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历史上,三国“单刀赴会”的主角到底是谁有哪些史料记载)

本文目录

  • 历史上,三国“单刀赴会”的主角到底是谁有哪些史料记载
  • 单刀赴会的主要人物是谁
  • 单刀赴会主角并非关羽而是鲁肃,鲁肃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还是鲁肃
  • 历史上,关羽单刀赴会鲁肃真有其事吗

历史上,三国“单刀赴会”的主角到底是谁有哪些史料记载

《三国演义》第66回说了“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这故事是罗贯中编的,其框架应该是取材于“鸿门宴”故事。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也应该耳熟能详,大致内容是:项羽请刘邦赴宴,准备在宴会上杀害刘邦,结果项羽一时心软,没有动手,之后刘邦托词上厕所而逃之夭夭。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罗贯中按照“鸿门宴”故事来写,塑造出关羽知难而上,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内容大致是说:

鲁肃为了讨回荆州,和吕蒙、甘宁合谋,以邀请关羽赴宴为由,欲在宴会之中拿下关羽,以此要挟。

不料,关羽将计就计,带着周仓和八九个关西大汉亲自赴宴,然后在宴会之上装醉亲近,把鲁肃挟持而出,随后从容登船告辞。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是按照演义故事编写】

有答主说拿出《鲁肃传》中“但请将军单刀俱会”的内容,认为鲁肃是“单刀赴会”的主角,这就是不懂装懂了。

《鲁肃传》原文如下:

(鲁)肃住益阳,与(关)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原文重点是: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如果大家分得清主语、宾语的话,也可以看得出来:主语是鲁肃,宾语是关羽,这段话的意思是“鲁肃请关羽单刀赴会”。

是的,按照陈寿写《鲁肃传》的内容,其单刀赴会的主角还是关羽,并非是鲁肃。

包括易中天在《品三国》中也是如此记载:

战争之前,鲁肃和关羽有一次会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但是要讲清楚,单刀赴会的是所有人,就是当时约定所有来参加谈判的人都只能带一把刀,鲁肃也是单刀。

就事论事谈一下双方会面细节

首先,双方会面的规则是符合当时惯例的:两军相隔一百步以上(安全距离),双方主帅在中间地带见面。

在历史上,关羽是武将,且颇有勇名;鲁肃也不是《演义》中塑造的儒将形象,他在《吴书》中有“击剑骑射”的记载,他的射术也很厉害,当然武勇肯定是比不过关羽了。

其次,这次会面是谈崩了的,鲁肃和关羽也没有就此动手,当场打起来。

【新三国电视剧中编剧弄巧成拙,编造出关羽和周仓两人前往,让大家对“单刀赴会”的误会加深】

《吴书》上还说,见面之前,有吴军将领劝鲁肃提防关羽,担心关羽会在会谈时动手,鲁肃表示不怕。由此可见,陈寿和韦昭各自写这同一段故事,都在刻意拔高自己人的形象。

所以简单来说,历史真相是:鲁肃和关羽在双方阵前做了一次简短的会谈。仅此而已。

读书不求甚解的人看到《鲁肃传》中的“单刀俱会”,就误以为鲁肃是“单刀俱会”主角,这就是闹笑话了。

后话

如果“阵前会谈”等同于“单刀赴会”,那么韩遂和樊稠,韩遂和曹操也有类似记载,是不是韩遂也是单刀赴会的英雄呢?

恐怕喜欢“望文生义”的好事之徒,也不会同意这个观点吧?

  • 兴平元年(194年),长平观之战,韩遂败北,樊稠追击,韩遂就邀请樊稠在阵前相见,然后两人谈得很开心,还互相拥抱,韩遂的意思是:大家都是老乡,以后的事还不可知,没有必要不给老乡一条活路。最后樊稠放弃追击。

  • 建安十六年(211年),韩遂、马超作乱关中,曹操率军讨伐,韩遂和曹操各自带了一些人在阵前相谈,双方没有谈拢,然后开打。当时马超也在场,准备动手抓曹操,看到许褚在旁边,才没有敢动。

【老版《三国演义》中,韩遂告诉马超,许褚勇猛过人。】


有一说一,不偏不倚,感谢关注!

单刀赴会的主要人物是谁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

江东吴国鲁肃欲杀关云长,夺会荆州,故在江边亭内摆下“鸿门宴”,亭外设下刀斧手,掷杯为号,群起杀之。关云长明知是计,却仅带周仓一人替关云长拿刀,孤舟渡江前来赴宴。

席间,关云长故意骂走周仓,使其先到江边准备,后手拿青龙偃月刀,假借酒意手牵鲁肃,使其送自己去江边,东吴众人因顾及鲁肃安全,不敢妄动。只好眼看关云长安全离去,留下千古佳话。

单刀赴会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扩展资料:

单刀赴会的背景:

诸葛亮用计夺取荆州,向孙权承诺,刘备如果夺取了益州,就归还荆州给孙权。而今刘备夺取了益州,关羽镇守荆州。孙权听刘备得了益州后,想向刘备索要荆州。于是派遣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假装孙权威胁诸葛瑾一家老小。

单刀赴会主角并非关羽而是鲁肃,鲁肃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单刀赴会的主角究竟是谁,这得从历史记载中找答案。正确答案是关羽。

据《三国志·鲁肃传》载:“肃住益阳与关侯相拒,肃邀侯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关将军单刀俱会”。当时孙权为了向刘备讨还荆州,派鲁肃甘宁率部进驻益阳。与此同时,关云长奉命南下拒吴,在益阳与吴军相遇,隔江对峙。

蜀军驻江北,吴军驻守江南。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会址,就设于龟台山腰的临江亭,至今旧亭尚存。关云长下船上坡赴会的碧津渡口,至今还是益阳一个著名的轮渡码头。

当时是,吴蜀两军隔江对峙,鲁肃在益阳临江亭设下鸿门宴,邀请关羽前来商谈还荆州之事。

关羽应鲁肃之约赴会,鲁肃也是一个人带刀接待。从主客关系上,鲁肃是主关羽是客,但故事的主角显然是关羽。

席间关羽只喝酒不谈荆州之事,酒后又携手鲁肃下亭上船,东吴伏兵不敢贸然下手,关羽遂乘一叶扁舟安全回到荆州。

单刀赴会之后,刘备意识到吴蜀对立的严重性,也看到了鲁肃维护联盟关的诚意,遂割湘水以东三郡予吴,吴蜀联盟得以维护。

这段正史记载的故事,主要表现关羽的大智大勇,威镇江东。单刀赴会设局者是鲁肃,但主角是关羽。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还是鲁肃

单刀赴会三国志记载是鲁肃讨要荆州,鲁肃并非演义写的那样,特别在草船借箭这一节,为了衬托诸葛亮,把地位比周愉还高的大夫鲁肃描写成胆小怕死,连酒杯都端不稳的弱智,而历史上的鲁肃文武全才,为孙权做了东吴版的《隆中对》不过没有刘备,而是刘表三家抢天下,鲁肃东吴重臣深得孙权敬重,到演义已移花接木变成关羽了,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都是罗作者给关羽脸上贴金,虚构的,应还历史本来面目。

历史上,关羽单刀赴会鲁肃真有其事吗

关云长单刀赴会,曾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的桥段,大致就是鲁肃为了要回刘备赖着不还的荆州,约荆州守将关羽去赴宴,探讨荆州的归属问题,暗中埋伏了刀斧手,准备一言不合就动手,结果被关二爷豪气冲天,单刀赴会,又略施小计,安全脱身,体现了关羽的智勇双全。这一经典情节被编进很多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

近些年随着三国翻案风的兴起,蜀汉的君臣被黑了又黑,而魏、吴两国则是洗白了又捧上天,于是有人提出了真实历史上,实际上是鲁肃单刀赴会,将鲁肃的形象拔高,将关羽的形象贬低,单么历史上的单刀会究竟如何?我们还是从史书中寻找答案吧。

“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这段历史的大背景是,刘备已经占据了益州,而从孙权处借来的荆州却迟迟不肯归还,当时关羽驻守荆州,与鲁肃对峙,双方经常有些摩擦,都是鲁肃尽力克制安抚,才没有擦枪走火。后来孙权退而求其次,不要整个荆州了,打了个折扣,只要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但刘备继续耍无赖不给,于是孙权一怒之下派吕蒙进兵,准备武力夺取,而刘备知道了也从益州来到了公安,派遣关羽全力守卫三郡,双方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鲁肃来到益阳,和关羽对峙,但双方还是在尽力克制,尤其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鲁肃,明白蜀吴相争只会让曹魏得利,于是最后再次为了和平努力一把,邀请关羽阵前会面。注意看原文,“肃邀羽相见”,所以实际上应该算关羽赴会。不过双方实际上是在一块中立的旷野上会面的“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各自的兵马都在百步之外,不存在谁埋伏谁的问题,而双方的高级别将领都参与了会面,各自拿着一把刀,所以说场面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哪一方受到的威胁更大。

而现在有的蜀黑非要说是鲁肃又是冒险赴会,之后又是大义凛然的指责关羽,最终让刘备割地求和,这就属于断章取义,或者有意为之了。鲁肃传上写的明明白白,是鲁肃邀请关羽在中立场地见面,双方参会人员相等,武器一样,不存在谁的形象更正面高大。而后面鲁肃斥责关羽以及蜀汉集团背信弃义,也并没有让关羽有所改变,关羽当场的回答是“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意思是国家大事自有君王做主,他只是一员将领,主公下达命令他只负责执行。而后面“备遂割湘水为界”,刘备也不是因为鲁肃的一番指责,而是曹操这时候进兵汉中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只能对东吴割地求和。

以上,就是历史上单刀会的前因后果,不吹也不黑,只从史书中还原真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