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杜甫的哪些詩歌為什麼?杜甫的诗10首!快

本文目录

  • 你最喜歡杜甫的哪些詩歌為什麼
  • 杜甫的诗10首!快
  • 杜甫一生留下1424首诗,被称为“诗史”,如何总结诗的思想内容
  • 为何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你最喜歡杜甫的哪些詩歌為什麼

杜甫是诗圣,他写的诗最多而且内容丰富诗律工整,他的许多诗都令人喜欢,赞不绝口。难以说那一首最好,因为好诗太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他穷困潦倒时仍心中掛念着天下劳苦大众。

杜甫的诗10首!快

杜甫的诗10首: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扩展资料: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一生留下1424首诗,被称为“诗史”,如何总结诗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有写景、写事、砭时的。他的诗之所以称“诗史”并不是因为其作品多,而是因为他的诗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发展历程,他的诗能够反映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重大转折。

但是要对诗的思想内容进行总结就需分类、分期。

1、学习游历:写景明志,直抒胸臆。

《望岳》为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前部分一直写景,让人陷入美景陶醉,但是到最后就是写景抒志,展现了自己它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政治抱负。(那时候年轻哪)

2、困守长安:关注现实的诗风转折。写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已经初步鲜明。

《兵车行》为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因为这一时期诗人长时间在长安,眼界开阔,所见所闻已经非昔日可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对政治有了自己的看法,思想更深刻。

3、安史之乱。诗人政治成熟期,是诗人的现实主义升华至爱国情怀的时期。以乐景抒哀情。

《春望》为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还有“三吏”“三别”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漂泊辗转:先于成都、夔州、后至湖北湖南。

(1)多在农村,更接地气。就有了喜百姓之所喜的心迹。

《春夜喜雨》为例:(居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晚年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人生活在乡村,和农民来往较多,他的诗也带有农村生活气息。

(2)辗转夔州,病倒。此时此景况下,他的诗也就有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悲凉意味。

《登高》为例:(居夔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为民疾呼的、具有讽刺意味的风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从同情百姓到喜百姓之所喜再到为民疾呼。反映出了杜甫的诗风变化和个人思想的升华。

❤️最后,杜甫的诗也有很多单纯写景的,名篇名句也不少。比如《绝句》:窗寒西岭千秋雪;《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等,至今品来仍是经典。

以上浅薄体会,不足请斧正。

为何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它涉及诗歌的内结构和外结构,涉及内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