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绯红女巫扮演者是谁?布雷·奥尔森的个人资料

本文目录

  •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绯红女巫扮演者是谁
  • 布雷·奥尔森的个人资料
  • 曼瑟·奥尔森的代表作
  • “奥妹”与丈夫街头悠闲散步喝咖啡,你是从哪部剧中熟悉她的
  • 曼瑟·奥尔森的学术观点
  • 伊丽莎白奥尔森的电影有哪些
  • 马丁·奥尔森的介绍
  • 奥尔森的学术思想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绯红女巫扮演者是谁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绯红女巫扮演者:伊丽莎白·奥尔森。

伊丽莎白·奥尔森(Elizabeth Olsen),1989年2月16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演员、制片人。

2018年4月27日,出演的科幻动作片《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上映。

2019年4月24日,出演的科幻动作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

2021年参演电视剧《旺达·幻视》。

剧情简介:

来自泰坦星的灭霸为了解决宇宙资源匮乏、人口暴增的问题,集齐了所有无限宝石,一个响指成功地使全宇宙生命随机减半。

宇宙由于灭霸的行动而变得满目疮痍,但是五年之后,被困在量子领域的蚁人意外回到现实世界,他的出现为幸存的复仇者点燃了希望。无论前方将遭遇怎样的后果,幸存的复仇者都必须在剩余盟友的帮助下再一次集结,以逆转灭霸的所作所为,彻底恢复宇宙的秩序。

布雷·奥尔森的个人资料

姓名:布雷·奥尔森 性别: 女 星座: 天秤座 出生日期: 1986-10-07 出生地: 美国,印第安纳州 职业: 演员 更多外文名: Rachel Marie Oberlin (本名) imdb编号:nm2510013 PG Porn(2008)导演:詹姆斯·古恩主演:内森·菲利安/艾伦·图代克
Purgatory Comics(2009)导演:Ralph Suarez
POV Overdose 2(2009)导演:Mike John主演:兰尼·芭比/Penny Flame/Paulina Jame
Calvin’s Dream(2010) 导演:John O’Leary
Live Nude Girls(2014)导演:Jay Leggett主演:Mike Hatton/大卫·弗利/布雷·奥尔森/泰拉·帕翠克/安妮玛丽·帕兹米诺/安迪·迪克
恐龙战队 Power/Rangers(2015)导演:约瑟夫·卡安主演:凯缇·萨克霍夫/詹姆斯·范德比克/李威尹/耶维斯·布莱特/布雷·奥尔森/Amia Moretti
人体蜈蚣3 (2015) 导演: 汤姆·希克斯 Tom Six 主演: 迪特尔·莱瑟 Dieter Laser / 埃里克·罗伯茨 Eric Roberts / 布雷·奥尔森

曼瑟·奥尔森的代表作

奥尔森有三部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年),《国家的兴衰》(1982年),以及他猝然逝世前刚完成的《权力与繁荣》(2000年)。《集体行动的逻辑》成功地推翻了“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一定会自愿、自动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而采取集体行动”这样一个正统群体理论延用多年的“公理”。然而,奥尔森教授并没有停止对集体行动的研究。就像生物学家先研究有机体、后研究物种一样,奥尔森先分析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而后研究群体与社会、国家这个更高层的关系。1982年出版的《国家的兴衰》集中阐述了奥尔森的研究发现。此著作出版后立刻受到广泛重视,在1983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克莱姆惹奖,并且先后以十几种语言翻译本介绍到许多国家。本文重点介绍《国家的兴衰》中的主要学术观点。

“奥妹”与丈夫街头悠闲散步喝咖啡,你是从哪部剧中熟悉她的

有媒体拍到“猩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 (奥妹)与丈夫罗宾阿内特两人一同现身在街头,看的出来两人的状态非常好,悠闲的散步喝咖啡,照片中奥妹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衫,下面穿的是短款黑色打底裤,修长的美腿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奥妹还戴着一副墨镜遮面,显得非常的悠闲。她的丈夫穿着也很简单,白色的T恤配上深蓝色短款,休闲感十足。

伊丽莎白.奥尔森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她的处女作是《和平、爱与误解》,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精彩的作品,其中就有《哥斯拉》、《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美国队长3:内战》等。

我是从《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认识到奥妹的,影片中奥妹饰演的角色是绯红女巫,她也是复仇者联盟成员之一,是一位实力非常强的超级英雄,她单挑灭霸的场景真的超级帅气,影片中她的造型也非常好看,很飒也很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伊丽莎白奥尔森性感迷人的身材,诠释了最劲爆火辣的绯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为了演好绯红女巫,她看了很多漫画书,私底下一直在专研这个角色,她本身也是一位漫画爱好者,所以对绯红女巫的把握很好。

伊丽莎白·奥尔森性格开朗,充满热情,喜欢学习电影艺术,对各种高级事务总是充满好奇,她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她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长大后也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员,她有着很强的表演天赋,对于人物设定也掌握的很到位,为了更好的贴近人物形象,她会提前进组,也会不停的专研角色,非常的敬业,期待她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

曼瑟·奥尔森的学术观点

有人认为,奥尔森的写作风格与一些侦探小说十分类似。侦探小说通常以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件制造悬念,接着引入几个具有犯案动机的可疑分子,而且其中一个看起来最不可能作案。但是,在那些可疑分子被逐个排除后,读者终于看到,作案的正是可能性最小的那一个。《国家的兴衰》也有类似的结构。奥尔森首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饱受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残的德国和日本在战后能够创造出高速发展的经济奇迹?为什么像美国、英国这些受战争影响比较小的国家反而经济呆滞?是什么因素导致这样大的反差?多数经济学家心目中的“可疑分子”是: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源等。在对这些因素逐个进行讨论并且加以排除后,奥尔森的“主要人物”终于粉墨登场。“他”不是别人,正是《集体行动的逻辑》中的“主人公”——搭便车者。
搭便车怎么能够和经济发展、国家兴衰搭上边呢?奥尔森指出,集体中有搭便车的个人,国家中也有搭便车的群体。个人可以吃集体的“大锅饭”,集体也可以吃国家的“大锅饭”。不过,在国家中搭便车有不同的搭法。因为国家可以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利益集团就可以通过“寻租活动”(rent seeking)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改变收入再分配的方案,从而增加利益集团自己的收入。这些政策包括税收、补贴政策,禁止企业进入、禁止资金和人才的流动,竖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主义政策等。美国各式各样的“院外活动”就是利益集团游说参众两院、影响收入再分配的寻租活动。中国也有向中央要政策、“跑部钱进”、促成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寻租行为。奥尔森把这些搭便车的群体、这些寻求收入再分配的利益集团叫做“分利联盟”(distributional coalition)。它们不是被动地 等待“便车”的到来,而是主动出击,把“不便”变成“方便”。
分利联盟给国家经济发展制造了许多不利因素。首先,寻租活动不但要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改变了社会的激励机制。与其辛辛苦苦地提高生产力,不如雇一些律师、说客耍耍嘴皮子。这一来,大量精力和资源被浪费于“分饼”而不是把“饼”做大,其结果必然要对国民收入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在利益集团的影响下,某些产品的价格或者是某些行业的工资上涨,某些收入的税率下降,这些变化都会带来资源分配的扭曲,影响市场的效率,甚至造成物价和工资的循环上涨,导致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
分利联盟进行游说活动,总是打出冠冕堂皇的旗号。糖农要“保护国家制糖业”;纺织业要反对使用童工,“保障”发展中国家?和?的权益。其真实目的是要设置进入障碍,保护垄断者的利益。各式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机制,降低经济效益,抑制新兴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当分利联盟的寻租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家的决策效率下降,制定经济政策的时间延长,影响整体社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资源重组的能力,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当多个分利联盟串通共谋、取得制定经济政策的支配性地位时,国家的政策便成为这些利益集团坐地分赃的工具,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深受其害。分利联盟就像是闯进瓷器店里哄抢的几帮强盗,他们抢走的少,打烂的多。
分利联盟通过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来实现群体、个人的狭隘利益。为什么受害的人们会任由他们这么做呢?奥尔森指出,这还是搭便车的行为在作怪。当国家、社会蒙受损失时,群体、个人的利益也受损。不过,如果将由某一项政策带来的损失分摊到个人身上,其数目就微不足道。这时候,个人的搭便车行为(袖手旁观,等别人来管这番“闲事”)是理性的选择。我们常常听到“花国家的钱不心疼”这种说法,描述的就是这种心态。乱花国家钱的人(或集团)直接从花钱中受益,当然不心疼。看着别人乱花国家的钱也心疼不起来,因为那些钱即使自己有份,也只是几亿分之一。国有企业亏损也好,国有资产流失也好,“主人翁”就是着急不起来。这种冷漠的搭便车心态被称为是“理性无知”(rational ignorance)。
同样地,社会中的群体也没有强烈的激励机制与分利联盟损人利己的行为作斗争,因为这种斗争实际上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使全体人民受益。除非存在有附带的特殊利益,此类活动的结果给群体以及群体中个人带来的边际收益微乎其微。但是,组织此类活动的边际成本却是十分显著的。权衡利弊,理性的群体也选择搭便车。因此,哄抢的还在哄抢,沉默的多数还在沉默。
在奥尔森的故事中,搭便车者就是那个最不可疑的作案者。奥尔森列举大量事实说明,造成英、美等国家经济发展呆滞的主要原因是数目繁多的分利联盟进行了大量寻租活动。这些活动将收入转移给利益集团,但是每一种转移都是以牺牲国家和社会利益为代价的。其结果使体制僵化,经济缺乏活力。奥尔森别出心裁,以分利联盟的寻租活动解释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与英国、美国相比较,日本与德国战后二三十年里的寻租活动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奥尔森认为,战争对这些国家中原有分利联盟的破坏是造就德国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任何对社会组织的重组、任何对分利联盟和它们特殊利益来源的破坏,都会加快经济发展。
尤其有趣的是,国家的兴衰和集体行动的成败呈“负相关”。兴旺是因为集体行动的失败。分利联盟还组织不起来,没来得及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伤害。而衰败则是由于一些集体行动成功了。利益集团克服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描述的那些障碍,摆脱了集体行动的困境,成功地组成了分利联盟。奥尔森在故事的上下集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再次验证了分利联盟成功的几个条件:集体人数少,集体成员不对称,存在选择性激励。不过,他又加上新的一条,那就是时间对于集体行动成功的影响。奥尔森发现,在长期稳定的社会中,利益集团可以创造出恰当的选择性激励机制,逐渐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最终获得集体行动的成功。
由于小集体容易组织集体行动,大集体反而难以形成集体行动,小集体成为分利联盟的概率比大集体大。奥尔森发现了社会群体中这种“以小欺大”的现象。组织起来的小集体就像是单位里那位能争会吵的泼皮,而大集体就像是周围那些息事宁人的好好先生。泼皮每次都能从别人那儿争到不属于他自己的利益,而受欺负的好好先生中往往就找不到一位愿意站出来替大家说句公道话的代表。社会中的群体与单位中的个人,其行为就是有那么多类似的地方!

伊丽莎白奥尔森的电影有哪些

您好,以下是我整理的伊丽莎白奥尔森出演的电影及年份,望您采纳!
哥斯拉-1994
好女孩-1995
和平、爱与误解-2011
How the West Was Fun-2011
节哀顺变 第二季-2011
红杏出墙-2012
集结-2013(未上映)
美国队长2-2013
节哀顺变 第一季-2013
我看到了光-2013
旺达幻视-2014
老男孩-2014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2015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015
文科恋曲-2017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2017
猎凶风河谷-2017
杀死汝爱-2018
英格丽向西行-2018
The Adventures of Mary-Kate & Ashley: The Case of the Mystery Cruise-2019
柯达克罗姆胶卷-2019
寂静的房子-2021
双面玛莎-2021

马丁·奥尔森的介绍

马丁·奥尔森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出生于1988年5月17日的瑞典。曾经效力过许加堡足球俱乐部和布莱克本足球俱乐部,现在效力于诺维奇足球俱乐部,场上位置是前卫。

奥尔森的学术思想

奥尔森的名著《集体行动的逻辑》目前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 1993年获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但公共选择理论奠基者奥尔森教授却发现,这个假设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如果我们问:「三个和尚究竟有没有水喝?」奥尔森会答道:一般来说,三个和尚没水喝。但若三个和尚「不对称」,或存在「选择性激励」,那么三个和尚很可能有水喝。
奥尔森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奥尔森看到的是亚当·史密夫所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失灵。  奥尔森有三部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年),《国家的兴衰》(1982年),以及他猝然逝世前刚完成的《权力与繁荣》(2000年)。 「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失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原来,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例如,由于罢工的胜利,工人获得加薪,这对所有工人都有好处。但那些参加罢工的工人却承担了所有风险和成本。这种不合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导致搭便车的行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搭便车者的祖师爷。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进了宫廷乐队。虽然他实际上没有参加乐队合奏这个「集体行动」,但他表演时毫不费力的装模作样仍然使他得以分享国王奖赏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果。
奥尔森因此得出一个极具争议的结论: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理性、自利的个人一般不会为争取集体利益作贡献。集体行动的实现其实非常不容易。当集体人数较少时,集体行动比较容易产生;但随著集体人数增加,产生集体行动就越来越困难。因为在人数众多的大集体内,要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行动的成本十分不易;而且人数越多,人均收益就相应减少,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搭便车行为也越难以发现。
奥尔森这一理论后来发展成「多人囚犯两难博弈」 (n-person prisoner’s dilemma games),成为非合作博弈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它描述的却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现象,「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两个和尚抬水喝」是集体行动成功的例子,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则体现了集体行动的失败。从「二」到「三」由成功至失败的变化,关键在于集体人数增多。 奥尔森还发现,集体行动在两种特定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一是集体成员的「不对称」,二是「选择性激励」的存在。所谓「不对称」即集体成员收益的不对称。个别成员从集体行动中得到的利益比其他成员来得越大,他为集体行动作贡献的积极性也就越大。假如三个和尚中有一个是喝水特别多的「水鬼」,而其他两个是很少喝水的「耐乾旱品种」,那么「水鬼」和尚挑水给大家喝的可能性就很大。「不对称」在国际间的集体行动中经常出现,例如亚洲金融危机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积极出钱设立「亚洲货币基金」。同样,美国认为北约能给美国安全带来很大利益,因此愿意负担高达70%的北约经费。
「选择性激励」的存在是实现集体行动的另一个条件。选择性激励可以分为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两种。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成本作贡献。许多慈善机构的筹款活动都提供正向激励,例如,购买慈善演出的门票可以观看别人看不到的演出,慈善捐款可以获得嬴取奖品的抽奖机会等,都是搭卖私人物品的行为。三个和尚中的那个小和尚也许就不介意天天下山挑水,藉此机会偷偷瞧一瞧在河对岸洗衣服的那位貌美村姑。与此类似,美国劳联产联领袖组织工会运动得到的利益,主要在于他们个人所获得的政治权力和行政资源,与劳资谈判获得的直接利益反而关系不大。反向激励是惩罚搭便车的措施,最常见的是禁止搭便车者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许多国家的工会都将劳资谈判的范围限制在工会会员范围内,使非会员无法享受工会争取到的加薪和优惠待遇。 奥尔森对集体行动的研究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人们将奥尔森的理论应用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更多的学者进一步探讨集体行动的逻辑和建立更精细的行为模型。在过去20年里,实验经济学家对参与集体行动的行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九十年代起,描述集体行动的新一代模型开始出现。在这些模型中,理性自利的个人不再是唯一的假设。运用从实验中得到的资料,这些模型假定不同的种类的人参与集体行动。
人的决策行为究竟能分成多少不同种类?经济学家发现,不同文化的社会中都存在一些利他主义者,但这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为数少于1%。模型类比结果显示,一个群体或社会中如果有3%的利他主义者,整个社会的风气和行为规范就会出现可喜变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