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如何灌溉好?农田灌溉有好方法吗

本文目录

  • 苹果树如何灌溉好
  • 农田灌溉有好方法吗
  • 果园灌溉哪种灌溉方式好
  • 合理灌溉是怎样的
  • 农业灌溉应该收费吗
  • 灌溉的拼音
  • “灌溉”的拼音是什么
  • 灌溉反义词
  • 请问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平行两条水道的意义何在

苹果树如何灌溉好

谢谢邀请!

大家好!我是关注农村农业农民,种植苹果树和花椒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苹果树的管理中,水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无水不长树,无肥不成花不结果。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水在苹果树的生长过程中,都很重要,尤其是这有几个阶段最重要,缺水就直接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和苹果品质。

水这么重要,苹果树如何灌溉好呢?

水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太多,如果太多,也会造成苹果树体烂根,以及滋生多种病菌,危害树体健康。所以,苹果树灌溉,也不能大水漫灌。根据苹果树不同时期,果园干旱情况,以及苹果树需水情况来决定如何灌溉。

1.幼树期。

苹果树幼树期,正是树体生长旺期,树冠快速扩大期,树形结构和树体骨架形成和培养期。此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很大,如果缺水,树体生长缓慢,枝条短,树体骨架难以形成。因为缺水,萌芽力差,抽枝能力弱,所需枝条位置无法萌芽,或者即使出枝,生长势力弱,很早成花,生长势力更弱,形成小老树。

所以,苹果幼树期需水量大,需要灌溉。由于是幼树,根系小,每棵树也灌水不会太多的。可以采取施肥沟式浇灌。延树枝延长头滴水线往外挖一圈沟,深度30厘米以上,配合施肥灌水,一次灌水沟内不超过10厘米,等水完全渗土后填好沟。

2.幼果期。

无论是初果期苹果树还是盛果期苹果树,在幼果期,也是苹果第一次膨大期,需肥需水量大。此期缺水,直接影响以后苹果的质量,尤其是颗粒大度,就会长不大。

所以此期也需要灌溉,此期可以采用肥水一体化,使用水溶肥兑水注入式;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滴灌,或者喷灌。

3.秋季苹果膨大期。

此期直接影响苹果的最终品质,是大是小,果面光滑与否,所以此期不能缺水,也需要灌溉。

当然此期灌溉可以配合追肥,使用肥水一体化注入式;也可以采用多次叶面肥喷洒式;当然可以喷灌,滴灌。

4.苹果树浇灌封冻水。

在冬季封冻前,可以对苹果树园浇水。可以采取果树行间条形沟灌溉法,并且可以配合施肥一起进行。水量可以多点,但要注意时间,一般是在初冬时节,晚上封冻,中午消融这样的时候,是最佳浇灌期。能够为果树安全越冬做保证,同时为来年果园墒情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苹果树的灌溉,要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灌溉方式,才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要准确判断果树缺水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管理好果园。

无论如何,生产出优质果品,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好了,就说这么多。如果喜欢就点赞和转发,想看更多相关资讯,就请继续关注我。

农田灌溉有好方法吗

我们这里用的都是滴管,以前用的是喷灌,或者直接用大粗管直接灌溉,为什么选择用滴管。

:1.省水。在作物生长期内,比常规地面灌省水百分之40

2.省肥。可溶于水的专用肥随水施至作物根系附近,易被作物吸收,提高了利用率,平均可省肥百分之20,有的达百分之40以上,还减轻化肥对土壤、对环境的负面作用。

3.省农药。可节省农药用量百分之10以上,且杀虫效果好,不易伤及害虫的天敌

4.省地。由于田间取消了渠道,可节约耕地百分之5;

.使作物有较强的抗灾能力。由于实施科学灌水、施肥、施药,使作物生长状态良好,在遭遇灾害天气时,作物抵抗能力强,减产幅度小;

产品质量提高。生长条件好,使产品整体质量改善。

总结,以前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每年灌溉爸妈中午都不回家,,而且土地流失,酸碱化,现在用滴管,爸妈一开机,就回家,到时间去直接关了,父母省心也省力

果园灌溉哪种灌溉方式好

好坏要分类别:所在地区不缺水、水果属于广谱性,果园投资不大的话,漫灌就可以,基础设施成本低;所在地区缺水,果园级别较高的话,可以选择滴管,基础设施成本大,比较适用于价值大的水果。

合理灌溉是怎样的

灌溉有多种的方案,因看什么农植物用什么样的方案,比较南方的水稻长期要水灌溉,等到稻子长出来了,水适当的留一些,以养稻子苗,等水没有了,稻子黄了可以收割,

1

根據植物水分臨界期事先擬定灌溉方案。但因不同的年份的氣象條件不同,不同地塊植物生長不同而常會有所變動。

2

根據土壤濕度決定灌溉期判斷準確,但不能充分發揮灌溉效益。因為灌溉的真正對象是植物而不土壤。

3

根據植物缺水時幼嫩的莖葉,因水分供應不上而發生凋萎,莖顏色轉為暗綠或變紅,生長速度下降,經過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灌溉形態指標易觀擦,要以多次實驗來積累方案。

4

依據灌溉時期一般地,我們將葉片長勢細胞液濃度,滲透勢和氣孔開張度為灌溉的生理指標,土地灌溉的濕度是多少,灌溉水的時間要分部分,一是早上還沒岀太陽就灌溉,二是下午晚上太陽下山了灌溉,就不會燒到農苗的,如果出太陽就灌溉水,水和太陽溫度會加熱會燒到農苗,知所以早晚灌溉水就不會燒到農苗

农业灌溉应该收费吗

农业灌溉收费就可以真的节约用水了吗?持大大的怀疑态度。在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节水技术的前提下,仅凭收费约束用水对象实现节水用水,效果持大大的怀疑。

所以,我觉得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应不应该收费,应该是按什么收费!

对于用水对象来说,水是公共资源,使用水就应该为此付出成本,但前提下,收费的标准是什么?按什么收费?

现在国家正在尝试做各种水价、水权的改革,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提出了按照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行水价改革。所谓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就是你这块地这一年需要多少水,就分配给你多少水,如果你超了,就得花钱买水,如果你省下水了,你就可以卖出去。

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了,收费的标准目前是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那问题又来了,由于这是个新概念,各地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标准并不一致。

也就是同一块地,山东省和四川省给出的定额结果会完全不同,对于这块地来说,又可能太多了,也有可能太少了。

如何得到这块地准确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这又是个问题了。

农业种植角度下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一个始终围绕着生产目标服务的指导值。

既定资源下,优质高产是制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应该遵循的核心原则。只有在保证产量,品质的前提下,该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才能称为是有效的;只有在充分考虑可用的资源下,该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才是科学合理的。

一个合理有效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是在保证目标作物,目标品种生产品质,产量的情况下,根据作物,土壤,当地气候,农艺要求动态变化的。


不同作物发育网络出版总库的需水量差别很大。一般在整个生育期中,前期小,中期达最高峰,后期又减少。根据作物的需求匹配作物需要的灌溉定额,在作物需要的时候进行灌溉,不多灌不少灌,这才是真正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根本所在。

灌溉是向土壤或其它作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可储水基质中,预存水分供植物未来取用的过程。类型不同的土壤储水能力的高低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也。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目标地块的土壤类型,土壤储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变化气象的英文影响作物生长最明显的因素,气温升高或者降雨都会对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求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应该了解当地历史气象变化情况,未来气象预测,及时调整动态需求下的每一次的灌水定额。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制定过程是一个结合了土壤储水渗水特性,作物需水规律,气候变化等条件下的综合动态决策,想要达到生产的既定目标,必须要人的参与,根据农艺要求利用试验方法确定每一次合适的灌溉时间点,灌溉量,确保每一阶段的种植目标都可以被科学的定义及实现。

比如当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灌溉试验,得知土壤中的储水量可以覆盖作物未来几天的耗水;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吸水根系深度得知作物根系(非叶面干旱)的水分胁迫时间点,持续时间;灌溉时间点,灌溉量的确定需要根据作物目前所处的生育阶段结合该阶段的种植目标(开花,长穗等),不断地进行试验积累。

在明确种植环境承载力,既定产量品质目标下,根据种植目标,气象变化,作物需求,土壤的储水能力,农艺要求及时调整目标作物,目标品种,目标灌溉方式下每一次的灌水定额。


计算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新方法

基于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新认识,我们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计算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该方法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对土壤,气象进行实时监测及感知,输出匹配作物,土壤,气象变化最的真实需求状况。

  • 作物需水

将智能管式多深度土壤墒情仪 - 智墒安装在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作物根系附近,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多深度土壤水分变化,通过分析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可以掌握作物的需水量。

图1.智能管式多深度土壤墒情仪 - 智墒

作物需水量是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一般以可能蒸散量表示,即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以毫米或立方米/亩计。在没有降雨,灌溉的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减少主要由植物蒸发蒸导致,根系以上的土壤水分变化量则等于植物的日耗水量。

智墒通过对目标地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可获知作物根系每天从土壤中吸收了多少毫米的水分,即该作物日耗水量。选定根系以上的所有土层,指定早,晚两个时间点分别记录,进行差值计算,即为该日的作物日耗水量(降雨,灌溉除外)。

图2.典型作物水分曲线

如上图典型作物水分曲线可以看出,8月9日0点开始至8月9日24点,10厘米土壤水分曲线呈下降趋势,水分含量从25毫米降至23.5毫米,那么该日该作物的耗水量为1.5毫米;这样便可以得出作物的耗水量,即作物的需水量等

  • 土壤储水

第一步,通过现场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与目标时间,地点和目标作物有关的动态有效储水能力将eC的和有效储水量EW数据,获取土壤中可以储存多少水。

有效储水能力的eC反映土壤“胃”容量的大小,是在土壤田间持水率与作物胁迫点含水率之间的储水空间。是一个和土壤质地结构,植物根系生长动态深度及根系/土壤水势平衡均相关的值。

有效储水量EW是当前土壤含水量高于作物胁迫点含水率之间的储水空间。有效储水量EW决定了当前土壤中可被植物利用的水分是多少。

通过在现场安装智墒可以自动获得有效储水能力eC的数据以及有效储水量数据EW。

图3.YH图

基于YH图的土壤有效储水能力的eC动态计算(如图3):

在YH图中,横坐标为体积含水率,纵坐标为地表到地下的深度。左侧红颜色的土壤含水量线为实测到的各深度土层在农作物种植后的历史最低含水量,右侧蓝色土壤含水量线为实测到的各深度土层在农作物种植后的历史最高含水量。

根据智能识别到的作物主要耗水根系深度数据后,有效储水能力将eC为在监测时间段内,作物主要耗水根系深度以上的土壤中,土壤田间持水量高于历史最低含水量的那部分土壤储水空间。

图中示例为主要耗水根系深度为40厘米深,当前的有效储水量为57毫米,土壤蓄水潜力为39毫米,土壤的有效储水能力的eC为57 + 39 =96毫米,即在当前从地表到农作物最大根系深度范围的土壤中,土壤最多能够存储96毫米的水分。

第二步,获得目标地点的作物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的逐日耗水量预测值FDET。

作物耗水量逐日预测值用FDET表示中,f是未来的首字母,d是一天的首字母.f1ET =6毫米表示该作物明天的耗水量预测值为6毫米,f2ET =4毫米表示该作物后天的耗水量预测值为4毫米。

作物耗水量的预测值数据是未来数天内,同一地点每天的模拟蒸发蒸腾量组的预测值与真实作物系数RK的预测值乘积的和。

模拟蒸发蒸腾量sET是经过插值(位置插值,时间插值)后的覆盖整个区域的时间历史连续的参考蒸发蒸腾量.E生态数据平台提供从1981年至今36年具体到天的模拟蒸发蒸腾量sET数据。

真实作物系数RK是面向特定作物,特定区域,特定灌溉方式,基于实测数据提取的,代表特定作物耗水量与当地气象之间关系的作物系数。

通过第一步中监测到的每一天的作物实际耗水量数据,剔除土壤含水量太高或过低(通常为灌溉结束日及次日,下次灌溉日的前一日)以及阴天,降雨导致的未能够充分进行土壤蒸发,农作物蒸腾消耗土壤水分的数据,获得作物的日真实耗水量等,则真实作物系数RK = ETC /组。

利用模拟蒸发蒸腾量设定和真实作物系数RK,我们就可以得到同一地点,未来数天内的作物耗水量预测值。

第三步,动态比较作物耗水量的预测值,当前有效储水量EW,就可以得出当前储水可覆盖作物未来几天的耗水需求。

根据第一步得出土壤有效储水能力的eC及有效储水量EW;第二步根据模拟蒸发蒸腾量集和真实作物系数RK得出作物耗水量的预测值,就可以比较得出土壤当前储水能够满足作物未来几天的需水量。

比如:

某目标地块最小灌溉控制单元(如一个滴灌电磁阀区域)未来1-7天的作物逐日耗水量的预测值为

f1ET =6毫米,f2ET =5毫米,f3ET =8毫米,f4ET =4毫米,f5ET =9毫米,f6ET =3毫米,f7ET =9毫米。

该控制单元当前的有效储水能力EC =39毫米,有效储水量EW =20毫米,则:当前有效储水量可满足作物未来3天的耗水(19毫米),但不能满足未来4天的耗水(23毫米)。

因此常规情况下,下一次灌溉时间要早于第4天;而此时若灌溉的话,建议灌溉量不超过EC-EW =39毫米-20毫米=19毫米。

将作物全生育期每一次的灌溉量加起来就是该目标作物,目标品种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

  • 气象变化

当我们得到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之后,它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值。根据外部气象情况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

利用智慧型气象站 - 天圻监测当地气象变化,及时预警未来气象变化天圻可以获取目标区域实时气象情况(田间建议5公里范围内有一台气象监测),可以实测获取实时降雨量,预测1。小时内分钟级别的精准降雨量数据及未来5日降雨量。

图4.智慧型气象站 - 天圻

根据降雨量的多少与墒情设备计算出入渗到土壤中的有效降雨量,及时调整每一次灌水定额,使用灌水定额减去实际入渗的有效降雨量即为本次实际灌溉量。

  • 农艺要求

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有很多特殊的农艺要求,比如禾谷类作物的孕穗期,对缺水最为敏感,此期缺水,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常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在根部胁迫前及时灌溉。

根据不同的农艺要求,灌溉时间节点,灌溉量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灌溉试验做支撑,利用不同的灌溉小区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灌溉,观察其对该阶段种植目标的影响,直到找出最合适的灌溉时间节点,灌溉量。

  • 作物生产目标

土壤特性,气候特性,水源分布,作物品种等充分了解后,根据掌握的信息,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产量及品质)。

灌溉的拼音

读音:

解释:供给水;浇灌;滋润。

造句:

(1) 农业生产应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2) 今年干旱,没有充足的水灌溉农田。

(3) 田里水稻现在需要较多的水分,要抓紧灌溉。

(4) 修了这条水渠,农田灌溉的问题解决了。

(5)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灌溉所有的旱地。

(6)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在我们县已是遍地开花,比比皆是。

(7)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源源不断的雪水灌溉着山脚下的田地。

“灌溉”的拼音是什么

【词语】:灌溉【注音】:guàn gài【释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灌溉农田。

灌溉反义词

灌溉没有反义词。 灌溉的近义词是:浇灌、喷灌、灌注、浇水、浸灌。

知识扩展

浇灌,拼音jiāo guàn,释义浇水灌溉。

出处: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二》:“但是,革命青年的血,却浇灌了革命文学的萌芽。”

喷灌,拼音pēn guàn,意思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

用法:农民利用喷灌使农作物均匀的受到滋润。

灌注,拼音guàn zhù,释义:浇灌;流入。在建筑工程中,灌注是指把已经拌和好的混凝土浇灌到模子里。这里的模子可以是指已经挖好桩孔或指已经装配好柱模板和梁模板。

用法: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浇水,拼音jiāo shuǐ ,浇水是直接用水将盆土或花圃浇透,多对速生花卉或过干土壤采用,一般不淋植株和叶片,如果淋湿叶片,植物可能会被晒死。

用法:之后的几天我都来浇水,可是西红柿就愿意躲在地里。

浸灌,拼音jìn guàn,意思是灌溉。

出处: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岁五六月收获之时,则江水大涨,骤至丈许,决堤漫陂,顷刻浸灌。”

请问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平行两条水道的意义何在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了解其意义所在,首先得说一说淮河入海水道与大运河交汇点上的那座“河道立交”。

淮河入海水道是本世纪新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洪泽湖,东至滨海的扁担港入海,河道宽达750米,主要用于淮河的泄洪。

这条水道在与京杭大运河相交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河道立交工程,其上部为京杭大运河航槽,横跨在淮河入海水道之上,两者立体交叉,河水互不交流。这是现今为止亚洲最大的一座水路(河道)的立交工程。

位于淮安区城南的淮河入海水道与大运河交汇处的河道立交工程

在立交工程处大运河东西两岸,各建有一座高31.9米、7层塔式仿古式桥头堡,两堡之间用悬索连接成为一座铁索桥,犹如彩练当空,将现代工程与淮安古运河融为一体,非常壮观,且人们可以在桥上和塔上游览观光,成为淮安水利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观。

河道立交工程的悬索桥和塔式桥头堡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大费周章消耗人力物力建设河道立交工程的意义何在?

其实,建设河道立交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由于受废黄河的影响,运河在这一带地势较高,如果两条水道直接交汇,将会出现下述两种情况。

其一,如果淮河入海水道河床设计的比大运河低,非行洪期则会降低运河水位,干扰大运河的航运,而行洪期则洪水进入运河不仅影响航运,也会对运河造成破坏;

其二,如果迁就运河较高的河床高度,较高的河床则带来入海水道泄洪能力的降低,也就失去了开挖这条水道的本来意义。

与之紧邻并平行的苏北灌溉总渠恰好与之形成了最强烈的对比,同样起自洪泽湖直达黄海的苏北灌溉总渠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考虑到与运河的交会,设计的出湖河道较高,也因此发现,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时其泄洪能力偏低。

正是为了弥补这样的不足,才有了在其北不远处新建成的淮河入海水道,并且通过水道立交的设计和建设成功地解决了上述矛盾,这就是在苏北灌溉总渠建成50年之后再次建设淮河入海水道的重要意义。

淮河入海水道与大运河紧邻且平行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河道立交这样的水利工程并非现代人的发明,而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杰作,巧合的是,在这座河道立交北侧约两百五十米的地方,淮安在明代就已经有了一座这样的立交工程,叫做伏龙洞

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志和山阳(淮安区旧称)县志均对“伏龙洞”这一特别的水利工程有所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为了解决清江浦段里运河淤塞的问题另开了一条新运河,定名为永济河,筑了东西河堤之后,使运河以西高产良田变成了一片洼地,积水无法排出,因而常年受涝失收。为解决这个问题,山阳知县孙肇兴提出了穿槽河(运河)底导水至运河东的设想,并集资选购上好木材,做了一个高三尺宽四尺长三十五丈的木制水槽,趁清淤挑修运河的机会,将其深埋在运河之底,盖上条石,上再覆土。简单地说,就是在运河河床之下又建了涵洞,从而将河西之积水导至运东,下涧河排出,于是河西复为良田。有了这一工程,大运河之水照常南北流动,与其河床下东西向的泄洪之水互无干扰。

伏龙洞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人在水利工程上的智慧,现代的淮河入海水道淮安工程与其在创意和设计上一脉相承,只不过因科技发展和材料所限,伏龙洞在形式和规模上难与现代工程完全相比。

介绍到这儿,我特别想说的是,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无论是一般性介绍还是专业性文章均将这一工程称为“水立交”,我觉得太过随意,很不贴切,也非常不科学,不严谨,一个“上”字很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被理解成在水上架设的公路立交桥

几乎所有的介绍性文章均称为“水上立交”

这才是水上立交

如何准确地表达这一工程的特点和特色呢?

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其中,立交桥必不可少,可以让两条交叉的道路互不干扰,畅通无阻。这就叫做道路立交,而水路之间(两条交叉的河流)是一种“水路的立交”,是水立交,而不是水立交。当然,从术语的规范性角度,称之为“水道立交”或者“河道立交”,才既准确、贴切,也更为科学和严谨,也才可与陆地上的道路立交相对应。

央视新闻截图

上图是此文发出后才看到的央视新闻,真不知道这水上立交的“上”字何来?明明是“水的立交”。@央视新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告侵必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