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举办乒乓选拔赛樊振东马龙不幸出局,他们真不能去世乒赛吗?乒乓球是否搞一个奥运会选拔赛确定参赛队员,或者根据世界排名确实人选,这样才公平

本文目录

  • 如果举办乒乓选拔赛樊振东马龙不幸出局,他们真不能去世乒赛吗
  • 乒乓球是否搞一个奥运会选拔赛确定参赛队员,或者根据世界排名确实人选,这样才公平
  • 陈梦不参加选拔赛,国乒重拾大循环模式,说明了什么
  • 王楚钦世界第11,参加世乒赛林高远第12,打选拔赛怪谁呢
  • 韩国乒协用选拔赛决定奥运人选,刘国梁敢这样做吗
  • 田径世锦赛选拔赛,女子跳高选手胡麟鹏颜值高备受关注,你怎么看
  • 若国乒恢复世乒赛直通选拔赛,此举有何利弊
  • 许久未组织选拔赛,陈梦参赛位置稳固,刘诗雯有机会参赛吗

如果举办乒乓选拔赛樊振东马龙不幸出局,他们真不能去世乒赛吗

马龙、樊振东实力都在下降,按正确办法就是要不断的吸收两年内确有突出实力的球员重用在主要赛事赛场上,两年之内技术实力在不断下降的球员,不管以前德过多少大奖,现在不行了就应该退出主力圈,不能在伟已重任,跟刘国梁有什么关系也没用,必须退下才对,这样:能永远保持国乒队在世界乒坛上的先进性和指导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永远向前!

乒乓球是否搞一个奥运会选拔赛确定参赛队员,或者根据世界排名确实人选,这样才公平

对于奥运会选手的选拔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我建议各取其优,即按国际乒联排名取一名参加单打;举行选拔赛选一名参加单打;国家根据近一年来的表现推荐一名混双人员,这三人共同参加团体赛即可。且每人只参加两项。

陈梦不参加选拔赛,国乒重拾大循环模式,说明了什么

不仅是陈梦不参加选拔赛,孙颖莎、王曼昱和王艺迪都不用参加选拔赛。

因为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参加选拔赛的队员各自不超过六人,如果打淘汰赛一共才打几场比赛?所以在参赛选手少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循环来决出冠军。这也无可非议。

球队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比赛再正常不过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没必要想得太多吧。

王楚钦世界第11,参加世乒赛林高远第12,打选拔赛怪谁呢

排名挨着,前者入围,后者落选,这又能怪谁呢?怪自己呗,谁让自己名次靠后呢。

当然,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决策者就是这么定的。无论男队还是女队,排名靠前的四位选手自然入围,他们的实力也是在那摆着,是其他选手比不了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就单从个人能力来看,林高远与王楚钦相比也有差距,王楚钦的外战实力要比林高远强的多。所以王楚钦自然入围也在情理之中。

韩国乒协用选拔赛决定奥运人选,刘国梁敢这样做吗

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目前国乒的奥运选拔还是主要依靠教练组的评判。相比较而言,或许有球迷感觉,韩国队的选拔机制更透明更公正。事实上,不单是韩国队,日本队以及欧洲战队,大多是采用类似方式,进行选拔奥运参赛选手。国乒的经验制选拔,的确与大多外协会不同。根源是大家的体制不同所决定的。

外协会的国家队大多是大赛前临时组建的,日常,教练和队员们各忙各,对队员们的了解相对有限。

而国乒教练组在挑选奥运选手时,会综合考虑队员在过去4年的发展轨迹,以及比赛成绩,尤其是外战成绩。与韩国队只在大赛前集结训练相比,国乒教练组几乎全年与队员们朝夕相处,对队员们的精神状态、竞技水平,有相当通透的了解。这是像韩国这样的外协会教练们所无法比拟的。相比一场比赛定夺参赛资格,我们的教练组会更为综合的考虑队员们的状态,而不是当下比赛阶段的发挥。

国乒教练组也会采用比赛选拔的方式挑选选手,比如世乒赛的直通赛,目的是给非主力队员和年轻队员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上升通道。但同时也保留了教练组的选拔资格。这就是两者相结合的结果。例如国乒队员林高远就是在直通赛中脱颖而出,开始享受主力待遇。

通过一赛定胜负的确有其公开公平公正的一面,但反之,假如有实力的球员,恰恰在这一阶段,这次比赛中,没有处在最佳状态,意外落选,就错过了奥运会的比赛,即是队员个人的遗憾,也给团队的最终成绩带来隐患。反之,年轻队员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队内竞争中脱颖而出,但缺少国际大赛的历练,极可能发挥平平。虽然这样的赛事选拔看似公平,但对于以以包揽五金为目标的国乒来说,这样的举措更像是“豪赌”。

事实上,国乒在最终定夺参赛人选时,也会举办多轮的队内赛,例如去年8月就举办了奥运模拟赛,乒超也采用了奥运赛制。这些比赛中,队员们的发挥和成绩,都将最终影响他们最终能否入选奥运阵容。

和日韩的这种标准化选拔相比,国乒目前的选拔方式,或许在部分球迷们看来缺乏公平性。但的确是当下最适合国乒的一种方式。

田径世锦赛选拔赛,女子跳高选手胡麟鹏颜值高备受关注,你怎么看

随着八月份的来临,田径世锦赛选拔赛也悄然开启。在8月1日和2日两天,这项赛事在沈阳开启。相比于如今如火如荼进行的中超联赛和女排奥运会资格赛,田径世锦赛选拔赛自然不会吸引很多体育迷们的关注,但是因为一个人,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到这项赛事。
这个人的名字叫作胡麟鹏。当你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和我一样,第一印象你肯定也一直这是一名男性运动员,但事实是,她是一名女性,而且是一名颜值极其高的女性。胡麟鹏是一名来自河北的挑高运动员,出生于1995年,如今24岁,身高1米84,她从7岁开始练习田径,现在已经是国内一流的女子跳高选手。
年轻的胡麟鹏已经多次斩获国内女子挑高的多项冠军,在本次选拔赛上,胡麟鹏最终夺得了女子跳高的第二名。第一名被同样来自河北队的胡肼毅获得。在领奖台上,其实获得该项赛事前三名的选手都长得十分漂亮,不过要属最佳颜值,自然还是胡麟鹏了。
胡麟鹏的身材和颜值一定称得上是国内运动员中的佼佼者,不仅拥有甜美可人的外表,而且练习田径的她还生的一双大长腿,身体曲线曼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高挑型美女。甚至有很多网友都认为胡麟鹏的颜值和身材已经比很多的娱乐明星都要好,相信如果未来向娱乐圈发展,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关注和市场。
不过目前胡麟鹏并没有这个打算,她还是希望练好自己的本职项目,在跳高这个项目上为省队乃至国家队争得更多的荣誉,才是她目前唯一想要做的事情。

若国乒恢复世乒赛直通选拔赛,此举有何利弊

世乒赛直通选拔赛是刘国梁担任国乒主教练之时推出的,从最近几届世乒赛的成绩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不过我在翻阅了相关资料,并对比国乒现行选拔机制后发现,其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

以17年杜塞尔多夫世乒赛为例,国乒男女队各五个单打名额,只有两个是通过直通赛选出(男队樊振东、林高远,女队刘诗雯、丁宁),另外三个名额则是由教练组参考队员后续表现决定。

而18年瑞典世乒赛团体赛五人名单,则是三人内定(男队马龙、樊振东、许昕,女队丁宁、刘诗雯、朱雨玲),另外两个名额进行队内选拔赛,其中成绩最好的U21选手可以获得一个名额。

恢复直通赛之后的好处是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原则,这有助于提高队员的积极性。

直通赛不分主力替补,全队上下都要参赛,既免去了主力和U21选手的特权,也避免了一些有实力的选手无缘选拔赛的弊端(18年公开赛表现出色的郑培峰、何卓佳没有世乒赛选拔资格)。当然,这对U21小将或许会有些不利。

直通赛的缺点是赛程过于密集,不利于老将。

过去两届直通赛的规则很复杂,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甚至还要“血拼到底”,运动员少则参加十几场,多则二十余场比赛,才能拿到世乒赛参赛权。

如果再考虑到公开赛和乒超等比赛任务,这对一些年龄偏大且有伤在身的老将来说,负担非常重。比如17年马龙和张继科都没能拿到直通名额,而今年的刘诗雯、丁宁、马龙等老将也同样面临挑战。

总体而言,直通赛的恢复有利有弊,利略大于弊。个人倒是希望改革力度能再大一些,最好所有名额都拿出来竞争(或者只保留一个),这样对国乒更新换代的效果会更好。

许久未组织选拔赛,陈梦参赛位置稳固,刘诗雯有机会参赛吗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竞争对手日乒跟韩乒都组织过世乒赛的选拔赛,石川佳纯、平野美宇这些经常出现在球迷视野当中的选手,在选拔赛中都落选了。

如果她们不是组织这种选拔赛,石川佳纯这样的老将会一直去参赛的。可是参赛也提高不了日乒与韩乒的整体竞争力,所以选择打法更加先进的选手才格外重要。

其实通过这几个月的比赛来看,国乒除了孙颖莎和王曼昱外战稳定之外,其他选手都不稳定。陈梦与王艺迪在对战早田希娜、木原美悠的时候相当吃力,都被拖进了决胜局。可以说国乒主力选手的优势都很小,更何况是那些非主力选手了。

看一下男队马龙、梁靖崑、林高远等人的表现,就应该清楚目前国乒整体竞争力下滑比较严重。虽然国乒也派出了不少年轻选手出现在国际赛场,但是并没达到效果。这些年轻选手整体的表现,让球迷感觉到失望。

所以9月份的世乒赛阵容虽然球迷也在猜测,一旦公布出参赛阵容肯定会引起争议。因为总有入选的选手,让球迷感觉到不满意。实际上目前男女队选手真正让球迷放心的很少,引起争议是避免不了的。

也有一些球迷认为国乒已经很久不组织选拔赛了,通过选拔的方式来诞生参赛阵容不是更加有说服力吗?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好的办法。2020年初国乒组织的地表12强赛,就是为了选拔团体世乒赛的阵容。

结果那一次不被看好的朱雨玲夺得了冠军,这让当时的国乒教练组感觉到很为难。因为在教练组一开始的设想当中,并不认为朱雨玲是合适人选。去年也举办了世乒赛的选拔赛,结果周启豪夺得了冠军,樊振东、马龙还没有拿到世乒赛的参赛资格。

结果又举办了第二次选拔赛,结果第二次选拔赛樊振东终于夺冠了。可是女队的陈梦没有拿到冠军,被王曼昱给击败了。所以只要举办选拔赛,总会出现教练组设想之外的突发状况。

其实教练组早就有了参赛阵容的设想,以前的时候之所以举办选拔赛,就在于教练组所认为的选手实力强,有把握争取到参赛资格。可是这两年情况发生了转变,那些教练组看好的选手在队内的竞争当中,竞技水平下滑比较快。

所以进入今年以来就没举办过选拔赛,毕竟教练组中意的选手是必须要参赛的。如果不能达标的话,那选拔赛一直会持续下去,去年直通赛举办了至少三轮。刘诗雯、许昕这对混双组合从一开始参加淘汰赛,到后来参加分组赛,竞争的形式变来变去。

规则的变化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尽快让许昕与刘诗雯夺冠。可是光击败自己的队友也并不能证明在国际比赛就能够获胜,最终奥运会的混双比赛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选拔赛是能够检验选手的真实水平,但是跟国乒教练组的初衷又是相悖的。

最近刘诗雯宣布要竞争9月份的世乒赛参赛资格,如是通过选拔赛的方式进行竞争那是最合适的。如果是国乒教练组指定的方式参赛,会让一些球迷感觉到不合适。现在国乒的问题就是青黄不接,老将太多。

年轻选手没有培养出来,老将的竞争力也没有以前那么稳定了。所以现在的国乒确实已经是危机四伏了,为什么以前国乒就敢于举办选拔赛?那是因为自信。参加选拔赛的选手都比较自信,选拔出来的结果争议性太小了。

以前的选拔赛都是通过大循环的方式,所以不管是落选的还是选拔上的,双方都比较服气。但是现在是完全不一样了,很多年轻的非主力选手参赛,都是由教练组直接指定。

球迷也很清楚,一旦陈幸同在选拔赛当中对战陈梦,获胜的概率在90%以上。并不是说两个人分不到一起就无缘交手,真正的选拔赛要让有实力的选手相互之间都进行比赛,不是说通过分组的形式去规避对手。因为你到了真正的国际比赛,该碰上的选手照样能够碰上。

像团体世乒赛这种大赛,只要出战第一单打或者第二单打,就有机会对战最强的对手。所以想要在大赛有所作为的选手就要自信,如果国乒不组织选拔赛,陈梦与刘诗雯是都有机会去参赛的。

这两个老将参赛对战实力一般的对手是能够出任第一单打的,但是对战伊藤美诚、早田希娜这些对手确实比较吃力。这也是很多球迷认为的应该给年轻选手机会,另一部分球迷认为老将实力强,凭什么给年轻选手机会?所以通过选拔赛竞争出来的选手,就不存在是否给机会的问题了。

但是选拔出来的选手在教练组看来,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说始终是存在比较矛盾的地方,正应了众口难调那句话。但是年轻化是一种趋势,如果等着对手连续击败老将,逼使团队自我变革,还不如自己进行变革。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侃球,带给你最纯粹的乒乓球思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