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下一句(你是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

本文目录

  • 你是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
  • 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
  • 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于当代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出《论语•述而》。全句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别人的言谈举止,学识品德,总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别人好的地方要学习,别人不足之处,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人的双眼除非照镜子,否则是看不见自己脸的,所以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光盯着别人的缺点,而认识不到自己的短处。这就如有句歇后语说的那样:“老鸹落在猪身上,光看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

每个人都有其优点,也会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观察一个人,应该先看他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就会对照出自己的短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自己。

鲁迅在《一件小事》中,通过一个人力车夫碰到老妇人时的表现,对照出自己的渺小。无论是学识、社会地位鲁迅和车夫比都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鲁迅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到车夫的优点,而且非常崇敬,需仰视才见。而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通过车夫这面镜子活生生显明出来。

人看到别人的过错,往往会以自己为参照物,这就是一种高傲自大的表现。

当你嘲笑别人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如别人了,因为这暴露出你思想的浅薄,你仅仅是用己所长比别人之短而已,或者你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而自以为是罢了。

如果你年长几岁你也许会经历到,正是昔日你看不起的人,今天却站在高处,跑到你的前面。不是命运害了你,而是你的思想害了自己。你的高傲预示你已经停滞不前,或者正在走下坡路。

所以,真正成熟的人、真正有思想有修养的人,是不会看不起任何人的。他们总能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从而使自己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完善,品德也愈加高尚。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子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牢记。

有这样一句箴言,与君共勉: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为什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答案来源于网络,希望有所帮助。

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这段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我们再重新学习一下孔子的名言,也可称之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这个三不是实数,古人常以三代表多,比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就是个虚数,可以表示无限多。行字的意思不仅是行路,还包括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每个人处理问题的方法、态度与行为。

必有我师的师不是指老师,孔子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也很重视师道尊严,绝不会随便拜人为师。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屋里中堂上挂着天地君亲师,可以看出过去老师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不像现在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称其为老师。我们经常把师父和师傅弄混,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师的意义。这里的师就是学习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师夷之技以制夷。
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是指好人,或者是在某一领域比较擅长的人,善字还有完美、友好、赞许和吉祥的意思。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不善是和善相对而言的,就是指为人处世的方法还不够完美,或者有些方面经验欠缺的人。这里孔子没有用恶字与善相对应,而是用不善两字,可以看出圣人的修养和见识确实非比寻常。比如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为什么古人都不喜欢说恶,各位自己体会一下吧。

孔子的三人行精神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许,古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品格与态度确实非常可贵。这段文字一方面表现出孔子虚怀若谷、谦虚自觉的精神,另一方面,还提醒我们见到不善的人或者事儿,要引以为戒、反观内省,改正并完善自身的不足。

我们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还应该再深入一层,难道只有从善人身上才能学习到知识吗?不是,从不善之人身上也可以学习到经验。所以无论善恶、好坏,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修身、待人、处事来说,一样重要,一样都是有益的。这才是三人行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
道理总是很容易讲,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傲慢之心。而且越是有学问的人,这个傲慢心就越大,脾气就越大,很难低下头向别人学习,很难虚心的向别人请教,更不会认真地考虑别人的立场与出发点,这就是个人修养中最难克服的障碍。所以说,即便三人行这段话我们从小就读过,但一生也未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算明白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因此,一个人想要进步,有所成就,必须时刻注意观察周边的人与事,以善与不善为师,向别人多请教,反省自己,去掉傲慢心,更不能炫耀自己的优点,这样的话,您才可能得到别人的敬重。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谢谢!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这里面的也可能是三人以上,也可能是一个团队,甚至更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几乎人无完人。

但也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拜他们为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艺多不压身。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各尽所能,量才使用,合理安排;那么这个团队就突飞猛进。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甚至是抬高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心里越亮堂。

人生做事须认真,学人长处更勤奋;善良恶意要看准,成功路上如有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对于当代人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可以说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都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指导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其实是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不足,再不堪的人也会有亮光。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嘲笑哪一个人,因为他的身上肯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那么怎么去学习他人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是说明了学习方法。把别人的有点拿过来学习,缺点可以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有的话就要改正。这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遵守的哲理,希望我们都本着谦逊的态度,本着宽容的心胸,本着高大的格局去向身边的每一个学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