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为什么是八斗,不是七斗,九斗呢?能否详细讲一讲才高八斗的典故

本文目录

  • 才高为什么是八斗,不是七斗,九斗呢
  • 能否详细讲一讲才高八斗的典故
  • 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
  • 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

才高为什么是八斗,不是七斗,九斗呢

同学们都回答了成语出处,源自于谢灵运自夸典故。我说一个别样答案吧:如果说才高七斗,又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才高八斗呢?”所以,不管才高几斗,只要是才高,几斗都无所谓,无需计较。就像说:为什么安排我坐最后面?答:安排别人坐最后面,他也会问为什么安排他坐最后面,所以这个问题“无意义”,你就好好坐着吧!

能否详细讲一讲才高八斗的典故

谢谢邀请!“才高八斗”是东晋学者谢灵运对曹植才华的评价,说天下才有一旦,曹植一人独占八斗。用以比喻曹植很有才华。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他和父亲曹操,哥哥曹丕都是东汉建安年间著名的诗人,并称“三曹”。他们的诗歌被后世传颂,影响极深。著名的“七步诗”,就能反映出曹植确实有才华。曹操有五个儿子,他想选择继承人,由于长子曹昂去世,五子曹熊年幼,三子曹彰谋略不如其他几个兄弟,不适宜做魏王,那只有在次子曹丕,四子曹植两人身上做文章了。曹植很有才华,曹丕也很有智慧,到底选哪一个,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由于曹植老实,曹丕有手腕,最后曹植没有斗过曹丕,曹丕成为继承人了。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曹丕承袭王位后,就想除掉曹植。曹丕的属下华歆帮助曹丕出主意,叫曹丕怎样怎样,一定能处死曹植。曹植被带进王宫,曹丕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以亲兄弟为内容,随口作出一首诗来,诗中不许出现“兄弟”的字样,若在起步之内作不出来,必须杀头。曹植一听,心想,这不是要杀我吗?怎么办呢?那只有作诗呗!令曹丕没有想到,曹植在七步之内还真的作出诗来了。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丕非常吃惊,不得不佩服曹植的才华,只有放过曹植。

从此以后,人们把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叫做“七步成吟”,把自己人打自己的坏主意,互相迫害残杀叫做“煮豆燃萁”。成语七步之才、煮豆燃萁、相煎太急就出自这个故事,可见曹植确实有才,难怪谢灵运说他才高八斗。

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

汉末三国初期,曹植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当时已誉满天下。后世南朝宋谢灵运更美誉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算是对曹植最高评价了。虽有自我吹捧之嫌,但也是历代一直对曹植美誉的由来。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应该明确,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后来《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逐渐占有重要地位。是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赠白马王彪》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例。

其次,曹植在诗歌语言的提炼和修饰上,功夫超凡。远胜于汉乐府古辞及《古诗》的。例如他的《美女篇》,其描写手法远远超脱古人。比古诗十九首中的《陌上桑》更加工细,辞藻也格外华丽。曹植诗中有不少精采的警句,不知是刻意提炼,还是灵性使然,虽流传千古,然魅力弥新。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常被后人频繁引用。如曹植真有灵运,不知作何感慨?

曹植尤其善于运用民歌中的比兴手法,继而又推陈出新。往往在诗歌开篇时,以比兴手法引发某种特定情绪,以高屋建瓴之势,统领全诗,达到一气贯注的惊人效果。沈德潜所谓“陈思最工起调”(《古诗源》卷五),正是指此而言,盛誉曹植诗开篇的特殊魅力。

此外,还需要明白的是,曹植的五言诗还在文句的整饬和音韵的和谐方面,特具天赋功力。我们可以拿他《公宴》诗中“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等句为例,从中不难看出,已逾越前人,萌发出了对偶句形式了。而且,有些诗句在音韵上,也初步出现平仄相对。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也明显是对前人古诗辞的突破和发展。

总之,对曹植是才高八斗的评价,我觉得完全符合其人其诗!正如钟嵘所说,其人恰如其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诗品》一上),这是很中肯很全面的评价。

曹植在中国诗歌史上,尤其五言诗的发展史中,地位是超然的,卓而独立的。这是我们诗歌爱好者心目中一座难以跨越的丰碑。但曹植的人生之路并不平坦,他的出身和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

才高八斗:意思是形容人文才高超。出自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

成语:成语(chéng yǔ,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极多数成语来源于古汉语。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