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在水下如何睡觉的?地球上哪种鲸鱼最大

本文目录

  • 鲸鱼在水下如何睡觉的
  • 地球上哪种鲸鱼最大
  • 鲸鱼死后沉入海里,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 鲸鱼是怎么睡觉的
  • 蓝鲸真的能吞一头大象和人吗人被鲸鱼吞下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什么是“鲸鱼监狱”为啥要分批实现“鲸鱼越狱”
  • 鲸鱼的牙齿和须板是如何进化的史前鲸鱼到底如何进食
  • 日本组织小学生观看杀鲸鱼,校长称培养自豪感,你怎么看
  • 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那么鲸鱼奶能不能给人喝,为什么
  • 鲸鱼死后还会爆炸为什么

鲸鱼在水下如何睡觉的

鲸类属于哺乳动物,它们也需要睡觉,也要休息,但是在茫茫大海之中,鲸是如何睡觉的呢?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鲸类睡眠行为都是猜测的,直到2008年,一支来自英国和日本的生物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群处于睡眠状态的抹香鲸,终于揭晓了答案:

图注:从海面拍摄到的处于集体睡眠中的抹香鲸,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家发现抹香鲸群会以垂直的状态在海面以下15米左右之内进入睡眠状态,就像浮木一样,其睡眠时间与人类相比真的是非常短,在6至24分钟之间,相当于人类的打盹。抹香鲸在水面上换气之后,就会以闭气状态在海面之下进入睡眠。科学家估计抹香鲸的睡眠仅占其一生时间的7%。

2017年,摄影师Franco Banfi在加勒比海拍摄到了抹香鲸睡觉的珍贵照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除了自然状态之下的鲸类,我们对于鲸类水面更多的认识来自于圈养的鲸类, 比如虎鲸。

自然状态下的虎鲸一般会浮出水面呼吸一次,然后在潜入水中进行3至5分钟的静止水面。不过在美国海洋世界中的虎鲸因为离开了自然环境,它们以浮出水面的方式睡眠。虎鲸在睡眠中一半的大脑停止工作,另一半大脑则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这种左右大脑交替休息的状态被称为USWS的脑慢波睡眠。之所以有一半大脑仍然具备一定技能,是因为要控制身体在海洋中的状态,对危险做出反应等等。

图注:成群活动的虎鲸,图片来自网络

包括虎鲸在内的各种海豚以USWS的脑慢波睡眠进行休息,它们的睡眠方式也更加多样,包括了静止和缓慢游动。

图注:处于睡眠状态的海豚,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我们对于鲸类睡眠的研究非常有限,由于我们观测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对于鲸类睡眠的认知也处于起步阶段。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地球上哪种鲸鱼最大

应该是蓝鲸,它不但是最大的鲸类,而且比恐龙还大,体长一般为24.0米----34.0米体重为150 000至200 0000干克。

蓝鲸是全世界许多种鲸鱼中最大的一种,全身灰蓝色,分布在各大洋中,其中南大洋最常见。蓝鲸的产油量最高,是世界鲸鱼中最有经济价值的鲸种。

鲸鱼死后沉入海里,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鲸鱼自然死亡后沉入超过1000米海底的过程叫鲸落。鲸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因为鲸落发生在浩瀚的海洋,为贫瘠的海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食物,宛若沙漠的绿洲,于是人们赋予了它另外的含义,鲸落是浪漫而温馨的。鲸鱼这种庞然大物虽然身已死,却以另一种方式活了过来,养活了漆黑的海底成千上万的生物。《禅定荒野》里面这样描述鲸落:“鲸落海底,哺育暗界众生15年”。其实何止十五年,上百年都有。

鲸落,从1987年夏威夷大学海洋学家克雷格史密斯领导的科学团队,发现了第一个鲸落生态系统后,到目前为止,虽然探测深海技术不断发展,对海底的生态演替模式更加了解,但是,由于并不是所有的鲸死亡都会形成鲸落的,一个鲸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水深度和地理环境,还需要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例如,体型较小的鲸类海豚,由于它们的体积小、脂质含量低,并不会经历相同的生态演替阶段。所以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发现的完整的现代自然鲸落不足50个。2020年4月3日,我国科学家才在南海首次发现一个约3米长的完整鲸落。

鲸鱼死后,身体会经历的变化:

巨鲸落,万物生。从一条巨大的鲸鱼(如抹香鲸和须鲸)在深海区域迁移的过程中自然死亡并开始下沉,到庞大的鲸尸在海底逐渐消失,整个“鲸落”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因受到鲸的个体大小差异、海水深度以及其他环境变量的影响,各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都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这时候,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会闻讯而来,开始享受这场饕餮大宴。在这个过程中,鲨鱼和八目鳗类鱼最为活跃,另外还有一些甲壳类等鱼类,它们每天聚集在鲸尸的旁边,以鲸鱼的软组织为食,每天的消耗量可以达到80-120斤,而这一阶段,通常会持续数月至一年半,直到把鲸全身90%的软组织吃掉。

1998年为了研究鲸落这一过程,美国人史密斯特意在加州圣克鲁斯盆地人工沉入了一头重40吨的鲸尸,第一阶段就足足用了一年半。

第二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当第一批“美食品尝者”满足的离开后,这个时候鲸鱼基本上只剩下一副骨架,于是鲸尸会在海床上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为20余种多毛类和甲壳类小型生物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这些动物居住在鲸鱼的尸骨和周围散落的沉积物中,蚕食鲸尸上剩余的皮肉以及骨头中的油脂。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4-5年。

而这个时候的生物致密程度也是深海中所能测量到的最高值。甚至会产生新的物种,例如科学家们曾经在鲸落里面发现的新的蠕虫品种,吃骨虫弗兰克普莱斯和吃骨虫罗宾普鲁姆斯,它们没有牙齿和嘴,也没有内脏,大部分身体都是由“根”组成,主要以鲸鱼骨骼里面的油脂为食。

第三阶段:化能自养阶段。经过多毛类和甲壳类生物的疯狂啃食以后,鲸鱼终于只剩下干净的骨架,但是鲸落还没有完成,鲸落真正特殊有意义的时候才开始。这时,会迎来一批新的“移民”一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嗜硫,能分解骨头中的脂质,还原硫酸盐并排出硫化氢。从而创造出类似于深海热泉口的富硫环境。

不过对于大部分动物来说硫化氢是有毒的,但是对于化能自养细菌来说却没事,它们喜爱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这些不依赖任何有机营养物即可正常生长、繁殖的细菌,能在此环境中迅速生长,滋养贻贝、蛤、帽贝、海蜗牛等海洋生物。鲸鱼骨骼占其体重的4%~6%,并且骨骼中60%是脂质,因此这个“化能自养阶段”可以持续50-100年。

第四阶段:焦岩阶段。经过细菌的分解,鲸鱼骨骼中最后一点有机物也会被完全消耗干净,但鲸鱼给海洋的馈赠并未停止,鲸鱼的骨骼会在海底变成焦岩,为海底众多生物提供庇护,成为它们的栖息地。

并不是每一条鲸鱼都会完美谢幕:

虽然鲸落很美丽、很浪漫。但是并不是每一条鲸鱼都能这么优雅地死去。如果鲸鱼不小心搁浅在岸边死了,那么就会形成一颗定时炸弹,发生鲸爆,这场面就不是一般的恶心了。

而鲸鱼之所以会发生爆炸,主要是因为鲸鱼一旦离开了海水,温度会上升,于是会导致体内器官迅速开始腐败,身体的蛋白质被分解,产生不少气体,又由于鲸死前吃了很多生物,这些东西在胃里腐化,产生大量瓦斯般的气体,包含甲烷、硫化氢以及氨等,使尸体内的压力逐步增加,于是,一旦处置不当或者气压超过临界值,就会发生爆炸,体内的腐败气体和内脏将一下喷涌而出。

2004年台南抹香鲸爆炸事件,据研究表明,因为该鲸鱼发生爆炸的部位曾受过船只撞击,于是导致鲸鱼在海滩边搁浅而死之后,该部位在运输过程中承受不了体内腐败产生的气体压力从而产生的爆炸。

结语:

巨鲸落,万物生。鲸鱼是伟大的,鲸鱼死后形成的鲸落给漆黑的海底带去了生的希望并在那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生态环境,为海洋中千千万万的生命提供了能量,直到最后鲸鱼的骨骼中只剩下无机物,成了一块焦岩,也不忘了庇护一方生灵。而如今,在人类的影响下,鲸鱼越来越少,在日本每年有成百上千头鲸鱼被捕杀,很多还是怀孕的母鲸,可日本大多数人表示无所谓。但是,一个真切的事实是,如果有一天鲸落真的不再出现,富饶的深海或许会逐渐变成一片贫瘠的荒漠,深海将不复记得亿万年来海洋生物在鲸落这一死亡孤岛上曾焕发新生。

鲸鱼是怎么睡觉的

  鲸鱼的睡眠时间是不固定的,如果是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就干脆不睡,鲸鱼一家是以鲸头为中心,围成一圈成辐射状睡觉。鲸鱼是漂在水面上睡觉的,因为它靠肺呼吸,无法在久待在水里。但它。也没办法在浅海或岸上睡觉,这是因。 为鲸鱼身体太大而且非常笨重,若没有水的浮力去帮它分担重量,它的内。 脏器官会被压坏,也没办法呼吸,最后死掉。因此,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便于固定身体,保护幼仔,和御敌。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在睡觉的时候,脑子只有一半是在休息的,另一半会继续运作维持身体游泳姿势。

  此外,健康的鲸鲸绝对不会呛水,因为他们到水面换气的动作,就跟人自然呼吸一样,除非他们病得快要死了。

蓝鲸真的能吞一头大象和人吗人被鲸鱼吞下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但是与蓝鲸比起来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毕竟一头成年蓝鲸的体重可是能媲美30多头成年非洲草原象(目前最大的大象),按照这个体型比,蓝鲸吞下一头大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更不用说小小的人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简单地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蓝鲸有多大?

蓝鲸不仅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也是地球史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而且虽然蓝鲸生活在海里,但是它与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其实,蓝鲸的名字与其体色并没有关系,因为蓝鲸的身体并非蓝色,而是青灰色,只不过在深蓝色的海洋中,青蓝色与海水颜色可以融为一体,才有了这个名字。

作为一种栖息在世界各大洋中巨物,蓝鲸在自然环境下没有天敌,它们最大的天敌就是人类了,从20世纪初,人类有了一定的海洋捕猎能力后,就开始了对蓝鲸的捕杀,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内,蓝鲸差一点就被捕杀殆尽。

蓝鲸是一种比较温顺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鲜有攻击人类船只的先例,从生态位上看,它与陆地上的大象有些相似,都是没有天敌,以相对低级的食物为食(大象吃的是草,蓝鲸吃的是小鱼小虾)。食物的充足、容易获取再加上没有天敌,共同造就了蓝鲸庞大的体型。

成年蓝鲸的平均体长在27米左右,体重平均在160吨左右,从已有的记载看,最大的蓝鲸体长为33.6米,不过这个数据没有得到证实,目前已被证实的最大的蓝鲸体长29.9米,体重177吨(数据来源于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

蓝鲸能吞象吗?

想要知道蓝鲸能否吞象,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象有多大?第二,蓝鲸的嘴有多大?

首先是象有多大?在开始我们就说过,蓝鲸的体重超过了30头成年非洲草原象的体重总和,而非洲草原象是目前最大的大象,体型相较于亚洲象和非洲森林象都要大一些,成年草原非洲象的体长平均在6.5米左右,肩高在3米左右,体重在5.5吨左右。

其次是蓝鲸的嘴有多大?首先,蓝鲸的嘴部比较的平且尖,按理说,这种嘴型的开合角度应该很小。但是蓝鲸不同,在它的喉部有一个巨大的喉囊,这个喉囊平时是蜷缩在一起的,当蓝鲸进食时,它的喉囊会跟随着上下颌的展开而展开,这就大大的增加了蓝鲸口腔的容积。根据国外一些科学家的计算发现,一头长约25米的蓝鲸,在进食时,其口腔容积能够达到110m³。按照一头非洲草原上的长宽高算(长6.5、宽2米左右,高3米),一头大象的体积约为6.5*2*3等于39m³,也就是说蓝鲸一头就能吞下约3头成年非洲草原象。

解决了吞的问题,下面就要看下咽的问题了。按理说,拥有如此大体型的蓝鲸,可以咽下的物体应该也是很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蓝鲸是须鲸的一种,而须鲸都是没有牙齿的鲸,这就意味着蓝鲸无法像大白鲨那样撕咬猎物,正是这个限制,让蓝鲸只能以小型的鱼虾为食,而它进食的方法就是通过大口的吞下海水,然后从须板将海水过滤出去,留下鱼虾。由于猎物的体型较小,再加上喉部喉囊这个器官的限制(在闭合时,喉囊几乎挡住了大部分的下咽通道),所以蓝鲸虽大,但是它的喉咙却非常的小,它每次只能吞下如足球大小的物体。

如此细小的喉咙也就注定了蓝鲸无法吞下体型较大的猎物,而这恰恰也是它只能以小鱼小虾为食的原因。所以,即便蓝鲸一口能够吞下大象,大象也会卡在蓝鲸的喉咙处无法下咽,这样蓝鲸就只能把大象吐出来了。换成人,虽然体型减小了很多,但是喉咙的狭小也无法让人成功通过喉咙进入蓝鲸的体内,因此,蓝鲸一口吃掉人,它也会因为无法下咽而吐出。

人被蓝鲸吃到嘴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蓝鲸从来没有主动攻击人的行为,但是如果是人在潜水,恰好遇到蓝鲸捕食鱼虾群,而潜水员正好在鱼虾群内,就有可能被误吞,虽然这个几率有点低,但是在2019年3月8日南非的伊丽莎白港,一位名为Rainer schimpf的潜水员就“中过一次奖”,据他回忆,当时他正在海中潜水,被一头布氏鲸(体长不及蓝鲸的一半,只有10-12米终于)在捕食时意外吞下。之后,他感觉到全身被重压,但是随即布氏鲸就将它吐了出来。

虽然,这个事件中的主角并不是蓝鲸,但是我们也可以作为参考,因为布氏鲸与蓝鲸一样都是须鲸,而且蓝鲸要比布氏鲸大得多,这也就意味着被吞下时,蓝鲸在从须板排水时,人在蓝鲸的口中所受的压力至少要是布氏鲸的2倍以上,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如果人没有任何的潜水设备,很难屏住呼吸,所以我们就可以预想一下人的感觉了。

首先,人被蓝鲸吞下会从光明一下子坠入黑暗,因为蓝鲸吞完水就会闭上嘴,此时没有任何的光线,之后,蓝鲸的嘴里就开始加压了,随着水被排出,压力逐渐的增加,此时的人会被压得极其难受,从而失去了屏住呼吸的能力,随后,海水在蓝鲸的挤压下会通过口鼻进入人的体内,接下来就是呛水的感觉了,这个感觉学过游泳的应该都知道。最后,由于人体型过大无法吞咽,会被蓝鲸吐出,但是,被吐出的人也没了,因为人已经在强大的压力下溺水而亡了。

总结

一头成年的蓝鲸将一头大象或者人吞入口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它的喉咙过小,它连人都吞不下去,更不用说是大象了,所以无论是人还是大象被蓝鲸吞入嘴里,最终在蓝鲸口腔中的水排完之后,它还是要把人或者大象吐出来的。不过,在排水的过程中,人和大象会受到巨大的压力,所以很难生还。

什么是“鲸鱼监狱”为啥要分批实现“鲸鱼越狱”

鲸鱼监狱是位于俄罗斯的一个海洋围场,这里囚禁了上百头鲸鱼。

俄罗斯是允许以科研名义捕鲸的国家之一。

去年冬天,俄罗斯有4家企业钻法律的漏洞,在鄂霍次克海逮捕了102头未成年鲸鱼①(其中90头白鲸,12头虎鲸),囚禁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域的围场中,准备训练得当后、把小鲸崽儿们卖给世界各地的海洋馆、海豚馆牟利。这次囚禁的鲸鱼数量之多,临时围场面积之小,刷新了人类圈养鲸鱼的历史记录。

鲸鱼监狱俯视图:

放大看:

事件曝光后,全球上百万人签署请愿书,最终惊动了普京。他承诺在2019年完成所有鲸鱼崽的放生任务。

抓来不易,放生更难

第一难,难在放生费钱也费力。

俄罗斯佬光抓鲸鱼崽,也费了好几个月。他们想办法追踪鲸鱼、驱逐鲸鱼到目标港湾,网罗围捕、区分筛选掉成年鲸鱼,剩下鲸鱼崽们。它们被装进集装箱,经历鄂霍次海到鲸鱼监狱的1800公里长途运输,陆续被装进鲸鱼监狱的网箱中。

要不是虎鲸$600万/头,白鲸群总额度$1亿的暴利,他们也不会干这种“高风险”的事情。而这次事件搞得太大了,把一片海域的事情弄得世界“闻(臭)名”,给整个国家丢脸,还得“破财免灾”。要集结多方专家、学者,摸清鲸崽情况,定放生方案,审批拨款、组织人员、调度并落实,每一步都得有条不紊。

还真不是“说放就放”的事儿。

第二难,难在时间紧迫。

鲸鱼最佳放生时间是7-9月。这样,鲸鱼崽遇到野生群族的概率更高。毕竟,有些鲸鱼崽儿们,甚至都没断奶,在野生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很低。

俄罗斯本来就很冷,过了9月,鲸鱼监狱都结冰了,鲸崽们蛮多都冻伤了。必要的医疗诊治、实施康复计的同时,人们也想办法破冰,让鲸崽透气。

放生还得看天气。天气不好,海浪大,鲸崽们也有被风浪袭击、无法正常觅食、呼吸的可能。

就在这样的波折中,本月6号最后一批放生的50头白鲸,遨游向平静的日本海。终于提升效率啦,也终于到了事件的尾声。

鲸鱼成功放生,是一个积极事件。

人类有贪婪与残酷的一面,也有慷慨与温情的一面。在鲸鱼物种保护这个事情上,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至少,这一次,我们赢得了上百条“鲸命”。这次事件之后,俄罗斯宣布明年不会再逮捕虎鲸和白鲸。

本月中旬,南非政府宣布它的沿海区域暂停章鱼捕捞活动,降低鲸鱼被误捕的可能。这也是人类改善的一小步。

期待明天出现下一个“一小步”。


备注①:被逮捕后,102头鲸鱼中,有3头白鲸、1头虎鲸消失在网箱中,但愿它们是自己越狱成功了。那么,实际能对应到实物的鲸鱼数量是:白鲸87头,虎鲸11头。

鲸鱼的牙齿和须板是如何进化的史前鲸鱼到底如何进食

在远古时期,鲸鱼似乎都是有牙齿的。可现代的鲸鱼,似乎成为了“大口吞食”的代名词(须鲸很是出名)。

不过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却为鲸鱼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暗示某些鲸鱼只是简单地“吸食”了它们的食物。

须鲸通过向前冲刺和吞咽海水来进食,经由嘴里的纤维状鲸须板将水分挤出来,最后吃下的主要是磷虾等体型较小的甲壳类动物。

【Carlos Peredo 展示史前鲸鱼头骨化石(via:Ryan Lavery)】


关于“某些种类的史前齿鲸能否直接进化出鲸须”、还是经历了“有齿鲸 / 无齿鲸”之间的阶段,理论上的争吵已持续很多年。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俄勒冈州发现了一条 15 英尺(4.6 米)长的鲸鱼化石骨架,其被称作‘Maiabalaena Nesbittae’。

生活在大约 3300 万年前的它,显然是没有牙齿的。但专家们推测,它可能也没有鲸须。由于鲸须未能完好地“化石化”,想要确认这一点,还是相当困难的。

【Maiabalaena Nesbittae 的上颚与头骨(via:Smithsonian)】


好消息是,借助现代的 CT 扫描技术,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支研究团队,对它的头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首席科学家 Carlos Mauricio Peredo 认定,虽然鲸鱼的上颚太薄、且难以支撑鲸须。但其喉咙上的肌肉附着物表明,它确实拥有强壮的脸颊、以及可伸缩的舌头。

这意味着 Maiabalaena Nesbittae 能够将水(以及鱼类 / 鱿鱼等小型猎物)吸入口中。这种抽吸式的方法,并不需要用到牙齿,从而为后续的鲸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Maiabalaena Nesbittae 可能长这个样子(via:Alex Boersma)】


值得玩味的是,2017 年的一项研究,亦在某种程度上驳斥了“鲸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无齿 / 无须”阶段的观点。

纽约技术学院的一支研究团队,在分析了一头名为 Coronodon havensteini 的齿鲸化石残骸后,认定其牙齿正在不断发展,以达到类似鲸须的过滤目的。

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原标题为:

《Tooth Loss Precedes the Origin of Baleen in Whales》

日本组织小学生观看杀鲸鱼,校长称培养自豪感,你怎么看

鲁迅《藤野先生》中,下课时间,班里幻灯片放日俄战争中对中国人的砍头视频。

一百年过去了,文质彬彬背后的血腥味一点没变,只是主角从人换成了鲸。

鲸鱼是一种哺乳动物,那么鲸鱼奶能不能给人喝,为什么

世界上产奶量最大的无疑就是蓝鲸了,一头成年的雌性蓝鲸在哺乳期每天就能产下多达570升的奶,这个产奶量比奶牛产奶高峰期的天产量还多出了至少10倍以上(最大40升)。而且理论上说所有哺乳动物奶的成分都差不多,也没有什么有害物质,所以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奶都是能喝的。

那么,鲸作为一类水生哺乳动物,它们的奶能不能给人喝呢?答案虽然是肯定的,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我们几乎找不到鲸奶以及鲸奶的相关制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鲸奶不容易获取

鲸是一类水生的哺乳动物,早在5000万年前它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半水生的生物,由于世界上的大洋的互通性,完全进入海洋后的鲸祖先开始漂洋过海,开枝散叶,这才形成了哺乳纲下的一个单独的类群-鲸目。

如今的鲸目有约98种不同的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中也有,但较少),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水中鲸是如何哺乳的呢?

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喝奶非常的简单,但是对于生活在海洋中的鲸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首先,鲸的乳头是藏起来的,藏在了两条乳裂之中,而不是在体表。

这使得鲸宝宝没法像陆生哺乳动物那样轻松的就可以吸奶,在吸奶时,鲸宝宝会本能地去挤压雌鲸的乳裂,这会刺激雌鲸催乳素的分泌,进而引起乳裂周围的肌肉剧烈的收缩,最终奶经由雌鲸的乳腺导管喷射出来。

这样的好处就是只要鲸宝宝靠得够近,强大的喷射压力就能让鲸宝宝少喝海水多喝奶。

弄清楚了鲸的产奶过程,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何鲸的奶难以获取?

我们之所以说鲸奶难以获取有两个重要的原因:模拟难度和收集难度。想要获取鲸奶第一步就要模拟鲸宝宝挤压雌鲸乳裂的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力度、角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这是难度之一。

其次,鲸奶是直接喷射出来的,想要在移动中收集是非常困难的,一旦掺入了海水,想要提纯就费劲了。

除了收集的难度外,想要在哺乳期与鲸宝宝分一杯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大多数的鲸性情都比较温顺,尤其是对人类,即使凶猛的虎鲸也是对人迷之友好的。但是,这种友好在哺乳期就可能会打破,因为在哺乳期鲸有护幼行为,不允许其他动物靠近,这是一种本能,所以我们看到的鲸哺乳的画面基本上都是水下机器拍摄的,人要离鲸比较远才可以。

既然靠近都很难,就更不用说是要与鲸宝宝抢奶喝了,因此,鲸奶并不容易获取是我们几乎在市面上看不到相关制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鲸奶不好喝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现存的4200多种哺乳动物中,为何牛奶成为了我们主要的食用奶?解开了这个问题,我们再结合一下鲸奶的口感,就能搞清楚为何没人喝鲸奶了。

首先,我们食用奶的来源基本上都是驯化后的动物,因为驯化后的动物野性几乎丧失,才能给人靠近挤奶的机会,而鲸虽然有些能够在海洋馆里表演,但是这是驯服而不是驯化,这一点从虎鲸攻击人的事件仅发生在海洋馆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其次,在驯化的哺乳动物,有骆驼、牛、羊、猪等动物,为何其他动物的奶只是小众的呢?原因就在产出量和口味上。奶牛是人驯化了家牛后定向培育出的一个专门用来产乳的品种,而其他的几种动物都没有培育出这种专属的动物,奶牛的专属性,让它们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提供优质的奶源,这是其一。

猪因为其生活环境和喜欢趴在地上等问题,再加上猪奶中脂肪含量太高了,所以它的奶首先被人排出了。

而骆驼奶和羊奶虽然有人喝,但是羊奶的膻味很重,并不能大众化,骆驼奶因为其身体对水分的利用率高,所以奶略咸,也不太符合人对奶的选择,只有牛奶,它的腥味也不重,口味偏中性,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人类才选择了牛奶作为主要的食用奶

那么,鲸奶有什么问题呢?虽然笔者也没喝过鲸奶,但是笔者翻阅了国外一些鲸类专家的资料发现,有一位科学家曾经尝过鲸奶,虽然里面也掺杂了少量的海水,但主要还是奶,据他的描述:鲸奶一口喝下去,能让人反胃,因为它的腥味很重,用他的话说就像是臭咸鱼被打成了糊喝下去。显然,这样的口感也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

最后

理论上说,所有哺乳动物的奶经过灭菌后都是可以食用的,鲸的奶也是如此。但是,鲸生活在水中,奶不容易获取以及奶的口味比较差,所以,即便是有人在卖,除了一些人抱着猎奇的心态购买外,是不会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的,就像鲱鱼罐头一样,吃过一次后,即使强大的吃货,也不敢再买第二次了。

鲸鱼死后还会爆炸为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蓝鲸!”我们所有人都会一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鲸鱼比任何其他动物都要重,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

  • 图注:鲸鱼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物。

为什么没有像鲸鱼那么重的陆地动物?

陆地上最重的动物是大象。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只蓝鲸大约相当于25只成年大象。这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也是我们想知道为什么陆地上的动物似乎无法变得如此笨重?简单来说,是因为重力。重力限制了大多数事物的体高和体重,否则生物将轻易地自我崩溃。对于动物和过多的动物,它们的骨骼系统将无法支撑其重量,如果它们较重,它们的活动将受到极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鲸鱼为什么能通过?因为鲸鱼生活在水中,水提供的浮力可抵消一部分重力对鲸鱼骨骼的影响,使鲸鱼能正常行动并繁衍生息。

为什么我们要远离鲸鱼尸体?

如我们所见,鲸鱼相当巨大,所以请想象一下它们的尸体!当冲上岸时,它们肯定会引起人们注意和检查。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和最好的朋友,刚到海滩度假。信不信由你,在海岸下方,有一条被被海浪冲刷过的鲸鱼尸体,这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

  • 图注:鲸鱼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物。

我们肯定会拿出手机来捕捉这奇妙的景象!但是,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拍摄好的照片,明智的做法是谨慎行事,因为鲸鱼的尸体危险不可预测的。事实上,由于死鲸中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停止,因此导致体内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分解细胞和组织,从而导致细菌的进一步繁殖。 此过程会产生刺鼻的气体,例如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从而增加了鲸鱼体内部的压力,进而导致尸体膨胀,就像一个巨大的气球一样。

现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气体会通过口或肛门等孔口排出。但是,据信鲸鱼的体重将所有孔口密封了,没有办法让气体逸出。

最后,别忘了鲸鱼的油脂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鲸鱼皮下的浓稠脂肪使情况变得更糟。泡沫不是多孔的,几乎不可能使气体逸出。气体膨胀尸体越来越多,最终,一旦压力超过阈值哇!爆炸发生,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在50米以上的空气中炸出大块的肉。事实上,它是致命的。

死鲸事件

最著名的事件发生在台湾,发生在2004年,该鲸鱼尸体从岸上被带到实验室进行研究的途中,鲸鱼的尸体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中间突然爆炸,鲸鱼血肉把围观者和商店淹没,真是太恐怖了!

1970年,美国俄勒冈州发生了另一起事件,当时有几名官员想借助炸药分解鲸鱼。他们认为剩下鲸鱼尸体将由海鸥来处理,但他们的计划并未按计划进行。即使有退伍老兵劝告他们炸药的量太大,人们还是同意炸毁鲸鱼的想法。尽管他们清除了鲸鱼尸体近1公里范围内的东西,爆炸后,像咖啡桌一样大小鲸鱼尸体肉块飞散在空气中,压扁了近3公里远的汽车!官员们不得不再花一周的时间清理所有的烂摊子,而且还有一大部分尸体在该次行动中没有受影响。

为什么一只死了的大猩猩没有一只死鲸那么危险?

充满气体的过程可能发生在所有生物上,但是大小在其中起作用。生物越大,体内释放出的气体就越多,因此积累的压力也越大,这意味着鲸鱼比大猩猩发生爆炸的机会更大。用大猩猩与鲸鱼进行比较,只是为了好理解,鲸鱼的重量是大猩猩的300-1000倍。

如果鲸鱼如此重,为什么不沉下去呢?

鲸鱼由于其低温和高静水压力而通常在深水中漫游,但有时,潮汐变化,冰山融化和动态食物来源会使鲸鱼迁徙并偏离轨迹。当鲸鱼死亡和下沉(通常被称为鲸落)时,周围会建立一个复杂的局部生态系统。首先,鲨鱼将鲸鱼切成薄片供其食用,然后骨骼系统成为食骨蠕虫(Osedax)的食物来源,它是一种食骨头的蠕虫属,在骨骼上分泌酸,从而溶解了脂肪和蛋白质。有数百种不同的生物(蟹,细菌,虾,鱼,蠕虫)从海底的死鲸尸体中受益。信不信由你,这个分解过程会持续超过3年!

  • 图注:死鲸的骨架可以喂养海洋生物30年。

鉴于许多鲸鱼被冲上岸,它们的漂浮可以归因于尸体中形成的组合气体和充满空气的巨大肺。这些因素使鲸鱼浮起来,即使在死后也能保持漂浮!

所以,如果你在沙滩上遇到一头死鲸,最好保持距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尸体能承受什么样的压力,或者硕大的尸体是否快要爆裂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