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事件和波兰波兹南事件(1920到1960年间世界发生哪些大事件)

本文目录

  • 1920到1960年间世界发生哪些大事件
  • 波匈事件的历史教训
  • 50-60年代,东欧重大历史事件
  • 在20世纪欧洲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920到1960年间世界发生哪些大事件

1920~1922年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年12月      苏联成立  

1925年10月      洛迦诺会议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件  

1933年1月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年7月~8月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年7月7日     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年9月       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6月       法国投降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6月       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月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年10月      联合国建立  

1947年8月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年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年7月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年4月       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年        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9年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波匈事件的历史教训

历史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看不到或不承认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是一种糊涂的错误认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受到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夸大阶级斗争形态的严重性,并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复杂交错,且人民内部矛盾又占主要成份的条件下,仍然采用过去战争时期一整套对敌斗争的策略来处理众多的复杂矛盾,必然会导致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指针的动摇,发生重大的失误,在实践中招致严重的后果。
波匈事件是指1956年6月波兰西部波兹南城发生的流血事件,简称波兹南事件,和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匈牙利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大动乱,称匈牙利事件。波兹南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波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顾本国国情照搬苏联模式,致使经济不景气,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6年6月上旬,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工人要求政府增加工资和减少税收,派代表团到首都找机械工业部谈判,因陷入僵局,工人不等代表团返回,就到市区广场向市政当局请愿。28日,该厂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因市政领导拒不接见工人代表,引起群众愤怒。此时,又传说在华沙的工人代表已被公安机关逮捕,群情更加激愤,高喊:“我们要面包和自由!”“俄国佬滚回去!”“打倒秘密警察!”等口号。部分示威者冲击政府机关,有的从民兵手中夺取武器,开枪射击公安人员,于是政府当局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在双方冲突中,死了54人,伤了200多人,数百人被捕,骚乱当夜平息。6月30日,波兹南各基地举行了有党和政府领导人参加的受难者安葬仪式。随后,政府给机械工业部部长降职处分。7月10日政府宣布,分期偿还向波兹南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超额税收等,于是双方矛盾趋于缓和。匈牙利建国后,以拉科西为首的领导集团照搬苏联的经济、政治模式,对外一味追随苏联,对内推行极“左”路线。1949年6月以后在清洗“铁托分子”运动中,造成一大批错案,加之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引起匈牙利人民的强烈不满。1956年6月发生的兹南事件和10月举行的波苏会议,对匈牙利事态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7月17日成立的裴多菲俱乐部于10月22日开会讨论,向党中央提出关于召开中央全会,修改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工人自治,恢复纳吉职务,开除拉科西等10点建议。当夜,布达佩斯各大专院校的学生团体又向政府提出要求苏军立即撤走,组织以纳吉为总理的新政府,惩办拉科西领导时期的一些负责人,确认工人罢工权利等16点要求。23日下午,组织了大规模的集会和支援波兰的示威游行。晚8点,党的第一书记格罗·埃诺发表广播讲话,不仅没有平息群众的情绪,反而激化了矛盾。不久电台大厦前响起枪声,发生了流血事件。24日广播以纳吉为首的新政府已请求苏联军队来协助恢复秩序。这一行动更加激怒了群众,导致部分学生、工人、士兵同苏军的武装冲突,苏军在镇压动乱中,枪杀了许多无辜群众。帝国主义的间谍和霍尔蒂时期的反动势力则乘机进行骚乱和颠覆活动,造成10月29日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发生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瓦解。11月1日晚,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宣告成立,由卡达尔担任第一书记,4日成立以卡达尔为首的工农革命政府,动乱逐渐平息。匈牙利事件是匈牙利人民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拉科西等领导人所犯极“左”错误,而后来被西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革命分子利用的大动乱。

50-60年代,东欧重大历史事件

  (1)斯大林死了。1953年3月5日
  1953年3月5日,俄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独裁者约瑟夫·斯大林逝世。享年73岁。
  1956年2月25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抛出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全世界对共产党产生了“信任危机”。
  (2)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总部设在莫斯科。
  (3)波兰波兹南事件 1956年6月28日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在波兰引起强烈反响。6月上旬,波兹南市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减少税收,他们同政府谈判,未获满意结果。
  6月28日,1万多名工人上街游行示威,示威者冲击市委大楼和专政机关。当局出动警察于当晚平息了这一事件。波兹南事件中有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波兰统一工人党最初以为它是帝国主义分子挑起的反政府骚动。后来说,工人走上街头,抗议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
  (4)匈牙利 事件1956年
  1956年,匈牙利人民对党和国家领
  导人拉科西照搬苏联模式,经济政策失误以及将进行政
  治经济改革的纳吉撤职开除出党表示不满。苏共20大的
  秘密报告及波兰事件的影响加剧了这种不满情绪
  10月23日,首都10万学生游行,市民、
  工人不断加入。格罗的广播讲话激化了矛盾,发生了流血
  冲突。卡达尔出任党中央第一书记,纳吉任政府总理,纳
  吉组成多党联合政府,释放政治犯,退出华约宣布中立。
  但未能控制流血事态的发展,党政机关、电台报社被冲
  击,党政官员、保安部队官兵被杀害。11月1日,苏军开进
  匈牙利,11月4日控制了首都局势。
  13天的动乱中,仅布达佩斯就有2.5万人死亡,5万人
  负伤,全国有20多万人逃亡国外,直接经济损失220亿福
  林,给匈牙利带来巨大损失
  (5)柏林墙1961年8月13日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世界级的笑话)。
  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6)苏联赫鲁晓夫下台1964年
  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获得政权,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斯大林主义回潮。
  (7)布拉格之春 1968年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了布拉格之春改革,有脱离苏联控制倾向。
  苏军决定武装干涉。6月下旬,华约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迟迟方撤
  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没有
  理由不同意。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
  24空军集团军巨型运输机开始降落,一分钟一架。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
  苏军空降师直扑布拉格。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杜布切克。
  布拉格之春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政治事件,标志着华内部的裂痕已经渐渐显现,可视为东欧聚变的前奏与导火索。

在20世纪欧洲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这两次大战虽然都根源于帝国主义,但却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的直接厮杀,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表现形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不仅在时间上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且在内容上也明显体现出两战之间的过渡。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在相对稳定的凡尔赛体系下,酝酿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成为走向围绕以法西斯挑起的局部战争、世界大战而展开为特征的30年代国际关系的阶梯。
一、20年代的苏俄外交活动
苏俄的诞生,揭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并存、互相对抗的历史序幕。20年代的苏俄外交,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为苏俄开创出生存和发展的国际条件。
对形势的判断是制定政策的基础。在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的新生苏维埃政权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上,苏俄领导人曾寄希望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列宁在1919年12月全俄苏维埃七大的报告中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要无产阶级在若干先进国家中取得胜利后,才能说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①
经过三年的国内战争,苏俄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但预期的十月革命将引发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局面也未出现。随着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转入低潮,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保持住革命的成果。由此,苏俄领导人在客观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国际形势的新认识。1920年11月,列宁指出:“经过三年残酷而激烈的战争……无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还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没有获得胜利,也没有遭到失败。②1921—l922年间,列宁多次阐述了这样的认识:“目前俄罗斯联邦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形成了一种均势,虽然极不可靠,极不稳定,但社会主义共和国毕竟能在资本主义包围中生存下去了” ③。
帝国主义战争和武装干涉使苏俄的经济面临及其严峻的局面。苏俄为实现向和平建设过渡,需要一个和平和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合作的国际环境。争取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正常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成为苏俄政府的头等外交任务。
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在武装干涉失败后并未罢休,他们转而指望用经济手段改变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声称:“我们没有能用武力恢复俄国。我相信,我们能通过贸易做到这一点并挽救它。” ④帝国主义国家策略的改变表明,他们虽然仍继续坚持敌视苏俄的立场,企图以贸易手段改变苏俄的社会性质,但已不能无视苏俄的存在。
列宁在深刻地洞察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为苏俄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对外政策的任务及策略。列宁指出:“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虽然没有获得国际胜利,即对我们来说是唯一可靠的胜利,但是却给自己争得了能够同那些现在不得不与我们建立贸易关系的资本主义列强并存的条件。”列宁认为:“现在我们要谈的已经不只是喘息时机,而是比较长期地进行新建设的重要机会”,为此必须正确地估计帝国主义竞争的紧张局面,“必须不断地利用它们之间的争斗,使它们难于同我们作斗争”⑤,在防备突发武装斗争的同时,利用国际形势中“极不稳定的均势”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取较长时期和平,摆脱在国际上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局面。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政府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以贸易为突破口,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1921年,英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为重新打开俄国市场并对苏俄政局施加影响,主张同苏俄进行经济贸易往来。3月,苏英双方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意味着英国实际上承认了苏俄的存在,标志苏俄迈出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交往的第一步。到年 底,苏俄已同德、奥、意等14个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
1921年10月6日,19个资本主义国家以苏俄出现饥荒为由,在布鲁塞尔召开“援助苏俄”会议,提出以苏俄偿还沙俄政府欠下的外债和发还苏俄政府没收的外国企业为条件,考虑给予苏俄救济和贷款。10月28日,苏俄政府向英、法、意、日、美五国政府发出照会,强调“任何民族都没有义务去偿付多少世纪以来束缚它的锁链的代价”,但建议在各大国承认苏俄、与苏俄缔结全面和约并向苏俄提供优惠贷款的情况下,就偿还战前沙皇政府所借外债问题“尽速召开国际会议”进行讨论⑥。
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的建议作出了反应。1922年1月6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戛纳会议上决定,召开欧洲国家经济会议,邀请苏俄和德国代表参加。会议决议宣称:一些国家不能强行规定另一些国家应当根据什么原则建立其所有制、经济生活和管理方式;每个国家有权力为自己选择它所喜欢的制度。决议规定:在外国资本对一国提供援助时受援国要保障外国资本不可侵犯并获得利润;承认本国历届政府过去或将来签订的或担保的一切债务和义务;承认对于没收或国家接管财产给外国利益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有赔偿的义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