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小学校做幼儿园老师没有发展前途,想教小学领导不让,怎么办?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是谁,大家知道他的故事么

本文目录

  • 在乡村小学校做幼儿园老师没有发展前途,想教小学领导不让,怎么办
  • 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是谁,大家知道他的故事么
  • 昔日中国乒乓球总教练许绍发,近况怎么样

在乡村小学校做幼儿园老师没有发展前途,想教小学领导不让,怎么办

我同是一名乡镇幼儿园老师,我理解你的烦恼。我也曾觉得在小学比幼儿园好得多了,我为此曾烦恼了很长时间。但是,我还是要说,前途不在岗位上,在于自己的动力。

  • 乡镇幼儿园老师的烦恼:

一、面对的大多数是低龄留守儿童。

很多带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带孩子不是一件容易事。妈妈们带着一个两个的孩子可能比较容易带,但是,幼儿园里面对的是一个班,最少有20个以上的孩子。所以,老师您可能觉得面对这样多的低幼儿孩子,觉得不适应。

①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听不懂大人所说的话。

即便是能听懂,可能因为生理问题的不成熟,不能执行老师所说的话。

②孩子年龄小,容易出现闹情绪现象。

学龄前的孩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六岁以下的孩子。当您接手的是小班,老师们可能需要忙活两个月来安抚孩子们的情绪。上个学期我接手的就是小班,我班25个孩子,年龄是三岁到三岁半左右。开学第一天,我们三个老师左手拉一个,右手拉一个,膝盖上还坐着一个。哭声、喊声、叫声、哇哇的响彻整一个教室。我们还需要把前门后门都关上了,避免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孩子自己走出室外。或许老师您就是看到这样的情况会觉得烦恼。

③老师除了面对孩子还需要面对的孩子的家长,和家长沟通就是一个大问题。

有时候可能是小朋友闹情绪、老师希望家长执行自己所布置的任务、孩子在幼儿园所出现的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发生这些情况需要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如果是年长的长辈,他们要么就护犊子,要么就不屑一顾,或者自认识自己没有文化,把孩子喂饱穿暖就行了。或许是这些情况,让老师您觉得在幼儿园不适应。

二、幼儿园与小学的上班时长不一样。

幼儿园的上班时长,从上班就得一直到下班,上班时间必须陪同孩子。在小学呢,上了自己的课,没有课的时候自己可以休闲的聊一会儿天,也可以改作业,还可以到处走走。这样的情况和幼儿园是明显的不同,可能老师您看见这些,觉得自己真的难以适应。

三、幼儿园的课程与小学的不一样。

幼儿园的老师几乎是万能的。除了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我们还要时刻注意着班上的一切,老师们需要琴棋书画讲故事每一种都会,因为咱们的幼儿园老师要教孩子这些,我们只有自己会才可以教孩子。每个学期的环境创设,幼儿园老师也需要亲力亲为。而小学呢?专任专教,我们不必懂得琴棋书画。或许老师您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擅长,所以不想任教幼儿园。

四、人际交往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同事和同事之间大多是女人,我们大家都知道,女人堆里事非多,可是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面对着自己的同事,不喜欢争斗斗。或许是不喜欢争争斗斗、斤斤计较的您,觉得在幼儿园当老师不适应。

  • 不得不在幼儿园工作岗位上,我们可以这样做:

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题主描述了,因为领导不批工作调动,所以自己只能够在幼儿园任教。在幼儿园任教,这是已定的事实,所以我们能调整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①如果实在是和班上的老师不能走到一起,向直属领导申请稍作调动。

和自己志不合的人每天面对着,这确实让自己不舒服,所以工作上的小调动,在学年开始之初可以向直属邻导反映情况,申请调动。

②如果受不了孩子的吵吵闹闹,和自己班的搭档一起商量怎么把班上的纪律执行,有纪律的班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上个学期我接手的是小班,领导给我新安排了一个搭档。通过我和班上另外两个老师的齐心协力,班上的孩子进步很大,这让我和搭档们特别的开心。由于工作的安排,这个学期我又被指派了另外一个搭档,希望和这个搭档一样是合作愉快。

在幼儿园工作那么多年,我发现我换了很多搭档,不过,每一次的搭档都合作愉快。所以。心态很重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与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专注一项关于本职工作中的研究。

如果老师您刚开始是小学或初中老师,中途不得已被调往幼儿园任教,这对于您来说真的难适应。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容易开展,可以多途径学习关于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可以看网上的教育视频,还可以看纸质的教育书籍,更加可以向同行学习,还可以向领导提出申请,安排自己到其它园所学习。

虽然我一直在乡镇的幼儿园上班,但是,平时我也会看教育视频,育儿书。无论哪一种学习,对于养育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工作中所带的孩子都有好处。

我是暖心秋妈,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

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是谁,大家知道他的故事么

窦燕山 原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时人,他出生于蓟州渔阳,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五代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

唐末时任幽州掾,历官齐州、邓州、安州、同州等八州支使判官。后周时期,升户部郎中、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致仕。

他的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成为国家栋梁。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窦家五子,被称为“窦氏五龙”。

窦燕山将五个儿子都培养成才,他的义风家法,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榜样。侍郎冯道赋诗一首称赞道:“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

窦燕山家庭如此美满,令人赞叹。但他年轻时并不明白道理,虽然家境富裕,他不懂得接济穷人,广行善事,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忽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和父亲聚在一起,教训他说:“禹钧,你要赶紧回心向善!因为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孩子,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窦燕山从梦中醒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把祖父和父亲的叮咛,一一铭记在心,立志从此改过行善,大积阴德。

窦燕山家里有一个仆人,盗用了主人的钱。后来,这个仆人担心被人发觉后受罚,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十二三岁的女儿胳膊上,债券上写着:“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从此仆人远逃他乡。

窦燕山知道这件事之后,看到小女孩身上缚着的债券,心里很哀伤,很可怜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他马上焚毁债券,收养了仆人的女儿,并嘱咐妻子:“好好抚养这个女孩,等她长大了,给她找个好人家的子弟嫁过去。”女孩成年以后,窦燕山替她备了嫁妆,为她选了一位非常贤德的夫君。

那位仆人听到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就从外地回来,到窦燕山家里,哭着忏悔自己以前的过错。窦燕山不仅没追究往事,还劝他浪子回头,重新做人。仆人全家感恩不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于是,他们把窦燕山的画像挂在堂前,早晚供养,以表达知恩图报的心愿。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窦燕山到延庆寺佛前进香,忽然在后殿的台阶旁边,拾到一个钱袋,里面装了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黄金,他想,这一定是别人遗失的。金银的数额很大,他不敢在寺内久留,赶快拿着钱袋回家了。

第二天清晨,窦燕山早早来到寺庙,在那里守候失主。不一会儿,见一个人远远地痛哭流涕而来。窦燕山问他为何痛哭,那个人实情相告:“父亲犯罪,将要被发配到荒僻的边疆充军,为了给父亲赎罪,我恳求哀告所有的亲戚,好不容易借来了钱,都装在一个袋里,须臾不敢离身。谁知,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喝酒,喝醉以后头昏脑涨,不知怎么回事,钱袋竟然丢了。没有钱,我怎么给父亲赎罪啊,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到父亲了。”说着,他悔恨交加,号啕大哭起来。 听他这么说,窦燕山知道此人就是失主,经过验证,钱数相符,窦燕山把他带回家,不仅把失物还给他,还安慰他不要着急,并且赠给他一些财物。那个人欢天喜地道谢而去。

窦燕山一生做了很多好事

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

他为了要救济穷苦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就这样,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有一天,窦燕山又做了一个梦。 梦见祖父和父亲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十六年,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将来都很显达,能够光宗耀祖。你寿终之后,可以升天作真人。”说完,又嘱咐他:“因果报应的道理,确实不虚。行善造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应在来世,或影响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啊。”

从此以后,窦燕山更加努力地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他以身作则,治家非常严格,窦氏家规上说:“家庭之礼,俨如君臣;内外之礼,俨如宫禁。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织纺,和睦雍熙,孝顺满门。”严格的家教培养出孩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窦家五子都荣登了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从此以后,“五子登科”成为天下父母对儿女的殷殷期望。

后来,窦燕山官至谏议大夫,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他沐浴更衣,向亲友告别,谈笑而卒,令人羡慕。

窦燕山通过努力行善,不仅改变自己无子短寿的命运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且使后代子孙昌盛显达,由此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恶祸福在一念之间,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宋朝的范文正公,曾将窦燕山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公自己也身体力行,倡办义学,购置义田,因而后代非常昌盛发达。而范公为了使窦公的事迹流传天下,好善好德之人都能看到,特意详细记录,并嘱咐子孙广为传播,其拳拳爱人之心,跃然可见

司马温公在家训中也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蕴含着深远的哲理和人生智慧。祈望每一位贤明的父母,能由此体悟出家庭教育的真谛。

文/作:子墨诗文号:半佛居士

昔日中国乒乓球总教练许绍发,近况怎么样

许绍发,是国乒历史上第三位总教练,更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很多球迷在比赛时的用球就是许绍发牌乒乓球。第六人带你一起认识下这位国乒功勋总教练:

言归正传,他1945年出生于吉林省,13岁开始学打乒乓球,20岁进入国家队,30岁时选择退役,1977年任乒乓球队教练,1983年任男乒主教练、副总教练。1985-1992任中国乒乓球总教练。在其担任总教练期间的8年时间里,他率队取得12项世界冠军,2项奥运金牌。

他对乒乓球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许绍发是在国际比赛中第一个使用高抛发球的选手,同时他还研创了快带弧圈球技术。应该说这两项技术至今还相当的有生命力。二是他是直拍横打技术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从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直拍。值得一提的是,许绍发是直拍横打技术的首倡者。早在1988年,面对欧洲横拍两面打直拍一面的窘境,大胆创新,先让江嘉良在比赛中首次使用该技术,而后刘国梁在世界大赛中频频使用并取得一鸣惊人的效果,半路出家的马琳也非常受益于该项技术,后来的王皓彻底放弃推挡技术,采用全横打技术,并成为直拍横打的集大成者。

识人用人,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

许绍发先是培养了江嘉良和谢赛克等世界冠军,1988年他更是未雨绸缪,慧眼识珠,把十多岁的刘国梁和孔令辉破格召入国青队,为中国乒乓球走出低谷创造了扎实的条件。

乒乓球商业化运作的奠基人

许绍发颇具商业头脑,他是第一个把体育引入市场的人,从教练层退出的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并策划了一系列的乒乓球推广活动,并在1995年与央视联手创办了“CCTV杯”中国乒乓球擂台赛,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乒超联赛。

如今的许绍发已经成为70多岁的老人,但是他依然活跃在基层一线,受邀成为地方队的特聘专家顾问,经常去地方俱乐部给教练员或者年轻小将作教学指导,继续为国乒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余热。为许老点赞!一起祝福这位国乒功勋教练长命百岁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