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满门抄斩怎么有后人(房玄龄怎么被满门抄斩的 谋反被杀的是房遗爱不是房玄龄)

本文目录

  • 房玄龄怎么被满门抄斩的 谋反被杀的是房遗爱不是房玄龄
  •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 房玄龄满门抄斩案有谁
  • 房玄龄为相无嗣
  • 杜如晦怎么被满门抄斩
  • 长歌行房玄龄结局是什么 他真的被满门抄斩了吗
  • 房玄龄满门抄斩怎么有后人
  • 大唐贤相房玄龄

房玄龄怎么被满门抄斩的 谋反被杀的是房遗爱不是房玄龄

  房玄龄是唐朝著名宰相,他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有四个儿子,其中房遗爱因为谋反作乱,被皇帝处死了,因此也造成了一些误会,有人误以为是房玄龄一家被满门抄斩了,被满门抄斩的并不是房玄龄,而是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

  历史上房玄龄是生病去世的,死的时候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作为唐初名相,房玄龄活着的时候位高权重,深受统治者的器重和信任。贞观二十二年,听闻房玄龄病重,唐太宗还专门派名医去给他看病,因为担心房玄龄,唐太宗也曾亲自去探望过生病的他。房玄龄临终前,唐太宗李世民握着他的手送走了他。房玄龄死后,被追赠太尉,陪葬昭陵,画像被供奉于凌烟阁。

  房遗爱谋反案,是在房玄龄死后发生的,而且那个时候连唐太宗李世民都不在了,少一代的恩怨,跟老一辈也没有关系。

  受到房遗爱谋反案牵连的人有很多,这其中既包括房遗爱的妻子高阳公主,甚至还包括李世民的儿子李恪,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景等等,唐高宗本人其实并没有狠心到想要将他们赶尽杀绝的地步,毕竟这些人都跟他沾亲带故,但是因为这个案子是长孙无忌审理的,长孙无忌正好趁此机会,可以除掉他一直看不惯的一些人,所以房遗爱等人全部被杀。

  据史料记载,房玄龄总共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除了次子房遗爱谋反被杀之外,长子房遗直也受到了牵连,不过唐高宗念在房玄龄的面子上,只是将房遗直废为庶人,并没有要他和他的家人的性命。至于房玄龄的另外两个儿子,房遗则和房遗义在历史上记载的很少。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导语: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唐太宗的肱骨之臣,那么谁更加厉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两人做比较。要我说,两个没有可比性,因为他们两人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同。亲属远近与才能高低,孰轻孰重真的很难说。长孙皇后在死时曾说不要重用长孙无忌,要保护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后者却没有做到前者。

  房玄龄是李世民的谋士,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说明房玄龄是李世民的一把好手。房玄龄和李世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自家人,因为长孙无垢嫁李世民为妻。

  按官位看,房玄龄在贞观时期从从二品进位到正一品的司空。长孙无忌在太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司空、司徒,在高宗时期是正一品的太尉。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房玄龄官高,长孙能力稍差。之后长孙逐渐进位。到后期盖过房玄龄,甚至在李世民死后,长孙能对李治指手画脚,后被李治打压。两人政见不同,房玄龄是宰相,多为国家考虑。长孙是国舅,会站在家族的立场上。

  在学识为人方面,两人不分伯仲。房玄龄博览群书,善于写文,曾受诏重撰《晋书》。虽然位高权重,却十分谦逊。跟随李世民时,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后病逝。长孙无忌非常好学,具有才略,为人谨慎。刚开始时,他几乎不掌实权,因此也不争权夺势,最后却利益熏心,自缢而亡。

  房玄龄怎么死的

  房玄龄一生为国家殚精竭虑,最后病逝,太宗悲痛,一代贤相就此陨落。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致死,资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是操劳过度,过劳死,有人认为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

  房玄龄在太宗称帝前的’主要工作是文书、寻找人才方面,后被升为仆射,负责国史修缮的监督。工作量一大,处理公务夜以继日。太宗听闻房玄龄如此劳累,让他主攻人才寻找这一块,其他的交给别的官员去办。房玄龄感激太宗如此关心自己,更是日夜操劳。

  晚年的房玄龄疾病缠身,多次提出告老还乡。可是太宗十分需要房玄龄,依旧委以重任,下旨让房玄龄平时在家办公,遇到事情不得不麻烦他的,再派人把房玄龄抬上殿。房玄龄病重时,太宗十分悲伤,不仅派名医来诊治,膳食方面也格外注意。太宗当时的心情随房玄龄的病情或喜或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亲自探视,两人握手诀别。房玄龄在病榻上犯颜直谏,请求太宗停止征伐高丽。没多久,房玄龄去世。太宗三天没有上朝。太宗感念房玄龄,将其葬于太庙,画像挂至凌烟阁。

  至于说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可信度不高。毕竟那时候还是太宗执政,太宗如此精明,长孙无忌再怎么样也有所顾忌。不像懦弱的李治称帝后,长孙无忌以帝舅自居,把持朝政。

  房玄龄墓

  房玄龄,我国古代的十大贤相之一,又名房乔。他的真身葬于昭陵第82号古墓,属于唐太宗陵墓区域。墓碑存于昭陵博物馆,碑上的篆书为褚遂良所写。墓碑上半部分保存较好,下半部分磨损严重。房玄龄的公墓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封土夷平。在山西的墓可能是纪念性墓。

  房玄龄墓之前埋没于荒草,不为世人所知,可是他的德才、能力、勤奋等优秀品质却一直留存在房氏家谱中。因此,房氏家族的后人自发集资出力,对房玄龄公墓进行修缮。2011年3月,来自全国的房氏宗亲代表来到西安,前往昭陵博物馆参观。宗亲们瞻仰了房玄龄的碑体和碑文内容后,前往房玄龄墓进行考察。看到一代贤相的房玄龄死后却没有得到安寝,不少宗亲感到痛心愧疚。随后,活动组织者对宗亲代表们报告了房玄龄墓修缮的计划,整体活动的资金募集情况,提出解决关于房玄龄墓的文物保护的法律问题。晚宴上,来自陕西的宗亲挥毫泼墨,写了50多幅字赠与其他宗亲。最后,房氏宗亲来到房玄龄墓进行祭拜。

  之前的房玄龄墓无人问津,如今在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房玄龄墓一定会修好,供更多的人来瞻仰,感觉他的人格魅力。


房玄龄满门抄斩案有谁

“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七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并不许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吴王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紧接着,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又诬陷十七岁就追随太宗征战并屡建功勋的江夏王李道宗,将其流配象州,李道宗在途中病死。后世史学家多认为,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嫉贤妒能,“衔不协之素,致千载之冤”(《旧唐书·卷六十·江夏王道宗传》)。

房玄龄为相无嗣

话说房玄龄为丞相时算卦,算卦大师说他虽为贤相,可惜没孩子。房相为这事还生气了。房玄龄死后,高阳公主拉着房遗爱叛乱,房家满门抄斩,真是映了那卦象

杜如晦怎么被满门抄斩

因为杜如晦的儿子造反。

杜荷娶唐太宗之女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贞观十七年杜荷与李元昌、赵节、李安俨建议太子李承乾兵变。纥干承基告发太子谋反,杜荷、侯君集、李安俨等人因谋反罪被斩首。所以因为杜荷的背叛,导致了杜家的一场灾祸。

人物特点:

在历史上,杜如晦与房玄龄并称为“房杜”,杜如晦为人干练果断,执行力强,房玄龄则善于谋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两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痛哭流涕,伤心了很长时间。连做梦和吃饭都在想着他,可以说是感情很深了。李世民有容人之量,杜如晦有谋国之忠,两人君臣相得,风云际会,才成就了这样一段佳话。

长歌行房玄龄结局是什么 他真的被满门抄斩了吗

  《长歌行》中,房玄龄等三位大臣之间的互动也非常有意思,其中房玄龄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忠实拥护者,魏徵不愿意投靠李世民的时候,也是房玄龄几次三番去劝说,他同时也是李长歌的老师,可以说李长歌之所以这么厉害,房玄龄要占很大的功劳。房玄龄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因此大家都非常好奇《长歌行》房玄龄结局是什么,因为网上传出房玄龄被满门抄斩的事情,让不少人很是担心。

  据悉,房玄龄是病逝的,他没有被满门抄斩,出事的是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房遗爱联合自己的妻子高阳公主谋反,最后事情败露,不仅他们夫妻俩被处死了,还连累已经去世的房玄龄被取消了配享太庙的待遇,哥哥房遗直被贬为庶人。房玄龄辛辛苦苦一辈子换来的荣誉结果却被自己懦弱的儿子房遗爱和霸道的儿媳高阳公主毁得一干二净,而且还连累了他的一世清明,实在是让人唏嘘。

  房玄龄善于谋划全局,从大局出发来考虑事情和做出决策,也正是因为有了房玄龄等人的帮助,李世民才能坐稳皇位,成功让满朝文武臣服,最后开创了大唐盛世。房玄龄对大唐初期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所以李世民十分尊重他,还将自己的女儿高阳公主许配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原本他是打算让两家亲上加亲,结果没想到,这却是房家噩梦的开始。

  高阳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即使成亲后也没有将自己的老公放在眼里,而房遗爱也是一个软弱的性子,对高阳的所作所为不敢说一句话。之后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偷偷在一起,房遗爱虽然知道,但也无能为力,他根本阻止不了高阳公主做任何事情,后来的谋反,房遗爱也是听从高阳公主的命令,没想到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房玄龄满门抄斩怎么有后人

永徽三年,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房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房玄龄嗣子房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大唐贤相房玄龄

导语:房玄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他任丞相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很少见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名贤相!

房玄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他任丞相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很少见的。房玄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能够名满天下?为何会被后世称为“贤相”?我们还得到历史长河中去找寻答案。

幼年时期的房玄龄机智聪明,他博览群书,喜欢写文章,在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房玄龄年纪虽小,但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有一回,他随着父亲前往京城,京城一派繁荣,大家都认为隋朝不会灭亡。但是房玄龄却对父亲说:“隋朝现任的皇帝没有任何功德,只会迷惑黎民百姓,对隋朝的发展没有作出长远规划,而且太子之位迟迟不定,兄弟之间早晚会自相残杀。靠着这些人,隋朝怎么能继续下去呢?这样的局势,隋朝迟早会灭亡。”房玄龄的这番话让他的父亲十分吃惊,他对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立时另眼相待。同时,房玄龄也是一个孝顺的人。据说,房玄龄的父亲生病后,他照顾了一百多天,每日都亲自喂药喂饭,晚上就穿着衣服睡在父亲的身边。父亲死后,他伤心得五天没有进食,足以见证他孝心感天动地。

房玄龄十八岁考中了进士,之后被任职。当时的吏部侍郎高孝基对房玄龄赞誉不绝,他断言:房玄龄日后必成大器。果然,房玄龄后来被任命为隰城县县尉。步入仕途后的房玄龄,对隋朝朝政腐败颓废之风深感无力。当时,隋朝已经开始动荡,各地出现多处起义,势力最强的便是李阀和宋阀。李阀首领李渊举义旗入关内后,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率军向渭北开拓疆土。房玄龄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他就骑着马去了军营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见到房玄龄后,就像是遇到了旧友一般,很快任命房玄龄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对李世民也一样,与之成了知己,且对李世民非常忠心,将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全都告诉李世民。每当讨伐贼寇的时候,其他人都在搜寻财物,只有房玄龄在搜罗人才,将这些人才带去李世民那儿。遇到良将谋臣,房玄龄都会主动与他们结交。

之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赐封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儿子李世民为秦王。但是,李建成心胸狭隘,因为李世民的风头和功绩远远高过了他,李建成便猜忌李世民想夺走太子之位,处处与他作对。有一次,李世民到太子李建成的府邸吃饭,却被人谋害中毒。秦王府中人人自危,他们知道有人将黑手一步步地伸向秦王,却无计可施。对此,房玄龄倒显得十分淡定,他对大臣长孙无忌说:“现在太子与秦王的’积怨已深,祸乱即将爆发。如果现在出现政变,必定会引起天下大乱。唐朝刚刚建立,根基还不牢固,内部政变会引来别的势力,这不但会祸及秦王府,.还会让国家陷入覆灭的地步。在这样一个紧急的时候,怎么能不再三思考呢?”接着,房玄龄说出了自己的计谋:“既然太子不仁,那我们不如学习周公诛杀兄弟的故事,这样不仅能抚宁天下,还能安定宗庙社稷。古人曾说‘治理国家的人不能顾及小节’,说的不就是现在的形势吗?”长孙无忌听完房玄龄的话后,眼前一亮,两人的想法简直是不谋而合。

其实,长孙无忌早就有这个打算,只是一直以来没敢讲出来。现在,房玄龄都讲明了,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两人商量后,长孙无忌就去向李世民献策。李世民听后当即否决,自己若杀了大哥李建成,这不是不忠不义吗?随后,李世民找来房玄龄商议计谋,房玄龄从容地回答:“现在国家正在患难之中,不是英明的人不能平定眼前的祸乱。秦王的功绩有目共睹,完全是天命所归,自然有神明相助,不需要有人刻意地出谋划策。”房玄龄说完这番话,李世民立马下定决心,决心铲除太子李建成党羽,登上皇位。

房玄龄在秦王府中待了十多年,写下无数言简意赅又道理深刻的文章,就连开国皇帝李渊都赞赏他。太子李建成对秦王幕府的谋臣们都十分厌恶,没少在李渊面前进谗言诋毁房玄龄。房玄龄有一段时间遭到李渊的贬斥,其他秦王府谋臣也被打压。李世民见形势不利,立即召来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在府中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事变后,太子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入主东宫成为皇太子。

李世民登基后,称为“唐太宗”。为了表达对房玄龄的谢意,他提携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之后又升为中书令,并晋爵为邢国公。房么龄的仕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直平步青云。贞观三年,唐太宗又任命他为太子太师,但是房玄龄拒绝了,最后改任为代理太子詹事,兼吏部尚书,后又代替长孙无忌任尚书,改封爵为魏国公,并兼修国史。

房玄龄一人担任多个官职,他的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房玄龄并不懈怠。他继续日夜操劳,尽职尽责,看到别人的长处会欣然学习。与此同时,房玄龄还精通吏事,他不用势利的眼光来衡量一个人,用人时不分贵贱,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世人的赞扬。

李世民为了表现皇恩浩荡,将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房玄龄的女儿也嫁给了皇帝的儿子,成为了韩王妃。可见李世民对房玄龄的器重,皇帝的做法无疑是确定了房玄龄的地位,但房玄龄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坐在宰相的位置上长达十五年/唯恐皇帝顾忌他,于是多次提出告老还乡,可太宗皇帝只是安抚,并没有予以批准。

纵观房玄龄一生,他作出的贡献确实很多,他不仅辅佐李世民登上皇位,在李世民当政期间,还为百姓谋求福利。虽然位高权重,却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去谋私利。房玄龄的功绩远远不止这些,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房玄龄被称为一代贤相,当之无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