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内画大师(内画鼻烟壶的名家)

本文目录

  • 内画鼻烟壶的名家
  • 内画鼻烟壶人相第四代传人
  • 衡水的宋云飞在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的视频走红网络,他本人对此有何表示
  • 清代内画鼻烟壶的名家文卿的详细资料有老师知道吗
  • 无掌男20载不屈于命练成内画大师
  • 男子在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如何评价他的作品
  • 中国内画艺术大师都有谁
  • 鼻烟壶内画大师名字有谁
  • 内画鼻烟壶收藏入门知识

内画鼻烟壶的名家

清嘉庆以后,内画鼻烟壶的工艺水平已达到很高程度。著名人物有清咸丰时的周乐元,清末民初时的叶仲三,民国时期的马少宣等。中国衡水习三内画艺术院内画艺术大师王习三在继承叶派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经过长期苦炼,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构思新奇,意境高雅,设色古香,勾勒清晰,气韵生动的艺术特色。他的独特风格受到国际上的高度赞誉,被称之为“冀派”
出自于中国衡水习三内画艺术院的内画鼻烟壶,以其小巧玲珑的造型,丰富多彩的材质,精美绝伦的工艺,匠心独具的装潢,被国际上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创建于1988年的中国衡水习三内画艺术院,拥有18位在海内外颇有影响的内画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画风和精湛的技艺成为冀派内画的侥侥者,受到各国收藏家的好评。其作品中以各国元首画像最为著名,多次被国家作为高尚礼品赠送给来访的美、英、巴西等国元首。

内画鼻烟壶人相第四代传人

  我为你奉上先关信息,请参考:满意请采纳!
  杨志刚,1963年出生,1981年高中毕业。京派内画鼻烟壶第四代传人,19岁从艺,师从刘守本。
  1981年12月,考入原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师从内画工艺美术大师刘守本学习内画绘制工艺;1982年7月至8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夜校学习素描,师从原中央美院教授汤夙国先生。
  1982年至1990年间,先后在各类夜校班,自学了素描、色彩、国画人物基础、书法、篆刻等相关美术基础技法。
  1984年4月至2003年5月,北京市长城美术品厂,从事内画工艺创作。其间,1986年与恩师刘守本合作创作的大型内画水晶灯《长安灯会》,荣获中国轻工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一等奖;同年,创作的《百骏图》套装内画鼻烟壶、《三英战吕布》、《长安灯会》等内画作品为香港客商收藏;1989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访华期间,参与了绘有老布什总统及夫人肖像的内画鼻烟壶礼品的制作工作;1990年参与汕头大学纪念烟壶的设计与制作;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独立创作的《香港回归纪念》套装内画鼻烟壶(一套3只),为香港收藏;1998年独立创作大型熔炼水晶内画瓶《兰亭序》、《中华名塔》套装内画鼻烟壶获北京工美集团总公司精品奖。
  2009年6月至今,在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设立工作室,从事内画鼻烟壶的制作、研究、展示、宣传与传承工作。
  2010年5月,代表北京参加上海世博会北京活动周。
  2010年6月,随恩师刘守本参加中国文化部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全国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展;并获西城区文委颁发的京派内画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2010年7月,获中国国家职业技能工艺品雕刻工一级/高级技师证书。
  2011年获北京市文化局颁发的京派内画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衡水的宋云飞在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的视频走红网络,他本人对此有何表示

他表示将会”身体力行做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让内画艺术绽放更绚烂的光芒“。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可生活中却有些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费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宋云飞就是这样一个人。

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小空间里大创作。

很多人对鼻烟壶并不陌生,可是在鼻烟壶内作画就属于知识盲点了。近期宋云飞在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的视频走红网络,人们开始对内画有了几分关注。

内画艺术需要极高的技术功底,其特点是在鼻烟壶内壁上反向作画。虽然绘画空间比较狭小,但是创作空间却非常大。在视频当中,宋云飞的创作如同鬼斧神工一般,在小小的鼻烟壶内刻画出了生动形象的人物塑形,让人叹为观止,让人对这种记忆充满好奇和敬佩。

宋云飞来自河北衡水,这里是有名的”内画之乡“。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内画艺术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宋云飞从事内画艺术已经有20多年,在这方面的技艺水平可以说是个真正的高手了。

他本人表示会身体力行传承非遗文化,努力让内画艺术更绚烂。

在视频走红网络之后,宋云飞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在视频中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在生活当中寻找和捕捉各种素材,只要是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自己都会将之运用到内画艺术作品当中。

自己会身体力行做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让内画艺术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这是宋云飞在视频对提及的自己以后的发展道路,他还说自己”在未来会将爱进行到底“。作为一个非遗文化传承者,宋云飞的行为和做法无疑为自己所传承的传统艺术打响了名气,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欢。

中国的非遗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内画在以后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还需要时间来验证。希望宋云飞能如自己所说一般,努力为内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希望中国的非遗文化都能够在传承当中不断创新,更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或许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之中。

清代内画鼻烟壶的名家文卿的详细资料有老师知道吗

文卿(1821_1881),字一甫,号松南,直隶人,性嗜画。凡山水,人物,率意涂之,尤工内画鼻烟壶。作品用笔古雅,赋色浓厚,为京派咸丰,同治时期重要内画艺术大师,故宫藏有其落款的内画鼻烟壶。

无掌男20载不屈于命练成内画大师

新闻述评:身残志坚的感动。

今天我在《金陵晚报》上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无掌男20载不屈于命练成内画大师》。内容是说内画大师杨国英3岁时左眼长瘤摘除了眼球,16岁,在爆竹厂打工挣学费时被炸伤了双手,截去了一双手掌。这个无掌少年并不向命运低头,凭着一双隐形的手,完成了许多连健全画师也难以完成的内画精品。

杨国英从小酷爱绘画,18岁听说张增奇两兄弟的鼻烟壶内画三五百元一个,为了谋生,决定登门学画。到了张家,杨国英见桌子上放着一件画好的鼻烟壶作品,便拿起来细细揣摩。玻璃材质的壶坯,壶口只有绿豆大小,壶内壁画着栩栩如生的山水作品。张增奇见他爱不释手,便答应教他基本功,并送了许多材料给他,杨国英如获至宝,抱着这些材料回到家里练习作画。

一开始,他的作画并不顺利,一次次受到打击。后来,他闭门苦练,终于在一年后画出了第一个作品,卖到了40元。后来,他刻苦钻研,画作逐渐凸显出灵性,终于跻身画坛,成为了中外闻名的内画大师。

这则新闻我看了以后,觉得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也不能倒下,阳光总在风雨后,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像杨国英这样的残疾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也成了有名的内画大师,我们这些手脚健全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祖国才对呀。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

扩展资料:

新闻体裁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新闻副刊,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分类

1、按事实发生状态分:突发性新闻、持续性新闻、周期性新闻;

2、按事实发生与报道的时间差距分: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

3、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影响范围分:国际性新闻、国内性新闻、地方性新闻;

4、按新闻事实的材料组合分:典型新闻、综合新闻、系列新闻;

5、按传播渠道与信息载体分:文字新闻、图片新闻、电声新闻、音像新闻;

6、按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分: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法律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男子在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如何评价他的作品

近期,一男子在鼻烟壶内画邓布利多,而当我们看到这个事件时,让我们来先不聊了这件事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做内画?内画则是在鼻烟壶内用一些细微的笔的来在鼻烟壶或者一些琥珀等上面画一些画。当我们在评价他这个作品时,我们首先赞扬他这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而我们再把视线看到他的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画鼻烟壶内画画邓布利多时技艺十分的高超,手法使用的非常细腻。

第一,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他画的画中色彩使用的十分的丰富层次非常鲜明,而且他在需要加重的地方色彩使用的非常的恰当和到位。第二,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在鼻烟壶上,对空间利用的十分的合理,非常符合当代人对于空间审美的审美观,其实往往能在一个作品中能看到这个人所想表达的。他画的那幅邓布利多虽然是在鼻烟壶上画的但其中的神态栩栩如生,需要刻画的细节,你在其中刻画的十分的到位。第三,而在看到这幅画中,我们从中又可以看到什么呢?是对当代传统技艺的传承少之又少,我国有十分优秀的传统技艺。但随着时代的推移,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慢慢的流失了,也有些技艺被很少的一部分人去传承,而当我们看到这个画的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去传承每一样技艺,但我们可以努力的做到让每一个传统技艺可以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有我们自己的方式去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当要问到如何评价在于这一个作品的时候,我只能认为他这一个作品是接近于完美的,而这份完美不仅仅局限于这幅作品,而是还有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和保护那个传统技艺。

中国内画艺术大师都有谁

1880-1930
北京名家(京派):周乐元 丁二仲
马少宣(回族)
闫雨田
叶仲三
毕荣九
1930-1960
北京名家(京派):叶仲三
叶晓峰
叶菶棋
山东名家(鲁派):毕荣九(1900年后于山东)
张文堂
薛京万
广东名家(粤派):吴松龄
1960-1980
北京名家(京派):叶晓峰
叶菶棋
王习三(1967年后于河北衡水)刘守本
叶淑英
丁桂玲
山东名家(鲁派):张文堂
薛京万
李克昌
陈东顺
王继泉
张广忠
广东名家(粤派):吴松龄
赖乙宁
河北名家(冀派):王习三
1980-2000
北京名家(京派):刘守本
叶淑英
丁桂玲
山东名家(鲁派):张广庆
广东名家(粤派):赖乙宁
河北名家(冀派):衡水:王习三
张天山(1988年后于西安)
石家庄:王千
董雪
西安名家(秦派):张天山
2000-至今
大师级(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2015年春季会刊资料)
北京名家(京派):刘守本
山东名家(鲁派):张广庆
广东名家(粤派):赖乙宁
河北名家(冀派):王习三
西安名家(秦派):张天山
以上都是内画艺术大师。
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内画,又称内画鼻烟壶,是中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与高度透明玻璃的炼制、掏膛技术的成功是分不开的。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鼻烟壶内画大师名字有谁

鼻烟壶内画大师有:

1、叶仲三:

叶仲三生于光绪元年,卒于1945年。京城内画壶高手,他与周乐元、马少宣同被视为内画鼻烟壶的三大画匠。他的作品来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画册。

2、丁二仲:

晚清著名的艺术家,对内画艺术精通,而且对金石、篆刻、竹刻颇有研究其山水、人物、花鸟各类均擅,多数是仿宋,元、明、清绘画,画风博雅深邃,别具一格。与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号称晚清内画四大家。

3、王习三:

王习三,原名王瑞成,生于1938年,河北阜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级美术师,九三学社衡水市委名誉主委。

1958年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师学习内画鼻烟壶艺术。1958年至1966年在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学艺后调北京工艺美术厂搞内画创作。

4、姜文昌:

姜文昌,1971年生于河北衡水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河北省内画大师。内画题材广泛,工写兼备,所绘山水、人物、花鸟、动物、鱼虫无不精妙。

作品既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又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被行家及藏家所称道。多次受邀赴新加坡及港台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深受国内外藏家青睐,多件作品被收藏。逐渐成为国内外收藏家注目的内画艺术家。

5、一丁:

一丁,原名聂磊,字瑞之,号桃城居士, 1974年生。自幼秉承家学,在父亲指导下习文练字,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画功底。

其内画最初曾得到王习三等大师指点,后拜京城叶派传承人叶澍英为师。其壶内书法在内画史上是继清代马少宣之后崛起的又一位实力派大家。

内画鼻烟壶收藏入门知识

  在进行鼻烟壶的 收藏 的时候首先的学习其中的基本知识,就像一些入门知识,鼻烟壶的入门知识有什么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内画鼻烟壶收藏入门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内画鼻烟壶收藏入门知识
  内画鼻烟壶作品有确切年代的,最早是嘉庆内子年(1816年)。

  京派内画四大名家是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丁二仲。

  鲁派内画创始人是毕荣九,作品以民俗题材为多,画法平涂多,显单调。

  冀派内画开创人王习三,发明“金属勾毛笔”,开创将油画油彩画法用于内画艺术。将西洋画法运用于内画鼻烟壶,是近代开宗立派的大师,“一壶斋”是其用堂号,其传统绘画功底深厚,书画皆精。是国际鼻烟壶学会第一位荣誉会员。

  周乐元内画鼻烟壶传世最少,堂号“藕香斋”“三十六疏堂”。作品多是1882至1893年绘制,其画风高古,诗文书画样样皆精,作品以山水居多,偶有人物,花鸟,虫草亦是精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内画艺术修养极高,作品数量十分稀少,《博古图》《风雨归丹》是周乐元最喜爱的题材,是内画艺术巨匠,后世仿品很多,但多是有其形而不得其神。

  马少宣内画人物肖像技法为其一绝,无人能及,其山水,花卉,人物,书法无一不精,风格古朴,功力深厚,是杰出的内画大师,原名光甲,1867年生于北京,卒于1939年,马少宣的作品大多为一面绘画,另一面书法,尤其以书法极见功力,结构严谨,笔法苍劲,得欧阳询之风骨,无论临碑还是书文均卓然不群,其内画肖像技法也是名冠京城,所绘肖像无不生动传神,宛如照片。被誉为“神品”,鬼斧有神工,他的每件作品都为求完美,画工精益求精,无人能及,即使权高位重者亦以拥有马氏内画肖像为荣。

  叶仲三与其他人不同画风,喜用大红,大绿色,多绘民俗题材别具一格,其大红,大绿色搭配有画龙点睛之作用,使画面生机勃勃。他晚期作品题材比早期丰富许多,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均有,晚期作品有些比早期粗率,有些作品的主题由他本人绘制,上色补景的工作则由其子叶晓峰兄弟代完成所致,他在绘制草叶,树叶时有独门技法,即用秃平头笔蘸极浓的墨色或绿色,在壶壁上挤出树叶的形状,这也是鉴别叶仲三内画作品的一条重要特征,而且地的作品较多,是位高产内画家。

  丁二仲,祖藉江浙,后移居北京,是文才具佳的内画家,其 山水画 功深厚,仿各派山水无一不精,丁二仲的书法造诣尤为精湛,真草隶篆样样皆精,丁二仲在竹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原名丁玉庚,丁与庚,堂号“梅花山庄”。丁二仲的书法潇洒豪放,流畅自如,图案与马少宣的古朴严谨有明显区别,丁二仲擅长山水,方寸之间能容百川,其间树木,人物,亭台,楼阁皆为画龙点睛之笔,他对传统山水画研究极深,也常将古人山水临于其作品之中。
  鼻烟壶的 起源和发展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陈化,经数年而生产商业化的鼻烟。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明末鼻烟进口甚少,仅广东一地有人吸闻。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西方诸国相率进贡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先是葡萄牙,接着是英国、法国等国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烟赐赏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吸鼻烟成为社会时尚。

  鼻烟壶是专门盛装鼻烟用的,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烟。从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碧玺鼻烟壶鉴定 方法
  碧玺鼻烟壶主要看质地,碧玺色带变化较多,晶面上有纵纹,凡是佳品,壶身内部颜色均匀,少“棉柳”状体,透明度高。有些碧玺鼻烟壶含云雾状,色不鲜匀,也不明亮,属次品。清代西太后特别喜爱碧玺,一时广为风行,价格日益提高。西太后去世后,碧玺身分一落千丈。

  碧玺材质贵重,制作者往往舍不得浪费,常采用随形方法加以雕琢。碧玺鼻烟壶体积一般不大,多有巧夺天工之妙。

  碧玺鼻烟壶以质地洁净、颜色艳丽纯正、造型规整者为佳。1999年秋,中国嘉德拍卖的一件清中期绿碧玺雕夔龙纹鼻烟壶,高5.6厘米,直口鼓腹,质地通透,口沿雕如意云纹,腹壁 浮雕 夔龙纹,配粉碧玺盖。此器当时标价为10万元。当然,不是所有的碧玺鼻烟壶都这么值钱,凡碧玺本身有裂纹、颜色不正或过于浅淡及雕工不细者,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