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艺术?啥是艺术赏析

本文目录

  • 如何鉴赏艺术
  • 啥是艺术赏析
  • 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有何区别
  • 如何理解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的相对关系
  • 初一艺术赏析怎么写50字
  • 如何鉴赏艺术作品
  • 红灯记的艺术赏析
  • 艺术赏析方法
  • 如何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赏析的相互关系
  • 一幅画的欣赏作文100-200字的

如何鉴赏艺术

一、艺术欣赏的本质
艺术欣赏需要学习吗?假如有一个人请你去看一个画展。你说,且慢!让我先去学习一下如何看画,然后再去看画展。这不是笑话吗?对于普通人来说,艺术欣赏似乎就是看到了美术作品的画面,听到了音乐会曲子的每个音符,艺术欣赏似乎是无师自通的。其实这样的艺术欣赏只是欣赏的最低层次,也就是获得感官愉悦,并没有了解艺术欣赏的本质所在。
那么,艺术欣赏的本质是什么呢?艺术欣赏的本质就是对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填补。什么叫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呢?什么又叫做对艺术作品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呢?
试举一例。据说,唐寅有一幅作品,名曰《川上图》。画面上是一个人牵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驴不肯过桥,牵驴的人用力拉驴。这幅画在画店出售,被人以高价订购,约好次日来取画。画店老板十分高兴。当日关门之后,他想看看这幅平淡无奇的画为什么可以卖出如此高价。当他仔细观察这幅画时大吃一惊,牵驴者与驴之间竟然忘了画绳子。店主担心买主反悔,便拿起毛笔在人与驴之间添上了一条绳子。次日买主见画后却拒绝购买了。顾客说:“我购买此画就在于喜欢它是没有绳子的,既然添上了,还要它干什么呢?”人与驴之间没有绳子,就叫做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欣赏者在心中画出这条绳子,就叫做对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
芥子园画传有一幅画《对话的人》。两人相对而立,虽然说话的人没有嘴,听话的人没有耳,但寥寥数笔竟得入微,这就叫做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欣赏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要在自己的心中把说话者的嘴和听话者的耳添上,就叫做对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
由以上两例我们得出:艺术作品中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就是“象”与“意”之间的距离。作品中的“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之物象,也就是“无绳牵驴”“无嘴说话,无耳听闻”。艺术作品的 “意”是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感知的,隐藏于“象”背后的象外之象,也就是需要想象填补的“绳子”“对话者的嘴与耳”。艺术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在“象”与“意”之间修筑一条由此及彼的道路,就是对艺术作品中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
齐白石有一幅画,叫做“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请老人作画。齐白石一挥而就。画面上一条溪流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泻出,几只蝌蚪在溪水中嬉戏,顺流而下。这幅作品,有巨大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数尺长的画卷,不足十里,更无法客观复制蛙声。但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十里之外,有许多碧绿的、身上背着三条金线的青蛙在溪水中、池塘里跳跃?假如你看到了也听到了,那么,你就在“象”与“意”的空白间搭建了桥梁,你就是对作品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做出了填补,你就欣赏了齐白石的名作。
绘画是这样,那么雕塑作品有没有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呢?有的。雕塑是静止的,生命是运动的,由静止到运动的差距就是雕塑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接受者在欣赏雕塑作品时,能够把静止的看成运动的,这就是一种填补。
仔细观察罗丹的《思想者》,我们注意到“思想者”的右肘放在左腿上,这是一个很别扭的姿势,不能长久地这样坐着。为什么罗丹要给“思想者”安排这样的坐姿呢?按照常理,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要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右肘放在右腿上。于是,我们展开想象,思想者思考的那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复杂、很困难的问题,右肘放在右腿上的坐姿时间太长了,他太累了;于是,他换了一个姿势,把右肘放在左腿上,就是现在的坐姿。但是这个姿势是更容易疲劳的姿势,坚持不了太久,以后,他的右肘又会放在右腿上。罗丹的雕塑,给接受者留下了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这是罗丹的高妙之处。接受者填补了这些不确定性,这是接受者的高明之处。那么,我想考一考读者,运用由静止见运动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可以填补米勒名画《倚锄的男子》中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通过这幅静止的画面,读者是否想象到画面男子劳动的前后过程?画中男子如此疲劳,在这之前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能坐下或躺下休息,而只是倚锄小憩片刻呢?如果读者可以由静止的画面想到男子劳动的前后过程,你就真正学会了艺术欣赏。
二、艺术欣赏的目的
艺术欣赏有多重目的:认识目的、审美目的、交往目的、娱乐目的等等,但艺术欣赏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净化人的灵魂,也就是它的美育目的。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形式美表达。艺术家的灵魂总是通过情感的宣泄或隐或显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一切优秀的艺术家都有一个高尚的、纯洁的、善良的灵魂。艺术欣赏者正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家灵魂的高尚,从而受到心灵的涤荡和洗礼。
我国当代美术家韩美林,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先被批斗,继而投入监狱,经历了难以言传的人生苦难。对于常人来说,社会和环境给予的苦难和不公引起的是愤恨和不满,然而,苦难对于一个心灵纯净的艺术家来说意味着磨练,他用真、善、美回报了社会给予的苦难,那跑遍世界的“福娃”就灌注了他的纯洁善良的灵魂,艺术家这种以德报怨的宽厚胸怀足以使争名逐利、睚眦必报的人们低头反思自己的灵魂。正是浸透着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千万件优秀艺术作品在召唤欣赏者积极填补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同时,深深感动欣赏者,使艺术欣赏者被艺术创作者的纯净灵魂所吸引,而立志做一个高尚的、纯洁的、善良的人。

啥是艺术赏析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有何区别

鉴赏,鉴,古代指镜子,引申为观看,察看之意,赏,是欣赏。
所以艺术鉴赏是从观赏者的角度来审视艺术作品,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品鉴、赏析,经过艺术鉴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了解其表达的思想内涵,其艺术表现的水准高低,其艺术作品的真伪等。
也体现出鉴赏者的欣赏能力和水平。
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大众。
而艺术创作是指创作者的创作过程。
如果再宽泛些,艺术创作整个过程包含了创作、欣赏、鉴赏、批评、再反馈到艺术家,再影响到创作,总之最终形成艺术创作的完整流程。
艺术批评,则是艺术评论者对艺术创作进行评论,有针对艺术流派的,有针对创作者本人的,有针对作品本身的,也有对艺术鉴赏进行引导的,这种艺术批评更从专业的高度出发,更具有专业水准,有一定的专业领域的独特性,可能与大众普通人的视角不同。
所以艺术批评更多是专业人士所为,为专业人士所用。
这样,艺术批评也与艺术鉴赏的概念范围有交集,可以说是更专业性的艺术鉴赏。

如何理解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的相对关系

艺术素养实际上是一种以艺术知识学养为积础的综合能力的多与少,或高与低,包含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等。

艺术素养是一个人经过长期学习,积累,感悟,思考,创作,运用后,逐渐积少成多后得来的。



如果不经历这些过程,就谈不上拥有艺术素养。有艺术素养的人,他的眼界,他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非常开阔。

同时,有艺术素养的人,其思想,意识和境界明显要比常人高,可以看作是一位精神富豪。



艺术赏析就是运用所具备的艺术修养来分析和辩别一件具体的艺术品,它是优秀的,高雅的,美好的,还是拙劣的,低俗的,丑陋的。

并且,要用学识和观点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否有理。艺术赏析调动的是人的逻辑推理思维,就跟数学上证明一道二元二次方程一样,最终要自圆其说。



如何理解艺术修养与艺术赏析之间的相对关系?

个人觉得,它们之间谈不上是相对关系,它们之间跟厨师与饭菜的关系类似。厨师拥有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莱的本领,但家庭主妇也能做饭菜,只不过没厨师水平高罢了。



饭菜都是厨师和家庭主妇依靠个人技能和本事做出来的作品,暂且在这里把他们各自的烹饪过程称之为艺术赏析。

很明显,他们的烹饪方法会不同,烹饪出来的菜品味道和品相有别。

同样的,艺术赏析也如此,拥有艺术素养的人,在艺术赏析上,思考的要更多更全面,鉴别作品好坏能力上,也明显要高出普通人,只因修为和境界决定了一个人认识事物真相的水平。

“艺术素养”的理解,是针对人而论,其内含和表现与展示的(动、静)所艺作,出自创作者,表演者内心的所想,奉献在公众面前的艺术作品内含高低自感而论。

也就是所谓的艺术人才们心中的涵养深浅表露而已,还有人们观后结论都会包含在自己心中的“艺术素养”里。

“艺术赏析”,品鉴,认知,观后欣赏,论断和评判的解释,解说为艺术赏析,丑与美的归结理论,也就是相对关系的最后总结。

谈了点个人的理解说法,欢迎评论,谢谢!

谢网图,老头哥儿文。

艺术素养即艺术知识、艺术才能、艺术创作等等的总和。

艺术素养需要艺术知识和艺术才能的支撑,没有艺术知识和才能的支撑,艺术素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时,艺术创作也需要艺术知识和才能。说白了,艺术创作就是艺术知识和艺术才能的展示。

艺术赏析,就是利用艺术知识和才能,对艺术作品进行鉴定、分析和欣赏。如果把艺术素养比作一个厨师,艺术赏析就是 美食 家。厨师用烹饪知识和能力,创作出一盘美味佳肴; 美食 家用自己撑握的知识,对美味佳肴进行品尝、分析、鉴定。 美食 家需要厨师,厨师也离不开 美食 家。

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同样如此。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都需要艺术知识来支撑,这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它们又是相对独立的,艺术素养可以用以创作,也可以用以赏析。然而赏析的不一定会创作,创作的也不会专去做赏析。正如厨师与 美食 家,厨师不会去做专门的 美食 家, 美食 家也不会去做厨师的。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

这个问题提得好,有深度。首先要搞清楚,艺术素养是什么?艺术赏析又是什么?在我看来,艺术素养,就是一个人受过多少艺术教育,得到多少艺术熏陶和见识过多少艺术作品,有多少艺术涵养和内涵。很明显,艺术素养决定艺术赏析。艺术赏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欣赏艺术作品,二是解析艺术作品。比如说,站在安格尔的巨作土耳其浴女的面前,你懂得多少这个作品,用你的话怎么告诉你的孩子,作品的背景,流派和技法如何,还有安格尔的艺术人生怎么样,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总之,艺术素养只有通过长期学习和体验,才能够培养起来的,艺术赏析需要丰富的艺术素养,才能够做得更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搞清楚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艺术素养(art cultivation)亦称“艺术修养”。 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是“审美修养”或“美学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的掌握,对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马克思认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他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艺术赏析,即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的定义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 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 情感 愉悦的审美活动。

可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对艺术赏析水平的高低,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分专业和业余一样,是有层次差别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个高于生活的部分就需要我们去赏析。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对艺术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比如梵高的绘画在他生前几乎无人欣赏,死后才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所欣赏,并得到广泛赞赏。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也是要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总体来说,艺术素养好的人,他的艺术赏析能力就很强,能够在乱石堆里找出金子,能够在珠光宝气中找出瑕疵,相反,艺术素养不高的人,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就很差,对直观的美,他们也许还能看出来,但对于艺术的内在魅力他们如同盲人摸象,他们也许怀抱金砖却以为它是一块石头,家里藏着王羲之的亲笔书法,他们可能会把它当废纸烧掉,家里腌菜用的坛子也许是古代皇宫御用的,他们却看不出来。这就是艺术素养的不同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曹雪芹说:“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里待时飞。“,说的就是好的东西等待有懂得的人出高价来购买。这就是艺术可以不断升值的原因,物以稀为贵,上好艺术作品肯定是很稀少的,甚至全世界仅此一件,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越王勾践剑,三星堆出土的神鸟树----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一旦丢失或损害,再无见到原貌的可能。这些上好作品,也是经过专业艺术水平很高的人不断研究,不断发现得到的结果,普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想,这大概就是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的相对关系吧!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欠缺的地方还请谅解。

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素养决定或者影响着对艺术的赏析。

艺术素养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在对艺术知识或与艺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的程度,也可以说是艺术修为。



由此看来,艺术素养与艺术赏析还是有着很大关系的。一般地讲,艺术素养高的人,对一件艺术品的赏析会从全方面考虑,比如该艺术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等,而且可能还会联系艺术品的产生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创作风格等等放在一块对艺术品进行赏析。这样的赏析不仅能够对艺术品给予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在欣赏中也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还能长知识,开眼界。而艺术素养较低的人,在赏析艺术品时,往往只是直观的视觉感受印象,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面对同一件艺术品往往会出现不同的认知,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这个虽然不能完全归结为一个人的艺术素养,但艺术素养的不同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 社会 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艺术素养越来越有必要。而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知之所识,识之所思,非专即能。技之所在,能之所在,思之所在。技巧天成。

艺术素养是一种文化形成的心理现象,思维空间艺术的境界。它对应的是一种艺木心理的素质与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熏陶。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并非一日之功。内化神气而外化兼灵,需要滴水穿石。偶化象意与巧得天成之妙手偶得。兼备,天地人情心,金木水火,土谷气性,五味杂成。

兼顾而慧知慧识慧功慧德慧心慧性,非我于我之物化,非我即我之境界。洞天大悟,洞彻大开。醍醐灌顶,万象大化,上知上识。

你与我,我与你,你与他,他她它,皆自然与我,我与自然。三位一体,入境界,出境界,浑然天成。若桥梁造架,天成构思构想构造构成之巧得。妙,之乎者也。

艺术境界,偃武修文皆为一脉。文治武功,玄机玄慧玄契自然。如此境界,理解所思,所致,惠顾灵脉。王勃说:灵光射斗牛之犀,钟灵毓秀。山川大雅,茅塞开化。

因心灵而手巧,因巧心而绣织。因山青而慧根,因水秀而灵形。天下之识,人间大雅,万物之巧,世间窍物。智慧是美,是德,是化功而不是尤物。

艺术素养决定了艺术赏析的高度丶深度及广度——此即境界的差异。

艺术赏析更多强调方式丶角度地探讨。注重自我理解。

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的文明——

当感性思维碰上理性思维又萌发何种灿烂?!

如何理解艺术素养和艺术赏析的相对关系?说一个人有艺术素养,是说这个人对艺术理论的理解掌握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及有对艺术创作,赏析的能力。这是一个人艺术的品质。艺术赏析,是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的人,对艺术品的欣赏评析,只有具备了一定艺术素养,才能对艺术品进行准确恰当赏析,这是一种能力。这两者的关系,应该是,艺术素养是前提,是一个大的概念,艺术赏析是具有艺术素养下的一个能力,是一个小概念,这两者密不可分。艺术素养,应该是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的结果,最后综合积淀成艺术品质。

艺术赏析是指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首先基于赏析者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类别的视觉或感官认识,就是说你懂不懂行。不懂行的只能是对牛弹琴,谈不上欣赏和理解。第二是对艺术作品本身品质的鉴别,比如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意图取这就需要一定的艺术知识和学问。走进艺术是赏析艺术的第二境界。第三是在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基础上,通过作品和作者对话,穿越时空,被作品感染,与作品同喜同悲,在 情感 上与作品产生共鸣,既所谓寄情,这是艺术赏析的最高境界。

个人的学识水平, 社会 经历,三观取向不同,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结果可能不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比如一首《二泉映月》,有的人想到的是哀伤,有的人理解的是激昂,有的人想起了死去的亲人……孙过庭的草书《书谱》有的人看出了书法的真谛龙飞凤舞,有的人看了一个字也不认识,说是天书或鬼符……但这没有关系,艺术本身也不是为一种人创作的,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这个道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欣赏艺术,必须是艺术的内行,不能是门外汉。要走进艺术,成为有品质的爱好者、艺术家,必须提高艺术素养,不能不懂艺术,也不能只懂艺术。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要从艺术以外汲取艺术营养,观察艺术素材,激发艺术灵感。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不是书呆子,他们都是博古通今,热爱生活,拥抱大自然的感性精灵。要达到这个修养,没有什么捷径,只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刻苦创作,不断创新!

初一艺术赏析怎么写50字

写作思路:先把整篇文章要表达的结论亮出来,再围绕这个结论层层展开论述,而不是长篇大论之后再给出结论。比如,对于下面这个例子,多数人的写法是属于左边框框的结构,而使用金字塔原理后,就变成了右边框框中的结构。

正文:

“艺术”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总以为它是属于艺术家们的,是高雅者的研究对象,很难与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套上近乎。可是,如果你真的留意一下生活,那些艺术,其实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我们周围。

如果你是位爱美的女士,每天出门前总要对着镜子修饰一番:脸部的化妆,发型的变化,再到衣服款式和色彩的搭配,这些都是艺术。不是有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这美,便是我们眼中的艺术。

如果你是喜欢泡咖啡店或吃餐馆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对某家或某几家的店面和室内装饰情有独钟,成为那里的老客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到饭馆填饱肚子,而更注重于进餐时的精神享受:新颖独特的室内设计,一首美的曲子或一幅别致的图画可能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的你也身兼“两职“——消费者和艺术欣赏者。

如果你是注重细节的人,会把手机套上精致的手机套,挂上叮咚作响的手机挂链;把电脑外表加上一个可爱的小熊保护罩;把房间布置得格外温暖;在书包上贴上一个卡哇伊的贴画……

往往一些小细节不被我们重视,其实说白了,这些都是艺术。不过不是知名画家手中的艺术,不是著名歌唱家唱出来的艺术,也不是设计师脑袋中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专属于生活的,是普通人的艺术。正是这样的艺术,才让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充满快乐和平实。

如何鉴赏艺术作品

1.
欣赏艺术不可浅尝辄止,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包括对欣赏对象的感觉、知觉、理解、思考以及联想、想象等认识过程,同时包括与认识过程相伴随的主观方面的感受情绪和情感活动;
2.
在这种欣赏过程中,感受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只有有了准确、敏锐、充分的感受,才能把握艺术作品在感情形式和形象上的特点,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独特的印象。艺术欣赏者对艺术品的第一个印象,也称“艺术的初感”,非常重要;
3.
因为它对人的感觉器官是一种新鲜的刺激,感受最为敏锐和深刻。有时候欣赏者一听某一首歌曲就喜欢上了,看到某一幅画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就是这个道理;
4.
然而,艺术欣赏又不能满足于“艺术的初感”。真正的艺术欣赏并不是浮光掠影或回眸一瞥可以领略以尽的。不少艺术品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接触到它的真谛的。所以首先,它需要欣赏者对审美对象的稳定注意。

红灯记的艺术赏析

京剧《红灯记》被誉为京剧革命化的样板,这一评价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红灯记》从初演到现在,我看过多次,感到每一次修改都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剧中主要角色李玉和形象的日趋丰富饱满,是这出戏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
戏的主题通过一盏红灯,贯串着从“二七”大罢工到抗日战争的革命斗争史实,也象征着工人阶级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终于取得最后胜利的辉煌事迹。这个戏对观众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
通过革命行动树立英雄形象
“粥棚脱险”这场戏不大,但起的作用可不小,首先突出了地下党员李玉和、磨刀人的机智应变才能,同时也从喝粥的细节勾划出东北人民在日本军阀铁蹄下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粥棚一角是当时穷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李玉和根据跳车人——北满交通员临终的指示,把密电码放在饭盒里,来到粥棚,把号志灯挂在柱子上,等待磨刀人来接关系。当磨刀人举手捂着耳杂,用生活里常听到的吆喝声唱“磨剪子来镪菜刀”的时候,李玉和看到他带着手套(暗号之一),还盯住号志灯看,就边唱边走过去,和他对眼神。刚要说话,突然警笛声响,一队宪兵冲进粥棚,磨刀人用眼神、手势暗示李玉和:“我来对付他们,你赶快避开。”这时,磨刀人以敏捷的动作,推倒板凳,把宪兵引到自己这边,李玉和则从容地把粥倒在饭盒里,日本宪兵过来搜索李玉和的全身,他主动地把饭盒盖打开给宪兵看,最后,还恭敬地向他们鞠躬含笑而退。落幕时聚光灯照着李玉和的笑容,这笑容里,包含着胜利脱险的意味,潜台词说:“你们这群蠢猪,输给我们了。”
刻划反面人物是为了突出英雄形象
戏剧的矛盾冲突,往往是通过正面、反面、先进、落后各种对立面的斗争而构成的。必须认清写反面人物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正面人物,但写反面人物也要有深度,不能简单化,否则会减弱正面人物的光彩;还必须避免乌烟瘴气,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袁世海同志以架子花脸的基调来演宪兵队长鸠山,他的唱、念、做都很有分寸,把这个骑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日本特务头子刻划得入木三分。扮演鸠山手下的侯宪补、伍长、宪兵以及特务走狗等演员,也都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角色任务。这样,就衬托出以李玉和为首的三代人的机智、勇敢、坚定不屈的工人阶级硬骨头的英雄形象。
在“王连举叛变”、“赴宴斗鸠山”两场戏里,可以看出鸠山是怎样玩弄王连举于股掌之上,而碰到李玉和,虽使尽了浑身解数,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王连举叛变”一场,鸠山从“五锤锣”出场,立定(即亮相),听完司令部的电话后,他带着惊愕而紧张的神气,自言自语地说:“好厉害的共产党。司令部在北满刚刚找到一点线索,可是关系又被他们掐断了,共产党厉害呀!”接着叫侯宪补背王连举的履历,鸠山听了,露出狡猾的笑容,看出他要从这个人身上,找密电玛线索。给王连举挂勋章时所唱“拨子散板”,是以说唱朗诵组成的,象“……不怕牺牲”,“……王道乐土”,似乎采用《赤壁之战》里曹操横槊赋诗的念法。以下对白,鸠山以揶揄嘲讽的口气来逗弄王连举。“……你又不是演员,为什么要在我面前演戏……”,“嘿嘿嘿,是很遗憾,遗憾的是我这个老头子,没有受你的骗……”,这里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都描绘了这个狡猾敌人用开玩笑的办法对付这个不堪一击的“孬种”。接着神情突然一变,指着王连举的脸,把掌握的材料用威胁的语气说出来。
警句·好腔·精雕
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特点,当剧情发展到一个高潮,剧作者以革命激情、笔酣墨饱地写出“警句”,而演员和音乐工作者就要把符合剧中人思想感情的“好腔”(不是专从技巧着眼的花腔)安在“警句”上。同时,眼神、亮相、身段也都要精雕细刻地配合起来,才能造成强烈的舞台气氛来感染观众。
“刑场斗争”一场,在黑暗中,舞台上传出了几声——“带李玉和”,从阴森恐怖的场景中,暴露出当时日本军阀残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李玉和的一节独唱,是“二黄倒板”、“回龙”、“原板”转“慢板”,再转回“原板”。这种安排是为了突出李玉和在《红灯记》里是第一主要角色,必须有一段成套的唱腔,才压得住,而其中四句“二黄慢板”用得最有分量。
李玉和幕内“倒板”,唱得稳练沉着,出场后的“回龙腔”更是动人:“休看我,戴铁镣,裹铁链,锁住我的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的雄心壮志冲云天”。在文字技巧和唱腔设计上,首先突破了传统戏“为国家,秉忠心……”一类框框,但又保持了“回龙腔”的规格,而演员还能按照唱词所描写的形象来做戏,把李玉和的坚强斗志和豪迈气概表达出来。
“原板”第三句:“赴刑场,气昂昂,抬头远看”,“看”字使用了“二黄原板”常用的拖腔,停顿住,乐队用弹拨乐“行弦”,演员凝目沉思,用眼神往远处一洒,脸带笑容地接唱:“我看到,革命的红旗高举起,抗日的烽火已燎原(初演时为“烧燃”,后改“燎原”,从当时形势看,改得恰当)。日寇,看你横行霸道能有几天。”唱腔充满了藐视敌人和胜利的信心。
“但等那,风雨过,百花吐艳,”这句唱腔和形体动作都缓慢下来,在“风雨过”下面,胡琴过门很自然地转入“慢板”:“百花吐艳,新中国,似朝阳,光照人间。那时候,全中国,红旗插遍,想到此,信心增,意志更坚。”在转“慢板”时,胡琴还使用了花过门,花过门往往会破坏舞台气氛,但用在“百花吐艳”前面,就为这段优美的台词和抒情的唱腔增添了色彩,同时,演员以满含希望的眼神,从右到左,望远处看,脸上微露笑容,恰当地抒发了李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之情,很自然地把观众的想象带到另一个境界,也就是今天正在过着社会主义社会里幸福生活的现实境界。
在剧团赴粤、沪演出前,我连看两场。那时,我觉得钱浩梁同志的表演还有不足之处,例如在这节独唱时的台步,似乎有“扯四门”的痕迹,很生硬。传统戏里“扯四门”的程式,是在无布景的方台上表现行路,现在后面有布景,就显得不太调和。最近连看几次,已经消除了这种感觉,走得很自然。手里的铁链和脚上的铁镣,传统戏里是轻巧的道具,现在用的比较笨重而接近生活,在表现移步艰难中,从京剧原有镣铐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这样就突出了李玉和的英雄气魄;同时,眼神的目的性,也比以前有了提高,从这里可以看出演员在表演上反复实践,熟能生巧的重要意义。
三代人在狱中相会一节,是以强烈的阶级感情来刻划人物的。李奶奶悲愤激越地唱“二黄散板”:“……打得你,遍体伤痕……儿啊,儿啊……”李玉和用夹白安慰她:“妈,您别心酸,”李奶奶接唱:“有这样的好孩儿,娘不心酸。”这里“孩儿”两字,略带悲音,心字停顿一下,换一口气,就显得异常沉痛。李玉和接唱“ 快原板”:“孩儿我本是个刚强铁汉”,唱到“汉”字,提高嗓音,双手随着唱腔撑开“亮相”,下面“不屈不挠斗敌顽……”是“二黄”的腔,“西皮二六”的板身,用在这里,节奏明快,非常合适。唱到“恨不能变雄鹰冲霄汉,乘风直上,飞舞到关山!要使那几万万同胞脱苦难……”,唱腔、动作跳脱雄壮。这段“警句” 用“快原板”唱,配上夸张的动作,就显得气势浩瀚,胸怀壮阔。(节选自《人民日报》1965年7月10日第五版,作者:许姬传)

艺术赏析方法

1、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2、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3、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4、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如何理解艺术素养与艺术赏析的相互关系

【导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分析能力,除了那份天才外,是完全依靠艺术素养来完成的。而天赋予的那份才气,又完全是生活阅历的根基所慢慢长出的功夫。

艺术素养的来源,是生活的艺术性的积蓄,沉淀,再造。在学习名画中培养艺术的素养,修养。在学习经典名著艺术中领略先贤的思想思维创意境界过程。

在欣赏名曲艺术中将身心投入到那旋律节奏的氛围里,以感知艺术领域不同的艺术所表达艺术语言的境界。

只有艺术素养修养的不断提升,才会有欣赏艺术,分析艺术境界的提升。一副艺术绝伦的画,在每次欣赏时,都有不同收获,都有不同的感想。这说明艺术造意非常高,直到几十遍的欣赏,让你除了已收获的感想,再也榨不出一滴的油水了。

这说明你品读的,欣赏能力水平逐渐提高。如果过一段时间,又过很长时间 ,而且这期间品读了、欣赏了更多广义的艺术品。你再拿出那副珍品欣赏,看出了艺术品的很多漏洞?或者很多经不住推敲的论理?这就是广义艺术经过时间年轮沉淀的结果。也是时间年轮淬炼出火眼金睛欣赏水平能力的历练过程。

是我们的艺术素质达到至尊至高境界,所能欣赏分析,洞察一切艺术高雅,中庸,低俗标准境界线锤炼的过程。

 

 

一幅画的欣赏作文100-200字的

今天,老师给我看了一幅画,它的名字叫《荷花图》。
有一个水池上长着许多荷花,荷叶好像漂浮在水面,像没有杆一样,荷花的杆上有许多刺,花瓣是粉红色的,花瓣顶很尖,花蕾是黄色的。有的花绽开了笑脸,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不肯开放,看见“小姑娘”,我不禁想起: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想变成荷花,让别人欣赏我的容貌;我想变成荷花杆,不让别人伤害我;我想变成荷叶,想永远“睡”在水上。
这幅画多美啊!我真喜欢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