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资料(当年满清入关之时,郑成功退守台湾,那时台湾是属于清朝还是明朝的)

本文目录

  • 当年满清入关之时,郑成功退守台湾,那时台湾是属于清朝还是明朝的
  •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施琅也同样“收复”台湾,他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 历史上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而施琅也收复了台湾,有什么不一样吗
  • 郑成功带领“特殊军团”收复台湾,为何军队中会出现不少黑人
  • 郑成功和施琅都收复过台湾,厦门为何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
  • 如果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会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吗

当年满清入关之时,郑成功退守台湾,那时台湾是属于清朝还是明朝的

如果当时就是清朝的,那么|康熙就没必要准备那么多年才去攻打台湾,当时台湾还是属于明朝的,因为郑成功他是反满清,忠于明朝的。所以当时台湾不属于清朝。但无论台湾属于明朝还是清朝,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公元17世纪时,荷兰殖民者侵占了这块宝地。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一直沒有间断。最后把荷兰殖民军赶走的,是从大陆去的明朝将领郑成功。明朝末年,清兵进关。郑成功拒绝投降,起兵抵抗,以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浙江、福建一带。因为厦门无法固守,为了开群新的抗清根据地,他决定前去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大小船只350艘,将士两万多人,从厦门出发,渡过台湾海峡,直抵台湾鹿耳门港。这里海底是沙石浅滩,航道弯曲狭窄,很难航行。荷兰人还在港口设置了许多障碍,自以为是攻不进的“天险”。他们沒有料到,郑成功却偏偏走了这余航线。这天正涨大潮,郑成功由知情的台湾爱国者引路,一艘般战船先后驶入港口,迅速登陆,一直冲到荷兰总督府的所在地。

荷兰殖民者慌忙迎战,死伤惨重;在激烈的战斗中,荷兰驻军的海军司令阵亡。郑成功登陆成功后,台湾人民奋起配合,切断敌人交通线,又在海上击溃荷兰援军。经过七个月的战斗,荷兰军死伤1600多人,荷兰总督在公元1662年二月一日挂起白旗,向郑成功投降。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施琅也同样“收复”台湾,他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民族英雄,那是因为:他是把本该属于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台湾岛】,从被荷兰人已经占据殖民统治了近百年的手里面光复回来的,是对抗外国外民族的侵略之战。

当时的中国关内则是大明政权的未日之时,关内被遍地烽火的农民义军搅的是焦头烂额;其中最负盛名的有闯王李自成和大顺王张献忠;关外则是有兵强马壮的辽金女真后人的满族人,正在枕戈待旦虎视着关内。

那时的中国基本上只是泛指现在汉族人居住地。

最终,满清大兵压境进入到了关内,明崇祯帝在北京自杀,大明朝政权也就倒下来了。

末了在清军还没能鞭及到的东南沿海诸省(如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大明朝的殘余力量在这剩余的半壁江山拥立新主谓之南明朝,并继续和满清周旋。

此时,满清也早已剿灭了义军,在北京建立了大清国号;除了上面提到的省份,中国的陆地疆域基本上已快被清顺治帝统一了。

话再说回来,满清政权随着康熙帝的登位,清军更是向南明步步进逼,这些省份也都随之济济可危,满清大有一统全中国的气氛。

而郑成功就是在此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南明朝名将。

郑成功也就是在这对抗满清保卫大明时,即使在偏安一隅的福建仍然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于是,才有了开头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功迹。说白了郑收复台湾,还有一个就是把台湾作为反抗满清斗争的最安全的退守基地。

说了这么久,现在就是必须提到的是二号人物施琅了;他本就是郑成功的旧部爱将,此时的台湾随着郑成功的过世,也早已经是在其子郑克塽的治理之下。

话又说回来,随着康熙帝统一全国的雄心,南明朝最后的半壁江山也早已消亡怠尽。台湾岛真的成了孤悬大陆的反清复明基地,郑克塽更是自立为王的继续着与满清朝战斗。

后面由于康熙帝听取了明朝降将的分化瓦解之法,派兵先抓了郑的爱将施琅尚在福建大陆的家眷逼其投降。因为清军在历次进攻台湾的战斗中,吃的亏最多的就是来自于施琅。

郑克塽毕竟没有其父亲之雄韬伟略与智慧,其人猜疑心与妒忌心特重;由于他的猜忌排挤,最终让枭勇善战的一代水师名将施琅转投清庭,逐了康熙大帝的心愿,得到了一位最了台湾岛水文天气变化和布防的、且也是最善水战的名将施琅。

这下就回到了为什么说、施琅帮助清庭夺取了台湾岛、而不能称作民族英雄的原由。那又是因为、此时的台湾岛已是掌握在了同文同种血脉相通的中国人自己手里,这样的战争只不过是各为其主的推翻一个旧政权与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属于兄弟相争之战的家庭内部矛盾,姑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誓死捍卫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并与外国外民族入侵的人,能作叙死搏斗和生死奉献的人!

??????

历史上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而施琅也收复了台湾,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民族英雄的定义主要是抵抗外敌,而不是对内。

百度词条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那么,对内作战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满清今天也是中国人,但荷兰人不是。

所以,郑成功和施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敌人不同。

郑成功时代,台湾被荷兰的红毛鬼盘踞,祸害乡里,无恶不作。

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多个坚固据点,假以时日就会将台湾彻底变为荷兰领土。

这种情况下,郑成功从厦门远征台湾。

经过近1年苦战,击败当时全世界武器装备最先进的荷兰人,攻破可怕的棱堡热遮拦城,歼灭荷兰侵略军,收服台湾全境。

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无需多说,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施琅不同。

施琅充其量是内战中,打垮了郑克爽的残余力量,统一了全国而已。

这是内战,郑克爽和他的部下都属于中国人,施琅不算民族英雄。

另外,施琅本人为郑成功部将,仅仅判断郑军不是满清对手,就背叛主子,投靠满清。

站在当年的角度来说,施琅是汉人,又是郑成功多年部下。

这种行为属于背信弃义,是军人最大的忌讳。

一个军人没有忠诚,再会打仗也没用。

施琅逃走后,郑成功恼怒之下诛杀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

施琅认为这是大仇,帮助满清最终消灭郑克爽,这属于卖主求荣。

按照那个年代汉人士大夫和军人的观念,忠臣不事二主,汉贼势不两立,这是原则问题。

施琅对统一中国有功,人品却低劣。

这是客观事实,很多地方可以看得出。

史料记载:施琅攻占台湾后,夺占田产收入施琅名下的,几乎占据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之多,名为“施侯租田园”,一直延续到台湾日据时期。收的租子叫做“施侯大租”。“施侯大租”的收纳统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如此犹嫌不足,还贪得无厌,连无田无地的澎湖渔民也不放过,施琅向渔民们勒索“规礼”收入私囊。

可见,他的人品低劣的地方不止一处,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小人。

可以这么说,原则上,施琅同吴三桂有多大区别?

郑成功带领“特殊军团”收复台湾,为何军队中会出现不少黑人

郑成功是众所周知的民族英雄,他驱逐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郑成功当时收复台湾得到了台湾人们的大力支持,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郑成功所率领的大军中,还有许多黑人部队的鼎力相助。大家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会有黑人帮助,他们又来自哪里呢?

明末清初,随着西方殖民者叩关而来,许多非洲黑人也来到了中国。这些黑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被贩卖而来的黑奴,二是在殖民者的迷惑下,出于宗教热情来华进行冒险活动的黑人。据史料记载,南明隆武帝依附郑芝龙,在福州称帝。而在郑芝龙手下有一支由300名不同民族黑人组成的部队。这数百位黑人对郑氏父子忠心耿耿,深得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两人的信任。根据比利时传教士鲁日满的记录,这些黑人多是咖吠哩人,据推断,他们可能是南部非洲的班图人。这些黑人作战英勇,为郑氏集团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贡献。

在西方人撰写的《在华方济各会会志》中曾写道:“这些士兵是郑芝龙从澳门和其他地方弄来的”,“他们的头领叫路易斯·德·玛托斯,是一个聪明、理智的黑人”。郑芝龙“手下一直有大量的从澳门来的棕褐色基督徒为其效劳。他们有自己的连队,是优秀的铳手(火枪手)。他(郑芝龙)最信任他们,用他们护身、充兵役”。

这支经过千锤百炼的黑人精锐部队,在郑芝龙降清后继续为郑成功服务。其中,有一支由黑人雇佣兵组成的洋枪部队,成为了郑成功的贴身卫队。在郑成功进攻南京的战役中,黑人部队在南京城墙下和长江边与清军浴血奋战。不仅如此,这支黑人部队还参加了收复台湾的战役,为中国的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1661年阴历3月,郑成功率2.5万大军、战船数百艘,出兵收复台湾。在攻克澎湖列岛后,郑成功趁荷兰殖民军疏于防守之机,率大军在台湾南部的禾寮港顺利登陆,并全歼荷兰守军。接着,郑军击败荷兰援军,进而围困荷军主力于赤嵌城和台湾城。

在围城同时,郑成功在台湾岛内施行安抚政策,下屯垦令解决军需,严肃军纪,惩办违法官兵。他还到高山族同胞居住区察访、慰问,赢得了民心。收复台湾之时,郑成功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战法,在优势兵力的打击下,对被围困或战败的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如战场喊话、送书信、发文告,利用投降的官兵做劝降工作等,起到分化瓦解敌军的作用。郑成功派手下的黑人士兵同荷军中的“乌番兵”(黑人士兵)进行联络,策动他们投降。这些“乌番兵”属于奴隶士兵,平时备受荷兰殖民者欺凌。在郑成功强大的政治攻势之下,不少“乌番兵”出城投降,加入了郑成功的部队。

很快,赤嵌荷军宣布投降。台湾城内的荷军也众叛亲离,渐渐无法支撑,但他们仍不肯投降,企图等待援军来解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下令对荷兰殖民者发动总攻,一举攻下了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龟缩在台湾城内的荷兰守军残余仅剩600余人,由于伤残、饥饿和患病,几乎丧失了战斗力。此时又传来援军无法抵达的消息,在双重打击之下,荷兰人不得不献城投降。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头子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所率领的大军在围歼荷军时,得到了黑人士兵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役,也因此带有了解放“黑奴”的色彩。由于资料所限,我们对这些黑人的最后归宿缺乏了解,只知道在郑经(郑成功之子)统治台湾期间,有支黑人军队曾作为宫中卫队及仆役用。作为长期忠诚服务的报答,一些中国妇女曾被许配给黑人战士,为他们生儿育女。这些勇敢的战士最后终老于这块他们曾为之浴血战斗的异国土地。

我是资深历史达人,深入浅出为你解读历史,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郑成功和施琅都收复过台湾,厦门为何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

凭什么是郑成功,而不是施琅?

且不论郑与施个人家国情感的影响,只要看厦门这座小岛与他们的关系便可知。

众所周知,厦门原本是泉州府同安县下辖的一个小岛,从泉州的本位角度看,厦门属于边境化外之地。

更“可恶”的是厦门岛竟然是因为扼守九龙江口,守护漳州门户而存在,换作人情的说法,算是“吃里扒外”。

因而厦门在泉州治下一直不受重视,地理上的优势又使得她跃跃欲试想要出头。

机会从大明王朝开始,江夏侯移泉州永宁卫部分海防力量在厦门岛西部、九龙江口东岸设置厦门城,俗称中左所。后不久,原九龙江海防中心的浯屿水寨内迁厦门,厦门正式成为漳州月港的第一道官军监护力量,也开始参与了海上东西洋贸易。

如果历史继续如此进行下去,厦门早晚会和月港一起独立设县。然而倭寇来了,一切的努力全部归零,而郑成功便成了让厦门突显的那股唯一、最后的力量与希望。

历史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和捉弄人。

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收拾残余力量重新组织武装继续与满清周旋抗争,而基地便是厦门、金门和东山等海岛,厦门成为南明王朝东南行政与军事中心,名曰“思明州”。

在厦门,郑军留下的各种遗迹,如厦大的“演武场”、鼓浪屿的“水操台”、万石岩“杀郑联处”等,几乎都是厦门仅有的最古历史遗存。

此外,厦门时期,郑家军创造了使厦门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如北上攻打南京的壮举、拥立南明皇帝的忠贞,以及打降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之光,甚至在周边与清军拉锯战时,民间盛传顺治帝便是死于郑成功的炮下(以致隔年郑芝龙便被康熙杀死)。

如此紧密的厦门与郑成功关系,厦门必然会将郑推到高位,这也是厦门别于漳泉的最大特色。

至于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当然也是从厦门出发,只是同样的历史重复两次,后一次是要落寞许多的。

施琅在厦门的遗留,大概仅限于“将军祠”这个地名了,当时当地留有施琅的生祠,后来毁于厦门小刀会起义,原因无非是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打倒汉奸之类。

男子汉建功立业方式有多种,如郑成功至始至终坚守国姓爷的民族大义,而施琅审时度势功成名是否就也任由后人评述。这也刚好从个人的家国情感上侧面让郑成功突显的一个证据。

如果没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会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吗

郑成功收复台湾,除了考虑到了民族情感,更多的还是战略的选择。

在我们眼中,郑成功是抗击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民族英雄,特别是在今天特殊两岸国情背景下,郑成功收复台湾则更显得意义重大。

但是,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郑成功收复台湾,除了郑成功的民族气节外,更重要的就是在内陆地区与清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的郑成功需要新的根据地进行抗清斗争,而孤悬海外的台湾成为了郑成功的最佳选择。

首先,台湾与大陆之间隔有台湾海峡作为天然的屏障,清军不善水战是人尽皆知的,而郑成功他们郑家就是海盗起家的,不善陆战,却是天生就会打海战,所以利用台湾海峡,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把清军彻底隔绝在大陆。

其次,东南沿海是清朝的钱粮来源重地,时不时的对东南沿海进行侵扰,可以极大的影响财政收入,动摇清朝统治的根基。

再次,东南这面是郑成功,加上西南的李定国,两个人东西并立形成掎角之势,共同牵制住清军,形成相互的保护,还可伺机光复明朝。

最后,就是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引发了台海两岸人的强烈不满,这个时候对于郑成功而言,攻打台湾以及日后的治理台湾,都能获得很好的支持基础,也会得到台海两岸的极力拥护。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集团在台湾的统治。

即便不是郑成功,也会有其他的人站出来收复台湾。

自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兵达到台湾开始,其后一千多年,台湾和大陆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并且台湾的大部分居民都是东南沿海迁居过去的,可谓是骨肉相连。

荷兰人占领台湾后,在台湾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引起了台湾驻民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人们的强烈不满和激烈反抗,所以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是成为了民意所驱,即便不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仍然会有其他人组织对荷兰人的进攻,而即便是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悉数为大清占领,东南沿海各地的督抚和各级官员,也会考虑到平复民意,上奏请求朝廷出兵平台。

如果是康熙,收复台湾是必然的,毕竟台湾对于东南沿海的威胁太大了。

康熙上台,必然不会允许台湾掌握在掌握其他军事力量的手中,台湾与中国的东南沿海隔着台湾海峡,而东南沿海地区又是清朝的钱粮重地,是朝廷的银库和粮仓,关系到大清统治的命脉。

不管是台湾也好,还是荷兰人也好,掌握着军队占领者台湾,就是对于大清王朝统治根基的重大威胁,而康熙也不会让这个威胁牵制着朝廷。康熙在平定三藩之后,要面对西北的噶尔丹和东北的沙皇俄国,康熙需要的是东南沿海的钱粮供给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同时,整个国家不能出现任何动乱,这样康熙才能安心打好这北面的战争。

所以,平定台湾成为了必然,不管是在荷兰人还是在郑氏集团手中,台湾,是康熙一定都要拿回来的。而康熙时期的清朝国力强盛,康熙也有这个自信与能力去一战收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