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对当时的道教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文目录

  •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对当时的道教产生了哪些影响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造成怎样的影响
  • 春秋百家争鸣到后来独尊儒术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对当时的道教产生了哪些影响

楼主题目改为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才好回答一点。教科书上面的陈词滥调在这里我不赘诉,我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帝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足国情巩固统治,之前的汉文帝汉景帝在接到一个长期战乱的帝国时采用道教的无为而治让百姓修养生息,创造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在接到帝王时,经过了几十年的修养,帝国已经沉浸在安逸中,不思战,而以窦太后为首的道派在旁边虎视眈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汉武帝从小就意气风发文治武功娴熟,这时为了健立属于自己集权的帝国,只有采用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的建议,一为自己统治,二为帝国更加的强大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造成怎样的影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真,之后的孔孟儒学,要多风光有多风光,历代封建统治者,谁人不膜拜?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个伪命题,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焚的什么书?坑的是儒吗?这不过是大搞家天下的帝王及御用文人们,对只搞郡县制的秦始皇的歪曲丶抹黑,以遮其丑的阴谋手段罢了。

春秋百家争鸣到后来独尊儒术有什么好处和弊端

百家争鸣的好处比较明显,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并且最终促成了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缺点就在于,百家争鸣固然有助于激发新思想,但是也容易出现因思想不统一而激化战争的情况。

至于后面的独尊儒术,缺点也比较明显,儒家独大,继而一定程度上对其他文化发展有阻碍作用;优点也比较突出,独尊儒术适合君主教化百姓,对封建社会之稳定有一定帮助。

1、为何出现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

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我们来分析一下就知道了。春秋属诸侯国大乱战时期,天下诸侯王为了称霸,必定需要改革,但是前人周王朝的衰败无法给改革提供太多参考资料,于是,各个诸侯王都在摸索中。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需要一套先进的意识形态进行指导,要建一套能够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意识形态,就需要人才。各个诸侯国为了自己国家之强大,自然会广纳贤才,以期摸索出一套先进的意识形态,统一天下。时逢战乱时期,而指导国家之发展的意识形态尚在摸索中,诸侯王又求贤若渴,百家争鸣自然是大势所趋。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朝不过二世而亡,可见,法家之严刑峻法虽然适合统一天下,但是却不适合治理天下,以至于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便选择了与法家相比,相对擅长调和的儒家思想。通过将儒家定为主流思想,来教化天下百姓,维系国家之长治久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亦属大势所趋。王朝之稳定,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主流思想,而这个主流思想不能太霸道、太冰冷,如法家,也不能太温和、太随性,如道家,儒家刚好调和法家的冰冷与道家的随性,一方面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又以教化维系社会安定。

所以,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大势所趋的产物罢了。

2、为何说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有好处,也有坏处

百家争鸣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并最终促成了体系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之形成;缺点就在于,百家争鸣的盛况意味着观点对立,观点对立容易激化矛盾,激化战争。

独尊儒术的好处自然就属方便国家统一思想,对维系社会之长治久安有巨大帮助;坏处也不难分析,大抵就在于儒家独大确实对其它学派思想之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为何说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都有好有坏呢?因为事物必然具有两面性,当一端达到巅峰的时候,必定会向其对立面发展。就比如春秋百家争鸣,百家之盛况达到了极端,就要长驱直下,许多学派便会渐渐销声匿迹。不是说百家争鸣这一点不好,但根据事物转化规律,必定会出现一种文化采百家之所长成为社会主流。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了。

这时,有朋友可能会疑问,独尊儒术不算极端吗?为何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作为主流思想几千年不衰,为何独尊儒术的情况没有转化到其对立面?这个问题要回答也不难。

原因不难推测,因为汉朝时期的“独尊儒术”虽然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但是并没有打压,或者说完全消灭其他思想的意思,例如,道家思想和佛学文化一样以各自形式灿烂罢了。所以,虽然明面上听着是“独尊儒术”,其实还没到举国上下只讲“儒家思想”的地步。对于文化,古代历届君王还是有一定开放性的。

只是随着封建王朝制度渐渐深入,人类社会渐渐发展,而儒家在封建王朝晚期确实被僵化运用。这种僵化,将“儒家之主流文化”推向了极端,继而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儒家之主流文化”一说也就此拉下帷幕。

3、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乃大势所趋,二者之好坏源于事物都有两面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百家争鸣也好,独尊儒术也罢,实则都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事态发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孵化”出适合该程度的“小鸡”。百家争鸣产于乱世之时,独尊儒术定于安定之期,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皆乃大势所趋。

至于百家争鸣和独尊儒术有好有坏,很正常,万事万物都有好有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百家争鸣时期相比独尊儒术来说,程度更加极端了些,这也注定了百家争鸣维系时间不会太长,最后会转变为一家独大的局面。至于儒家能够“独大”这么多年,也是有技巧性的,因为“儒家”虽然独大,但是却没有完全熄灭别的学派之意,所以“独尊儒术”之“独”,也仅仅是看起来“独”罢了,并未达到一国仅有“儒学”的极端态势,这也是儒家能够成为主流学说这么多年的主要原因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