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寓意(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目录

  •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南辕北辙的寓意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心里想着往南去可车子却向北方行;后来人们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相矛盾,也比喻理想与实践相扺触;出自《战国策·魏策四》,原文是: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魏王一心一意要攻打赵国,季梁劝谏他说:“我曾经遇到一个正汗流浃背地赶着车行走的人,他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就有点疑惑,提醒他:‘楚国在南方,你为什么要驾车北行呢?’他说:’我的马是良马,有力气。’我说:’您的马是千里良马,但却没有行走在通往楚国的道路上啊!’他又说:’我的路费也很充足。’我说:‘路费虽然多,但你这样走下去,离楚国越来越远呢!’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很好。’…………。

他执迷不悟,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错了,总在强调自己赶路的条件好,可是呢?我们知道:他交通条件越好,方向走反了,他离自己的目的地楚国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现在大王您 动辄就想称霸诸侯,办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想取信于民,还依仗自己强大的国力去攻打赵国的邯郸,根本目的是想扩展地盘抬高自己在诸侯中的声威;您的这种行为与南辕北辙有相似之处,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收揽天下人心,攻打赵国是恃强期弱,注定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所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做的无用功就越多,距离统一天下的目标就越远,‘犹至楚而北行也。’”……

季梁是劝魏王要顺应民心,要多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好事,国家的军事政策也要遵从民意,这是强国之路的根本,是正确的方向!而以武力侵犯他国,必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是不得民心的;这样倒行逆施的举动使自己的初衷和目标背道而驰,不仅不能称霸诸侯,还会导致自己百无一成,甚至一败涂地、身败名裂。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这所以流转千年还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就在于它以浅显易懂的比喻他告诉了我们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方向比努力重要,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朝自己目标相反的方向奋斗,无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努力,终是背道而驰做无用功,浪费了精力、时间与成本,到头来于事无补;而只有方向正确,再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有利的条件,并积极地行动起来,才能取得如愿的成果!

典故越千年,让我们从古老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深刻哲理吧!它饱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南辕北辙的寓意

南辕北辙的寓意是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

“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 缘”在这里是沿着、顺着的意思,“木”指的是树木;“缘木求鱼”就是沿着树木爬上树去找鱼。树上怎么会有鱼呢?当然没有啦!所以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方向、方法错误,或违反客观规律,结果当然无法达到目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