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忠不孝不义是哪种人(如何对待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

本文目录

  • 如何对待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
  • 什么人最难交
  • “…是为不忠,…是为不孝,…是为不仁,…是为不义”,这个句式是谁最先提及的有何史料记载
  • 这个世界最恐怖的事是什么
  • 如果一起共事的人不忠、不义、不孝,你会容忍他(她)的哪一方面
  •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还能成为主角

如何对待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

回答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寺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一群小和尚。小和尚们每天都要诵经、修习、干活。

有一天,其中一个小和尚给师傅打完饭准备送过去时。不巧被经过厨房的一位师兄瞥见他正用手去抓一口钵上面的饭送进嘴里。师兄没有立即冲进去训斥小师弟,而是径直跑到师傅那,把这事禀告给了老和尚。老和尚听了微笑不语,师兄就在旁边守着。

等小和尚送过来时,一旁的师兄用非常不满鄙夷的眼神盯着他。他把饭送到师傅面前,像往常一样对师傅敬奉道:师傅,用斋了。说完,低下头默默无语,等待师傅发话。老和尚还是一如既往微笑目视,点点头,准备用饭了。老和尚看到钵上面的饭确实如大徒弟所说,有被抓过的缺口痕迹。

老和尚摇了摇头,长嘘一口,准备动筷子。这时,小和尚突然抬起头来,他支唔着向老和尚说道:“师傅,刚才端饭时,我看到您饭上面混了一块蟑螂羽,我怕您看到责备我,于是我把那块混合着蟑螂羽的米饭送进嘴里吃了,丢了可惜,师傅,请责罚我吧!”

老和尚念了句阿弥陀佛,笑言道“徒儿心存敬畏,不浪费一米一粥,师傅怎会责罚责备你呢?”一旁的师兄听了顿时也恍然领悟,明白眼睛看到的未必是你真实所想的!

如何对待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这个问题有些宽泛,毕竟现如今生活中这类人很少很少,很难遇到。其实,我还是那句话,做好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一类人,不善之人必有人收,人若不收天也会收,遇到这种人远离即可,只要其骨子不害人,我们以平常心对待亦可!

什么人最难交

无知愚蠢的人,最难打交道。

不信你试试。他们既不不会尊重你,也不会给你有所帮助。既不会感恩,也不会说话。既不会理解你,也不会同情你。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有些人还掘强,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口无遮拦。。。

最好离他们越远越好!

“…是为不忠,…是为不孝,…是为不仁,…是为不义”,这个句式是谁最先提及的有何史料记载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为儒家中心思想,忠孝仁义更是被历朝历代大加推崇,忠,对国家忠心耿耿,对民族不离不弃,对君主忠心不二,孝,敬重祖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仁,孔子认为的核心思想,大爱于人,甚至可以杀身成仁,义,正义,道义,每个人在大事大非面前都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要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原出处,请恕鄙人才疏学浅,也翻查了一些资料,没有找到统一的概论,这个的难度是相当的大,我也希望有高人能让我可以解惑,这个可以泛指任何一个人,历史上的政敌之间,敌对的国家之间,都可以用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来抨击对手,汉朝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汉律也已维护统治阶级的权益,三纲五常为基准来约束人民,其中也包含对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处罚,从汉朝开始法律儒家化,隋朝《开皇律》中十大恶,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可以说自汉朝以来历朝历代,就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等违背儒家思想的行为,上升到法律高度。

这个世界最恐怖的事是什么

到一定年纪,你突然发现你是个木偶而已,有思想的木偶,你只是一个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一个过程而已,而你即使明明白白,却无人相信你,还必须按照流程走下去。这是事实。

如果一起共事的人不忠、不义、不孝,你会容忍他(她)的哪一方面

如果一个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她)已经是没有一点作人底线了!

不过是披着一张人皮而已!

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

他她已经没有思想和灵魂,所以不会感恩,不会忠诚。

没有人格和自尊,所以也不懂得礼义廉耻!

剩下的只有自私自利的满足自己肉体的欲望。他她费尽心机,挖空心思的只是服务肉体的需求,和动物没有区别!

因为一个真正的人,活在世上有很多追求和责任,肉体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级的。真正追求的、希望的、梦想的是精神上的,道德上,知识上,智慧上的,乃至灵魂上的最大化的求知、求是、求真!更高级的、更强大的、更美善的满足和向往!

在人类追求和进步的过程中,在一切的认知上,肯定有高级、低级之分 !

但是,一个真正的人,灵魂深处会自然而然促使我们追求灵魂深处的需要,追求精神境界的丰足!

在这一路追求的过程中,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是人类最初级的、也是最基本的底线和特征!

如果一个人连这些都没有了,他(她)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肉体不择手段、不顾廉耻而巧取豪夺、钻营投机!不走正道的掳掠一切反复的背叛和撒谎却还不以为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因为他她根本不懂何为耻辱和荣耀?

更不懂何为气节和尊严!

哎!可悲啊,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代,涌出了多少这样嘴脸的男女!?

然而,多是吃了这些人的亏以后,人们才有警觉,有时悔恨不已!

既然知道了这些人的真面目,未成年人可以试着去教育和引领,给她们改正和成长的机会。

如果是成年人,你以为他的本性能移吗?

谁还会跟这样的人交往在一起呢?!?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还能成为主角

张小敬绝非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为曾经的战友,怒发冲冠,连屠数十人,于法不容,但细究缘由,却是有情可原。两百多人的第八团,为大唐的尊严和荣耀,浴血奋战,战至最后仅余八人,这种感情,早已超越了兄弟之情!老闻惨遭毒手,身为不良帅的张小敬其心情可想而知!原以为自己可以守护好老闻一家,奈何在强权面前,老闻得死、自己的身份都变得毫无尊严。自然是走向极端了。

为长安的百姓,明知即便破案也难逃一死,毅然决然的冲杀。面对各种各样的栽赃、构陷、严刑,依然保持初心,矢志守护百姓。

就如同剧中所述,张小敬是个好人!

朴素的阶级感情,让他嫉恶如仇,心向百姓,一生都在践行守护二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