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面对近代列强会比清军做得好吗?英军对上清军屡战屡胜,为何却被拿短矛的祖鲁人重挫

本文目录

  • 秦军面对近代列强会比清军做得好吗
  • 英军对上清军屡战屡胜,为何却被拿短矛的祖鲁人重挫
  •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胜利,也算胜利吗
  • 全世界哪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可以和美国抗衡
  • 清朝真的比汉唐还要强盛吗
  • 1800个英军扛着全球最先进武器,为何不得不空手赤拳与土著肉搏
  • 假如给诸葛亮一挺不会出故障的机枪并且保证充足的弹药,那么北伐能成功吗
  • 问一个非常愚蠢,而且可能很多人答不上来的问题:人为什么必须吃盐

秦军面对近代列强会比清军做得好吗

先说结论,秦朝军队绝对抵挡不住,而且会败得特别惨,原因很简单,秦朝军队连清朝军队都打不过,更不用说抵挡八国联军的进攻了。

八国联军是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美国、俄国、日本八国军队所组成,这八个国家,除了奥匈帝国在一战后解体,其他的七国哪怕放到今天也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在当时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尚未工业化的时候,就基本上可以说这八个国家就是当时全世界八成的实力了,也就是说中国要以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

八国联军入侵的时间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已经过了六十年,当时的清朝陆军已经装备了不少较为先进的步枪和火炮了,甚至可以自己造一些吨位较小的战舰,在当时世界也可以说也算一个二流列强,但是依然抵挡住不住八国联军的入侵,而秦国作为一个两千年前的帝国,比起清朝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更不可能抵挡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八国联军了。

对比八国联军与秦朝,不如直接对比清朝与秦朝来的直接,古代的军事科技水平,其实一直都是一个上升的阶段。我们单以骑兵为例,清朝就比秦朝有绝对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马镫。马镫发明于公元三世纪,也就是汉末到魏晋时期,也就是说秦朝军队是没有马镫的。装备了马镫的骑士可以自由的站在马背上做出各种动作,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也直接促进了封建时代骑兵的崛起,没有马镫的秦国骑兵在面对清朝骑兵将在机动、情报等方面处于绝对的劣势。

如果两军正面对垒,秦军的劣势就更大了。同治十三年(1874)清军引入了一种名叫格林快炮的武器,它还有另外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加特林机枪。机枪的发明基本上就宣告了旧式步兵的彻底终结,没有哪一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能够在正面战争中抵挡得住每分钟几百发射速的机枪扫射,只要秦军敢正面进攻那甚至都摸不到清军就已经伤亡大半了。那如果秦军不进攻,死守城池呢?那也没用,同治十年(1871)李鸿章购买了328门克虏伯大炮,这些大炮有效射程可达两万米,三千米内可以穿透65mm的钢板,秦朝军队如果固守城池的话,只能在城中看着这些从天而降的炮弹而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军事装备上的不同,清军的军事思想也与秦朝有极大的差距。清末大量的军事理论作品问世,清朝军队也开始使用一些先进的战术,比如湘军在攻打太平天国时就已经有了堑壕战和散兵线的应用,这些都不是秦军所掌握的。所以说秦军如果到了清末是根本不可能抵挡八国联军的。

但是这并不是秦军弱小,在秦朝的那个时代,秦国军队的强大可以说毋庸置疑,但毕竟秦朝和清朝相差2000多年,这么多年的军事科技和军队制度是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就像让一个在小学五年级考满分的学生去参加高考,他甚至不如那些在高三刚刚考及格的学生,但是并不能否认他的“优秀”。

英军对上清军屡战屡胜,为何却被拿短矛的祖鲁人重挫

满清入关的时候可以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经过短短两百年贪乐享受,满清八旗已经退化成一群精于提笼架鸟、听听小曲逛逛街的享乐阶层,可能他们几年时间下来都不见得能摸几次刀枪,甚至这些八旗军可能连战场都没上过。抛开武器和战术的代差,这个时候的八旗子弟们可能连上战场的勇气都没有,所以满清能打赢英军那就是真的见鬼了。

这个时候我企图为满清的失败找一个借口,我在想是不是冷兵器部队面对热兵器部队真的是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呢?(可是接下来我要说的内容,满清的失败真的找不到一点借口)

答案其实不然,公元1879年,英国在南非和祖鲁人打了一战,拿着短矛的祖鲁人就给英军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1300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被拿着短矛的祖鲁人给全歼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装备如此精良的英军被一群拿着短矛盾牌的祖鲁人给全歼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做分析。

  • 1)首先是英军采取分兵的方式的错误,整体的兵力国语分散,并且英军在分兵后还把5000人的部队再进行了一次分兵将半数以前的分出去追击敌军,仅仅留下一千多人守卫营地。

  • 2)在营地仅仅剩下一千多人的守卫的前提下,还不组建一个有效的防御网,门户大开。

  • 3)祖鲁人趁虚而入,两万的祖鲁人悄悄包围营地的一千多英军守卫,虽然在装备上英军占了优势,但是祖鲁人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并且近身肉搏来说已经习惯热兵器的英军肯定不是对手。

以三点就是就是英军为何在与满清的战争中屡战屡胜,却被拿短矛的祖鲁人重挫的原因。

虽然祖鲁人的辉煌只有这么一次,在之后的战争中英军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祖鲁人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当时的祖鲁人是完完全全的冷兵器部队,使用的是武器就是矛和盾,为什么在那么大的武器差距下,最终却能重挫英军。而更早之前的满清八旗好歹也有鸟枪、大炮等等的热兵器,却又为什么被英军一打就崩,这值得我们反思。

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胜利,也算胜利吗

胜利,有战略胜利和战术胜利;战争,有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仅仅从战术上来讲,杀敌三千、自损一万,那肯定是失败的。但从战略上来讲,特别是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中,如果这种巨大的牺牲能换来击退敌人入侵、阻止敌人肆虐、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或者攻占战略要地、夺取战略资源,甚至击垮敌方主力、捍卫民族独立……等等目的,从而改变战略态势、重建战略格局,那么这种胜利也是值得的。

比如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二战盟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基本上就是这样的胜利,因为你不做出这样大的牺牲,可能就会产生更大的牺牲,甚至就是灭顶之灾。

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走向歼灭一切敌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占领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彻底破产;抗美援朝的胜利让美国及联合国军队从鸭绿江边退回“三八”线以南,避免了直接在东北境外陈兵威慑的局面,更使世界各列强不再敢肆意欺凌和侵略中国,保障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建设。

然而,汉奸投降主义者则不切实际地认为:凡是不能取得战术胜利的战争都是不值得的,并由此而否定民族反侵略战争中自我牺牲的价值,否定像岳飞、黄继光等等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打着维护“人性”、“人权”的幌子,反对正义的反侵略,然而却闭口不谈宋朝、明朝无力抵抗而覆亡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闭口不谈欧洲列强侵略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几近灭种的历史事实……他们意欲何为?就是要让你做一个个没有血性和没有骨气的、顺从的洋奴,并顺从他们这些自封“社会精英”、却代表洋人利益的买办的统治!这种思潮是值得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警惕、并拿起武器反击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城我们新的长城……

全世界哪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可以和美国抗衡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世界上整体军事实力可以和美国全方位抗衡的找不到,比如目前还没有那个国家的海军可以拉出一支庞大的舰队跑到太平洋中间和美国的几艘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能随便击败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事实上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国家美国是无法击败的。

从纸面数据上来看,美国拥有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和空军,并且装备也属于顶尖的,美国陆军虽然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但从装备和作战经验来看也属于拔尖的,同时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武库之一,如果从军事力量的规模、装备性能和实战能力来看,美国军队都是无懈可击的,整体军事力量领先幅度非常明显。

但是纸面数据和实际作战是完全两码事,相对于目前各国军事调动能力来看,世界还是太大了,比如说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想从东天平洋调集到西太平洋并且具备作战能力,没有几个月根本完不成,这还是要求这艘航母具备战备值班能力的前提下,而且美国空军有仅两千架战斗机,这些战斗机根本无法跨越万里全部集中到地球的另一端作战,美国海军的11艘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也无法进行全面的部署作战,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后勤补给就跟不上。

假设美国海军调集了一半的空军战斗机和6艘航空母舰到西太平洋作战,这基本属于美国军队当前最大的调动能力了,6艘航母还不到三百架舰载战斗机,再加上美国空军最大能力调集一千架战斗机,所有战斗机加起来也就一千三百架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三代机和四代机加起来也不低于这个数字,而且我们是在本土附近作战,后勤保保障能力和军事力量调动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跨洲际作战的美军,这样的情况下美军根本无法在我们的附近击败我们!

实际上俄罗斯也有这个能力,以俄罗斯的体量和军事实力来看,美国调集几艘航母根本无法击败俄罗斯。再来看一下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首先经过1991年海湾战争以及接下来长达十几年的制裁后,2003年的伊拉克军队已经完全称不上是一支现代化军队了,而且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得到了十几个国家的直接军事支持或提供军事基地等各种帮助,如果没有这些帮助美国军队自己也能拿下这场战争,但所需要的时间和付出的代价要远远超过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时的结果。

所以说别看纸面数据上美国军队的实力领先,但如果进行跨洲际作战,还是有不少的国家是美国拿不下的,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目前当然没有实力和美国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决战,但在俄罗斯周边即便美国拉上其盟友,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能击败俄罗斯。

清朝真的比汉唐还要强盛吗

这是在胡掰扯呢!清朝是把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发挥到了最高点 ,说强盛跟他一点没关系,只是体量大而已。

物极必反,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封建社会的落日余晖。

他将封建社会的文化、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推向了最高点。但是由于特殊的时代 使的清朝在各个方面目空一切、不思进取、不思变革、故步自封、堕落无为,又将中国代入了苦难时代。

看强盛要同期横着比。清朝之时,西方经过文艺复兴诞生了世界性的帝国,先是荷兰、再是英国、法国,之后诞生了美国,这些国家那个不比清朝强。到了清朝中后期、德国、日本、奥匈帝国等好多西方国家工业能力都远超清朝。

至于汉朝、唐朝那可是这些朝代所处年代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汉朝时代,击败了匈奴,匈奴西迁 直接拖垮了和汉朝一样的世界帝国——罗马帝国。

唐朝时代,击败了突厥,之后突厥西迁,取代了当时的大食国,也就是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

这就是历史 我们共同探讨之。

1800个英军扛着全球最先进武器,为何不得不空手赤拳与土著肉搏

题主指的应该是祖鲁战争中的伊桑德尔瓦纳之战。

伊桑德尔瓦纳

这次战斗是祖鲁战争中英军最大的一次失败,但并不是因为赤手空拳与土著肉搏。以前网上有个很不负责任的帖子《1800名装备精良的英军竟遭非洲土著团灭 原因只是少了一把扳手》,胡编乱造,声称由于英军负责子弹供应的军需官忘记携带开启子弹箱的专用扳手,英军不得不用刺刀与祖鲁军队肉搏,最后全军覆没。

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祖鲁战争是因为英国的开普敦殖民地向南非腹地扩张时,遇到了南非最强大的土著王国祖鲁,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人傲慢地决心用战争来解决祖鲁。

切尔姆斯福德勋爵,他的轻敌直接导致了伊桑德尔瓦纳的失败

1879年1月11日,切尔姆斯福德勋爵率领的1.78万名英军兵分三路入侵祖鲁,他亲自率领中路军。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此时正是南非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祖鲁战士们都在自己的田地里忙碌,英国人认为可以打祖鲁一个措手不及。

祖鲁战士,他们都手持牛皮盾牌,显然不可能挡住子弹的打击

然而英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为了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大量祖鲁战士已经集中起来。到了1月17日,得知英军入侵的祖鲁国王手下已经有了2.4万名战士。当然,这仍然不足以与英军匹敌,因为祖鲁战士手中只有长矛、圆头棒和牛皮盾,只有国王的少数卫队才有从殖民者那里买来的“棕贝丝”前装步枪(这种枪装备于六十多年前的拿破仑战争时期),而且他们并不能熟练操作,缺乏弹药、射击技术极差、枪支也完全没有保养(黑叔叔的传统啊)。

祖鲁国王

不过 ,祖鲁王国在兼并周边部落的长期战争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利用英军的骄横心理,当英军抵达伊桑德尔瓦纳山时,以4000名战士伪装主力袭击了英军的前锋,引诱英军西进。

切尔姆斯福德果然中计,他于1月22日率中路军主力去追踪诱饵,营地里只留下了普莱恩中校指挥的第24团第1营(734名英国人和578名土著)和邓恩福德上校指挥的土著部队(14名英国人和511名土著)守卫辎重,共计1837人。前者的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指挥官是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菜鸟;后者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但他手下的土著和祖鲁战士装备着同样的武器,只有1/20的人有步枪。

殖民地部队,头缠红布的是南非土著兵,英国人并不信任他们,所以他们大部分只有长矛和盾牌

当祖鲁大军出现以后,邓恩福德勇敢地率领土著部队冲出去准备给予迎头痛击,结果发现对方足足有2万人之多,他们只得撤往附近一条干涸的河床固守。祖鲁大军不为所动,他们的目标直指英军大营,迅速排出擅长的“水牛角”阵型。牛头的部队负责从正面牵制,两只牛角的部队则从两翼迂回包抄。

祖鲁军队经典的“水牛角”阵型,1是敌人,2是迂回包抄部队,3是正面牵制部队,4是预备队

缺乏实战经验的普莱恩没有把部队集中起来组成能够应对迂回包围的密集防御阵型,而是教条的排成长长的散兵横队(威灵顿的善用阵型,“薄红线”),这种阵型可以最大发挥步枪的火力效果。英军还有2门7磅山炮,但由于数量少、对祖鲁人的阵型产生不了多大的破坏。

英军的火炮使得正面的一小部分祖鲁军队被迫隐藏在山坡后面躲避,但区区两门火炮无法阻止祖鲁大军的逼近

最初,英军手中的马提尼-亨利步枪的确给祖鲁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英军的齐射仅仅打击了牛头的祖鲁人,牛角的祖鲁人几乎毫发无损地逼近了英军侧翼,这使得英军中的土著兵们纷纷逃走,只留下英国人还在坚持战斗。很快,英国人发现自己被团团包围,他们自动分成一个个小方阵,背靠背地坚持抵抗,直到全军覆没,两位指挥官也未能幸免。这时是14点29分,战斗仅进行了三个小时就结束了。

英军的最后时刻(油画)

英军有超过1300人死亡,其中包括52名军官、727名士兵和471名土著兵,祖鲁军队估计死亡在2000人以上,他们缴获了1000支以上的步枪、2门山炮、40万发子弹,以及2000头骡马和130辆马车,中路军的所有补给品,包括罐头、饼干、啤酒、大衣、帐篷,都成了祖鲁人的战利品。

祖鲁人把英军剁成碎片,却放过了大多数的非战斗人员,包括车夫、仆人等,这是因为祖鲁国王知道英国军队的制服是红色的,所以命令只杀死那些红衣服的敌人,这使得大部分殖民地警察都逃过一劫,因为他们的制服是蓝黑色的。但没有提前逃走的土著兵无一幸免,因为他们被祖鲁人视为叛徒。

右手持投矛,左手持圆头棒的祖鲁战士。伊桑德尔瓦纳的惨败告诉英国人,仅仅依靠火力是不能确保打败一支勇猛无比而且甘愿承受巨大损失的军队的

其实战斗开始后不久,切尔姆斯福德勋爵就接到了情报,但他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追踪的才是祖鲁的主力,等他返回时为时已晚,英军不得不在没有帐篷和食物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噩梦般的夜晚,他们周围全是祖鲁战士的尸体和那些残缺不全的战友遗体。

在六个月后的乌伦迪之战中,切尔姆斯福德勋爵吸取了教训,他使用了密集的步兵阵型而不是细长单薄的线性阵型,从而消灭了祖鲁大军的主力,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假如给诸葛亮一挺不会出故障的机枪并且保证充足的弹药,那么北伐能成功吗

还是那个原因:一个聚宝盆,可以无限量喷吐黄铜和宝铅。诸葛亮会乐疯的,估计兵不血刃就能统一天下了,而且比直接打人效率还高。

我们就以原始的马克沁机枪(德国版MG08)来算,子弹采用的是7.92×57毫米弹药,射速达500发/分钟。这个速度算慢的,如果是MG42得超过千发/分钟了。

马克沁机枪虽然老,但是有一个特大优势,那就是子弹壳是纯黄铜的。黄铜,在三国时代就代表着金钱。

7.92×57毫米子弹,德国波尔特公司制造的黄铜弹壳有10.32克重,弹头也差不多也有10克以上(M88弹重达14.6克)。弹头材料一般是铅铜。不管是什么材料,都是古人稀罕的宝贵物资。

所以,如果这把枪不会有故障,肯定就不考虑枪管冒烟和寿命的问题了。那么每分钟就能喷出5公斤黄铜,至少5公斤铅。一小时的话,就是300公斤铜和300公斤铅。一天就是7.2吨铜和7.2吨铅!

汉朝的五铢钱,一般也就1.5克左右,后期还有减重的。三国时候的蜀汉更是物资不足,还发行过“直百五铢”。这种钱根本就是诸葛亮用来制造通货膨胀的,初期重8-9克,后期甚至只有0.8克。

不管是黄铜还是铅,都是造钱的材料。如果制造五铢钱,那么马克沁一天吐出来材料就能造出500万钱以上,如果是蜀汉的“直百五铢”那就是1亿钱!

蜀汉每天能多出一亿钱,是什么概念呢?

东汉时候,一匹良马值一万钱,一石谷物100钱,一只羊500钱,一匹绢500钱,一柄普通刀或剑500-1000钱。

所以,蜀汉第一天能多出一万匹战马,第二天能多出100万石粮食,第三天能多出10万把刀剑。这么积累一个月,蜀汉就有了十万铁甲骑兵,粮草可支十年。

也许拿着这么多钱,没这么多马和粮可买。但是可以买人啊!直接拉着钱到渭水河边,向魏军喊话,过来一个人给一万钱。以马克沁吐钱的效率,一天就能搞定一万人!

说实话,马克沁机枪打上一天,也未必能击毙一万人,毕竟人都是会跑的,扛着机枪可追不上。但是金钱却可以让人自己跑过来!

而且,马克沁的子弹壳制作这么精美,比五铢钱漂亮多了。搞不好都不用重新铸钱,以后这些弹壳就直接可以充当货币使用了。(陶慕剑)

问一个非常愚蠢,而且可能很多人答不上来的问题:人为什么必须吃盐

感谢邀请回答:因为盐是蔬菜中的调味品之一,人身缺少了盐,会引起身体很多病发症。从科学分析理解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和钠,碘,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可以调节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就是靠钠离子来调节的,此外钠离子和氯离子进入人体以后和胃酸发生反应,进而维持人体内酸碱环境平衡。同时还会影响人的神经功能,所以人必须吃盐,但是,是按照人身的酸碱平衡,有科学比例,人分为,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老人,小孩,病人,都要吃清淡的饮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