高宗实录的陆游又因“所至有污秽之迹”而被罢官,这年他已是65岁的皤然老翁了。直到嘉泰二年(1202),78岁的陆游才又被起用,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风刀霜剑,岁月蹉跎,冯唐易老,寸功未立,陆游只能慨叹“可怜万里平戎志,尽付潇潇暮雨中”了。 陆游最后的20年几乎都是在山阴老家度过的,虽然仕途蹭蹬,命途多舛,但他并不消沉颓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虽已是桑榆晚景,但豪情不减当年,“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忘不赀身”。 但是朝廷上的派系倾轧,使他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只能赋诗言志,发泄自己的感慨。“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引杯抚长剑,慨叹胡未灭”。透过这些诗句,我们看到了陆游内心的隐痛。直到嘉定二年底(1210),85岁的陆游撒手尘寰,赍志长逝,中原仍未恢复。易箦之际,他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清照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愤的句子是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辛弃疾写的,表现壮志未酬的句子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

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