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的由来(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是如何来的)

本文目录

  • 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是如何来的
  • “猴年马月”最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们会说猴年马月如何如何
  • 夏天为何会称之为夏天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 中国各省的简称及由来是什么
  • 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 七夕是怎样由来的
  • 历史上的望夫石其实大有来头,有关它的故事您了解多少

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是如何来的

朱元璋在抗元时期所设的检校组织是锦衣卫的前身,这个组织的任务是专门负责打探和启奏京内所有衙门官员的违纪的事以及民间传闻。

1368年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设立拱卫司作为皇帝的侍从军事机构,检校组织的工作由拱卫司某部负责。

后来拱卫司经过拱卫指挥使司-亲军都尉府-仪鸾司的演变,朱元璋于1382年春天,废掉了仪鸾司,改设锦衣卫。

指挥使是锦衣卫的首领,此职一般由皇帝的心腹武将担任,太监当的较少,“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是指挥使的职责,锦衣卫还负责掌管侍卫、排列仪仗和跟随皇帝出巡,锦衣卫的官校大多由民间挑选出的强壮勇武、没有前科的百姓来充当,锦衣卫的官职准许世代承袭,锦衣卫最突出的特征是穿的官服为金黄色,寓意为权力很高,这种官服叫“飞鱼服”,锦衣卫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人随身佩带着绣春刀。

作为明朝建立初期的皇帝,对皇权维护的欲望强烈,因此造成锦衣卫的“巡察缉拿”的职能被无限扩大,由亍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传统司法机构调配起来不很方便,于是皇帝赋予了锦衣卫更多、更大的功能和权力,锦衣卫可以设置自己的监狱,无需经过普通的司法程序便能辑捕、审讯和处理决断。“执掌廷杖”是锦衣卫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廷杖不仅是对官吏肉体上的伤害,更是对心灵的一种摧残。

锦衣卫与此后的东厂、西厂一起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朝特务统治机构。

谢谢阅读

“猴年马月”最初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们会说猴年马月如何如何

猴年马月,从字面上理解为: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猴和马都是敏捷的动物,善于奔跑。把它们嵌在时间的字面上,意思就是时间过的太快,难以望及。

其实,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猴年马月与其他什么猪年狗月一样的循环,都是十二年一次,根据干支历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例如2016年(农历为丙申年)正好是猴年,6月5日开始直至7月7日(芒种节气至小暑节气)是甲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28年(农历为戊申年)5月24日(端午节前四天)至6月22日(夏至后一日)的戊午月。值得一提的是,2028年农历戊申年恰逢有闰五月,也就是说2028年过完了猴年马月之后,还接着过一个猴年闰马月,从6月23日(夏至后二日)至7月21日(大暑前一日)的戊闰午月。

生活中,因“猴”与“何”、“马”与“嘛”谐音,猴年马月逐渐引申为不可确定的时间和未来的光景,形容一个人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时,也总是用猴年马月来比喻。至于具体出处,专家也没有统一说法。

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愿君办事时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千万不要被别人说:猴年马月才能完成。

夏天为何会称之为夏天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谢谢楼主邀请,很荣幸。在我国古代认识了冷热交替、往复循环的年以后,古人在劳动生产中又对年进行了细分,一分为二(上半年、下半年),二又公为四,产生了四季。现在的四季古人称之为四时。早期的划分是人为的。叫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春、夏、秋、冬在世界普遍使用。在一年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英语为Summer,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于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中的夏季要晚25天左右。古人一般把农历四、五、六三个月算做夏季,今人把公历6、7、8三个月当夏季。西方人把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是平均22℃以上为夏天。在南半球,一般公历12、1、2三个月被定为夏季。

中国各省的简称及由来是什么

中国各省简称及由来:

1、北京

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辽国称燕京。金国改称京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

2、天津

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

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重庆

重庆,古名称巴。隋改为渝州,不久废,唐复置。北宋改为恭州。南宋孝宗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为恭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

5、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简称吉。

6、辽宁省

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7、 河北省

相对于黄河为北。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因古代属冀州地区(大禹治水时,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

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西。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10、山东省

相对于太行山为东。明朝设置山东省,春秋时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

11、湖南省

相对于洞庭湖为南。由于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12、湖北省

相对于洞庭湖为北。清朝时省会武昌属鄂州管辖,所以简称鄂。

13、浙江省

境内的浙江盘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简称浙。

14、江西省

唐朝为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清朝时改为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赣。

15、陕西省

是指现在的河南省陕县西南陕陌以西的地区称陕西。简称陕。古代时是秦国领土,又简称秦。

16、安徽省

以清朝时的安庆府(今安庆)和徽州府(今歙县)的头一字组成。因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简称皖。

17、江苏省

是以清朝时的江宁府(今南京市)和苏州府(今苏州市)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苏。

18、甘肃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长掖),肃州(今酒泉)的头一个字组成,简称甘。境内的六盘山又叫陇山,故又简称陇。

19、贵州省

明朝设置贵州省。简称贵。因古代属黔中郡,所以简称黔。

20、四川省

唐朝初年现在的四川省剑阁以南设东川,西川。这里的川,是平川广野的意思。宋代分设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元朝设四川省,简称川。三国时是蜀国领土,所以简称蜀。

21、云南省

因在云岭以南而得名。相传汉武帝时有人在白崖看见彩云,派人追彩云到这里,因为设立的县在彩云的边,所以叫云南,简称云。因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国,故又简称滇。

22、广东省

五代时叫广东。明朝设广东省,因为古是百越(粤)地区,所以简称粤。

23 、福建省

古代设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个州,取前两个州的头一个字就是福建。明朝设福建省,因是闽族人居住地区,所以简称闽。

24、台湾省

古代台湾称「夷州」或「流求」,又称「东番」、「北港」、「大员」、「大湾」,后来又改为「台湾」,清光绪年间建立台湾省,简称台。

25、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简称青。

26、黑龙江省

由黑龙江而得名。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简称黑。

27、海南省

简称琼。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原为广东省海南黎族自治州。1984年改为海南行政区。1988年设立海南省。因海南岛而得名。因唐、宋时置琼州,明、清置琼州府,故简称“琼”。

28、宁夏回族自治区

这里原为古代西夏地区。取夏地安宁的意思,因此叫宁夏。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29、广西壮族自治区

明朝初年建广西省,1958年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30、西藏自治区

元朝、明朝称西藏地区为乌斯藏,「乌斯」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为它在中国西部,称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古代称西域,公元前一世纪起,成为汉王朝的一部分,因为是新开辟的疆土,习惯上称新疆。清光绪年间设置新疆省,解放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

32、内蒙古自治区

是蒙古族聚居地区,清朝时,为区别外蒙古,习惯上称为内蒙古。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所有简称中最长的一个。

33、香港

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关。那时,香港这座小岛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因为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们称为“香港”。

34 、澳门

一说澳门半岛有南台、北台(即今日西望洋山,东望洋山),两山相对如门;一说澳门半 岛之南有(乙加水)仔岛、路环岛与大、小横琴岛四山分立,成十字形,曰十字门,亦称澳门

阴历、阳历的由来是什么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西历”。我国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叫做“新历”。

“公历”原为公元前46年罗儒略.恺撒始创,故此又称“儒略历”。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历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儒略历”加以修订,从而成为今日之“公历”,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通用,我国也自民国元年开始采用此历。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年之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旧历”,也称为“农历”。

“太阴历”历史上共有四种: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现行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商建丑,即以现行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建寅,即是现行的阴历,以寅月第一日为正月初一。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为“夏历”。

相传,我国古代太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挠作甲子,太昊氏设正历,颛顼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润月定四时成岁,与近世推算回归年略等。夏后氏颁夏时,从而为我国正朔之唯一标准。

“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即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其特点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与朔望月相接近(一个朔望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便于计算,故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计。逢单的月份为大月30天,逢双的月份为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共计365天。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位,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与四季寒暑也无关。

由于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故此逐渐被淘汰。至于当今仍有少数伊斯兰国家仍然沿袭这种历法,多与宗教原因有关。

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是民国之前采用之历,故也称“旧历”,因我国在夏朝时就用了这种历法,所以又称为“夏历”,此种称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70年以后才更名为“农历”。“阴阳历”虽然与“阴历”都以朔望月为历月依据,但阴阳历多设置了闰月及二十四个节气的办法,从而使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无疑比“阴历”更优越。

由于民间由来已久的习惯称法,人们往往把“阴历”与“阴阳历”混为一淡,当今人们所习惯称的所谓“阴历”,实际上是指“阴阳历”,也就是指“夏历”或“农历”。

七夕是怎样由来的

七夕節的歷史起源主要由南朝、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引汉朝应劭《风俗通》亦略述此传说。

后以“牛郎织女”比喻两地相隔的恩爱夫妻或情侣。

明朝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 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

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之孙女,长年织造之云锦,自嫁河西之牛郎,就不再织锦。天帝其责令两人之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之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也。相会时,喜鹊为牛郎织女搭之桥,谓之鹊桥。

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蕓《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

历史上的望夫石其实大有来头,有关它的故事您了解多少

最早的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好多年都没有回过家,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探望家人。他的妻子因为思念丈夫心切,常常登上山顶远眺大禹治水的方向,久而久之,她的形象就化作了山间一块眺望远方的人形巨石。

还有三国时期曹丕的文献记载,南朝宋刘义庆也有记载,在武昌的北山有望夫石,样子像一个站着远眺的人。传说从前有一个贞烈的女子,因为她的丈夫去遥远的边关服役,她带着幼小的儿子在这座山上给丈夫设酒践行送别了丈夫,她站在山头久久眺望着远去的丈夫,等待着丈夫的归来,她的形象就化作了石头。

也有的地方传说是孟姜女望夫所化的石人形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