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捕头,是现代什么官职?清朝县官的师爷工资是谁给

本文目录

  • 古代捕头,是现代什么官职
  • 清朝县官的师爷工资是谁给
  • 清朝县衙三班六房具体干什么

古代捕头,是现代什么官职

谢谢邀请!古代的捕快类似于现在的警察,但捕头却不等于警察局长,只相当于警察队长。捕头不属于官吏,而是衙役的一种。古代县衙主要有三部分人组成,第一部分为县令(长)县丞县尉(唐宋时期的警察局长,明清不设)主薄。明朝以前大县为县令,小县叫县长,明清统称知县,掌管全县的所有大事小情。县丞和主薄类似于现在的副县,分管人口,税务,公检法,粮食等部门。这几个是官,在古代是金饭碗。第二部分是吏,如典史,书佐,兵曹史,吏曹史等。晋朝规定不满三百户的县有吏22人,三百到五百为34人,五百到一千为65人,一千到千五为86人,一千五以上为114人。清朝还规定满人不得为吏。这部分也是公务员,有工资的。第三部分就是衙役。衙役的地位是县衙最低的,它不在国家公务系统,属于为衙门服务性质,类似临时工。这些人负责衙门的站堂、征粮、缉捕、拘拿、押解等工作。通常小县有衙役上百人,大县则上千甚至几千人 。衙役分两种,民壮、库丁、斗 级、辅兵这四种为良民,皂、捕快、仵作、禁卒、门子为贱民。其中捕快地位最低,几乎相当于罪犯。古代对贱民有严格要求,不准他们和他们的后三代参加科举,以免有辱斯文。

捕头又叫班头,是捕役和快手的领班。平日身着便装,腰带挂着表示身份的腰牌,怀揣铁尺、绳索。工资大该五六两银子。可有陋习,收取规费收的钱则有几十到几百两。比如保护费,破案的车马费等等。虽然各朝代都有律法,而执行者是地方官吏。在县衙则是捕头。固有天子同官吏共天下一说。

浅薄陋见,欢迎吐槽。谢谢关注,互相关注。

清朝县官的师爷工资是谁给

一, 清朝的县衙机构常常有三班六房,六房指的是史房、户房 、礼房、兵房、刑房、工房。三班 有皂班、壮班和快班。三班六房当时是没有编制和俸禄的 ,只有朝廷规定的低微工食银 ,剩下的还有师爷和长随。

二,县衙中的临时工 ,最有名的就 是知县的幕僚,也就是师爷,他们是没有俸禄和工食银的 ,在清代无幕不成衙很具有普遍性 ,上到总都下到 州府和地方县太爷 都离不开师爷,当时师爷的工资 是 有县太爷自己掏腰包 ,工资很少 ,但是师爷的岗位非常好 ,可以掌握到所有的案子 ,抓到了案子 就等于抓住了钱 ,这一点在《清实录》里有记载,利用对案件进行延迟不结,进行捞钱。由于有这样的制度 ,当时的师爷岗位 ,也成了人们争抢的对象 。

清朝县衙三班六房具体干什么

三班六房是明清时代州县吏役的总称。三班指皂、壮、快三班。皂班主管内勤,壮班和快班共同负责缉捕和警卫。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书吏房。吏房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等;户房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房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兵房掌军政;刑房掌刑法、狱讼等;工房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县衙六房与中央六部相对应,其首领由县令指派小官吏担任,称书吏或承发吏,直接对县令负责。六房又依纵横分为左右列和前后行。纵排是左列吏、户、礼三房,右列兵、刑、工三房;横排是吏、兵二房为前行,户、刑二房为中行,礼、工二房为后行。这里也昭示了封建社会无处不在的森严等级。它即是政治的体现,也是思想文化的潮流。

  《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你能直接同两县衙门里三班六房的朋友,或各街坐卡子的老总们,打堆顽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