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什么箭射抗后金大将满桂,目的是什么?金华和义乌是同一个城市吗

本文目录

  • 袁崇焕为什么箭射抗后金大将满桂,目的是什么
  • 金华和义乌是同一个城市吗
  • 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句

袁崇焕为什么箭射抗后金大将满桂,目的是什么

谢谢朋友邀请!

先介绍一下满桂。

满桂是蒙古人,精于骑射,一直在明军中效力,战场上异常勇武,多次杀敌立功,但官阶却一直比较低微,以后慢慢升为游击、参将。后来受到孙承宗的器重和信任,升为副总兵官。

满桂是一员典型的武将,性格粗鲁,忠勇绝纶,不好声色,最难得的是一直与士卒同甘共苦。

天启三年九月,孙承宗派袁崇焕和大将满桂修筑宁远城。天启六年正月的宁远保卫战,满桂是守城的主力,宁远大捷之后,满桂进为总兵官。

但袁崇焕并不喜欢满桂,认为他“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担心他破坏边事。最后朝廷改派满桂镇守山海关,明熹宗还赐给他尚方剑。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重用袁崇焕。满桂与王之臣关系亲密,王之臣免官,满桂也受到了连累,被派往大同担任总兵官。崇祯皇帝又收回王之臣、满桂二人的尚方剑,专赐袁崇焕,以确立专权。

回到问题本身。

袁崇焕箭射满桂这种说法来自于《明季北略》,其中有一条“袁崇焕通敌射满桂”。

崇祯二年秋天,皇太极率军从龙井关、大安口突破明军防线,围攻遵化,一路奔向北京。袁崇焕率领祖大寿、何可刚等人,从山海关入援北京。各地明军也积极入卫,其中最先到达的是大同总兵官满桂率领的五千人马。

皇太极一路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和关宁军队尾随皇太极,抵达左安门,随后,在北京城下展开一场混战。

《明季北略》记载,清军攻打北京南城,袁崇焕避而不战,只有满桂率领五千人,每天坚持与清军二十战,“清兵益盛,滿桂不支而走,经袁营,竟不出救。俄滿桂中流矢五,三中体,二中甲,拔视,乃袁兵字号。滿桂初疑清将反间,伪为袁号耳。及敌骑稍远,细审,果为袁兵所射,大惊,入奏。”

我认为,《明季北略》的记载,只是一面之词,并不可信。

第一,袁崇焕率领九千轻骑,在北京城下依城而战,并没有“避而不战”。当时,袁崇焕在北京城东面的广渠门外,而宣府总兵侯世禄和大同总兵满桂驻扎在北京北面的德胜门外。皇太极率领八旗军右翼进攻德胜门,莽古尔泰率领左翼进攻广渠门。在袁崇焕这里遇到了真正的对抗,当时的战斗相当残酷,细节这里就不说了。

第二,记载中说,满桂身中五箭,其中三箭射中身体,两箭射中铠甲,而且箭上带着袁崇焕的字号。

假设这些记录是真实的,也不能断定是袁崇焕的士兵箭射满桂。弓箭这种武器有一个特殊性,就是箭矢可以反复使用。明军射向八旗军的箭矢,八旗军完全可以拣起来,再射回去。三国时代,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道理就在这里。

金华和义乌是同一个城市吗

不是同一个城市:首先,义乌(古称乌伤)比金华(古称婺州)早600年历史,金华是从义乌析出并被义乌管辖过。义乌是老子,金华是儿子。其次,距离遥远。两市主城区相距100多里;两地的心理距离更是十万八千里。语言、民情、风俗习惯相差巨大。义乌人不认同自己是金华人,以前不是,现在和将来也不会是,最多把金华当作是邻居。再次,定位不同。义乌是浙中地理经济文化交通等中心,金华仅是行政中心。金华是浙江唯一经济不如下面县级市(义乌)的弱地级市,包括房价、消费等。最后,两地的风格完全不同。义乌适合创业,开放包容,锐意进取,人民吃苦耐劳,奋斗不息,发展潜力和活力巨大,外来人口多,是快节奏成长型城市。而金华保守,安逸度日,人们贪图享乐,发展缓慢,休闲宜居慢节奏养老型城市。总之,站在义乌的角度,金华就是婺城和金东2区。最能体现义乌和金华不是同一个城市的地方,一个是浙江行政格局11+1,金华在11里面,1就是义乌。金义都市圈也体现义乌金华并列关系;另一个是各大排行榜里常会出现“金华(义乌)”的特殊形式,如果是同一个城市,干嘛后面要提义乌呢?因为义乌才是主导和核心

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句

开弓没有回头箭,斩得断恩怨,斩得断缠绵。 俗语版本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子无悔大丈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