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精血同源”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精血”是什么

本文目录

  • 为什么说“精血同源”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 “精血”是什么

为什么说“精血同源”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精血同源”要: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进行探析,揭示出精血并属于水,取汁于水谷,精血互 化。为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 关键词: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发生学研究 , 中医素有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之说, “精血同源”又被认为是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的 物质基础⋯。对“精血同源”作一发生学角度的认 识,能更清楚地阐释“精血同源”的相关机制,推 动临床实践的发展。 1 肝藏血、肾藏精 . 1,1 肝藏血 “肝藏血”,早在《内经》中就有明 确的记载。《灵枢·本神》云: “肝藏血,血舍魂。” 《素问·调经论》中说: “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 脾藏肉,肾藏志”。肝藏血的认识是怎么发生的?李 如辉 对此已经作了发生学的回答,认为该理论的 发生主要藉解剖而发生。同时指出:“肝藏血理论藉 解剖而发生,并非意味着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内 涵亦藉解剖而发生,尽管此二内涵和贮藏血液有着 密切的联系”。 1.2 肾藏精从《内经》有关“肾藏精”的论述可 知,肾藏精可分为两个层次:即肾藏“生殖之精” 和肾藏“诸脏腑之精”。李如辉l3 分别对这两个层次 的“藏精”理论进行了发生学考察,认为“生殖之 精” 的溢泻在生理状态下也是显而易见的。机体的 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的发展具有同步性,这又使 《内经》将“主生长、发育”归结于“生殖之精”。 那么,该精何以藏于肾?李如辉[3 认为,《内经》是 由“尿液排泄之道”与“泄精之道” 的合一来推知 “肾藏生殖之精” 的。对于肾藏“诸脏腑之精”。认 为其发生以肾藏“生殖之精”为基础和前提。因为 肾藏“生殖之精”,故为先天,但先天又受后天以 养、以长,故日: “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 之”。 2 精血同源 2.1 “并属于水”认识的发生清·何梦瑶《医碥》 中说: “精、髓、血、乳、汗、液、泪、溺皆水也, 并属于肾”。《内经》中没有直接关于精、血“并属 于水”的记载,但间接的论述不少。例如《灵枢·口问》载:“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液 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 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而液竭,液竭则精不灌, 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日夺精”。“人之涎下者, 何气使然?歧伯日:饮食者皆人于胃,⋯⋯ 胃缓则 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灵枢·决气》载: “何谓液?歧伯日:谷人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 伸,澳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 岐伯日: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可 见,《内经》实际上早就认识到涕、液、涎、精、血 等同出一源。这一认识的发生,当是主要缘于观察 之法。中医历来有“津血同源”、“血汗同源”之说。 也当是基于对其成份主要由水构成的观察。清代唐 容川指出:“男子以气为主,故血人丹田亦从水化而 变为水,以其内为血所化,故非清血,而极浓极稠。 是谓之肾精。”也就是说,精血并属于水,只是颜色 和清稠不一而已。 2.2 “取汁于水谷”认识的发生 《内经》已有精 血“取汁于水谷” 的认识。如《灵枢·决气》日: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素问·藏气 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 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灵枢·五癃 津液别》日:“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 骨空,补益脑髓。”《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 于谷,谷人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而《素问·上古天真论》则日:“肾者⋯⋯受五脏六 腑之精而藏之”。后世医家对这一认识进行了发挥. 如明·孙一奎《赤水玄珠》说:“夫血者。水谷之精 作者简介:吴小明(1966~ ),男,浙江兰溪。本文源于网络

“精血”是什么

精血……嗯……从玄幻小说的角度,就是全身血液的精华,一种特殊的血……

中医如果没记错说的是气血,或者血气,不说精血。气和血又是分开的,具体涉及中医理论,那种形而上的东西,没系统学过,解释不清,但大概就是将一类症状解释为气不足,一类解释为血不足,气和血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些草药补气,有些药物补血,但是这个血又不是指人血管中的那个红色液体,就像中医的肝不是肝脏,肾不是肾脏一样,不能妄图把西医的东西代进去,给我的感觉,中医更像是症状学,将症状总结归纳治疗,而西医是病因学,将疾病的起因找到发现并治疗,但病因也不是都能找到的,毕竟现在水平有限,所以症状学治疗也有独到的地方,这就扯远了。

最后,反过来的血精,那是个病,由于一般由于精囊因为炎症或者其他原因出血导致的,有的比较顽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