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的楚成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楚成王时期,感觉楚国实力明显超过齐桓晋文,为什么齐桓公、晋文公还能成为霸主

本文目录

  • 春秋时期楚国的楚成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 楚成王时期,感觉楚国实力明显超过齐桓晋文,为什么齐桓公、晋文公还能成为霸主

春秋时期楚国的楚成王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在我的理解里,楚成王算得上一代枭雄!人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夺位,争霸,稳固权利!

首先,楚成王的身份是楚文王与息夫人之子,楚文王宠爱息夫人,爱屋及乌给与楚成王关爱,却也使得遭受兄弟宗族的排斥,以至于逃亡随国!

楚成王竟然借随国的兵力,杀回都城夺取王位,这是其魄力的最好体现,毕竟楚国宗族实力强大,能够在逆境中走向王位,楚成王的魄力可见一斑!

楚成王三次争霸意义不同,与齐桓公争霸,是为了拓展楚国向中原的阻碍,向中原诸侯展现楚国的强大,所以,楚国虽无力侵占中原,但态势十足!

宋襄公挑起中原霸主之争,楚成王为将其扼杀于萌芽,先是以绑架的形式迫使宋国求和,又在泓水之战击败宋国,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楚国称霸中原的目标!

楚国称霸中原,受到诸侯国的强烈排斥,由晋国主动应战的城濮之战,楚成王的消极,撤回楚国主力,却又无法约束成得臣的家族私兵,这正是楚成王巩固楚国王室的手段!

弥补当初登基为王时,楚成王向宗室亲贵做出的妥协,城濮之战若胜,楚国若敖氏等势力将会更强,届时楚成王将无法再驾驭,与其引发大规模的内乱争权,不如除掉!

楚成王虽然城濮之战,将中原霸主的宝座移交晋国,但是通过强化王权,楚国早年扩张区域的统治更加稳固!为日后楚庄王的称霸奠定基础!

楚成王时期,感觉楚国实力明显超过齐桓晋文,为什么齐桓公、晋文公还能成为霸主

楚成王,杀兄夺位,背上骂名换来王位,想要在有生之年进驻中原,但他的运气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点背,他在位期间经历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一个个都是雄才伟略的霸主,个个都不是软柿子,楚成王被他们孤立在南方,一生都没有实现称霸中原的目标。

楚成王是霸主么?若是从楚国军事能力来讲,楚成王确实是一方霸主。根据《史记》记载:

成王恽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於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於是楚地千里。

楚成王刚刚即位,楚国国力尚不能与齐、晋等大国争锋,想要发展壮大,只能向南方发展。或许真的是天公作美,周天子给了楚国一道名正言顺扩张的王牌,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这句话,意味着楚国可以名正言顺的实行扩张政策,打蛮夷,扩充土地,楚国看似被当炮使,实际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土地扩充千里,国力日益旺盛。

面对如此强大的楚国,齐桓公与晋文公又是如何称霸的呢?

齐桓公、晋文公为何会成为公认的春秋霸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维护周王室的共主地位,周王室衰微,名存实亡,突然冒出个诸侯国维护自己的地位,周王室自然欣然答应。所谓攘夷就是抵御四方蛮夷入侵,四方蛮夷入侵各地诸侯,大国自然不怕,小国却苦不堪言,突然有个大国冒出来帮他们打蛮夷,小国自然呼应。这个口号,照顾了当时各股势力的根本利益。所以,齐桓公、晋文公都能如愿称霸。

楚称王想要阻止,有两个难题,第一个是楚国长期与蛮夷混居,被孤立与中原文化圈外,不被各诸侯国承认。第二个是师出无名,周天子的谕令是楚国抵御南方蛮夷,决不允许有北侵意图,若是阻止齐桓公、晋文公势必要发兵北上,楚国面对的不光光是齐国、晋国,还有数不尽的诸侯小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