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请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并作出评价!(注意,是简述))

本文目录

  • 请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并作出评价!(注意,是简述)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简答
  • 请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原因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请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并作出评价!(注意,是简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原因是亚太地区,没有建立新的政治制度。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激烈。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美国提议,1921年11月到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承认列强之间实力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它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地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建立的 简答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
  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请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多极力量并存的国际新体系。它的形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国家经过一战的洗礼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这一体系仅存在了20多年就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破,并随之而解体。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史学界争论较少的问题之一,但由于其对世界历史尤其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基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一概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从1919年1月到1922年2月间分别在凡尔赛和华盛顿等地签订了一系列瓜分世界的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就是以这一系列条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国际新秩序。这一体系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他们从各个角度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几乎所有学者都是从一战前后帝国主义列强实力的变迁出发来分析的。王榜等人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美、英、法、意、日这五个战胜国各自不同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坚持‘强权即公理’,他们凭借实力和特权,共同对战败国及弱小国家进行掠夺;另一方面,主要战胜国又为各自的掠夺和争霸计划,尽力削弱对手。他们之间勾心斗角,激烈争斗。”[1]同样,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也是战后英、日、美三国在亚太地区角逐的结果。
徐蓝认为,“根据19世纪的经验,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缔结和约的办法安排战后的世界,便成为当务之急。一战对战前世界格局所造成的一系列变化与冲突,也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主要战胜国的政治家们,并且使他们对战后世界的安排形成一些共识”,而这些共识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基础。[2]
然而,对于这个毫无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却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提出了新意。于延民从国际战略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竞争“是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国际关系的根本特点,是一系列国际冲突,乃至每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促成凡尔赛—华盛顿战略格局的直接因素。[3]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王榜等人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所划定的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是美、英、法、意、日等列强为建立各自的霸权而进行分赃的产物,它是战胜国列强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在斗争和妥协中建立,又将在矛盾中削弱、崩溃,而华盛顿体系只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发展。“凡尔赛体系是在承认英法占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关系;而华盛顿体系则是在有利于美国的基础上,调整了诸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4]
陈从阳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帝国主义国际和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浓烈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的色彩。它对战败国进行骇人听闻的掠夺和奴役;它给殖民地人民套上了新枷锁;它把矛头直接对准苏维埃俄国、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革命斗争。”[5]
总之,各位学者都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一战后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及其殖民地、瓜分世界的产物,是各战胜国争霸计划妥协的产物。[6]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王榜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完成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的调整,但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继续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大国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因分赃不均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7]
陈从阳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一战后形成的极不稳定的基本力量平衡的基础上,恶化为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战胜国与苏俄的矛盾”,这些矛盾并没有解决,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激化,并最终化为不可阻挡的力量爆发出来。因此,他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是和平,而是20年休战。”[8]
徐蓝也认为,“战争的罪责问题、赔款问题以及欧洲安全问题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遗留问题对战后国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战争罪责问题上,一战本来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挑起的,罪责本应该由两方共同承担。但战胜国最终却把罪责归之于战败国,这必然引起战败国的强烈不满。如德国就从未真正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并对凡尔赛条约充满仇恨。在赔款问题上,德国虽然被迫接受赔款要求,但却抱着“履行它,就是要证明它无法履行”的策略,并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消极对待赔款。1923年由于赔款问题而导致的法国和比利时对鲁尔的占领,引发了战后一场尖锐的政治军事危机,并使欧洲几乎到达了战争的边缘。至于欧洲安全问题,由于没有得到美国的保障而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的洛迦诺公约也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9]
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给后人的启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仅是一个国际体系,但从这个国际体系中可以折射出更多的历史意义。每一次战争结束后,基本上都会签订一些条约,这些条约不仅是战争的结果,也反映了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是如此,其所带来的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于延民认为,凡尔赛—华盛顿战略格局的演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一演变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启示:一、国际战略格局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呈现出动态的、渐进的运动过程和周期性变化规律;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既是战争的根源,也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力量,一战就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的产物;三、围绕经济利益的争夺是战略格局演变的内在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参与国际政治的首要条件。由于英、法、美等国的经济实力远远大于同盟国集团,因此后者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为各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注入活力;五、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结果。美国就是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通过一战而跌身于欧洲事务。[10]
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的两个国际战略体系。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维持了40多年。两者都是战争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下是史学界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的一些成果。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创立过程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急于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凡尔赛体系的确立实际上是从战后的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开始的,甚至其主体部分——《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盟约》连同《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都是在巴黎委员会这一次会议上完成的。所以,实际创建凡尔赛体系的时间只有一年半——1919年1月至1920年8月。”这么短的时间签订了如此多的媾和条约,其“速度之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条约制订者们根本无法就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研究,甚至当德国人已经应召来到凡尔赛时,“条约仍然很不完备,德国人仍然在等待”。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则截然不同,它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还在战争进行之时的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就在纽芬兰附近海域上的一次会晤中拟定了《大西洋宪章》,从而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讨论,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建立。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从《大西洋宪章》到《旧金山和约》,历时整整10年。[11]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战略格局的不同
传统的世界格局是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格局。美、日的崛起和扩张实质上是欧洲格局的扩大和延伸。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世界近代史上以欧洲为世界格局核心的地位一去不复返。随着美苏崛起,两极力量为国际结构中心,大西洋时代逐渐过渡到太平洋时代。[12]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性质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国主义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国家扮演主角。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强权政治、秘密外交的产物,具有十足的反动性质。雅尔塔体系虽带有大国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等旧的痕迹,但在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和平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13]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处置的不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凡尔赛和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法国为了报普法战争之仇,使尽浑身解数打击德国,力图使这个国家最大限度地遭到削弱。它要求德国支付巨额赔款,坚持国联是一个遏制德国的体制。《华盛顿和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为复仇而确立的凡尔赛和平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复仇主义温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原因

说白了,凡华体系能够形成,主要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在一战前的既得利益,即殖民地跟市场,对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制和清算。巴黎和会上,由于英、法、美列强之间的矛盾,导致德国虽然被削弱,但是元气没有大伤,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华盛顿体系,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海上霸权,利用所谓的外交手段,对当时的造舰运动进行的限制,主要目的是跟日本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无论是受凡尔赛条约限制的德国,还是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的日本,都成了二战的策源地和发起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凡尔赛体系:
1.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其间,协约国同德国于1919年 6月28日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通称凡尔赛和约.和约关于对德和约部分规定:①确定了战后德国的新疆界.德国除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外,还向丹麦、波兰以及新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割让了大片领土.②德国放弃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领地.其中大部分以国际联盟委任统治的形式为英、法、日所瓜分.如德属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及马里亚纳群岛归日本占有;赤道以南的新几内亚划归英国自治领澳大利亚,萨摩亚划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和东非坦噶尼喀归英国;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两国瓜分.③限制德国的军备及确定德国的战争赔款.此外,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1919年 9月10日,协约国同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规定匈牙利脱离奥地利成为独立国家,奥地利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独立,禁止德奥合并;1919年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了《讷伊条约》,保加利亚将大片领土分别割让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和希腊,并丧失通往爱琴海的出口;1920年6月4日,协约国同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将约 2/3的领土分别划给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及奥地利;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奥斯曼帝国丧失大约 3/4的领土,其中大部分是在国联委任统治的形式下成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上述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体系.
3作用:首先,凡尔赛体系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原奥匈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割给意大利,一部分归还波兰.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   其次,凡尔赛体系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奥斯曼帝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领地,只留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细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   再次,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总之,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华盛顿体
1背景:美国外交注意转向西太地区
日本独霸中国激化美日矛盾
美日英希望限制海军军事竞赛
平息中国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2内容:开始于1870年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化时代.电气化时代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舞台发生了动摇.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法国赢得战争却输掉优势,而美日日益崛起,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开始向欧洲的两侧即美国所在的美洲、日本所在的亚洲转移.国际关系格局由英国独霸世界、欧陆势力均衡让位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争夺霸权的格局. 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 、 《五国条约》 、 《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中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然而体系虽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西方世界的统治,但是体系并不完整,它给世界留下了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欧洲的安全问题.一战后德国借口无力偿还债务,要求延期支付赔款,于是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工业区鲁尔.但是法国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赔款,相反却支付了大量大军事占领费,酿成鲁尔危机.于是赔款问题的主动权由法国手中转移到英美、尤其是美国手中.美国出台了德国赔款计划即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实施后,美元充斥欧洲市场:德国从美国取得贷款,经济复苏;然后偿还英法的赔款,英法将德国大赔款偿还战争时所欠的美国的债务.于是,美国的金元不仅恢复了欧洲的经济,而且操纵了欧洲的经济市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普法战争时被各国割去的阿尔撒斯和洛林由法国收回,德国的撒尔矿区由法国占领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莱茵河东岸五十公里以内德国不准设防,于是莱茵河两岸成为非武装区.但是法国并未因此而高枕无忧,它在欧洲组织小协约国以形成对德包围圈.1925年英法意德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伽诺召开会议解决欧洲安全问题,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道威斯计划和洛伽诺公约改写了凡尔赛体系关于在政治、经济上限制德国的规定,从遏制德国到扶持德国.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3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限
中国成为帝国共同宰割的对象
凡华体系共同影响:
1给世界带来了暂时的稳定繁荣
2但潜伏着战争危机
3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区域政治格局改变,政治中心转移)
都是自己打的,希望采纳.(是按我们老师讲的总结的,有一定的准确性)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 经过华盛顿会议,资本主义世界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得到了安排。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