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才和帅才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帅才、相才、将才三者有什么区别吗

本文目录

  • 将才和帅才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 帅才、相才、将才三者有什么区别吗
  • 不论在哪个领域都离不开将才和帅才的配合,将才和帅才哪个最重要
  • 《三国演义》的名将中哪些属于帅才,哪些属于将才

将才和帅才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包括天福山起义、徂徕山起义和湖西起义等等,创建了第一批八路军游击队,也就是后来“山东纵队”的前身。而为了加强山东的抗日力量,八路军第115师主力也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奋勇东进,于1939年初胜利到达山东境内,于是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两支隶属关系平行的武装,他们都受延安的直接指挥。

(徐向前元帅)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山东我军实现统一指挥势在必行,最初选定的军事领导人是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1939年4月,徐帅出任整合后的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以朱瑞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山东八路军各部,当然,以徐向前的军中资历和威望,指挥的顺畅性丝毫没有问题,可惜徐帅因身体原因,1940年不得不返回延安疗养,第一纵队番号随之撤销。

于是山东八路军的统帅人选,再次成为一道难题,首先接掌指挥权的是分局书记、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朱瑞,然而一段时间的工作证明,由于历史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朱瑞将军领导115师的部队确实有一定困难,而面对日军的进攻和扫荡,作战仍然为第一要务。于是在1940年7月,第18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部只好采取临时性过渡办法:由陈光、罗荣恒主要负责军事,而以朱瑞主要负责山东分局的工作。

(罗荣桓元帅)

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当时的意见是:“山东暂由陈、罗统一指挥,将来林彪去山东”,但是林彪毕竟还在苏联治病,而山东的对敌斗争却是时刻在进行,所以这种临时性的办法不可能长久,其中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山东分局的主要领导无法负军事责任,而第115师的师首长由于不是山东党组织的主要领导,全面领导山东的工作以及指挥山东纵队也有困难。

经过再三沟通和考虑之后,1941年3月,延安批准成立以陈光为首的第115师军政委员会,然而军事指挥上的多次失误,使陈光的军事威信也有所下降,8月间再行调整,决定由分局书记朱瑞主持组织工作,罗荣桓主持军事工作,黎玉(山东地方党的代表)主持政府工作,陈光负责财委工作,这已经是第三次变化了,而山东的军政工作因此始终没有实质性的大发展。

(朱瑞将军)

而且这种各司其职的分工协作办法,意味着山东统一领导问题并未真正解决,随着日军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仅1940年就进行了29次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的军事压力骤然增大,而山东分局、115师和山东纵队在对敌策略上又多次出现分歧,严重影响了军事和政治工作,山东我军集中统一领导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所以1942年起,罗荣桓的的份量明显加重,不久以后陈光调回延安工作,再不久朱瑞也回延安工作,至1943年初终于正式明确,以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115师代师长、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山东所有的八路军部队和党政工作,而自从罗帅担任山东军区主要领导人之后,整个山东军区的抗日局面焕然一新。

(抗战时期的罗荣桓)

罗帅不仅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期间首创了对日军的“翻边战术”,领导山东八路军多次重创日军,同时作为老井冈,他还具备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并且还能够认真团结原山东地区、山东纵队的军政干部,使整个军区的各方面工作大有起色,武装力量也迅速壮大,延安盛赞:“山东换了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也充分说明了战争时期战略区领导人的重要性,什么叫帅才,如是。

到日本宣布投降之前的1945年8月初,山东军区已经发展到8个师,5个二级军区,22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独立团,24个基干团,4个独立旅,2个支队,1个海军支队,113个独立营或者县大队,800多个区中队,主力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到27万余人,而民兵和自卫队更是发展到近200万人,成为当时我军最大的战略集团,罗帅对此当然功不可没。

(军民鱼水情)

朱瑞将军后来担任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日本投降后率炮校官兵挺进东北,先后就任东野炮纵司令员和炮兵司令员,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牺牲。而陈光将军也于1954年离世,两个人都未能赶上1955年的大授衔,但是从革命资历、综合能力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即便没有出现意外,最多是大将或者上将级别。

因为历史和实践证明,他们尚不充分具备领导一个战略区的全面能力,而元帅军衔的评定,对这一点有着明确的要求。反观罗帅,那是绝对的文武双全,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山东军区的建设与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可见,将才和帅才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山东八路军作战中)

帅才、相才、将才三者有什么区别吗

帅者:御将,谋略至上,少言勇武,旨在“有我在,天下无战”。

相者:治世,安天下。旨在“有我在,天下不言战”。

将者:争锋,勇武好兵,旨在“有我在,百战百胜”。

不论在哪个领域都离不开将才和帅才的配合,将才和帅才哪个最重要

帅才是战略家,主要是顶层设计,运筹帷幄和驾驭将才。将才是战术家,主要是将帅的战略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战术之中,具体实施。简单一点说,帅才是设计师,将才是施工队长。帅才和将才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帅才就缺少灵魂,没有将才就失去执行力。

《三国演义》的名将中哪些属于帅才,哪些属于将才

“将才将兵,帅才将将”。所谓帅才,是有统帅大军团作战的能力,并协调诸将之间的配合,未必需要多高的武艺,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个合格的三军统帅一般是不会冲锋陷阵的。

而将才不同,说白了,将才管兵就好,统领偏师攻城略地,同时需要一定的武斗水平。

当然了,根据题目来说,大前提需要是名将,所以通常来说诸葛亮、曹操之类的就不计入其中了。

五大“帅才”

一 周瑜

《三国演义》不是历史,虽然号称“七分真,三分假”,但实际上倒过来还差不多,演义中的周瑜更多时候是作为诸葛亮的陪衬,罗贯中还为他安排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在民间一些地方,周瑜更是被称作“四小人”之一,可见《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可是即便如此,依然难以掩盖周瑜的“帅才”本质,别的不说,赤壁一场大战,几乎全歼了曹孟德八十三万大军,整个汉末三国能做到这个水平的可谓凤毛麟角,而且从布置到调兵遣将,几乎都是周瑜独立完成的,这份能力不容质疑。

二 陆逊

陆逊前期名不见经传,准确的说很多人都知道江东有陆逊这么个人,是孙策的女婿,一个“地道”的白面书生,所以即便吕蒙奇袭荆州都是陆逊策划的,陆逊依旧名声不显,不仅敌人轻视他,甚至连自己人都不信服。

好在孙权慧眼识珠,没有被陆逊“扮猪吃虎”所“蒙骗”,夷陵之战前夕力排众议,全力支持陆逊挂帅对抗刘备七十万倾国之兵。最终一把大火使得刘备在白帝城郁郁而终。

顺带说一句,历史上东吴从来没有过“四大都督”,陆逊是严格意义上第一位被封过“大都督”的。

三 张辽

很多人看到张辽会嗤之以鼻,认为张辽没有资格和周瑜、陆逊这样水平的人物比肩,再加上张辽武艺不俗,所以更多时候被人当作“将才”。

实际上,曹魏三位“封疆大吏”中,张辽的能力最为出色,也是唯一一位外姓将领,曹操本就是兵法大家,又岂会看错?合肥之战,张辽以少胜多,大破孙权,甚至差点将孙权生擒,从此威震逍遥津,更是衍生出“张辽止啼”的典故。

另外,张辽和副将李典一直不和,但是大敌当前可以放下身段,和李典敞开心扉同仇敌忾,可见张辽“将将”也是一把好手,完全符合“帅才”。

四、五 邓艾、姜维

“姜艾斗智”是演义后期的一大看点,两人堪称一时瑜亮,在名将、猛将陆续凋零陨落的后期,二人支撑起演义的精彩。

总体来说,姜维胜多负少,但对大局没什么影响,两人一直处于相持,直到后来钟会加入,打破了平衡,才使得邓艾偷渡阴平,逼降了刘禅,成就不世之功。

比较可惜的是,二人不像诸葛亮与周瑜,虽明争暗斗却惺惺相惜。姜维和邓艾没有“相爱”,只有“相杀”,恨不得把对方千刀万剐。最终姜维复国计划失败,反而成就了“一计杀三士”,邓艾、钟会和姜维自己相继殒命。

其实除了上述五位,大后期的羊祜和陆抗也绝对称得上三国的顶级帅才,个人觉得二人的能力要胜过姜维和邓艾,不过单以演义论,羊祜、陆抗的戏份太少,只能算一笔带过,所以遗憾落选。

五大“将才”

一 赵云

把赵云放在将才的第一位已经做好成为众矢之的的准备了,一大堆的“伪历史课代表”又有机会活跃一下了,什么赵云是保镖,赵云占了陈到的事迹……等等,都是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老生常谈。

因为我们讨论的是《三国演义》,所以不谈历史。赵云绝对是执行力最强的名将,偶尔还能有一些神来之笔,再加上武艺精湛,是天下第二的有力竞争者,所以战绩斐然。

长坂坡大战后名扬天下,汉水救黄忠,张郃、徐晃不敢迎敌;夷陵接应刘备,陆逊望见赵云大旗慌忙收兵;更有空营计大破曹操……

所以就“将兵”和执行力而言,赵云配得上这个位置。

二 甘宁

甘宁最有名的就是“百骑劫曹营”,因此让孙权引以为傲,并称其能和张文远并驾齐驱。

其实,甘宁独自带兵打过不少胜仗,无论水战还是陆战,甘宁打得都特别“巧”,总是能用最适合的方式取得战斗的胜利。

遗憾的是在夷陵大战时晚节不保,因身患重病在看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沙摩柯时,惊得回马就走,结果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导致重伤不治,多少有些虎落平阳的意思。

三 张郃

张郃本为袁绍部将,在官渡之战受陷害,不得已归降了曹操,其武艺、带兵都十分出色,刘备曾认为张郃的能力远胜于夏侯渊,特别是后期给诸葛亮北伐造成了很大困扰。

诸葛亮首次北伐,街亭十分重要,结果因用人失误,纸上谈兵的马谡遇上了身经百战的张郃,被打得大败,诸葛亮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命运,并挥泪斩马谡。

随着大将的陆续凋零,张郃隐隐有些“天下第一”的架势,连蜀汉的魏延看起来也逊色几分,而出色的能力不仅让诸葛亮头疼,甚至也是司马懿的绊脚石。

最终在追击诸葛亮时中伏,乱箭穿身而亡。

四 马超

马超曾为一镇诸侯,渭水之战也统帅联军大破曹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不过随后“将将”上能力的欠缺逐渐体现出来,并中了曹操的离间计,与韩遂决裂,这也导致了联军分裂,最终被曹操击败。

总体来说,马超带兵打仗有一套,算是兵家四势“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有统率大军团作战的经验,只不过事实证明他离真正的“帅才”还有一定差距。

五 于禁

于禁很有能力,尽管在演义中戏份较少,但治军有方,而且做事不拖泥带水,夏侯惇的青州兵做乱时,于禁不惜被曹操误会,当机立断,率军讨伐,得到了曹操很高的评价。

不过,在率军支援襄樊时,于禁的短板暴露出来,他不仅怕庞德立功抢了风头,还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没有注意到天时地利,最终被关羽水淹七军,生擒活捉。


老实说,这样的所谓榜单只能见仁见智,毕竟每个人心中的衡量标准不同,而孙策、关羽、张飞、魏延、徐晃等等皆称得上汉末三国名将,至于算帅才还是将才,就留给大家自行判断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