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未来潜力怎么样?你觉得你认识南京都有哪些变化

本文目录

  • 南京江北新区未来潜力怎么样
  • 你觉得你认识南京都有哪些变化
  • 南京如果重新改名为金陵,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吗
  • 南京现在为什么在大力发展
  • 南京以后往南发展吗
  • 南京的哪些变化让你印象深刻你有哪些关于南京的故事呢
  • 南京未来如何
  • 鲁迅到南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化
  • 这些年你感受到了南京的哪些变化

南京江北新区未来潜力怎么样

我们说江北新区有句话是,过去你不理不睬,将来你高攀不起,现在已经正在成为现实。这就是对江北新区现在和未来看法的真实写照。

长江南京段的交通问题必将彻底解决,南京的江北新区想不发展都难。南京过去历届政府对江北发展早有准备,只是苦于受制长江交通问题没办法解决,才没有大规模开发,但在江北新区核心区留有近30平方公里的大量城市建设用地,全是无需拆迁的好地,它是南京城市发展的最后一块净土和承载地。它的巨大土地价值正在体现。从这几年江北新区发展速度来看,已经证明了江北新区核心区的价值被市场完全认可。

江北新区的发展,其产业发展其实错过了最好的时期,但也有它的后发优势,就是正在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江北新区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业也做的风生水起,但未来到底如何?我不敢下论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江北新区核心区的城市化和宜居发展,是必然的。

江北新区核心区以南京主城仅一江之隔,西北有老山东南有长江,正是最好的城市发展地域和风水宝地。江北新区即使产业跟不上,也会有南京其它地域强大的产业做依托,不愁没有未来。长江北岸边的江北新区核心区,未来会成为南京除河西新城外的又一个新城市中心,这是必然的。所有的规划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在积极推进,江苏现在是雄心勃勃,力推南京首位度,全力南京向真正的一线城市迈进,有江苏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都已经落实推进,有的已经初步成形可看,南京长江两岸已经成为南京城市的新核心区域。江南的河西新城和江北的江北新区隔江呼应发展,一个真正的一线城市将在江苏大地崛起。。

你觉得你认识南京都有哪些变化

好的变化:免费景点、公园越来越多,街道比以前整洁,地铁建的快而好,一些河流水质在持续改善,整个城市越来越有序,总之,好的变化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不好的变化:绿色隧道越来越少,绿化整体感觉不如以前,街头毫无环保设施的烧烤摊越来越多污染很大尤其对沿街住户影响很大,占道经营就是无法杜绝且在晚间又变严重了影响市容和交通,晚上街头洗车点变多影响交通,一些街道晚上有人飞车存在安全隐患,新区建筑没特色没形成新地标,公众能参与的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太少,沿江景观变化不大,大都市气场仍嫌不足,江北新区变化太慢,城市管理中一些细节仍有待完善,房价上涨很快涨幅太大从而限制了外来人口融入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特色在逐步丧失与它城趋同化迹象明显了!

南京如果重新改名为金陵,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吗

我不是南京人,也不是安徽人,是江苏人,但是非常喜欢南京,我认为南京绝对不能改成金陵。金陵的名字虽然不错,也比较好听,比较有文艺性,来个不恰当的比喻,金陵是婉约派,南京是豪放派,但是南京这个京字全国几个地方保留下来了?北京不做都城的时候叫北平,不许它有京字,其它也有城市曾经叫过什么京,现在都没有了,这个京字证明了南京城的历史和现实的地位,所以请南京人爱惜这个京字,不要人云亦云跟着起哄。

南京现在为什么在大力发展

目前,南京正在运营的地铁有7条,包括地铁1号、2号、3号、4号、10号、S1号、S8号,其中江北新区占了3条。根据南京市的地铁远期规划显示,未来南京将有25条铁路,其中有12条经过江北新区,几乎是总数的一半。

南京北上,重点打造江北新区,这个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从地铁规划力度能够看出,江北新区的打造力度不会低于现在的主城区,南京俨然是要再造一个南京的架势。

早在2014年,南京落选长江下游航运中心城市(三大航运中心城市分别是重庆、武汉、上海)时,就开始启动筹划、申报江北新区,打造自身经济新的增长极。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江北新区建立,成为第13个国家级新区。它涵盖区域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和八卦洲,总面积2451平方千米,占南京市域面积的37%。

给出的定位是,江北新区将打造成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的新增长极;南京市相对独立、产城融合、辐射周边、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

南京这一发展战略,站在江苏省的高点来看,是极为明智,目的很明确:1、以江北地区调动江苏北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2、打造南京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强自身综合竞争力。

一、摆脱窘境,调动江苏北部城市发展积极性

南京虽然有长江穿流而过,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属于长江城市,而是江南城市。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重点都在长江以南,玄武、秦淮、建邺、鼓楼等主城区均分布在南岸(不像武汉两岸分布均衡)。

但尴尬的是,这样的发展方向并没有给江苏带来什么好处,整个苏北五城以及徐州、宿迁和连云港三个“北方城市”被南京“抛弃”了,几乎没有享受到省会的照顾。哪怕是南通,也是在借助崇启长江公路大桥打上海牌。

对于江南城市辐射范围也不大,不是力度不够,而是人家不稀罕。苏州是上海的大后方,甚至有人称呼其为“上海的一部分”,来强调苏州和上海的关系;无锡,前几年不比南京差,还有自己的机场,并不屑依靠南京;江阴、张家港、常熟这些县级市,更倾向于打上海牌,而非南京。

相比于苏北、江南,南京对安徽北部城市的辐射似乎更强,所以有人戏谑地称南京是安徽的省会,着实让南京比较尴尬。

北上,是摆脱窘境的最好方式。江南有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强市组成的华丽阵容,南京当然也可以融入其中。可是,如果那样就完全忽略了江苏北部城市的发展。且南京没必要去蹭热点,它本身就是热点,在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南京被定位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地位仅次于上海,高过杭州、苏州。

二、打造新的增长极,加强南京市综合竞争力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沿海城市的发展红利渐渐转向内陆城市,南京在省内的地位渐渐实至名归。GDP方面,南京2014年实现了对无锡的超越,资金总量也成功超越了苏州位列省内第一,全国第10。

国家级江北新区,对于提升南京在全国热点城市中的地位有莫大好处。

在交通上,江北新区规划有5条城际地铁线,通过这些线路的建设和延伸,使江北新区和周边城市实现无缝衔接,以及人口、资源互联互通。城市内部有7条地铁线,其中6条过江地铁,实现新区与老城之间的连通,更方便主城区人口向新区输送。

轨道交通,属于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它的完善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直接作用。除了 轨道交通,还有江北还规划有第二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铁路站台(包括南京北站、六合西站2个主要铁路客运站,江浦站、葛塘站、汤泉站和马鞍站4个一般城际客运站)、医疗、教育、以及高精尖产业。

新区将大力发展科技、综合服务、高端服务产业。未来江北新区中的雄州片区发展为综合服务中心;高新—大厂片区主攻科技研发;浦口片区打造成高端服务中心,服务江北、苏北和皖北地区。

预计到2030年,江北新区将形成“中心城-副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城镇等级体系,这不就是一个新的南京城吗?

江北新区与河西新城,一个主攻科技、服务产业,另一个主攻金融,金融与科技恰好是国际化城市的标配,如纽约、旧金山、伦敦、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这就是南京的野心,在强手如林的顶尖城市竞赛中,南京欲借助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向新一轮一线城市争夺战进发。

南京以后往南发展吗

回答这个问题会联系上海杭州的发展规划。南京的江北新区和杭州的钱塘新区都想着对标上海的浦东新区,都是大片区大规划大手笔,杭州的是向东往上海靠,南京的是向北往安徽靠,这就有差距啦。

回到南京的规划建设,都是东西南北全面发展,有河西,有江宁,有江北,有紫东,其实综合优势上来说,应该往南往东发展,南京搞跨江发展只是从国家层面考虑带动苏北和安徽地区,靠长江的一片精华核心区肯定会发展好的,但是其他地方后劲怎样,辐射怎样,都是无法和浦东类比。

这里有个地域情结,江南的不太愿意过江去,江北的愿意过江来,虽然硬件基础建设可以缩短差距,但是文化底蕴难以改变,长三角地区之所以是中国历来最好的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关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更是需要南京往南往东发展,南部新城,江宁的潜力还是要挖掘出来,长三角的人才和全国的人才相对江北地区更愿意在南部地区,江北新区主要吸纳北方的人才,他们的江南情结要少一些。

在吸引人才和人力方面,从数据上看杭州比南京好,杭州人口增长比南京快,这方面要向杭州学习。要发挥优势,强化优势来吸引人才,城市的发展在人才,特别是优质人才,从这方面来看,花了那么多资源对江北新区的投入,包括长江上的架桥和长江下的挖道,要是放在南部东部,结果是会吸引更多人才在南京。

长江不同于钱塘江,黄浦江,一个江北一个江南,特别对于长三角一片这个地域情节很明显,是潜移默化的,很难去改变的,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不是什么地域歧视,而是客观存在的理性分析。

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和苏北发展,江北新区平移到扬州是最好的规划,扬州有文化底蕴,有历史荣光,现在高速高铁都是交叉点了,还有运河连接,完成靠江建设,扬州镇江一体化,跨江融合,是最好的双子城市,这就已经三赢了。同时南京往东镇江往西连起来,打造宁镇扬,北带动苏北,西辐射安徽,南连接浙江,东承接上海,这样在长三角和全国范围才能发挥更强优势更好作用。

南京和杭州各有特色,杭州依托阿里系带动搞出一批独角兽,城市亮点突出。南京的综合实力和战略地位其实历来比杭州高一些,怎么样集中力量发挥强势搞出亮点很关键。

南京的哪些变化让你印象深刻你有哪些关于南京的故事呢

我们正在征集1978年到现在这40年中,南京各领域发展的照片、视频和故事(提交的作品需拥有独立版权),作品可发送至投稿邮箱:zgnjswxcb@sina.com

参与方式:

图片:“照片+个人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并附上100字左右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投稿作品为JPG格式,图片统一处理为长边1000—1500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1M以内。

视频:标注作品标题、版权信息及投稿者资料,并附上100字左右讲述视频背后的故事。时长5分钟以内,大小在500M以内。

南京未来如何

开篇先声明两点:本人写此篇,并不是给南京以外的人看的,而是给南京上下看的;本人写此篇的目的,只是因为对近期江苏和南京的一些媒体上所载的专家文章的观点有不同看法,作为一个祖上自明太祖时期起就定居南京、热爱家乡的普通市民,借头条这个问答的平台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对于南京的未来,本人的总体看法是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对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它包含着三种结果,一是更加辉煌,一是走向平庸,一是完全没落。最终南京会迎来哪种未来,将完全取决于今天,和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的南京上下的态度、选择和努力。如果南京能有效排除隐忧,守住和放大优势,并成功因势利导,南京的未来将很可观,否则将逐步平庸,甚至完全没落。

南京目前面临的隐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缘的隐忧:现行行政区划极大地束缚了南京,它使得南京本来在自然地理上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一下子转化为了人文地理上的后天劣势。在江苏这边,因为位置过偏和文化、方言上的差异,南京没什么地缘亲和力;在安徽一边,又由于分属两省,南京还是缺乏地缘优势。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南京夹在苏皖之间,两头都不落好,两头都被猜忌和算计。江苏最近总在大喊大叫提高南京首位度,但这么长时间了,就是不给南京扩地,也没见到其它实质性的政策,反而还在向省内它市分流南京优势资源,如十几所独立学院的外迁。安徽则想方设法寻求国家支持,一心做大合肥来和南京分庭抗礼,已对南京构成相当的威胁。

二是规模的隐忧:南京市域在全国各省中来看,已是除两海岛省省会外最小的了,周边杭、肥、济,都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长江流域的成都、长沙也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武汉也有八千多平方公里,而南京只有区区6500多平方公里。近来,江苏、南京的相关媒体上总在说,不以并地扩容之路而以创新来发展南京,但话容易说,快速提升各项总量指标却不易。在现实里,在中国当下,你规模丧失,你总量数据较低,你相对的权重就低,你在国家政策取向上,全局规划上,统筹安排上,就相对不受重视,就会被逐步轻视和边缘。现在南京所面临的不正是这样?地并不来,自贸区、国中等,别城都玩烂了,去讨饭似的苦求也至今不来?!并已在长江战略上从以前的沪宁汉渝一级中心中除名,变成和不直接靠长江的肥、杭同伍的二类中心了,对你这个紧靠长江的前首都转来的省会,又是长江下游的地理中心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和轻视啊!

三是名誉的隐忧: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总量数据偏弱,使得第一财经之类的野鸡们在各种排行上越来越把南京往后排,使得相当一些国人越来越轻视南京,一些地区越来越对南京狂妄;另一方面,因在国内各种排行位次的下滑等因素,使得一些国人认为南京发展得很差劲,带之对南京经济以外的其它各方面也便抱有了主观成见,甚至有意地污蔑,什么悲情之地、短命之都,不祥之城,等等脏水全泼来了,不要小看这些,众口可以烁金,它们会毁掉南京的名誉,给人对南京造成负面的主观印像。

以上几大隐忧,南京上下如不能有效应对和化解,将对南京今后发展极为不利!如何应对和化解,本人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以下几点:

1、持续不懈他向国家表明现行区划给南京带来的极为深重的负面影响,尽力促使国家对此一区域的行政区划进行改革,最好能让南京脱苏恢复直辖,或者重划江苏和安徽甚至长三角区划,使南京能从现行区划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2、以我为主地投入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国家从全局发展的角度在大力倡导长三一体化,南京要跟上这个形势,但要注意“以我为主”。主要是致力于与周边尤其是近邻地区的互联互通,以此来扩大南京对周边及在长三的影响,同时又要守好和放大南京优势资源和综合优势。不要怕难为情,谁都是这么做的,上海也是在对它有利或无害的方面来搞一体,比如什么地铁刷卡互通,就没见它在说长三GK一体化等。

3、一定要重视规模和总量的短版,要向国家和江苏提出这个问题,表达南京人的疑问:为何这省会并那省会扩另一些省会又好事连连,就南京不行呢?!

4、加强对南京历史、文化贡献尤其是南京建都史的宣传,南京相关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部门,以及广大自媒体,都要加入进来做好这项工作。

5、严肃认真地办好每年一度的公祭日各项活动,也要注意不要因此使一些国人对今日南京留下悲情、不祥之地之类的印象。同时,对在南京发生的精R媚R行为要坚决迅速有力打击,并对郭松民之类总喜欢借此历史惨案来不许南京做这不许南京做那提各种无理要求也要坚决回击!

6、利用好南京的敏感性和文化、历史软实力,这些东西,不是哪个城市想具备就能具备的,它们在今后的城市竞争中将有更大的作用!

7、中美贸易战我们国家一直在说最重要的是办好自己的事,南京也一样。无论其它城市再怎么炫卖,也无论有些城市和地区的一些人再怎么跳着脚来骂南京,南京最重要的还是办好自己的事:在产业发展上,既要跟上互联网经济步伐,更要坚持不懈地以做强做大新型实体产业为主要战略,在新材料、新能源、新架构、关键要素上去持续下功夫;在科教文化上,既要重视应用和包装,更要重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和培育,进一步垫厚根基和底蕴;在城市建设上,既要追求高大上的现代化实物打造,又要保有南京二千五百年的城市脉胳和五百年的都城气场,进一步突显山水城林融合的靓丽,做好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城区的保护,更要加强城市管理,打好蓝天绿水青山保卫战,使城市各方面更加精细化,更加让人赏心悦目。

作为一个爱家乡的普通南京人,我当然期望也相信南京会更好!南京上下都来齐努力吧,未来更加辉煌的南京,就是对你我今日努力的最好报偿!

鲁迅到南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化

南京求学:学习西方科学,接受进化论启蒙,促成选择学医,以医学治疗国民身体疾病,促进维新的思想

这些年你感受到了南京的哪些变化

已经转战在细节上花重金打造,诺大的城市显得处处整洁干净紧凑清爽舒适宜人,越来越体面上档次,越来越富有大都市的繁荣奢华,城市管理也比较亲民和人性化,市民的获得感和谐幸福感以及作为这里的主人翁的自豪感都是非常强烈和满足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