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怎么做菜?黄花闺女所说的黄花是什么花

本文目录

  • 黄花怎么做菜
  • 黄花闺女所说的黄花是什么花
  • 我是女生今年18岁,邻居老头总是叫我黄花大闺女,这什么意思
  • 为什么叫黄花大姑娘
  • 为什么要说黄花瘦,依据是什么
  • 夏季黄花蒿在地里泛滥,这种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
  • 古代妙龄少女为什么称为黄花闺女
  • 到底是“明日黄花”还是“昨日黄花”,请解释一下两者区别
  •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
  • 黄花蒿和青蒿到底是不是同一物种

黄花怎么做菜

黄花菜做打卤面,卤里面一定要放黄花菜(干的黄花菜,用温水泡好用),如果不放黄花菜,味道就会差一些了。

黄花闺女所说的黄花是什么花

我们经常把年轻的未婚女子称为“黄花闺女”,很多人知道什么意思,但对“黄花闺女”中的黄花不理解,那这个黄花指的是什么花呢?

的确,古代人们把还没有出嫁的女子叫“黄花闺女”或“黄花大闺女”。大家一听就知道该女是“待字闺中”,还是很纯洁的少女意思。

那么“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是什么花,表示什么意思?

说起来这个黄花,真的是田野里的黄色花吗?在过去,未婚的女子每天待在闺房里,虽然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女人爱美是天性,还是要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的,还特别爱在脸上“贴黄花”。

这种黄花其实是用真的黄色的花粉做成黄粉料,可能用黄菊花多一些,再用云母片、薄芝片等剪成花、鸟、鱼等各种图案,最后梁上这种黄粉料,贴在额头、鬓边等处,人马上就显得光彩照人。

为什么非要贴黄花呢?传说这个习俗来自我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一天玩累了,正躺在屋檐下休息,恰好有几片梅花瓣落在她的额头上,花瓣被汗水渍湿后,就在额头上留下了淡淡的花的痕迹,这个花的图案使她看起来更加妩媚动人,大家对此惊叹不已。

这以后,她就开始用梅花瓣贴在自己的额头上,这种“梅花妆”很快在宫里流行起来,不久也传入民间。

在民间,少女们把采集来黄菊花的花粉,染在纸上边,再用剪刀剪成各种花鸟图案,最后贴在脸上,额头等处。经过这样一化妆,少女就显得格外好看。这种“贴花黄”也就成了当时一种流行妆。你看在《木兰辞》中就有记载,当时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可见当时女孩对这种妆容多么喜欢。

由于“贴花黄”的大都是年轻的未出阁的少女,同时,“花黄”多是黄色的花,少女们贴在脸上,自然就成了“黄花闺女”。

也有人说,闺女,就是指未出阁的少女,贴上“黄花”,就成了“黄花闺女”,表明少女是处女,贞节少女,纯洁无瑕。 就这样,未婚少女是“黄花闺女”就被人们一直叫到今天。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女生今年18岁,邻居老头总是叫我黄花大闺女,这什么意思

这老头不正经,为老不尊,令人作呕!

黄花大闺女是指没有结婚的女性,是褒奖的意思。

这句话往往出自媒人牵红线时的用语,是一种赞美的口头语。xxx如今还是个黄花大姑娘呢!听后令人欣慰。

可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头之口,凭白无故地见了你这十八岁的姑娘就喊黄花大姑娘。

这显然是一种邪念的流露,劝你还是远离他。別让他的夸奖冲昏了头脑。

听说过《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

为什么叫黄花大姑娘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从古至今,不仅有王侯将相,还有十二花神。

相传这个正月花神,是南朝宋的一位寿阳公主(版本不一,也有说是会稽公主),民间传说她是梅花精灵。她生的非常美貌,得到了皇帝宋武帝夫妻的喜爱,经常由着她在皇宫大内玩乐。

(梅花花神)

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

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皇后见了,也是我见犹怜,让她不要洗去。公主就这样三天没有洗脸,以后花迹才渐渐转淡。

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

这种妆容传到民间后,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

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中国古代诗词中“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因此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

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以后这种妆容越来越普遍,诗词也多有描述,如《木兰辞》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为什么要说黄花瘦,依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没头没脑。戏说一番。

黄花的释意有以下几种:1. 黄色的花;2.黄花菜的花;3.菊花;4.没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无论是黄花菜或是菊花或是少女,一般都比较瘦弱,这个无须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黄花菜或者菊花的花杆挺立、花瓣细长,绿叶黄花,随风摇曳,给人以修长挺拔、婀娜飘逸的感觉,可不就是“瘦”吗?笑。

至于少女,《诗经》说: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之都是体态轻盈,面容美好的样子。为什么?因为年轻啊!没有经过岁月侵蚀、风雨洗礼,神态没有苦恨、没有烦愁,身体没有发福、没有变形,可不就是像黄花一样瘦而美吗?!

猜测题主所说的“黄花瘦”多半缘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儿的黄花当然是特指“菊花”了(重阳节,菊花正盛开)。这个比喻是非常好的啦,贴切、形象、传神(少女跟花一样,都是美的和瘦的),而又一语双关(人因思念而消瘦,人跟菊花一样高洁),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悲秋”是中华文化的传统题材,在当时的李清照更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时常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李清照年届二十,时逢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传说赵明诚收到后,大加赞叹,有意一比高下,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写了好几首词,然而却没有一首胜过李清照的(只知词美,不知伊心,也是个不解风情的糊涂蛋)。

夏季黄花蒿在地里泛滥,这种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

黄花蒿‬和‬青蒿‬是‬让‬很多人‬感到‬迷惑‬的‬药材‬,按照‬现在‬《药典‬》来定义‬的话‬,青蒿‬的‬原植物‬正是‬黄花蒿‬,而‬实际上‬“青蒿‬”包括‬了‬黄花蒿‬和‬青蒿‬两种植物‬。

夏季悄然而至,农村地里都是绿油油之景,各种草木茂盛聚在田中。在农作物生长之地就可能有黄花蒿了,我们广西这边黄花蒿泛滥,到处都见得到。

我们所说的“黄花蒿”在多地均被当成是青蒿来使用,《本经》中记载的青蒿就是黄花蒿和青蒿,在它们身上能提取到疟疾的青蒿素,一起来认识黄花蒿。

‬黄花蒿也被称为“臭蒿”

黄花蒿为一年生草本,大概一米多高,全体近于无毛,茎直立呈圆柱形,表面有明显的纵浅槽,幼时绿色,老时则变为枯黄色。这种植物下部木质化,上部分枝较多,茎叶互生,叶子属于分裂形。

黄花蒿也被称为“臭蒿”,因为‬‬其‬叶子‬有‬特异的‬香气,这种香味‬浓郁到‬被‬人们‬认为是‬“臭味‬”的‬程度‬,以‬茎叶‬入药‬,晒干‬入药‬的‬黄花蒿‬味道‬显得‬更‬香‬一些‬。

‬黄花蒿的药用价值

黄花蒿里面有青蒿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等成分的存在决定了它的截疟之功,所以治疟疾效果较好,能很快地消灭人体内的疟原虫。

黄花蒿‬药性‬偏凉‬‬,能解‬暑和‬治‬一些‬热证‬,包括‬阴虚发热‬、暑‬邪发热‬、骨蒸劳热以及湿热黄疸等等。老邪‬在‬一些‬书籍‬里‬还看到‬有‬记载‬外用黄花蒿‬治‬‬疥癣、瘙痒的用法,比如‬《肘后方》里捣末搽金疮的方法用了‬麻叶‬和‬石灰‬等等‬,里面‬也‬有‬黄花蒿‬。

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被蚊子叮咬时就常常用黄花蒿的叶子来涂抹瘙痒的地方,没过多久就没怎么痒了。

别小看这种“臭蒿”,虽然味道是浓了点,但在生活中很实用,临床上用它来治疟疾和一些热病,外用时对皮肤亦有好处。夏季时,黄花蒿泛滥,别错过这味药,你还在知道在农村,它有哪些用途吗?在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古代妙龄少女为什么称为黄花闺女

古代妙龄少女为什么称为黄花闺女?

  咱们回顾下黄花是什么,然后再看看两者之间,为什么会被联系在一起。

  黄花是什么呢?

  黄花应该是指菊花,咱们古诗中许多地方出现的黄花,一般都可以将黄花和菊花联系在一起理解。《礼记》之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这个句子里面的华,即咱们现在写的花,黄华就是黄花,即菊花。菊花秋天开放,自然界里野生的菊花,都是黄色的——咱们现在培育的品种多姿多彩了,估计城区要找这样的还比较难。

  妙龄少女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呢?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一个女子一生进行了一番精确的品评,他说未出嫁的女孩子都是珍珠,流光溢彩,光华四射,一旦成了亲了,这光华就渐渐地没有了,年纪越长大,就完全变成了死珠了,鱼眼睛,就不漂亮了。

  贾宝玉虽然在贾氏家族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里是另类,他说的这番话也有点绝对,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女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代,应该是少女时代(因人而异,大致相同吧),这个时候的她和她们,未经人事,就和完美的璧玉一样,没有受到任何男子的影响,她保有最初的贞洁,完全无瑕的存在。——妙龄的少女,就是未成年或者刚成年的姑娘。大部分朝代里,及笄(15岁)前后即可嫁人,十七八就是老姑娘,此时可称妙龄也勉强,但二十岁以后再称就有些不合适了。

  妙龄少女和黄花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被联系在一起?

  咱们看啊:

  从形态上来说,菊花初开时,不但花瓣是黄的,就连花蕊,没有经过授粉的话,也是黄色或者乳黄色的。

  从精神上来讲,菊花傲霜斗雪,和其他季节的花比起来,多了一份贞洁雅致,也多了一份风骨节操。

  这么一看,黄花闺女和妙龄少女是不是很相似?放在一起理解就正常了。古人对于各个年龄段的称呼,真的是很雅的,咱们就不多举例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

  漫长的历史文化里,也有许多关于黄花的故事,列举一二:

  其一:南朝时期刘宋寿阳公主梅花妆。《太平御览》一书曾经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自后有梅花妆。”宫里流行的,向来是顶级审美,人人跟风。只是因为梅花只有冬天才会出现,而爱美却不分季节,所以聪明爱美的女孩子们,想方设法进行改进,将花朵磨成粉料,之后涂抹,称之为“花黄”或“额花”,之后各种花朵都成为材料,为女子增添美丽。

  其二:《木兰辞(诗)》里出现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征战多年后回归家庭,后拾回女子的妆扮,贴上花黄。虽然咱们知道这是首北朝民歌,可其实这首诗的作者和具体年代都不确定,大致来讲,或许是南北朝隋唐,大约这个时段吧,诗歌里出现的贴花黄的描述,应该是真实出现过的场景,贴花黄,后来演变成贴黄花,应是常见风俗。

  由花黄到黄花的转变,具体什么时间,缺乏相应的证据,但是民间有谚:“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黄花一词正式出现,很明显,这黄花两字代表的就是未嫁姑娘。蒙元时期,汉文化中的许多风俗都被破坏,贴黄花的习俗也少了,但民间用黄花闺女来称呼妙龄少女(处女),至今仍有。

抛砖引玉吧,期待朋友们的关注。

到底是“明日黄花”还是“昨日黄花”,请解释一下两者区别

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解释〗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出处〗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示例〗过时之物,曰~。★宋·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

“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

有书君首先说明,本来只有“明日黄花”这个成语,不知何时起冒出一个“昨日黄花”,后者实际是前者的误用。

学者们普遍认为“明日黄花”出自苏轼的诗《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与友人在重阳佳节聚会,登高赏菊,赌酒赋诗,心中无比开怀。

因好友难得一聚,他便作诗劝友人今日要尽情玩乐,不要急着回去,不然明日菊花凋零,连蝴蝶儿都为此惆怅。

时光不再,大家相聚无期,该是何等遗憾。

诗中的“明日黄花”就是指重阳节后,逐渐枯萎的菊花。

后来,人们将其作为一个固定词语,用来指代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宋朝的胡继宗在《书言故事·花木类》中就写过:“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但是,菊花的花期明明较长,在重阳前后正是怒放的季节,怎会在重阳后的“明日”就开始凋零?苏轼的这句“明日黄花蝶也愁”与实际情况匹配吗?

根据林衡先生《“明日黄花”的喻义和寓义》一文,我们得出答案是肯定的。唐末诗人郑谷曾写过一首绝句《十日菊》: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古人赏菊时,喜欢折下几朵养在瓷瓶里,即“折残枝”。菊花与水仙之类不同,其在瓶中养植枯萎较快,而“十日”恰好就是重阳节的明日,一夜过后,瓶中的菊花开始凋零,失去观赏价值,正好与苏轼“明日黄花”的说法对应。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日黄花”条下,先引郑谷诗,再引东坡词,便很好地解释了“明日黄花”这个说法的合理性。

“明日黄花”这个词甚为雅致,许多文人都喜欢用。冰心在《寄小读者》二七中写道:“再经过四次月圆,我又可在母亲怀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读我一月前,明日黄花的手书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业开始崛起,而新闻最是讲究时效性,忌讳“明日黄花”。因此,“明日黄花”又多了一层释义: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

因为“明日黄花”的意思是过时的事物,而明日对应的一般都是希望,昨日才是过时,人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是“昨日黄花”才对。荒谬的是,这种误用居然被普遍接受,甚至有人提出根据“从众”原则,提出应该用“昨日黄花”代替“明日黄花”的建议。

试想,今日是重阳,昨日的菊花应该是含苞待放或者开得灿烂,怎会跟过时、过期扯上关系?硬要解释的话,“昨日黄花”的释义也该和“明日黄花”相反,指代风头正盛的事物或者旺盛蓬勃的生机。

有书君以为,文化必有根,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万万不能因图便利而擅自篡改。没有根的树不可能成材,没有根的文化缺少底蕴,终究会淹没在历史洪流中。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黄花蒿和青蒿到底是不是同一物种

植物分类学上青蒿和黄花蒿当然不是一个物种。是属于同属不同种的两个物种。如果把两者放在一起,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青蒿(学名:ArtemisiacarvifoliaBuch.Ham.exRoxb.Hort.Beng.),野生状态下植株普遍比较粗大,呈青绿色。叶子也比较宽大,花也较大,呈半球形。中医认为其功效是解暑、退蒸、凉血止血。

黄花蒿(学名:ArtemisiaannuaLinn.)又称黄蒿,野生状态下植株普遍比较细小,呈黄绿色。叶子也比青蒿细小,花也较小,呈球形。整体有特殊臭味。功效为驱风止痒、清热解暑、清热燥湿。含青蒿素的也是这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