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简介(描述西安大雁塔)

本文目录

  • 描述西安大雁塔
  • 西安大雁塔解说词
  • 西安大雁塔简介
  • 西安大雁塔10月有哪些展览

描述西安大雁塔

大 雁 塔

我的家乡在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安市,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如钟楼、兵马俑、大雁塔等等.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大雁塔,经常去那里玩耍.书上说,大雁塔修建于唐朝,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雁塔原名叫慈恩寺塔,因为有一天和尚们正在念经,一群大雁从天上飞过.忽然,一只大雁从天上掉下来,摔死在寺内.和尚以为是菩萨显灵,于是把大雁葬在寺内.从此以后,慈恩寺塔改名大雁塔.

大雁塔共有七层,高64米,上面小下面大,就像一个四棱锥.尽管它经历了上千年风风雨雨,可是它仍然巍然挺立,耸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暑假的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上了大雁塔.走进塔内,它的底层很宽大,横梁立柱都很粗大,还有楼梯,全是木头做的.我们沿着楼梯往上爬,越到上面空间越小,到最上面一层时,只有十多平方米大小.每一层都有窗口,站在窗口,只觉得一股凉风嗖嗖吹进来,感到很凉爽.从窗口往下看,整个西安市尽收眼底,远处的古城墙,巍峨壮丽,脚下的大街纵横交错,人流和车辆就像小蚂蚁和甲壳虫来往不断.我每爬一层,都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外面看一看.爬得越高,看得越远.我忽然想起一首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得真有道理,我更理解了它的含义.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型建筑,它以古老雄伟的身姿,吸引了无数个中外游客.我很喜欢你——大雁塔.

西安大雁塔解说词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在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建筑历史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图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成就,又不愿法师辛劳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古城。

西安大雁塔简介

西安的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西安大雁塔10月有哪些展览

你好,希望帮到你:

大雁塔在十月份并不会有什么特殊展览的。但是金秋十月是西安天气最好的时候,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特别适合过来旅游,我可以给你先在这里介绍下大雁塔。

大雁塔是唐朝和尚玄奘(也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去印度取经回来以后,皇帝御赐翻译经书的地方。 其实是一个寺庙,叫大慈恩寺。

大雁塔广场以大慈恩寺为中心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广场有玄奘法师的雕像,离曲江步行街(晚上灯光特别漂亮),大悦城比较近,走路几分钟就可到达,您游完以后可以过去歇息,吃东西,购物。

北广场有亚洲第一高的音乐喷泉,每晚都会喷,非常壮观,但您要提前占地方,因为人太多了,去晚了在后面是看不到的。

北广场两边都是停车场,不是特别旅游旺季的话停车还是很方便的。

希望能帮打你,西安欢迎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