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曾是属于沙俄,芬兰为何和苏联越走越远?为什么日本现在仍索要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而德国却从不索要加里宁格勒呢

本文目录

  • 都曾是属于沙俄,芬兰为何和苏联越走越远
  • 为什么日本现在仍索要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而德国却从不索要加里宁格勒呢
  • 奥地利与德国同属日耳曼人,为什么感觉在统一德意志道路上越离越远,每次都竞争不过德国
  • 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是否与俄罗斯同一族系为何与俄罗斯有切齿之恨

都曾是属于沙俄,芬兰为何和苏联越走越远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简单说来,芬兰之所以和苏联分道扬镳:

  • 一是没有共同的民族和语言,强扭的瓜不甜;

  • 二是芬兰所处的地理位置更适合和苏联保持距离。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沙俄国土面积一度达到了2280万平方公里,毗邻三大洋,占据了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

历史上的沙俄只是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公国,蒙古钦察汗国还统治了沙俄超过250年时间。而后沙俄开始了猛烈的对外扩张,尤其是经过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猛烈扩张,沙俄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1808年,沙俄击败北欧强国瑞典,夺取了芬兰,芬兰开始了内属沙俄的时期。

1918年,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芬兰趁机独立,此后两国渐行渐远。

既然曾经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何芬兰要和苏联越走越远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芬兰一直和苏联是两码事

芬兰之所以和苏联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国无论是民族还是宗教信仰都和苏联不是一回事。

芬兰人是欧罗巴人种北欧类型,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而苏联以俄罗人为主,虽然俄罗斯也属于欧罗巴人种,但是俄罗斯内部又分出了两个类型,其中北方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白海-波罗的海类型,南方俄罗斯族属欧罗巴人种中阿尓卑斯类型。

在语言上,芬兰人使用芬兰语,而苏联主要使用俄语。

宗教信仰差别就更大了,虽然两者都信仰基督教,但是由于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三个分支,芬兰和苏联也选择了不同的宗教。芬兰信仰新教路德宗,而苏联则是东正教势力范围。

虽然芬兰被沙俄强行夺走,但是历史上的芬兰一直和瑞典走得更近,芬兰长期以来一直被北欧强国瑞典控制,因为控制的时间相当长(1362年——1808年),芬兰民族的形成也深受瑞典政策的影响。

而相比之下,沙俄控制芬兰的事件只有110年(1808年——1918年),相比于瑞典的“殖民”,沙俄的影响力明显不足。

我们知道,军事征服只能占领土地,如果拿不出更优秀的制度,那么落后的文明必将被先进的征服地文明反征服,蒙古就是这样。而沙俄因为长期以来都不先进,所以无法同化芬兰,在芬兰作为沙俄自治公国的时间里,保留了自己的民族属性!为其后的独立奠定基础!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俄土崩瓦解,芬兰趁乱于1918年宣布独立!

2、芬兰的位置适合与苏联保持距离

芬兰的位置,刚好在冷战的边界线上。

这就意味着芬兰虽然离苏联很近,但是距离西方也不远。

早在二战前的1939年8月23日,苏德就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对包括芬兰在内的欧洲东部地区进行了秘密的势力范围划分,德国承认苏联对芬兰的拥有权。

芬兰独立后,由于列宁格勒紧邻芬兰,苏联担心列宁格勒受到威胁,不断要求芬兰割让或者租借土地,这种明抢行为遭到芬兰拒绝,于是苏联于1939年11月发动“冬季战争”,以武力手段夺取芬兰土地。

其结果是,受到大清洗影响的苏军一败涂地,付出了超过芬兰军队数十万的代价。但是芬兰由于地狭人少,经不起长期消耗。战争结果是芬兰割让卡累利阿地峡、维堡等地,失去了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虽然随后的二战中芬兰夺回了失去的土地,但是随着苏联二战后期的反击,国土再次失去。

经过此次战争,使得芬兰彻底与苏联决裂。而战后崛起的美国和欧盟也希望将阵线设置在紧挨苏联的芬兰,这使得芬兰成为对抗苏联的桥头堡。

冷战的开始是苏芬分道扬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融入西方的芬兰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日本现在仍索要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而德国却从不索要加里宁格勒呢

因为德国多次对日本表示: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加里宁格勒和南千岛群岛性质的根本不同,是今天两块“失地”命运截然不同的根本因素,而这种根本区别,绝不仅仅是因为加里宁格勒是块大陆,而南千岛群岛是个群岛。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和日本都在战后受到了同盟国严厉的惩罚,德国本土不仅被大卸八块,而且奥德河以东的区域被苏联强行划给波兰,作为二战期间苏军占领波兰寇松线以东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地区的补偿。德国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被苏联强行分割为三部分,分别为立陶宛的梅梅尔地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以及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

相比于德国的悲惨遭遇,日本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根据《开罗宣言》,日本除本土四岛外,其余非法占据的土地必须全部归还,包括库页岛南部和南千岛群岛。于是1945年8月9日苏军150万大军风卷残云消灭60万关东军后,很快收复库页岛和南千岛群岛,并准备从北方登陆北海道。不过因为美国的严厉威胁,苏联最终知难而退,但南千岛群岛彻底纳入了苏联版图。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不断向苏联讨要南千岛群岛,双方一直悬而未决。而德国自二战结束以来,似乎彻底遗忘了东普鲁士这块龙兴之地。那么,日德两国对待失地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靠山态度不同

作为二战的成果,无论加里宁格勒还是南千岛群岛,虽然都是被苏联“夺走”的,但这是得到同盟国承认的,换句话说,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必须接受。

德国认了,因为它在二战后丢的,不仅仅是东普鲁士,还包括奥德河以东的所有土地。况且二战后的德国四分五裂,而后演变成两德对峙,德国就更没有能力去要求和战胜国协商失地完璧归赵的问题了。

但日本情况有所不同,本质上南千岛群岛问题的出现,是日本靠山美国一手操控的结果。

因为战后的美苏争霸,日本作为战败国因为和苏联距离相近,日久生情产生了暧昧,这让美国相当不爽。于是50年代后期,美国抛出“北方四岛”问题,而领土问题有刚好是苏联的爆点,这让苏联和日本的“地下恋情”戛然而止。

因为有美国的支持,日本天真地认为美国一定会背叛二战时期的宣言,帮助日本要回“北方四岛”,殊不知美国就是在利用日本。所以虽然直到今天日本仍然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矢志不移,尽管没有任何效果。

2、周边国家态度不同

北方四岛问题看似复杂,实则非常简单,因为无论美国参与与否,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真的就只有四个岛,童叟无欺。

但是德国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今日德国领土的“局促”,全赖苏联对波兰领土的“补偿”。换句话说,今日波兰的很大一部分领土,原本是德国的失地,包括东普鲁士南部。

这就让问题相当复杂。因为德国的失地,是被周边几个国家占据的。如果德国想要收回失地,尤其是加里宁格勒,意味着德国首先要和波兰、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等国势同水火。

虽然波兰和俄罗斯因为世仇在国际社会一直不对付,但是在领土问题上,他们能够并肩站在德国的对立面,这让加里宁格勒问题更加复杂。

相比之下,南千岛群岛问题只有美俄日三国的博弈,实在是简单明快。

3、本国情况不同

南千岛群岛对于日本而言,既是国土、矿藏产地、重要的军事基地,更是日本政客收买本国民心的重要手段。

对于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而言,任何一个岛屿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所以在日本国民面前表现出寸土必争的信念,是拉高自身人气的重要手段。

相比之下,东普鲁士就相当尴尬了,由于这里在苏军占领后,该地的德意志人就被全部驱逐,因此今天的加里宁格勒几乎再也看不到德意志的痕迹。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距离本土较远,加里宁格勒实在是无法激起德意志人的共鸣。一直以来,德国都在加紧东西德国的融合,当下的德国,还没有收回其他失地的能力,所以缄口不言是最好的方法。

历史发展证明:无论是加里宁格勒还是南千岛群岛,苏联占据的地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今天的北方四岛是钳制日本的有力臂膀,而加里宁格勒则是俄罗斯面向西欧的窗口和跳板。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德国鼓起勇气声索加里宁格勒,俄罗斯也不为所动。而且会遭遇周边小国的群起而攻之,这比日本的压力大太多了。

所以日本依然在叫嚣,德国依然在沉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奥地利与德国同属日耳曼人,为什么感觉在统一德意志道路上越离越远,每次都竞争不过德国

提问如前本小编曾写过俾斯麦首相与德意志普鲁士精神一文。是的,可以承认普鲁士与奥地是同属日耳曼精神,也便称“普鲁士精神。
但当时普鲁士与奥地利都是德意志邦联而各自独立的邦国,按现代我们的认知,这是中世纪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正是俾斯麦罗织了奥地利打下了丹麦。此后,俾斯麦又吞并了奥地利。于是,德意志才有力量又打败了拿破仑三世,这才有了1871年1月8日普鲁士帝国,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宣布德意邦联正式成立。
这就是以后所称德国的产生,完成了德意志真真意义上的统一。
其实,德意志的统一分三个阶层,第一次是由俾斯麦联合奥地利打败了丹麦对德意志邦联的觊觎,由“铁血首相”与奥地利共同捭阖瓜分了丹麦。

第二阶层,则由俾斯麦彻底击败了奥地利,取得了德意志邦联的初步统一。

第三次,反戈拿破仑三世,成为了德意志真真意义上的统一。
为什么给后人感觉,奥地利与普鲁士虽同宗同祖,但却越离越远?正是德意志必须要统一疆域,从利益链上的分歧,奥地利在当时也是一个强大的且又独立性的诸候国,这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必然形成的现象,这是种族分离的必然结果。

最终还是“铁血首相”俾斯麦的作用,统一了整个德国,这从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印响。

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是否与俄罗斯同一族系为何与俄罗斯有切齿之恨

那就扯淡一下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苦大仇深的历史,我们都知道在波罗的海东南沿岸有三个国家,大抵上这三个国家现在都恨不得国土能直接向西边漂移,离毛熊越远越好。而且他们对毛熊极端不友好,连去旅游的小熊都不愿意好好招呼。

有怨没恩的历史

这三个国家自然就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直以来他们都被称作波罗的海三国。至于他们为啥这么腻歪毛熊?这就得从18世纪沙俄崛起说起,那时候沙皇彼得一世虽然带领国家开始现代化,可他一直有个心病。

俄罗斯很强大,但没有合适的出海口,在海军为王的年代陆权大国总归会有点心虚。所以他把目光瞄准了西北方的波罗的海沿岸。在与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大北方战争后,那三个国家陆续被他吞并了。

毛熊的操性大家都知道的,拿自己都未必当人,何况是对待以北欧裔为主的外来民族?总之就是各种残酷压榨,好处我占,黑锅你背。所以人家那三国跟他们压根就不一条心,之后趁着一战又各自独立了,还在英美的支持下打退了弗拉基米尔同志的进攻,彻底和毛熊分家单过了。

然而现实总是太残酷,波罗的海三国还没来得及爽呢,毛熊就出来一个更狠的家伙,钢铁慈父斯大林可不是吃素的。虽然之前被芬兰给糊了一脸,但好歹把卡累利阿地峡拿到手了,彻底打断这三国和北欧的联系,剩下还不是他捏扁搓圆的事儿?

所以在1940年6月钢铁慈父就又把人家给吞并掉,成了和德棍之间重要的缓冲带,用来保护后面的列宁格勒。这也是为啥巴巴罗萨行动中德棍北方集团军进展偏慢,最后只能打围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被拿来当炮灰自然没人觉得舒服,再加上这一带更早以前长期是德国汉萨同盟成员,所以波罗的海三国里很多人高高兴兴的去投奔德棍了,给党卫军弄出好几个师出来。可要命的是后来德棍打输了......

有仇没情的后来

二战以后毛熊在钢铁慈父的带领下再次吞并了他们,并且对那些投靠或者没抵抗德棍的人实施了惨烈的报复,受牵连的人据称在20万以上,对于总人口也不过600万的三个国家,这报复太过狠毒了。

钢铁慈父的手段当然不可能仅此而已,对孩子们他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波罗的海沿岸的人民可(qiang)以(zhi)内迁嘛!所以沿岸以外的人民也可以迁去那里嘛!这一通沙子掺下来,效果虽然明显,但仇恨当然更明显。

到了1990年毛熊开始原地自爆的时候,这三个国家带头跑路,而且绝不回头。独联体?独你妹的联体!老子不参加!打死也不参加!从再次取得独立的那天开始,这三国几乎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投奔西方,远离毛熊。


那么总结起来吧,波罗的海三国跟毛熊确实不是一个族系里,爱沙尼亚人属于芬兰-乌戈尔人一脉;拉脱维亚人属于当地老土著,也更接近北欧民族;立陶宛则更神,早年是长期跟大波波混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把莫斯科都攻陷过。他们和毛熊这么苦大仇深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东北人会感激鬼子当年的统治吗?显然不会,除非那货天生贱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