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的老人说话为什么又狠又绝,没有了宽厚仁慈,包容和善?身残志坚宽厚仁慈的朱高炽为什么能够胜过骁勇善战阴险狡诈的朱高煦,最终问鼎帝位

本文目录

  • 老年痴呆的老人说话为什么又狠又绝,没有了宽厚仁慈,包容和善
  • 身残志坚宽厚仁慈的朱高炽为什么能够胜过骁勇善战阴险狡诈的朱高煦,最终问鼎帝位

老年痴呆的老人说话为什么又狠又绝,没有了宽厚仁慈,包容和善

你确定说话又狠又绝是“老年痴呆”老人?

我今年53,还真有一点老年痴呆了。

具体表现症状,是去市场买菜。

每次买菜,主菜两种,配菜三四种,有一段时间,经常会漏买,回家被老婆埋怨,又得跑一次市场。

后来老婆觉得我老年痴呆不容易,每次我去买菜之前,都会给我写一张纸条。

拿着纸条去市场买菜,买完在市场门口,把纸条拿出来,核对一下,都买齐了没有。买齐了,就不用跑多一趟了。

老年痴呆居然还能说话又狠又绝?

我的经验,不可能了。

老年痴呆最大的特点,是糊涂。

脑袋退化,最怕就是跟人争吵。

争吵要赢,脑袋得快速运转,老年痴呆,就没这本事了。

自从脑袋不是很灵光之后,我给把我的微信名,改成“老糊涂”。

遇到有事情跟人争论,肯慢条斯理跟我讲的就讲,如果要吵架,就赶紧躲开。因为老年痴呆,一吵架,脑袋就跟不上,脑壳痛。

人嘛,都是趋吉避凶的。

题主说的,说话又狠又绝的,肯定不是老年痴呆的老人,因为老年痴呆的老家伙,脑袋慢吞吞的,没这本事。

身残志坚宽厚仁慈的朱高炽为什么能够胜过骁勇善战阴险狡诈的朱高煦,最终问鼎帝位

身残志坚宽厚仁慈的朱高炽,这个形容词是不准确的,朱高炽只是胖,但是并不残疾,如果过度肥胖也算残疾的话,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1395年被立为世子。尽管是世子的身份,但是这个长子却并不受朱棣的喜爱,原因是这个儿子太胖了,而且喜静不喜动,好文不好武。这让朱棣觉得这个儿子身上没有一点自己的血性。

靖难之变,展露长华

靖难之变时,朱高炽留守北京抵御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周璇,成功的保住了北京。同时,建文帝还写了书信给朱高炽,希望他能归顺朝廷,并承诺给他封王,对于他父亲的事情绝不牵连他,而朱高炽接到信之后,连看都没有看一下,就让人信送回去了,使得建文帝的离间计失败。

可以说朱高炽在靖难之变中的表现非常耀眼,永乐二年,1404年5月,朱棣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立他为皇太子。

当然朱高炽在被立为太子之后,朱棣也是多次动了废黜太子的念头的,朱高炽监国期间,他担心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于是便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们常说太子失德,你可以到京师,多多观察。要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赶紧来奏报。“ 显然朱棣对朱高炽已经有了看法了,然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成祖好圣孙,传位朱高炽

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欢,传言朱瞻基出生的当晚,朱棣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而当晚朱瞻基降生了,他认为这个就是上天的预兆,自己的孙子将来必定是天子,这个梦对于他发生靖难之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朱棣非常重视朱瞻基的教育,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人担任他的老师,同时也不忘自己亲自教导,出兵漠北时,还将他带在身边,教他了解如何带后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的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立朱高炽作为太子,朱棣的内心是不愿意将江山交给这个和自己性格无半点相似之处的儿子的。

由此可见:朱高炽没有被废黜,并不完全仅因为他是长子,符合儒家的长子继位规则,同时也因为他本身为人宽厚,学识过人,在监国期间做了的政绩也颇受大臣所好,得到了朝臣们的支持,他的儿子受到朱棣的喜爱,也是为他加分的原因之一。

朱高煦越来越膨胀,渐渐失去宠爱

朱高煦是朱棣的二儿子,他作战勇猛,在军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际,从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为太子 的,因为他认为朱高炽性格过于柔弱,不适合做皇帝。

然而朱高煦并没有这样屈服,虽然在靖难之疫中,他立下了大功,朱棣也曾经承诺,若世子有难,将来一定立他作为继承人,但是后来的他,却越来越膨胀。经常将自己自比李世民。李世民是谁,造反而得到皇位的,这些言语传到朱棣的耳朵里,怎么得了,自己就是通过武力获得的政权,难道自己的儿子也要再上演一次吗?

这个儿子性格暴力,如果 他日他做了皇帝,是不是也会像李世民一样,对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呢,而长子朱高炽性格温和,待人宽容。

汉族常年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为继承人,而他自己就是通过发动兵变篡位而所得的皇位,如果他不遵从规矩,那么他的后代子孙也可能 和他走一样的路,通过武力来获得皇位,那大明的天下真的是永无宁日了。

朱高燧曾经在朱棣生病期间,密谋想要杀死朱棣,然后矫诏即位,阴谋被揭穿之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朱棣总算没有再追究。这也让朱棣看到了这个长子宽容的一面,他相信,朱高炽若他日为王,必定会像当年的高宗李治一样,善待他兄弟。

朝中文臣支持

朱棣因北征和筹划迁都,所以常年留在北京,成让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 朱高炽生性好儒学,为人谦虚有礼,性情儒雅, 深得人心,从他被立为世子起,就小心谨慎,没有 出过任何过错,这与他两个弟弟开成了鲜明的对比。

成祖登机后,关于立谁为太子一事,问大臣们意见的时候,满朝的文臣都支持朱高炽,千万别小看了这般文臣,中国的文人是有气节的,在朝堂上,敢于直言上书的大有人在,一不小心,就敢不当场撞柱,以死相谏,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文臣的战斗力。

朱棣再强势,也不能一人独断,违背了这些文臣的意见啊,毕竟将来治国还得靠这些文人呢。

综上所述:朱高炽能走上帝位,并不是巧合,而是有性格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是众望所归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