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答题模板(说明文答题格式是什么)

本文目录

  • 说明文答题格式是什么
  • 说明文和记述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什么
  • 初中语文说明文解题方法

说明文答题格式是什么

说明文方法的答题格式: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说明文的几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说明文和记述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 (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 2)倒叙(在开头) ( 3)插叙。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 (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

  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1)人物 (2)时间 (3)地点 (4)事件起因 (5)经过 (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7)反问(8)引用

  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 (3)象征; (4)白描; (5)铺垫; (6)设悬念,埋伏笔。

  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4、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 ;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 (2)暗示情节发展 ;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8、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

  (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或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19、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某某态度 ; (2)加强语气 ;(3)强调某某的感情。

  20、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21、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先找关键词 ;(2)把关于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

  22、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

  (1)往该句上面找 ; (2)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1、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说明对象;(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

  4、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一般是这三种中的一种,有时是两种。

  6、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空间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空间顺序有(1)由远到近;(2)由外到内:(3)由上到下;(4)由中间到两边;(5)由整体到局部等。

  7、本文/本段/★★几段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答题格式:由★★到★★。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由主到次:(2)由现象到原因(或本质);(3)由总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几段/某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7)作诠释;(8)引用;(9)摹状貌等。

  9、★★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条理清晰(多为作诠释)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果是打比方、引用或摹状貌,还有第二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0、★★词语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好。因为(1)★★词语意思是★★,在范围/程度/语气/数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2)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阅读链接材料,联系文段,说说你的探究结果/发现等。

  答题思路: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即共同点;(2)角度多样,按分答点。

  12、联系生活,列举一个与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题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3)打开思路,联系自己所见所闻。

  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代词所在的句子前边找,尽可能地摘录原词原句,或根据其概括。(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什么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格式是: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题题型举例:

一、问某词或短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答题思路:

1、判定“不能删”;

2、简单释义该词;

3、结合原文句意具体分析说明;

4、去掉后语义变化为_,不符合实际;

5、归结到“这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问某词或短语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该词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或什么事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说说语言特色。

答题要点:抓核心词“生动”,关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增添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富有文采,增强表现力。

说明晚语言的特点: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初中语文说明文解题方法

  语文学习 要讲究方式 方法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高分,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 说明文 解题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一、说明文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问: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本文使用了_ 的说明顺序对_ (说明对象)加以说明,使 文章 更具条理性。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摹状貌、作诠释、下定义)

格式:本句/段运用了_ 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 (说明对象)的_ 特点

3.语言特点(准确or形象生动或简明平时)

格式:本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的_ 特点,如_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_ 特征。(此类问题不常问)

4.语言品析

例:A._ 词有何作用B._ 词能否去掉,为何?C._ 词能否换成另一个

顺序:1.表态(大多数为不能)2.解词,解句。3.定性

格式:不可以,_ 词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了_ 事物的_ 特征(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若删去/改变,原句就会变成什么意思,显得太绝对(或是与原句意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此种类型题目任何胤文体都能见到,真是考恶心了,这并非最好版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形成自己的套路)

5.某句在问段中的作用

1.结构、内容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总结 全文/前文、引出说明对象

2.说明方法,见点2.

二、 议论文

1.中心论点(完整的陈述句句式,并是中心主题,不能是 短语 。)

识别:1.题目2.首尾段3.论据观点4.承上启下句5.概括:抓胤住关键词句、中心思想,简明概括、

2.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格式:这是_ 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_ (分论点,若无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格式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了_ 事例,证明了_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视情况加上引起读者兴趣)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_ (分论点或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_ 比作_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_ 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更容易被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4.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_ 和_ 进行比较,(使对与错更加分明),突出强调了_ 的观点,更容易让读者接受,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以上四种答题格式应该是比较全面了,照搬再围绕主题应该是比较完美的。

4.语言特点(不外乎简明平实和生动形象)

格式:_ (句、段、全文)具有_ 的语言特点,从_ (词、句)中体现了_ 的语言特点。

5.作用类

1.题目作用(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

2.结尾作用(1)总结全文,强调_ 的中心论点(2)总结全文,得出_ 的中心论点(3)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三、现代文

1.概括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摘录法。提取中心句、主旨句、一般句、

(2)拼接法,选取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整合

2.思想感情(结合本文主题(一定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主题)与首尾段、关键句)

格式:本文通过对_ 的描写/记叙,赞美了_ (文章线索),(也赞美了像_ 一样的人或是具有其品质的人),表现了作者对_ 的欣赏,抒发了作者对_ 的喜爱之情和…。之情(具体要结合文章主旨)

3.描写及作用

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3)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1)人物描写:运用_ 描写准确揭胤示了_ 人物的…(心情/心理/性格)

(2)景物描写:

1.通过对_ 的描写渲染了_ 气氛

2.烘托了_ 人物的_ (人物形象/心情/性格)

3.推动胤情节发展,为下文的_ (情节)作铺垫

4.渲染、突出了_ 主题

5.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

(以上五点可以视情况结合来用)

(3)议论的作用:抒发了作者_ 的情感,画龙点睛,突出_ 中心,深化主题(此格式不常用到)

(4)第二人称的作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距离,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作用(1)比喻:把_ 比作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排比:强调了_ 的_ 特点,增胤加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拟人:赋予_ 以人的动作/情感,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4)对比:通过_ 与_ 相比,突出了_ 的_ 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5.词、句赏析

词语格式:该词词义,该词深层义或在本文中的含义,表现了…的特点(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赏析 句子 主要是找修辞手法(见第四点)以及围绕中心组胤织

6.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先抑后扬、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物喻人、以小见大、想象等)

作用(1)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先抑后扬:先贬抑再颂胤扬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首尾呼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插叙1.补充、衬托的作用2.解释说明3.使内容更丰富,主题更加突出,使结构紧凑。

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8.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标题(1)引起读者兴趣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行文的线索

(4)形象的体现文章的主题

(5)设置悬念

首段及段首(1)开门见山

(2)总领下文

(3)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

某句话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 铺垫、承上启下、线索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四种关系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

谁都想考试得高分,这没错,但把成绩的提高视为学习时间无限延长,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只有在学习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学习结果才和学习时间成正比。如果你不能维持高效的学习(事实上每人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只保证学习时间是无用的。在 学习方法 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成反比。延长学习时间的结果是:如果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就等于降低学习效率。

学习压力≠学习动力

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压力转化成动力有几个条件:首先,压力不能大到足以摧毁个人自信的程度,要给人成功的希望;其次,人在压力下要分析原因,把可能的失败归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归于能力不足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再次,压力必须是可控的,如果愿意,我们有能力决定压力的大少;最后,只有动力才是真正的压力,其他压力都是阻力。

事实上,大多数同学的考试分数都低于其真实的学习水平,因为他们总在自己会的问题上丢分。如果你能做到会的题保证不丢分,成绩就能上升一个档次。可惜的是,我们总是练习做更新更难的题,想着去得分,其实最有效的复习应该是怎样不丢分或少丢分。记住,我们的水平没有那么低,把真实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就是提高成绩。

感觉不好≠考得不好

感觉不好意味着题目难,而题目难就意味着比你水平低的同学更做不好,他们赶不上你;而比你水平高的同学也未必做得对,就有可能被拉下来。感觉好则意味着题目容易,所以比你水平低的同学也可能做对,就会赶上你;而水平高的同学当然会做,你就没有追赶他们的机会。况且,任何试题都是有陷阱的,感觉良好可能意味着你事实上已经掉了下来。

做对难题≠考得高分

考试题有4类:难度低而高分值的、难度低而低分值的、难度高而高分值的、难度高而低分值的。所以,如果你做对了一道难而分低的题,却在一道易而分高的题上丢分,那是得不偿失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