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一员大将和皇帝互娶姐姐,请问他是谁?武则天为什么那么恨王皇后

本文目录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一员大将和皇帝互娶姐姐,请问他是谁
  • 武则天为什么那么恨王皇后
  •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是谁不含当太后的时间哦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一员大将和皇帝互娶姐姐,请问他是谁

谢谢邀请!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有一员大将和皇帝互娶姐姐,这两人是卫青和汉武帝。

汉武帝和平阳公主是一母同胞, 卫青和姐姐卫子夫原来是平阳公主家的仆人,由于卫子夫漂亮,能歌善舞,做事心细;弟弟卫青,能文能武,非一般奇才,所以卫子夫姐弟很受平阳公主的喜爱。一次,汉武帝去姐姐家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心细,席间,平阳公主故意让卫子夫伺候汉武帝,其她美女汉武帝都没在意,卫子夫的出现,使汉武帝猛然一惊,随时就爱上了卫子夫,当日就带入宫中,后来,卫子夫生下了太子刘据,被册封为皇后。姐姐受宠,弟弟的地位也跟着提高,卫青本来就是军事奇才,多次大败匈奴,战功赫赫,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大将军。

平阳公主原先嫁给西汉的名将曹参的曾孙曹寿的,由于曹寿英年早逝,又嫁给西汉名将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没想到夏侯颇也死了,平阳公主又守寡。汉武帝考虑姐姐孤身一人不好过,就为姐姐寻夫,由于卫青丧妻,汉武帝竟然看中了卫青,此时卫青已经35岁,平阳公主比卫青年龄大10岁,本来曾是主仆关系,这样很尴尬,然而,这是汉武帝做媒,又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卫青不好不答应。平阳公主虽然年龄大些,但是面貌还风韵得很,这样以来,卫青就答应了。

武则天为什么那么恨王皇后

诚谢悟空邀请:个人认为以下四个原因导致武媚与王皇后不共戴天:

1.王皇后利用武媚,雕虫小技令武媚反感。

王皇后出生于名门望族,是太宗看好的儿媳,但立为皇后以来,无怀孕迹象;而当时年轻貌美的萧淑妃儿女双全,迅速得到了高宗专宠,王皇后为了在和萧淑妃争宠中增强力量,很“大度”地向高宗建议接尼姑武媚进宫;武媚如愿以偿,高宗喜出望外,但时隔不久,武媚才知道“好心”的王皇后居心叵测,俨然当自己是进攻她情敌的武器,这让本来怀有感恩之心武媚很反感。

2.武媚得宠后受到王皇后处心积虑地打压。

王皇后利用武媚如愿以偿地打击独宠后宫的萧淑妃,但始料不及的是,武则天回宫后的得宠程度更甚于萧淑妃,而武媚又怀孕在身了;这更加剧了王皇后的危机感,她辩风识向,转而联合失宠的萧淑妃来打击武则天,不仅开始设置障碍,还散布谣言,败坏武媚的声誉。

3.王皇后曾依靠外戚,千方百计地阻挠武媚上位。

为了稳固王皇后的地位,她的舅舅柳奭亲自出马,与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身为宰相的长孙无忌密谋,让王皇后收养高宗与宫女所生的长子李忠为自己的儿子;柳奭又策划让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集团向高宗施压,妄图让高宗立李忠为皇太子,这措施主要是为排斥和打击武媚和她即将出生的儿子。

4.在这场旷持日久,纵横捭阖的争位战中,武媚牺牲了自己的孩子。

赤手空拳的武媚毫无退路,但并没束手就擒,为对抗王皇后和宰相集团的联合打压,她在得知王皇后即将来看望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的消息后,果断地扼杀自己的小公主,然后移花接木,巧妙地嫁祸王皇后;促使高宗质疑王皇后的人品,甚至萌生了废黜王皇后的想法。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是谁不含当太后的时间哦

整个中华文明历史上,共有正统王朝二十二代,而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没有皇帝的称号(夏称后,商称王,周称天王、天子),直至第四王朝秦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扫平六合、统一华夏,秦王赢政认为自己的成就已经“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将“皇”“帝”这两个上古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以后的称号,嬴政就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从此,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使用秦始皇开创的称号,自称为皇帝,而皇帝的正妻,就称为皇后。

自始皇帝首创“皇帝”尊号开始,从秦朝至清朝,合计正统皇帝(含南北朝十六国及五代十国)四百零五人,而每个皇帝大多不止一位皇后(有多次废立皇后的、有原配皇后早逝再立继后的、有嗣皇帝生母被尊为太后、身后祔夫庙追尊为皇后的),所以中华历史上历代皇后的数量要比皇帝的数量多很多,超过了皇帝数量的一倍都不止。

而第一位得到皇后称号的皇帝正妻,并不是始皇帝的正妻,始皇帝有生之年,从来没有立过皇后,一辈子都是孤家寡人,即使他的长子、始皇帝心目中继承皇位的首选扶苏,其生母也没有被立(或者追谥)为皇后。真正第一位得到皇后称号的女子,其实是秦二世皇帝胡亥的正妻。

但让人尴尬的是,这位中华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却没有留下任何事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唯一一次出现在史书中,还是在二世皇帝三年(前207年),二世皇帝在咸阳望夷宫被赵高的女婿咸阳令阎乐逼迫自杀时,曾经哀求阎乐:“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这里的妻子,就是指二世皇帝的皇后。当然,阎乐没有答应二世皇帝的请求,二世皇帝只得在绝望中自杀,而他的皇后也从此失去了踪迹,不知生死。中华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就这样消失在秦末的乱世中。

要从两千年的帝制历史中寻找出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那么就得从她们的丈夫——相关皇帝的在位长短时间去计算推测。顾名思义,皇后,就是皇帝在位时期的正妻,如果没有的登基,那么他们的正妻就算不得皇后,如果驾崩或者禅位、或者被废退位,那么他们的正妻(如果还在世的话)也不能称之为皇后,而是称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帝丈夫驾崩后),或者“太上皇后”(皇帝丈夫禅位后),或者干脆是“某爵夫人”(皇帝丈夫被废退位后、或者亡国后)。所以,要推测哪位皇后在位时间最久,我们就要从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之正妻中间去挑选比较了。

而这个“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的范畴,不能太低,太低了的话符合条件的皇帝人数太多,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这里的范畴界定为“皇帝在位四十年以上”,作为对比条件。

中华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不含十六国、十国以及其他地方政权皇帝),分别是:

蜀汉后主刘禅,在位四十年。

宋理宗赵昀,在位四十一年。

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二年。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

明世宗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

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四十六年。

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

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四十九年。

夏崇宗李乾顺,在位五十三年。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

夏仁宗李仁孝,在位五十四年(比汉武帝多了两个月)。

清高宗弘历,在位六十年。

清圣祖玄烨,在位六十一年。

以上,即是中华历史上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根据其在位时间来推断,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也应当出自于他们的正妻之中。下面一一加以分析:

蜀汉后主刘禅;刘禅先后有两位皇后,都是蜀汉名将、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的女儿,其中第一任皇后在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册立,建兴十五年薨逝,在皇后位十五年,谥号敬哀皇后。第二任皇后在延熙元年(238年)册立,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于魏,刘禅投降,降为安乐公,迁往洛阳居住,张皇后也被降为安乐公夫人,随同前往洛阳,在位二十五年。

宋理宗赵昀;赵昀在宝庆三年(1227年)册立右丞相谢深甫的孙女为皇后,这即是宋理宗唯一的皇后谢道清。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谢道清一共在皇后位三十七年。此后,谢道清又在皇太后位十年,太皇太后位二年,直到德祐二年(1276)八月,谢道清在向南下的元军献表归降后,被迁往大都居住,降为寿春郡夫人,不再居后位。至元二十年(1283年),谢道清去世,年七十三岁。

宋仁宗赵祯;赵祯先后两立皇后,第一任郭皇后于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册立为皇后,但不得宠。明道二年(1033年),因和仁宗发生冲突,郭皇后被废除皇后名号,改封净妃,出居瑶华宫,在皇后位十年。第二任曹皇后在景祐元年(1034年)被册立为皇后,同样不得宋仁宗的宠爱,但好歹没有被废。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驾崩,曹皇后一共在皇后位二十九年。此后曹皇后升级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直至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年六十四岁,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在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聘娶王氏为妃,后来王氏先后随着李隆基的建功立业而成为平王妃、皇太子妃。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受父亲唐睿宗禅位,成为皇帝,王氏也被立为皇后。可王皇后一直无子,导致皇后地位受威胁,于是想要以“符饰求子”,结果导致“符厌事件”发生,唐玄宗亲自追查,致使王皇后在开元十二年(724年)七月被废,十二月就郁郁而终。王皇后在皇后位十三年。此后唐玄宗再也没有立皇后。

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熜曾经三立皇后,第一任陈皇后册立于嘉靖元年(1522年),嘉靖七年(1528年)因与世宗发生冲突争执而导致惊悸流产,在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崩逝,在皇后位七年,谥号“孝洁皇后”。第二位张皇后在嘉靖七年(1528年)十二月册立,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初六,因忤逆世宗,张皇后被废,改居别宫,在皇后位六年。嘉靖十五年(537年)闰十二月,张废后去世,无谥号。第三位方皇后在嘉靖十三年(1534年)册立为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皇后去世,在皇后位十三年。世宗诏命以原配皇后的礼仪下葬,称陵墓为永陵,上谥号孝烈皇后。方皇后去世后,世宗没有再册立皇后。

辽道宗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在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为燕赵国王时娶萧观音为王妃。清宁元年(1055年),耶律洪基登基称帝后册立萧观音为皇后。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因受宰相耶律乙辛、张孝杰等人向辽道宗进《十香词》诬陷,萧皇后被扣上和伶人私通的罪名,辽道宗亲自下敕命萧皇后自尽。萧观音无奈被逼自尽,去世时三十六岁,在皇后位二十年。乾统元年(1101年)六月,其孙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后,追谥祖母为宣懿皇后,与祖父辽道宗合葬于庆陵。

梁武帝萧衍;萧衍未登基前,娶南齐太子舍人郗烨和刘宋文帝刘义隆之女寻阳公主所生的女儿郗徽为妻,并生下了三个女儿。齐永元元年(499年),郗徽去世,年三十二岁。齐中兴二年(502年),大权在握的萧衍受封梁公,他追赠发妻郗徽为梁公妃。同年,萧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梁,改元天监,萧衍即梁武帝。梁武帝追谥发妻郗徽为德皇后,陵墓称修陵。同时梁武帝为表示怀念原配郗徽,此后一生都没有册立皇后。其长子昭明太子萧统(昭明皇帝)、三子简文帝萧纲的生母丁令光,生前只被册立为贵嫔,身后才追谥为崇穆太后。七子梁元帝萧绎的生母阮令嬴,也只被册立为修容,梁元帝登基后才追谥故去的生母为文宣太后。梁武帝萧衍在位的四十八年里,没有一天有在位皇后。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1577年),神宗嫡母仁圣皇太后陈氏和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下懿旨,命礼部为时年十五岁的皇帝朱翊钧举行选秀,以择皇后。礼部在京师及北直隶等地仔细挑选,一共入选秀女四百五十余人,经过严格的相貌、生辰、言行、身世等对比之后,最终确定了参选的工部文思院文思副使王伟之女王喜姐中选,为神宗之皇后人选。这样,原籍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浙江省余姚)、生于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北京)、时年十四岁的王喜姐在万历五年(1577年)二月十九入宫,和十五岁的神宗朱翊钧举行盛大典礼,被正式册立为大明皇后。

万历九年(1582年)十二月,王皇后生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这是神宗唯一的嫡出子女,此后王皇后因为身体不佳,再也没有生育。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神宗敬妃李氏在生下皇七子朱常瀛后去世,王皇后从此将敬妃所生的二子:皇六子朱常润、皇七子朱常瀛接到身边抚育,以尽嫡母之责。同时,对于不受神宗喜爱的皇长子、皇太子朱常洛,王皇后也多方加以保护,在神宗和皇太子间居中调和规劝,皇太子因此对嫡母感激涕零,甚为敬重。所以王皇后的贤名传及朝野内外,群臣都敬服有加,尊奉王皇后“母仪垂范天下”。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王皇后驾崩于京师皇宫坤宁宫中,年五十七岁,在皇后位四十三年,身后追谥“孝端皇后”。神宗因结发四十年的原配一朝长逝而悲痛不已,很快也病倒,在同年七月驾崩,年五十八岁。成婚四十三年的神宗夫妇,在不到百日的时间内先后离世,几乎做到了“同生共死”。

王皇后驾崩后,被即位的光宗(即神宗皇太子朱常洛)追谥为“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以表达对嫡母的尊崇和礼遇。一个月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光宗去世,孝端皇后的孙子熹宗朱由校继位,将嫡祖母孝端皇后和祖父神宗皇帝合葬于定陵。

辽圣宗耶律隆绪;耶律隆绪在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时年仅十二岁,由生母承天太后萧燕燕摄政,代为处理政务。统和四年(986年),在承天太后主持下,圣宗立萧氏为皇后,但是在统和十九年(1001年)时,萧皇后因过失被降为贵妃,从此失去了保有十五年的后位。统和十九年(1001年)五月十五,辽圣宗册封承天太后的侄女、十八岁的萧菩萨哥为皇后,特赐尊号为齐天皇后,这是圣宗第二任皇后。齐天皇后先后给圣宗生下两个儿子,可是都夭折了。

开泰五年(1016年),圣宗的妃子萧耨斤生下圣宗庶长子耶律宗真,齐天皇后亲自把他接到自己宫中抚养,作为养子。而萧耨斤因为亲儿子耶律宗真侍奉养母皇后萧菩萨哥十分恭谨,和自己这个生母关系相对疏远,所以十分不满,并对齐天太后心怀怨恨,意欲报复。

太平十一年(1031年),圣宗病重,遗命以皇长子耶律宗真继位,同时让耶律宗真尊嫡母萧菩萨哥为齐天皇太后,尊生母萧耨斤为法天皇太妃。六月,圣宗在大福河(内蒙古呼虎尔河)之北驾崩,皇长子耶律宗真继位,即辽兴宗。兴宗尊嫡母皇后萧菩萨哥为皇太后。萧菩萨哥之前在皇后位三十年。

圣宗死后,萧耨斤逼迫儿子兴宗尊自己为皇太后,号法天皇太后。同时,法天皇太后对于压制自己数十年的齐天皇太后萧菩萨哥大肆迫害,先后将萧菩萨哥的两个兄弟诬陷谋反而处死,并将齐天太后赶到上京居住。重熙元年(1032年)三月,兴宗准备到上京行“春捺钵”射猎,法天皇太后担心兴宗去见齐天皇太后,怀念她的养育之恩后会下旨将齐天皇太后接回身边,于是急速派人前往上京,逼迫齐天皇太后自尽。齐天皇太后沐浴后从容自缢,年五十岁。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兴宗在粉碎了生母法天皇太后结党擅权乱政的阴谋、并流放生母后,追尊嫡母齐天皇太后萧菩萨哥为仁德皇后,和圣宗合葬于庆陵。

夏崇宗李乾顺;李乾顺于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继位,时年三岁,由生母小梁太后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辅政。永安三年(1100年),十七岁的李乾顺向辽国请和亲,意在消除夏辽隔阂,用联姻的方式巩固夏辽关系,但辽道宗没有同意。此后李乾顺又两次遣使向辽请婚,至夏贞观四年(1104年)三月,辽天祚帝才最终同意西夏请婚,封宗室女为成安公主,下嫁西夏国主李乾顺,这是李乾顺第一任皇后。乾统八年(1108年)六月,耶律皇后生李乾顺长子李仁爱,李乾顺立即立长子为皇太子,意在结好辽国。

元德七年(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军俘获,辽国灭亡。夏太子李仁爱伤心母家辽国灭亡,又气愤于父亲李乾顺没有出兵援救辽国,在九月间忧愤而死,年仅十七岁。儿子去世后,耶律皇后也悲伤过度,并以绝食抗议李乾顺不救母国,最终不治而死,在皇后位二十一年。

耶律皇后和皇太子先后去世,使得李乾顺悔恨不已、郁郁寡欢长达十余年,这期间一直都没有再立皇后。大德三年(1137年),南宋西安州通判任得敬降西夏,为了讨好李乾顺,任得敬把十七岁的女儿任氏献给了他。同年八月,任氏被册立为皇后。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李乾顺去世,年五十六岁。其次子李仁孝即位,即夏仁宗。李仁孝继位后尊嫡母任皇后尊为皇太后、生母曹贤妃为国母。任皇后在皇后位两年。乾祐元年(1170年),五十岁的任皇后在兴庆府(宁夏银川)病逝,四个月后,其父任得敬及任氏宗族被仁宗李仁孝全部诛杀。

汉武帝刘彻;刘彻为胶东王时,即已在母亲王王娡(时为景帝美人)和姑母馆陶公主的推动下,定下了表姐、馆陶公主之女陈阿娇为胶东王妃。此后王皇后和馆陶公主合力运作,促使景帝废皇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皇太子。景帝前七年(前150年),刘彻正式娶陈阿娇为皇太子妃。

建元元年(前140年),刘彻继位,即汉武帝,陈阿娇以太子妃的身份被立为皇后。陈皇后生性骄横善妒,为皇后初期独享武帝宠爱,却始终没能生下皇子,久而久之,武帝对陈皇后的宠爱也慢慢衰退。之后武帝宠爱卫夫人,陈皇后嫉妒气愤,也无可奈何。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为求子,竟暗中做法施以妇人媚道,事情败露后,武帝大怒,下诏斥责:“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废黜了陈皇后,将她安置在长门宫居住。陈皇后在皇后位十一年,退居长门宫后又度过了近二十年幽居生活,大约在元鼎末年(约前111年)去世,没有谥号。

陈皇后被废后,武帝在元朔元年(前128年)改立为自己生下皇长子的卫夫人(卫子夫)为皇后,并在元狩元年(前122年),立七岁的皇长子刘据为皇太子,重用卫氏外戚,卫皇后将来的日子似乎一片光明。

可惜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卫皇后的容颜也一天天衰老。元朔六年(前123年)之后,武帝开始宠爱后宫其他妃嫔,卫皇后持续十五年的皇帝盛宠逐渐失去,不过有皇太子刘据作为联络纽带,武帝对卫皇后长期以来还是保有尊敬礼遇的态度,信任有加。

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宠幸的佞臣江充构陷太子,使皇太子卷入巫蛊之祸中,和武帝兵戎相见,最终兵败,自杀身亡。期间卫皇后也因同意太子刘据使用皇后宫中的车马和武库兵器而遭到牵连,被武帝下诏收回皇后玺绶,实同被废。卫皇后无以置辩、于是以死明志,在椒房殿自尽,时年约六十岁,在皇后位三十八年。十七年后,其曾孙汉宣帝刘询登基时,追谥曾祖母为“思皇后”,以示哀悼。

夏仁宗李仁孝;大德五年六月(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其次子李仁孝奉遗诏即位,即夏仁宗,李仁孝继位时,年十六岁。大庆元年(1140年)二月,十七岁的李仁孝立党项大族之女罔氏为皇后,这是他的第一任皇后。罔皇后受过很好的教育,聪颖贤能、酷爱汉学,李仁孝对她颇为宠爱。但因为史料的缺失,罔皇后在史书中记载很少,只知道她于天盛十七年(1167年)十一月病故,卒年不详。临终时罔皇后还劝慰李仁孝说要“以优礼大臣、勤治国事。”罔皇后在皇后位二十八年。

罔皇后病逝后,李仁孝在天盛十七年(1167年)立宫人罗氏为第二任皇后。乾祐八年(1177年),罗氏为李仁孝生下他的独子李纯祐,更加得宠于李仁孝。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去世,皇子李纯祐继位,即夏桓宗。李纯祐尊生母罗皇后为皇太后,罗皇后在皇后位计二十五年。二十年后,在夏襄宗、夏神宗之间的争位政变中,罗太后不知所踪,消失在乱局里,没有谥号。

清高宗弘历;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皇四子弘历奉旨与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成婚,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奉遗诏登基称帝,即高宗乾隆帝。同月,乾隆帝发妻富察氏奉皇太后懿旨册立为皇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正式行册立礼。

富察皇后和乾隆帝少年夫妻,感情深厚,颇受乾隆帝宠爱和尊敬,在雍正八年(1730年)为时为皇子的乾隆帝生次子(嫡长子)永琏,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又为乾隆帝生皇七子(嫡次子)永琮。乾隆帝先后更立两子为皇太子(暗立为嗣),可惜永琏和永琮都幼年夭折,使得乾隆帝立嫡的愿望落空。而两个儿子先后夭折,也大大打击了富察皇后的身心,心力交瘁之下,富察皇后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崩逝于随同乾隆帝南巡途中,年三十七岁,在皇后位十三年。乾隆帝初定发妻谥号为“孝贤皇后”,经后世子孙加谥,全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谕旨,宣布晋封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以为孝贤皇后去世后的六宫之主。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乾隆帝正式诏封皇贵妃摄六宫事那拉氏为皇后,八月行册立礼。这是乾隆帝第二位皇后。

原本乾隆帝也想和那拉氏皇后相伴终老,所以对皇后礼遇有加,相敬如宾,那拉氏皇后也为乾隆帝先后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夫妻间关系比较和睦。如果日后一切正常,那拉氏皇后将平安宁静地度过皇后生涯,运气好的话,或许还会当一任太上皇后(前提是要高寿。)

但是不知何故,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闰二月,乾隆帝南巡途中,随驾的那拉氏皇后突然和乾隆帝起了冲突,并导致皇后剪发和乾隆帝决裂。大怒之下的乾隆帝将皇后遣送回京,软禁于翊坤宫“养病”。五月,那拉氏皇后的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四份册宝都被乾隆帝下旨收回,裁减皇后宫中侍奉宫女及太监,那拉氏皇后因此实际上被废,只是碍于朝野观瞻,乾隆帝才没有明发上谕,褫夺其皇后称号。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幽居中的那拉氏皇后去世,年四十九岁。乾隆帝以皇贵妃之礼将其安葬,死后无谥号。那拉氏在皇后位十六年。那拉氏去世后,乾隆帝再也没有立皇后,直至驾崩为止。

清圣祖玄烨;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八岁的皇三子玄烨在祖母孝庄皇太后支持下登基,即清圣祖康熙帝。康熙帝于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在祖母太皇太后的建议下,选辅政大臣索尼之孙女、十二岁的赫舍里氏为皇后,并在九月正式举行大婚,于坤宁宫行合卺礼。赫舍里氏是康熙帝第一任皇后。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皇后赫舍里氏为康熙帝诞育嫡次子胤礽,但产子一个时辰后,赫舍里氏就因为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年二十二岁。年轻的康熙帝悲痛万分,辍朝五日以示悼念,并命诸王以下文武大臣及公主以下、二品命妇以上,俱齐集皇后灵前举哀,持服二十七日。赫舍里氏在皇后位九年,身后谥号为“孝诚皇后”,康熙帝驾崩后系帝谥,称“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薨逝后,康熙帝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册立前任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钮钴禄氏为继任皇后,但是仅仅半年后,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钮钴禄氏皇后也因难产而崩逝于坤宁宫,年仅二十左右,在皇后位只有半年,康熙帝再一次失去了皇后。惆怅失落的康熙帝追谥妻子为“孝昭皇后”,安葬于景陵。四十四年后,康熙帝去世,钮钴禄氏系康熙帝谥号,称“孝昭仁皇后”。

孝昭皇后去世后,心灰意冷的康熙帝不愿意再立皇后,之后的十多年中皇宫内大小事务都是由皇贵妃佟桂氏(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侄女、康熙帝表妹)统管。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初七,统领后宫十多年、没有皇后名号却行使皇后权力的皇贵妃佟桂氏病危,为了给皇贵妃最后的荣耀,康熙帝在七月初九傍晚正式下旨,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以宽其心。第二天上午,终于成为皇后而心满意足的佟桂氏再无牵挂,溘然长逝,她当皇后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半天,身后谥号为“孝懿皇后”,康熙帝驾崩后系帝谥,称“孝懿仁皇后”。而孝懿皇后去世后的三十多年,康熙帝没有再立皇后,直到他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驾崩于畅春园。

以上,就是中华历史上,十四位在位四十年以上皇帝的正妻皇后们在位时间情况详解,从中可以看出,这历代皇后中,在皇后之位(不计算在皇太后位、太皇太后位)时间最久的,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发妻、孝端显皇后王喜姐,她自万历五年(1577年)入宫成为皇后,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崩逝,共计在皇后之位四十三年。而排名第二位的汉武帝刘彻继任皇后、思皇后卫子夫,自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为皇后,到征和二年(前91年)被逼自杀,在位三十八年。排名第三位的宋理宗赵昀发妻谢皇后(寿春郡夫人谢道清),自宝庆三年(1227年)册立为皇后,至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后晋升为皇太后,共在皇后之位三十七年。和孝端显皇后相比,思皇后是自尽身亡,命运悲惨;谢皇后(寿春郡夫人)更是国破家亡、社稷倾覆,自己也被废黜太皇太后的身份,成为臣妾,不是善始善终。所以,明神宗朱翊钧的原配发妻孝端显皇后王喜姐,自然当仁不让位居在位时间最长、同时命运相较最好的中华历代皇后之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