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佛家禅语经典语录)

本文目录

  •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
  •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
  •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有哪些
  • 佛教经典禅语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

  禅宗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禅语的非逻辑又使人们难以理解。我整理了一些佛家禅语经典语录,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摘抄
  1. 三餐常思农民苦,日用莫忘众生恩。

  2.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

  3. 要批评别人时,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4.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5.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的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

  6. 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的如我凯撒者也,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7.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8.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为。

  9. 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就能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10.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11.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2. 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13.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4. 欲平大地,先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自平。

  15.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6.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17.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8.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9.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20.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21.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22.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23. 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24. 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25.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分享
  1. 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3.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4.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5.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6.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7.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8.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9.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0.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1.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2. 人若开口便刻薄尖酸,好批评人者,不惟无福且无寿。

  13.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14.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5.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集锦
  1.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4.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5.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6. 念佛愈能熟,处事愈精详。

  7.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8.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9.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0.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看了佛家禅语经典语录的人还看:

1. 经典佛家禅语名言100句

2.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句子

3. 佛教经典静心禅语语录

4.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精选

5. 佛家的经典禅语贺词

6. 佛家禅语经典语录大全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

下面列出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2、不可说

出处为《大品般若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可言传不可意会,所谓的不可说意思就是不能说的意思。佛家认为,“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而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故曰不可说,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也是这个道理。

另外,禅宗的理念,佛陀境界需要人自己从人生的日常流转中去领悟,才能真正达到精神的自由。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劝人向善的基础,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原文出自《华严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如花草。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一切众生,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来自前世甜蜜或痛苦的千般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前世因今世果,今朝情缘来之不易,理应谨慎珍惜。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普通感情,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则是开大智慧,此智慧已不是言语所能表达;而大笑是真正的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更非笑声所能轻易表达的。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切莫刻意的寻求,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到此境界,才是开悟。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今天我们说这句话,就是“舍己为人”,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一种拯救人心,改造社会风气的精神。

108句佛教经典禅语名言有哪些

1、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3、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9、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1、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2、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3、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4、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5、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佛教经典禅语

佛教经典禅语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佛教经典禅语》,欢迎阅读欣赏。更多资讯请关注经典禅语栏目。

  佛教经典禅语

  1.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2.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3.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4.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注:奉养父母,爱护妻儿,从事无害事业是最大的吉祥。)

  5.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6.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不骄不躁,这样的人定会身心健康。佛曰: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幸福的。

  7.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8.人生因有责任而忠实,若逃避责任,则这样的人生就是虚度。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世当是非。

  9.禅诗《行看流水坐看云》: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了庵清欲~)

  10.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11.不必与小人结冤仇,小人自有其冤家对头;不必向君子谄媚,君子不会碍于个人情分而给你什么恩惠。

  12.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13.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14.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

  15.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不会放松自我,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6.最好的功德莫过于慈悲心;最甜蜜的快乐莫过于心灵宁静;最清净的真理莫过于了解无常的真谛。

  1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18.母鸡拿着游泳文凭要求享受游泳健将待遇,凤凰:此证无用。母鸡说:可它是钱买的!凤凰:凡钱买不来的东西买到了,便失去了价值。

  19.禅师把盐撒入水杯,水咸得发苦,更多的’盐撒入湖,湖水仍纯净甜美。曰:痛苦是盐,容器决定咸淡,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20.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21.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景德传灯录》释:骏马只要抽上一鞭,就能远行千里;有悟性的人只要对他说一个字便可豁然贯通。)

  22.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23.徒: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师把徒的头摁进水里。师:你现在最渴求的是什么?徒:空气!师:对!学知识也要有这种强烈渴求

  24.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25.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

  佛教经典禅语精选

  1.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2.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五灯会元》释:只要明白身心一切皆空,这样的人与佛有什么不同呢?能彻悟自性便成佛。)

  3.问:何者是佛,何者是法?二祖慧可答: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不二。法和佛本无两样,只是人们执着,才硬加上区别。

  4.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5.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6.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调心不调身,愚者调身不调心。

  7.欲杜绝*佞之徒的跋扈,须为其留条去路,若其无逃遁之处,便如堵塞鼠穴,老鼠无去路会将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灾害更大。

  8.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9.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10.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去,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11.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12.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13.: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14.(1)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2)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跟随他。

  15.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16.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17.人只有空去内心的不洁,以爱心拥抱世界,世界才会拥抱他;人只有以慈悲心对待万物,减少生命内耗,才能健康发展。

  18.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19.教育孩子不驮别人东西。驴讥笑:又没驮,说这些干嘛?马说:等它驮了别人东西再说就迟了。禅师赞赏:防患于未然!

  20.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21.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2.问: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这个是佛性否?答:非佛性,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

  23.我们要像大象一样,在战场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继续奋战。我们也能忍受别人对我们的*和敌视,而保持内心的安详寂静。

  24.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25.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著一滴。(《五灯会元》。释:要保持心的清净须严格约束自己,好比途经蛊毒之地,一滴水也不沾。)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