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擅长胡说八道、逢场作戏但人气很高的小人,该如何与这种人相处?什么是“辞让之心”

本文目录

  • 身边有擅长胡说八道、逢场作戏但人气很高的小人,该如何与这种人相处
  • 什么是“辞让之心”

身边有擅长胡说八道、逢场作戏但人气很高的小人,该如何与这种人相处

说到底,这是一个相处之道问题,没有谁会有准确的模板答案,也没有谁能说清楚道明白,不过是端看每个人自己的悟性罢了。不过人分君子小人,与君子同行,欣然而往,可深交,可随性。与小人相交需谨慎,毕竟小人如毒蛇啊!我们与小人谋事一定要谨慎。那么如何和小人相处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自称鬼谷子的学者,就为我们总结了三句话,谨记这三句话,不仅可以知道如何相处,还能让我们转祸为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第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果不小心把小人得罪了,那么恭喜你,可一定得谨慎了,小人最愿意的一种暗算方式就是偷偷给你下绊子,悄无声息的让你倒霉。所以啊,要想牵制小人,就要比他更甚,只有这样,才能牵制住他。就如纪晓岚和和珅过招,就要走一步看三步,把和珅的诡计看破然后想出有效之策,每一次都让和珅吃哑巴亏还无可奈何,担心自己的小动作被告发。打蛇就要打七寸。只有比小人更小人,才能让真小人忌惮。然后说不定我们就会有福气将至。

第二,距离忽远忽近

和小人相处,一定要记住把握距离,不能太好也不能爱搭不理。小人的心眼是很小的,如果你对他态度不友好,一定会记住你,并让你为此付出代价。但也不能太好,小人是喜欢蹬鼻子上脸的,对他好了吧,反倒会被当作是理所应当,然后用着更顺手。和小人共事就要以礼相待,就是表面上尊重他们,给够他们面子,让他们有了面子,行事多方便。就像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张英的家属和其邻居有了土地冲突,休书一封书信张英以权谋私,摆平他的邻居。张英却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七尺又何妨。家人被说服后让了三尺巷,邻居见了便同样让了三尺,六尺巷便这样久经传颂。处事的时候大度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三,不要和小人讲道理

道理对于小人来说,只会招烦,也许还会惹来麻烦,惹祸上身。对与小人来说,自身利益是最优先考虑的,一切与自己利益冲突的人或事都必须除之。所以不要和小人讲道理,不妨让他点利,满足了小人的私欲,给自己和别人都行个方便。就如古代宦官佞臣,奸诈之人都是这样小肚鸡肠,而忠君爱国的耿直之人都是君子。但是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尊严,善良之心不是对谁都有必要,有的人会当成理所应当。也不能一点便宜都不占,这样会让自己边缘化,透明化。一定要学会变通,学会做事。

以上就是我们应该如何与小人相处的三种方法。谨记这三句话,让我们不光学会怎样与小人相处,并且还能转祸为福!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什么是“辞让之心”

辞让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孟子曰: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段话是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之心来推导的他“仁政”理想。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如果没有不忍之心,那就是不人了。而“不忍之心”包含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四心。而辞让之心则是礼之端也。

那么什么是辞让之心呢?

我们看礼的定义: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辞让之心它有几个层面意思。

首先辞让之心是敬人之心。只有心怀敬意,方可行礼之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心怀敬意,无论是对父母、老师、同事、朋友、或是匆匆而过的路人,都应满怀敬意,就像饱满的稻穗的充满谦卑。

其次,辞让之心是退让之心。充满敬人之心的我们,在许多事情上会表现出谦让,退让。如我们见人时主动问好;乘车时,不争先恐后,有序排队;与他人到意见相左时,能心平气和,等等的退让他人行为。

最后辞让之心还是取舍之心。意思说,我们对于我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应欣然接受。而对于一些不好的事物,那要坚定的说“不”。如一些我们不应得的利益,那我们必须坚守本心,要坚定拒绝;对一些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或者个人,要坚绝抵制。

总而言之,辞让之心是谦和恭敬而又爱憎分明,绝不是无原则的一味的迁就退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