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目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我国有那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有哪几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文化品质在不断消解,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甚至“非遗”的留存、申报乃至保护,都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还有当地政府的助推,使得申遗工作变成了本地的广告、旅游的宣传、增值的途径。更有甚者,“非遗”的申报就是一个异化的过程、商品化的过程、去神圣化的过程、从文化常态中剥离的过程。没有经济利益的冲动,有多少人会从文化本位上关注“非遗”?
“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
“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今天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继续保持日常性而减少节庆性、如何增强实用性而减少表演性、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这才是还原前人的遗产对今天后人的作用,失却了这种作用,遗产就成了包袱。特别是今天看到的“非遗”,大部分是农耕时代形成并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保存下来,能否在现代化的大潮中继续发挥作用、如何避免被现代性同化而发挥作用,是有资格继承遗产的孝子贤孙必须考虑的问题。
“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
“保护”一词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非遗”的未来,同样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非遗”自身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命力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今天的保护就成了对“非遗”的临终关怀。当一个“非遗”不能让后人自觉传承而需外力被动留存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其维持的时间有多久?当一个“非遗”要靠项目申报的方式来保护而自身难以维系时,我们不能不想到有多少没有被列入申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偏远村落苟延残喘直到停止呼吸并随着岁月渐渐流失?现代化的冲击,商品化的影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当一个文化项目被装进保护的温室里,供后人从外部考察、观看、品味的时候,也许已经是一种凭吊了!
“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
我们基于西方的学术理念、按照西方文化分类方式和程序进行申报,也因为符合西方的价值评判标准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遗”本身可能被肢解,系统的整体性可能被碎片化、活态性演变成标本化而走失了“非遗”原来的模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要保护,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有用!如果“非遗”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跟古董和艺术品收藏没有什么区别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非物质的无形的遗产更加重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团、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大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5G技术的推广应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地域辽阔,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资源丰富和种类繁多的特点。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列入国家、省、市、县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多。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门间职能重叠,管理权限不清,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升和保护工作的展开
在我国,属于遗产范畴的文物保护归国家文物管理局,历史文化名镇归建设部,自然遗产归农业、林业、地质等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文化部管理。如此管理虽然适应了文化遗产

我国有那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达39个。

1、昆曲

入选时间:2001年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2、古琴艺术

入选时间:2003年

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入选时间:2005年

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4、蒙古族长调民歌

入选时间:2005年

凝聚蒙古族人民智慧结晶的音乐艺术形式。

5、中国篆刻

入选时间:2009年

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开创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7、中国书法

入选时间:2009年

持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8、中国剪纸

入选时间:2009年

表达了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

9、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反映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11、端午节

入选时间:2009年

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12、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入选时间:2009年

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

13、《格萨尔》史诗

入选时间:2009年

关于藏族古代民族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

14、侗族大歌

入选时间:2009年

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

15、甘肃花儿

入选时间:2009年

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殊价值。

16、新疆《玛纳斯》史诗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17、妈祖信俗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

18、蒙古族呼麦

入选时间:2009年

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

19、福建南音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20、热贡艺术

入选时间:2009年

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

21、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22、藏戏

入选时间:2009年

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23、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

24、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

25、西安鼓乐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

26、粤剧

入选时间:2009年

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27、羌年

入选时间:2009年

羌族人民借以表达对所有生灵、祖国和祖先的尊重和崇拜。

28、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入选时间:2009年

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

2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入选:2009年

集纺、染、织、绣于一体。

30、麦西热普

入选时间:2010年

是古代维吾尔先民祭祀、祈福、庆典活动的遗存和发展。

31、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入选时间:2010年

在中国的运用始于唐代。

32、中国活字印刷术

入选时间:2010年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3、中医针灸

入选时间:2010年

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

34、京剧

入选时间:2010年

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

35、赫哲族说唱艺术伊玛堪

入选时间:2011年

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无乐器伴奏。

36、皮影戏

入选时间:2011年

皮质或纸质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

37、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入选时间:2012年

自公元10世纪开始就在闽南地区广泛传播。

38、珠算

入选时间:2013年

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39、二十四节气

入选时间:2016年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以上就是最新中国3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不可推脱的责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这几大类。

民间文学: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等。

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

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

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传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

曲艺:苏州评弹、扬州评话、福州评话、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落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

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等。

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

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有哪几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做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中,艺术家在白背景上操纵戏剧人物,以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唱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朴素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十分盛行,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刻花纹、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相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中融为一体,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续不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现出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体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中国剪纸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真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把它叫做“秦”。也有其它名称,如“四通”、“姚秦”。虽然伏羲、神农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中国〕

我国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下所示:
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遗产
庐山(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花山岩画(广西,2016.7.15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自然遗产
黄龙(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武陵源(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云南,2003.7.2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世界自然遗产)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遗产)
神农架(湖北,2016.7.17 世界自然遗产)[25
资料来源:世界文化遗产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kU4iEow0Geyd4VteuYOCF0vb7gXjiI0q_UedYNPu1Rvkm5bG3hJAThyF3OgHNoRhWCfa_gFYYZRZSHtcsX8grzSTOPF0BXBxHH4uX5Y1g9DcSXprgwJ3ylLxeQRV_9upb1mBlZ5XbtDZ8HQGIorCa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