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论文(你喜欢纪实摄影吗为什么)

本文目录

  • 你喜欢纪实摄影吗为什么
  • 纪实摄影也是艺术吗你怎么看
  • 纪实类摄影作品是否不需要进行后期制作
  • 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区别是什么
  • 你理解的纪实摄影是什么样子的聊聊你心中的纪实摄影
  • 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 纪实摄影有什么方法可以确立主题
  • 纪实摄影一定要有人物吗
  • 人像摄影与纪实摄影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纪实摄影吗为什么

我很喜欢纪实摄影,因为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生活现实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生活和真实,如实反映我们所看到的,因此,纪实摄影有记录和保存历史的价值,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独一无二的资格。

纪实摄影也是艺术吗你怎么看

纪实摄影也是艺术吗?你怎么看?

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纪实摄影作品,其水平线歪斜,背景杂乱,光影也不好,可纪实摄影作为摄影,这似乎很不“艺术”。大家都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那么,纪实摄影的艺术表现,在哪里呢?

以上是题主的问题及问题描述。

感谢悟空小秘的邀请!

纪实摄影也是艺术吗?

答案是肯定的!

感觉题主对艺术有偏见,对纪实摄影有偏见,艺术不只是表现出美,对假丑恶的批判与反思也是艺术!

个人理解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形式!而纪实摄影更容易表达与传递思想,所以纪实摄影是艺术。

图片来自网络,国外摄影师黑白纪实作品:

纪实摄影不只是摄影艺术,更是直指人心的艺术:

当然如果是拍摄失败的纪实摄影肯定不能算是艺术。

头条号:紫枫摄影后期教学,专注于摄影及后期教学二十年,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讲透原理,突出可操作性,欢迎关注,查看大量系统实用的教程!

关注后发私信,写 学习 两个字,系统自动回复加入紫枫粉丝群方法,可以下载大量的摄影后期软件,插件滤镜,素材资源,在线交流,辅导答疑,完全免费!

纪实类摄影作品是否不需要进行后期制作

纪实摄影反映的是某一个时间段在某一个地点发生的一个故事,纪实追求的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所以纪实应该不会要做后期,后期就失去了故事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纪实摄影的实,但是适当的二次构图或者裁剪,使图片构图更加合理、主题更加突出是有必要的

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区别是什么

纪实摄影和新闻报道摄影两者有一定的交叉重合。特别在中国,很多摄影记者担负媒体角色的同时,又拍纪实专题。如何判断,雍和老师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参考。

你可以把这个新闻事件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去看。很多事件是新闻,但是无法进入历史。比如大火,每天都会发生火灾,它可以是新闻,但要放在整个历史当中,它能留下什么吗?

相比平常的火灾,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东路这场高层住宅起火,造成58人死亡惨剧的大火,这既是新闻,又是可以进入历史的。

还有另一场乌鲁木齐路的火灾,他觉得更有社会意义。一个钉子户不愿走,房地产商想点火威胁。结果一不小心把两个老人烧死了。这把火非常值得记录。因为它的牵涉面很多,房地产商的野蛮,政府部分官员的纵容。

这两个例子证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有时是重合的。那些对当下人而言是新闻,对后代人而言根本无足轻重的,这只能作新闻处理。

你理解的纪实摄影是什么样子的聊聊你心中的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纪录真实的人物、事件、民风民俗,不用有任何的粉饰和雕琢,用摄影师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和表达,尽可能用影像语言去呈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生存的轨迹。

纪,就是纪录,既然是纪录,那就不能“导演”和有意安排布置,只能用光影去记录和还原;实,当然就是必须要真实客观,只能真实地去反映和展现,更不能去人为地改变被拍摄对像的原始状态,一定是真实的还原和表达。

纪实摄影是众多摄影种类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无论是专业的摄影师还是摄影发烧友,我个人认为,纪实摄影除了真实地纪录和表达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更能实现作为摄影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更能反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历史沿革,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生存状态和发展轨迹。

我个人喜欢贵州的少数民族特别是黔东南那边的苗族摄影,也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什么是少数民族摄影?正式的应该称作民俗摄影,概括地说,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门类,通俗地说,就是用相机和摄影者的眼光去拍摄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人群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生活趣味,而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

如何拍好民俗,抓取生动的瞬间呢?第一、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熟悉所要拍摄的题材特性,需要什么样的镜头和什么样的设置。同时多向少数民族有关专家请教、多看多拍多研究、学习其他人的好经验,初期甚至可以模仿;第二、抢占有利地形,必须要站好位置,才能避开观众人群的干扰,才能避开一大堆摄影者的干扰,画面才能干净;第三、眼疾手快,一定要眼到心到手到,拍摄动作要及时迅速,不能迟疑。能否得到极其精彩的瞬间,有时就在几百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第四、关于对焦点的问题,我个人喜欢自动对焦,在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手动对焦;第五、善于用光。拍摄民俗摄影时,光线的运用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拍摄时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意识地围绕拍摄主体活动,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和光影。特别是拍摄有银饰的少数民族时,对焦点要在银饰上进行测光,否则容易造成银饰曝光过度,失去细节;第六、注意人物和环境的结合。拍摄民俗摄影时,最好把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画面会更加生动,更有史料价值。当然背景可以是一个广阔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建筑局部,一个富有特点的色块,只要有助于画面的表现,都是允许的。










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摄影的纪实性的重要性与价值要远远大于摄影的艺术性!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人发明摄影器材与摄影技术以来,使我们从摄影影像中了解到了欧洲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清朝的历史现状,涵盖了当时的真实的人物面貌、服装、生活、军事、等真实现状。如果宋朝时期就有摄影技术,那么国画《清明上河图》就会有另一种精彩的情形,也会为后来人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有更充分的依据。

外国的纪实摄影就不说了,就咱中国近代的摄影纪实的重要性就非同小可,譬如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世界的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无人道大屠杀(屠杀南京市民及军人三十万),倘若没有外国记者和日军随军记者用照相机、摄影机留下当时珍贵的纪实镜头,我们后人永远也无法知道当时日军的残暴和南京市民的悲惨,同时,在审判日军战犯法庭上也无法举证日军的罪行。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等不同战争的随军记者所记录下的每场战斗宝贵瞬间……!

总之,摄影艺术只是精神的享受,而摄影纪实是历史的还原与不可复制的再现。纪实摄影比摄影艺术的价值、重要性大的太多太多!

纪实摄影有什么方法可以确立主题

一、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纪实摄影。纪实摄影是最具有现实风格的形式,是摄影的基夲特征之一。它来自于现实,最贴进现实。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大量摄影作品,都是以纪实性为主要特征的。它表达的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态度。

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思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

〈丨〉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象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好与坏。

〈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

〈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因此,纪实摄影在拍摄的时候,摄影作者首先要考虑好,拍什么,怎么拍?要选择能展现主题,渲染主题,紧扣主题的内容去拍摄。

二、纪实摄影,采用的是组照式的方法。那么用什么方法确立主题呢?

1、围绕主题选择镜头。组照是用一组照片写文章,表达作者对人,事物或环境的认识与评论。所以每张照片都必须围绕主题去拍摄,去表达。每张照片的文字描写叙述都必须紧扣主题。

2、围绕主题多侧面选择内容。拍摄时对所摄事物环境进行多侧面,多方位的展示。抓住典型画面,使其有立体感。

3、选择最具有形象的内容拍摄。拍摄以抓拍为主,多使用快镜头和高感光度拍摄。镜头以广角境为好。

具体方法如下:

〈|〉守株待兔法。拍摄准备工作做好以后,选好角度,调好焦距,等待时机出现,立即进行拍摄。

〈2〉声东击西法。利用掩护的方法,先对非拍摄者对焦,用眼的余光观察被拍摄者,当被拍摄者的动作,表情达到所需画面时,立即抓拍。

〈3〉掩护法。是一种二人配合的拍摄:让配合者站在被拍摄者前方,假装对配合者拍照,而后面那位才是被拍摄者。

〈4〉盲拍法。即不用取景器调焦拍摄。用目测对焦,用小光圈(f8,f11)加大景深,充分利用镜头的视角。拍摄后在照片上进行第二次构图剪裁。

纪实摄影一定要有人物吗

不完全是。所谓纪实题材,指的是一种现实,可以是社会现象,有人,也可以是一种少见的事物,也可以是物品,比方说你拍一个手工作坊里的手工产品,里面没有包含人,谁能说那不是纪实了?纪实其实范围很宽,可能是人可能是物可能是景也可能是一种现实,只是不会像专门的人像或风光等片子那样去修图罢了。

人像摄影与纪实摄影有什么不同

人像摄影与纪实摄影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从表现题材来看,人像摄影以表现人的神态、容貌和姿态为题材;而纪实摄影以表现人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社会活动为题材。其表现主体都是以人为本。

二、从与拍摄对象关系来看,人像摄影一般需要摄影师与被拍摄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而纪实摄影一般摄影师与被拍摄对象不认识。

三、从拍摄技巧来看,人像摄影比较讲究用光和构图等摄影语言;而纪实摄影更讲究瞬间的抓拍和对生活的观察。

四、从摄影类别来看,人像摄影多为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而纪实摄影多为新闻摄影和人文摄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