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分税制改革及其经验和教训?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师资队伍

本文目录

  • 历史上的分税制改革及其经验和教训
  •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师资队伍
  • l00k是什么牌子自行车
  • 姜永华的人物履历
  •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经济发展怎么样啊
  • “频率捷变”和“捷变频”是什么意思
  • 姜永华的工作分工

历史上的分税制改革及其经验和教训

1994年前后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是制度性和历史性的重大改革。它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建立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税制度体系框架,形成了持续规范的财政增收机制,可谓30年财税改革的高峰。
我1990年初至1996年末在财政部工作,先后任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和税政司司长,直接参与了1993年准备、1994年进行的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其中,分税制改革对增强国家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尤为重要。在当前政府应对危机的背景下,这项改革的往事尤其令人回味。
分税之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2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以对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搞活为主线,形成了两个包干体制。一是企业承包制,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改革;二是财政包干制,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改革。
国家对地方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扩大了地方权力,增加了地方财力,激励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热情,在改革初期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负面效应:一是不规范、不稳定;二是过度强化了地方利益,形成地区间的市场分割,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影响了经济结构和发展;三是造成“两个比重”不断下降——因地方减免税政策自主权过大,加上企业承包制的负面作用,导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在收入增量分配方面,地方多了、中央少了,中央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严重弱化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就发生过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多次“借钱”的无奈之举。当时担任财政部部长的王丙乾说,“我现在穷得只剩下背心和裤衩了”;1992年,在他之后上任的刘仲藜则说,“我连背心都没有,只剩下裤衩了”。1993年,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基对刘仲藜说:你这个财政部长真是囊中羞涩呀!这一时期,国家在少数地区和企业中进行过“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但没有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可。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吹响了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当年秋天,党的十四大召开,针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要“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两条主线,指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即“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明确了财税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何谓分税
分税制改革,狭义上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税制度,广义上是理顺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的改革,包括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
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分税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可以用六个词来概括:“分权、分税、分机构”,“返还、挂钩、转移支付”,前三个是改革的主体内容,后三个是辅助措施。
“分权”定支出,是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相应确定财政支出范围。
“分税”定收入,是按税种划分各自的财政收入范围,将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分机构”建体系,是将原一套税务机构分设为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别负责征收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地方财税工作体系。
税后“返还”的目的,是实现改革方案“保存量,调增量”的原则,确保地方既得财力。将实行“分税”办法后,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消费税全部和增值税75%部分全额返还给地方,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基数。
系数“挂钩”的作用,是使中央给地方的税收返还数与中央实得“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增长同向不同步。既让地方税收“返还”是增长的,又逐步提高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后税收返还数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的系数确定。
“转移支付”是确保分税制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措施。中央通过分税制集中的财力,不断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能缓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与安定。
创造“挂钩”
在分税制的三项辅助措施中,“挂钩”是一项创造。它是怎么提出来的?这里面有个小故事。
在1993年8月初,北戴河会议头两天的一个晚上,刘仲藜、项怀诚与谢旭人、姜永华和我,还有地方预算司的一两个小伙子,一起研究分税制方案,大家都认为税收返还应该是增长的,这样问题就集中到如何确定税收返还增长量上。
在80年代实行财政包干制时期,中央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过年增长10%的财政补助政策,几年下来因中央收入年增长率不过5%左右,无法承受,就取消了这个政策,变为定额补助。对此,少数民族地区意见很大,要求中央予以调整,恢复补助递增的办法。但当时财政部尚未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拖了下来。这与分税制设计中遇到的“返还”是定额、“死面”的,还是增长、“发面”的,是同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提出了一个“挂钩”的方法,并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其核心是将给地方的“税收返还”的增长率与上划中央“两税”的增长率挂钩,将地方“税收返还”的增长率控制在中央“两税”的增长率之下,确定一个系数。讨论中,大家又提出可以与上划中央“两税”增长率挂钩,也可以与全国“两税”或其他指标的增长率挂钩。具体系数,最初的建议是1∶0.5,财政部向会议汇报时提出过1∶0.3,经讨论,会议最后定的是1∶0.3。
这个方法乍一看并不稀奇,但仔细算一下就会发现,返还地方的增量在总增量中的比重逐年递减。这不仅是因为两个增长率是一大一小,更因为两个分母除第一年是一样的,以后却是不一样的,且大小差是不断地扩大的。“系数挂钩”这个技术方法,破解了分税制方案设计中税收返还必须同时满足“分税”、“存量不动”、双方都是“发面”、中央比重应不断加大等四项约束条件这一难题。
基数博弈
1992年9月3日中央常委会通过财税改革方案后,信息传播很快,一些地方反应强烈,主要便是针对分税制方案,认为这个方案比较“紧”,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管此项改革的基同志果断决定,立即带领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地方,与地方党政要员对话,宣传改革意义,说明改革方案,听取意见,改进完善。
从1993年9月9日到11月21日的74天时间,基同志亲自带队,先后分十站走了海南、广东(广州、深圳)、新疆、辽宁(沈阳、大连)、山东(青岛)、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河北等17个省、市、自治区(包括计划单列市)。而最关键的一站是广东。
广东的财政包干体制运行力度一直较大,对地方经济作用也大,因此对分税制的理解有些吃力。头两天他们明确要求继续实行包干制,经反复解疑释惑,他们开始认真考虑,但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基数问题,方案是以1992年为基数,广东省提出要以1993年为基数,主要理由是1993年全省经济和财政增长快,符合中央保既得利益原则;二是希望原有对企业的减免税政策保留几年或取消后,增加的税收几年内不参与体制分配,留在地方。后面这个要求北京方面做了让步,同意五年内留给地方。争议最大的是基数问题,刘仲藜部长和我们工作层(谢旭人、姜永华等)都不同意以1993年为基数,主要原因是财政从未以也不能以未发生的数字为基数,担心地方在数字上弄虚作假,会产生极大的不规则行为。
为了缓解矛盾,我曾提出即便以1993年为基数,也应该按照1993年1月-9月的实况换算为全年数据的建议。
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对改革的支持,基同志同意了广东省的要求,把1993年的收入数作为基数。
确定以1993年为基数后,带来了各地与中央在1993年后四个月的争基数和1994年的保基数的“博弈”。1993年后四个月的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上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约60%、90%、110%和150%,带动全年地方税收增长了50%多。1994年1月,税收同比增长60%,以后几个月同比增速不断下降。
为防止全年税收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财政部在1993年春天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在对1993年“查基数挤水分”与采纳翁礼华同志的“同心同德向前看”两种对策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确定了以各省1993年“两税”增幅的三分之一为本省1994年“两税”增长目标,完不成的扣减返还基数,完成的按1∶0.3正常返还,超额完成的按1∶0.6奖励返还。财政系统用自己的这一超常智慧,缓释了自己经手制造的“超常基数”的后遗症。
改革无止境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最终发布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从1993年到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0.8倍,年均增速19.3%;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3年的12.3%提高到20.6%,大大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同时,中央调控能力显著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22%提高到2007年的54.1%。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快速增长,为中央调节地区间的利益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7年全国地方本级支出的37%,其中中西部地区本级支出的54%,来自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终结了中央向地方“借钱”的历史。
当前,改革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分税体制和完善地方收入体系等新的改革,都在酝酿准备之中。
实践无止境,改革创新无止境,财税体制改革将继续伴随和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硕士学位18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留学归国人员26人。兼职教师20人,其中双聘院士3人,闽江学者2人,客座教授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1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厦门市拔尖人才1人;全国师德之星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 教授 关瑞章: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硕导、兼职博导 张雅芝: 院长、硕士、硕导 陈昌生: 科研处处长、学士、硕导 王艺磊: 副院长、博士、硕导、兼职博导 黎中宝: 副院长、博士、硕导 纪荣兴: 学士、硕导 颜素芬: 学士、硕导 常建波: 研究员、硕导 郭玉清: 博士、硕导 林利民: 学士、硕导 宋振荣: 博士、硕导 王志勇: 博士、硕导、兼职博导 鄢庆枇: 博士、硕导、兼职博导 严正凛: 学士、硕导 阎希柱: 博士、硕导 叶继丹: 博士、硕导 周立红: 博士、硕导 姚翠鸾: 博士、硕导、兼职博导 副教授 黄世玉: 学士、副院长 王淑红: 博士、硕导 卢亚芳: 学士 马英: 博士、硕导 林鹏: 博士、硕导 郑江: 博士、硕导 翁朝红: 硕士、硕导 姜永华: 硕士 蔡明夷: 博士、硕导 刘贤德: 博士、硕导 王国栋: 博士、硕导 谢仰杰: 博士、硕导 黄永春: 博士、硕导 钟幼平: 学士 江兴龙: 博士、硕导 谢潮添: 博士、硕导 陈学豪: 学士 王秋荣: 博士、硕导 黄沧海 博士 翟少伟: 博士、硕导 席峰: 博士 孙云章: 博士、硕导 张春晓: 博士、硕导 宋凯: 博士、硕导 王雪虹: 学士 黄文树: 博士 陈晓凤: 学士 陈政强: 博士、硕导 郭松林: 博士、硕导 覃映雪: 博士、硕导 刘佳英: 硕士、硕导 谢钦铭: 博士、硕导 冯涛: 博士 李元跃: 博士、硕导 徐晓津: 博士、硕导 黄良敏: 硕士、硕导 陈强: 博士 陆志强: 博士、硕导 博士 蔡鸿娇: 博士 陈锦民: 博士 陈融斌: 博士 陈芸: 博士 冯建军: 博士 黄利强: 博士 李文静: 博士 李忠琴: 博士 林茂: 博士 刘金海: 博士 石盛莉: 博士 曾祥波: 博士

l00k是什么牌子自行车

法国品牌——LOOK自行车
LOOK品牌的自行车至今帮助超过250名选手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和其它重大的赛事中赢得了冠军。今天中国有超过90%的专业队采用LOOK品牌的自行车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姜永华正是使用LOOK自行车获得了银牌。

姜永华的人物履历

1980年9月——1984年7月 就读于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学习;
1984年7月——1986年3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桐本乡生产助理;
1986年3月——1987年1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区团工委书记;
1987年1月——1989年2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桐本乡党委委员、团委书记;
1989年2月——1990年11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潮桥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1990年11月——1993年2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潮桥乡党委副书记(期间:1991年9月—1994年7月,在江苏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大专班函授学习);
1993年2月——1995年10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潮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95年10月——1998年2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潮桥乡党委书记(期间:1995年9月—1998年7月,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学习,并取得大学学历);
1998年2月——2000年4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潮桥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2000年4月——2000年12月 任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委办副主任、洋口镇党委书记;
2000年12月——2002年8月 任江苏省如皋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2002年8月——2006年6月 任江苏省如皋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期间:2002年9月—2005年7月,在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函授学习,并取得研究生学历);
2006年6月——2007年1月 任江苏省如皋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7年1月——2012年9月 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2年9月—— 2013年1月 任中共江苏省如皋市委书记、 市人民政府市长。
2013年1月至今 任中共如皋市委书记。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共南通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南通市第九、十次党代会代表,如东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如东县第十届人大代表,如皋市第十四、十五届人大代表。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经济发展怎么样啊

20下午,由如东县委副书记耿荣泉、副县长刘才盛带队的如东县工业经济发展与运行考察团来我市考察,市领导姜永华、黄成陪同考察。
“十五”期间,我市立足市情,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特色化四大发展战略,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对外开放卓有成效,沿江开发三年突变,民营经济增势强劲。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姜永华,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成分别向客人简要介绍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与运行情况及做法。
如东县委副书记耿荣泉代表考察团一行对我市领导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如东县工业经济发展与运行考察团赴如皋考察不虚此行,看到如皋工业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强劲势头,工业园区的承载力、骨干企业的支撑力、各项投入的爆发力、环境的影响力、政府的推动力等等,都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耿荣泉表示,要学习借鉴如皋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和促进如东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如东县工业经济发展与运行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江苏英田集团、上海轮胎集团、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有限公司、江苏九鼎集团、熔盛造船厂、精细化工园和如港新城。(吴 华)

“频率捷变”和“捷变频”是什么意思

频率捷变与捷变频应该是同一个意思
只是频率捷变一般用来描述这个技术,而捷变频则大部分都用来表示拥有这个频率捷变技术的设备。
频率捷变技术:用白话说就是具有快速改变无线频率的技术,主要在军事上面应用比较多,基本上有用无线类的军事设备都会涉及频率捷变技术,如雷达防干扰,导弹防干扰跟踪 频率捷变属于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中的一种模式。
不同使用场所的无线,遇到的干扰源频率各不相同,有时同一场所的不同时段出现的干扰频率也不相同。为能有效地避开这些干扰频率,无线应具有快速改变选用频道的能力,这就是“频率捷变技术”。

姜永华的工作分工

主持市委全面工作。主管干部工作、改革开放工作、五位一体建设工作和市人大、市政协以及人民武装工作。挂钩长江镇(如皋港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