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羽的人生经历?有哪些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本文目录

  • 吴大羽的人生经历
  • 有哪些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 近代被限制出境的油画作品有哪些
  • 李可染的资料与主要作品
  • 邓伟雄的作品
  • 丁衍庸的艺术成就

吴大羽的人生经历

吴大羽(1903年—1988年1月),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18年赴沪向张聿光画师习画。1920年任上海“申报”美术。
1922年-1927年留学法国,学习西画及雕塑。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师从鲁热教授进修油画。
1927年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西画系主任。
解放后任上海美专教授,1965年任上海书画院副院长。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艺术顾问,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1903年
12月5日(农历十月十七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宜城镇。父亲名吴冠儒。吴大羽是家中十个兄妹中最小的一个。
1909年 6岁
入私塾学习。从小喜欢画画。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吴大羽祖父的学生,常到吴家来学画。在艺术的氛围里,也培养了吴大羽对美术的兴趣。吴大羽的大哥吴子政对他学习美术也有积极的影响。
1918年 15岁
赴沪向画师张聿光学画。
1920年 17岁
1920年 进上海馆,任美术。
1921年
1921年1月—1922年6月,用笔名“吴待”在《申报》发表漫画56期。也发表短文和诗篇。
1922年 19岁
春夏之交,搭法国油轮去巴黎自费留学。先学半年法语,是秋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师从鲁热教授(Prof.Rouge)学习油画。
1923年 20岁
转入雕塑家布德尔(Bourdelle)工作室学习雕塑。
1924年 21岁
1月27日,吴大羽、林风眠、李金发、刘既漂、王代之、曾一橹、唐隽、林文铮等在巴黎发起组织了 霍普斯学会。
5月21日,霍普斯学会在法国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莱因阿宫(Palais du Rhin)举行第一次。
1927年 24岁
秋,吴大羽、林文铮、王代之一同乘坐火车离开法转到莫斯科,学成归国返沪。
1928年 25岁
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3月,协助林风眠组织成立杭州国立艺术院(1930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
8月,与寿懿琳女士结婚。岳父寿拜庚为银行界高级职员。
8月,与林风眠,林文铮等组织创办,是以杭州艺专教师为基础成员的全国性艺术社团。
秋作《窗前裸妇》,约三公尺高,两公尺宽,人体以大色块铺垫,被光的深紫与受光的朱红形成强烈对照。
1929年 26岁
6月,女儿吴崇力出生。
8月,第一次展会在上海法比联欢会举行,盛况空前,吴大羽展出作品《渔船》与《倒鼎》,后者描述一群中国妇女,挣脱锁链,谋求解放。展后,李朴元评论:吴大羽的油画吸收法国印象派的技法,重视色彩的光色效果。
9月上旬,创办第一份研究美学理论与创作教学的学术性刊物《亚波罗》半月刊。
1930年 27岁
7月,儿子寿崇宁出生。
1932年 29岁
作《女孩坐像》。
1934年 31岁
参加第四次展览会(该社第二次展览于1930年夏在日本举行,第三次展览于1931年春在南京举行),地点位于上海法租界中法友谊礼堂,展期自3月3日至3月9日。
作大幅作品《汲水》,又名《井》,五公尺高,四公尺宽,它不是追求物象的外表描述,只是一种凭藉,让棕红色的汲水人的背部和蓝绿色的树丛相照应、衬托,散发出色的魅力。
1935年 32岁
作《凯旋图》,又名《岳飞》,与作品《井》的尺寸相当,但略为狭长。大幅构图表现岳飞奉诏班师,百姓们捆住岳飞的坐骑祈求留下抗金,从构图到色彩,此图显然受了德拉克洛瓦《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之启示:岳飞穿桔黄色袍子,旗帜是朱红色的,道旁身穿白色服的老妇人起了辅助作用,天空微蓝的热调冲破了暖色一统的格局。
1936年 33岁
作《孙中山演讲图》,也是大幅作品,画面色调为淡紫绿色;孙中山先生穿着染有淡紫色的白大褂,他和草地上的人群一起以大片森林为背景,浸沐在一片微冷的色调中。
1937年 34岁
作《国土不容侵犯》,又名《血手》。
是冬,随学校辗转内迁。开始与学校同行至浙江诸暨、金华、再到江西贵溪的龙虎山,再往湖南方向搬迁,后离开队伍自行至湖南长沙,后又离开长沙经贵阳到云南昆明。
1938年 35岁
冬,抵达阮陵,离开杭州国立艺专教职。
1939年 36岁
秋,赴昆明,校长滕固聘吴大羽任教,因故未成。
1940年 37岁
夏,经香港回上海,住在延安中路百花巷内岳父家的房子内(现延安中路632弄)。
从1940年至1942年期间,随国立艺专在重庆学习的吴冠中、朱德群等屡次给吴大羽写信,联络校方,希望吴大羽赴重庆任教,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1946年 43岁
赵无极在重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办一次画展,展出吴大羽、林风眠、关良、丁衍庸、李仲生及赵无极等画家的作品。
1947年 44岁
杭州国立艺专聘吴大羽担任油画工作室主任。往返上海、杭州之间。作《船夫曲》。
1948年 45岁。
作油画《回乡》。
1949年,46岁
岳父寿拜庚携家去台湾。吴大羽与夫人寿懿琳决定留在大陆。
1950年 47岁。
9月,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长刘开渠解聘。居上海,靠变卖家中物品生活。1952年后与妻子靠女儿吴崇力、儿子寿崇宁担任中学老师的工资收入生活。据吴大羽子女回忆,50年代,在学生芮光庭的联络下,吴大羽为出版社画了《万能的手》、《石头孩子》等两本连环画,得到了100多元稿费。在上海美术家协会负责人赖少其的帮助下,曾画过两幅油画,得到了200余元稿费。因为没有条件作画,10多年间,只作了少量油画作品,有《伏案少女》、《镜中像》、《红花》、《少女头像》、《东风草图》、《菊花》。1958年曾与赖少其、林风眠、关良、陈烟桥、邵克萍等十余人到上海东郊同民生产合作社参加劳动。曾到同济大学建筑系担任色彩教学半年。
1960年 57岁
上海美术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被聘为教师。但由于教育思想不合时流,只是短期的工作即回家赋闲。
1961年 58岁
作品《红花》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纪念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展期自5月至7月),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5年 62岁
上海油画雕塑研究室成立,任专业画家。结束了15年没有正式工作的局面。
1966年 63岁
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不公正待遇和批判,被称为反动学术权威。许多手稿、文献资料、书籍被抄走,其中部分资料在文革结束后返还。有500多幅尺幅较大的纸上作品被抄走后,不知去向。
1972年,69岁
上海油画雕塑室与上海中国画院合并,成立上海画院。吕蒙为院长,吴大羽、唐云、王个簃为副院长。
1976年 73岁
兼任上海船厂职工美术大学教师,与其他艺术家体验劳动与创作的生活,该校两年后停办。
1979年,76岁
学生朱德群从法国寄来一批油画颜料。吴大羽晚年的油画作品使用的是这些油画颜料。
1982年 79岁
作品参加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共展出82位上海油画家作品,以刘海粟、颜文梁、吴大羽、关良、周碧初为首、展期自4月4日至14日,这是第一代油画家劫后余生的第一次艺术展示,引起美术界的关注。
1984年 81岁
作品参加12月的第六届全国美展,《色草》获美展荣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 82岁
学生赵无极、庄华岳探望吴大羽。
1987年 84岁
作品《韵谱》(1983年作)、《静物》(1985年作)参加美国GHK公司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办的(Contemporary Oil Paintings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地点于纽约The Harkness House,展期自4月1日至28日。
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和大地文化社联合主办的,参加者有上海画家24名,台湾画家13名,地点于上海展览中心,展期自12月19日至28日。
1988年 85岁
1月1日,病逝于上海家中。
已发现存世油画作品110多幅,蜡笔画和纸上作品1600多幅。遗留有大量未发表的手稿和文献资料,有草图、速写、素描及诗稿、艺术札记、随笔、书札等。

有哪些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中国的:傅抱石、高剑父, 齐白石, 赵无极, 吴冠中, 吴昌硕, 张大千, 徐悲鸿, 李苦禅, 吴作人, 潘天寿,
黄宾虹, 林凤眠, 吴大羽, 何海霞, 陆俨少、石鲁, 李可染, 林散之, 程十发, 黄永玉, 朱德群,
丁绍光, 范曾, 丰子恺、溥心畲、颜文梁, 唐云、陈丹青, 丁衍庸, 刘海粟、黄君壁, 陈逸飞,
董寿平、范光陵, 王雪涛, 朱屺瞻、吴湖帆、欧豪年、陈半丁, 黄胄、张善孖、关山月、
黎雄才, 潘天寿, 钱松岩、宋文治、叶浅予、启功、喻继高、谢稚柳、廖继春, 韩美林、关良.
外国的:
马奈 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画家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出身于一个家境富裕的资产者家庭. 青年时当过水手最初师从学院派画家托马斯库蒂尔五年后因不满学院派教学而离去.以后到各地进行美术临摹和研究前代大师作品。
卡拉瓦乔 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仑巴底省的卡拉瓦乔村.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孩提时代在米兰画家西蒙佩特察诺那里学艺。
马列维奇卡西米尔 马列维奇生于基辅逝于列宁格勒.他先是受到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后来他又结识了拉里昂诺夫及俄国先锋派诗人.在他们的帮助之下他于1915年起草了至上主义宣言 1911年他作为方块J派的一员在该沙龙展出了一些立体派风格的作品并成为有其夫人乌达尔卓娃参加的俄国立体派的领袖。

近代被限制出境的油画作品有哪些

  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书画家共140人,分为:作品一律不明出境,原则上不准出境和精品不准出境三类;列入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书画家共245人,分为: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原则上不准出境及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三类。
  因此:
  油画作品原则不许出境的一位:蒋兆和
  油画作品一律不许出境的两位:董希文 王式廓
  附:
  一七九五到一九四九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
  根据国内存量,避免出现空白,下列著名书画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
  一、 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20人):
  王文治(梦楼) 王宸(蓬心) 邓石如(顽伯) 任熊(渭长) 刘彦冲(泳之)
  华冠(吉崖) 余集(秋室) 张惠言(皋文) 张崟(夕庵) 改琦(七芗)
  金礼赢(五云) 赵之谦(撝叔) 洪亮吉(雅存) 段玉裁(茂堂) 费丹旭(晓楼)
  徐三庚(袖海) 虚谷(倦鹤)黄易(小松) 董婉贞(双湖) 蕃恭寿(莲巢)
  二、 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32人):
  王杰(伟人) 王鸣盛(礼堂) 方薰(兰士) 永瑆(少厂) 冯敏昌(伯求)
  任 颐(伯年) 伊秉绶(墨卿)纪昀(晓岚) 孙星衍(渊如) 刘墉(石庵)
  吴荣光(荷屋) 吴俊卿(昌硕) 沈宗骞(芥舟) 汪承霈(时斋)李叔同(弘一)
  陈师曾(衡恪) 严复(几道) 林则徐(少穆) 法式善(梧门) 姚鼐(姬传)
  袁枚(子才) 奚冈(铁生) 翁方纲(覃溪) 铁保(梅庵) 钱杜(叔美)
  钱大昕(竹汀)钱坫(十兰) 梁同书(山舟)梁启超(任公) 董诰(蔗林)
  黎简(二樵) 戴熙(醇士)
  三、 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193人):
  丁以诚(义门) 丁佛言(松游) 万上遴(辋冈) 万承纪(廉山) 尤荫(水村)
  文鼎(后山) 王引之(伯申) 王礼(秋言) 王芑孙(惕甫)王学诰(椒畦)
  王昶(德甫) 王闓运(湘绮) 王素(小梅) 王懿荣(正孺)计 芬(小隅)
  龙启瑞(翰臣) 包世臣(慎伯) 左宗棠(季高) 石韫玉(琢堂) 冯 洽(秋鹤)
  冯誉骥(展云) 司马钟(绣谷) 任 预(立凡) 任薰(阜长) 江介(石如)
  朱文新(涤斋) 朱为弼(椒堂)朱鹤年(野云)朱本(素人) 朱孝纯(子颖)
  朱昂之(青立) 朱偁(梦庐) 朱熊(梦泉) 阮元(芸台) 那彦成(绎堂)
  许乃钊(信臣) 毕沅(秋帆) 毕涵(焦麓) 毕简(仲白) 汤金钊(敦甫)
  汤贻汾(雨生) 汤涤(定之)达受(六舟) 刘德六(子和) 祁寯藻(叔颖)
  何绍基(子贞) 何翀(丹山) 沙馥(山春)佘启祥(春帆)余绍宋(越园)
  沈曾植(寐叟) 吴大瀓(清卿) 吴榖祥(秋农) 吴锡麟(榖人) 吴熙载(让之)
  吴鼒(山尊) 吴庆云(石仙) 宋光宝(藕堂) 宋湘(芷湾) 宋葆淳(倦陬)
  汪启淑(秀峰) 汪昉(叔明) 汪恭(竹坪) 张问陶(船山) 张廷济(叔未)
  张伯英(勺甫) 张洽(月川) 张度(叔宪) 张泽(善子) 张祥河(诗舲)
  张培敦(研樵) 张敔(雪鸿) 张裕钊(廉卿) 张盘(小蓬) 张熊(子祥)
  张燕昌(芑堂) 张穆(石舟) 陈介祺(簠斋) 陈鸿寿(曼生) 陈希祖(玉方)
  陈树人(猛进)陈豫钟(秋堂) 陈 澧(兰甫) 杨沂孙(濠叟) 杨岘(藐翁)
  杨守敬(惺吾) 苏六朋(枕琴) 苏长春(仁山)严钰(香府) 居巢(古泉)
  招子庸(铭山) 武亿(虚谷) 林纾(琴南) 英和(煦斋) 周镐(子京)
  金启(耘麓) 金城(北楼)郑孝胥(苏戡) 罗天池(六湖) 罗振玉(雪堂)
  俞 礼(达夫) 俞明(涤凡)俞樾(曲园) 姚文田(秋农) 姚元之(伯昂)
  姚燮(梅伯) 胡远(公寿) 胡锡珪(三桥) 洪范(石农)姜 渔(笠人)
  姜筠(颖生) 姜熏(晓泉) 赵之琛(次闲) 赵光(蓉舫) 赵秉冲(研怀)
  赵魏(晋斋)钮树玉(蓝田) 倪田(墨耕) 郭尚先(兰石) 郭麐(频伽)
  殷树柏(云楼) 翁同龢(叔平) 翁雒(小海)真然(莲溪) 秦祖永(逸芬)
  秦炳文(谊亭) 桂馥(未谷) 徐世昌(菊人) 徐坚(絸亭) 莫友芝(郘亭)
  高剑僧(秋溪)高树程(迈庵) 陶梁(凫芗) 钱松(叔盖) 钱维乔(竹初)
  钱伯坰(鲁斯) 钱泳(梅溪)钱慧安(吉生) 钱振鍠(名山) 顾麟士(鹤逸)
  顾沄(若波) 顾光旭(晴沙) 顾洛(西梅) 顾皋(缄石)顾莼(南雅)
  顾蕙(墨庄) 顾鹤庆
  一九四九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
  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加强管理,下列已故著名书画家全部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
  一、 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10人):
  王式廓 何香凝 李可染 林风眠 徐悲鸿 高 仑(剑父) 黄 质(宾虹)董希文 傅抱石 潘天寿
  二、 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者(23人):
  于右任 于照 (非暗) 丰子恺 石鲁 齐璜(白石) 刘奎龄 刘海粟 张爰(大千) 沈尹默
  吴作人 陈云彰(少梅) 吴湖帆 陆俨少 林散之 赵朴初 钱松岩 高嵡(奇峰) 郭沫若
  黄胄 蒋兆和 谢稚柳 颜文梁 溥儒(心畲)
  三、 精品不准出境者(107人):
  丁衍庸 马叙伦 马一浮 马晋 王贤(个簃) 王心竟 王伟 王雪涛 王叔晖 王福庵
  王襄 王蘧常 方人定 方济从 邓散木 邓尔疋 叶浅予 叶恭绰 戈荃(湘岚) 白蕉
  冯迥(超然) 冯建吴 田世光 古元 朱屺瞻 朱家济 朱复戡 吕凤子 刘子久
  刘继卣 刘凌沧 江寒汀 关良 吴家琭(玉如) 吴茀之 吴显曾(光宇) 吴华源 吴桐(琴木)
  吴徵(待秋) 吴熙曾(镜汀) 陈之佛 陈子奋 陈子庄(石壶) 陈年(半丁) 陈秋草
  张大壮 张书旗 张克和(石园) 张宗祥 张其翼 张振铎 张肇铭 李英(苦禅) 李铁夫
  李耕 李琼玖 陆 翀(抑非)
  陆维钊 来楚生 沙孟海 宋文治 何瀛(海霞) 余任天 应野平 邵章 苏葆桢
  郑昶(午昌) 郑诵先 胡佩衡 周仁(怀民) 周思聪 周肇祥 周元亮 赵少昂
  赵起(云壑) 赵望云 罗悼□(复堪) 胡小石 贺天健 容庚 徐宗浩 徐操 秦裕(仲文)
  陶一清 钱君陶 唐云 高二适 顾廷龙诸乐三 郭味蕖 曹克家 常书鸿 黄幻吾
  黄君璧 黄秋园 黄般若 黄新波 商承祚 章士钊 董揆(寿平) 谢之光 谢无量 傅增湘
  溥伒 溥佺 蔡鹤汀 黎冰鸿

李可染的资料与主要作品

  李可染(1907--1989年)
  
  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解放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艺术特色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
  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评论家一致认为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并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从1943年开始李可染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有一种变革,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李可染有着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李可染先生年谱
  1907年 丁未 1 岁 3 月26日(农历二月十三
  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铜山县。
  1916年 丁巳 10岁 入徐州“吴氏兄弟小学”
  读书,取学名李可染。
  1920年 庚午 13岁 拜画家钱食芝为师。
  1923年 癸亥 16岁 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
  师范学习。
  1926年 丙寅 19岁 在省立第七师范附属小学
  和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1929年 己巳 22岁 越级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
  术院研究生部。得林风眠
  院长赏识爱重。加入“一
  八艺社”。
  1931年 辛未 24岁 “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
  美术习作展。因“一八艺
  社”活动被迫离校。
  1932年 壬申 25岁 在徐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
  展(主要是油画),创办
  “黑白画会”。大幅《钟
  馗》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
  美展。徐州美术专科学校
  任教。
  1935年 乙亥 28岁 游泰山,至北平故宫博物
  院尽赏历代名画。
  1937年 丁丑 30岁 领导徐州美专学生作抗日
  宣传。办《抗日画报》。
  1938年 戊寅 31岁 赴武汉,先后在周恩来、
  郭沫若领导下的部门进行
  爱国宣传活动。
  1942年 壬午 35岁 居重庆农舍,邻牛棚,始
  画牛以寄情怀。
  1943年 癸未 36岁 任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
  1944年 甲申 37岁 在重庆举办《李可染水墨
  写意画展》。
  1945年 乙酉 38岁 与林风眠、丁衍庸、倪贻
  德、赵无极举行五人联展。
  1946年 丙戌 39岁 任北平国立艺专中国画副
  教授。
  1947年 丁亥 40岁 拜师齐白石、黄宾虹。在
  北平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1949年 己丑 42岁 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工
  作者协会理事。
  1954年 甲午 47岁 与画家张仃、罗铭赴江南
  各地写生。在北京举办三
  人水墨写生画展,提出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1956年 丙申 49岁 赴江浙、四川等地写生。
  举办《李可染水墨山水写
  生作品观摩展》。
  1957年 丁酉 50岁 与画家关良同访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
  柏林艺术科院为两画家举
  办联合画展。
  1959年 己亥 52岁 赴桂林写生。在北京举办
  《江山如此多娇》水墨山
  水写生画展,并先后在全
  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同
  年,捷克布拉格博物馆举
  办《李可染画展》。《李
  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
  出版。
  1978年 戊午 71岁 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治协
  商会议委员。此后连续当
  选为第六、第七届全国政
  协委员。
  1979年 己未 72岁 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
  主席。
  1981年 辛酉 74岁 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1983年 癸亥 76岁 赴日本东京、大阪举办
  《李可染中国画展》。艺
  术教学片《峰高无坦途--
  李可染的山水艺术》,欣
  赏片《为祖国河山立传》、
  《李可染画牛》完成。
  1985年 乙丑 78岁 徐州市“李可染旧居”修
  复。再次当选为中国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
  1986年 丙寅 79岁 《李可染中国画展》在京
  举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艺术科学院授予李可染
  “通讯院士”称号。
  1989年 己巳 82岁 12月5 日,因心脏病突发,
  溘然长逝。
  曾多次长途写生,以“苦学派”自称,对中国画山水画的创新作出杰出贡献。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漓江山水天下无》、《杏花春雨江南》、《山城朝雾》、《看山图》等。出版有《李可染画集》。
  http://www.artistorg.cn/artist/8/5/1/200701/1.html

邓伟雄的作品

凡诗、文、小说、讽刺小品等皆有著述,如编电视剧《狂潮》、《七十三》、《飞鹰》等。
填写歌词包括〈春雨弯刀〉、〈绝代双骄〉、〈网中人〉、〈英雄出少年〉、〈神雕侠侣〉、〈楚留香〉、《铁血丹心》、《笑傲江湖》、《怨歌行》、《江湖行》、《万水千山总是情》、《京华春梦》等。
著作包括:《大话西游》、《艺苑闲话》、《香港地语录》、《齐白石画传》、《香港艺术家对话录》、《丁衍庸笔下万象》、《如是我见》等。

丁衍庸的艺术成就

丁衍庸1973-197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教授国画课,并兼任清华书院艺术系主任。
其间应邀访问法国,举办书画展,巴黎第七大学出版《丁衍庸的书画印章》、《丁衍庸画集》。1974年丁衍庸应邀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艺术系与美国雅礼协会合办当代中国书画展,作为期两年的巡回展览,丁衍庸展出作品12幅。同年应邀赴日本京都,参加日本南画院第14届年展。1975年再度受邀参加日本南画院第15届年展。当年访问墨尔本并在墨尔本东西画廊(East & West Art Gallery)举办个人展。1976年出版《丁衍庸诗书画篆刻集》。1977年台北龙门画廊、《艺术家》杂志联合主办丁衍庸画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