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夜郎国为何只存在三百多年?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什么时代的呢

本文目录

  • 历史上的夜郎国为何只存在三百多年
  •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什么时代的呢
  • 贵州蜂糖大山的巨石阵,是否为传说夜郎国遗迹
  • 历史上“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
  • 夜郎国是怎么被灭国的
  • 历史上夜郎国为何自大呢

历史上的夜郎国为何只存在三百多年

夜郎国

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自大”作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几乎成了贵州人的代名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

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抢“夜郎”。 夜郎国究竟在哪里?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

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 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

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

据负责墓葬考古发掘的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梁太鹤介绍,自1958年在赫章县可乐民族乡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但再次引起国家和考古界关注的还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及历年调查有几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可乐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省内考古罕见;三是延续的时代长。

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 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在以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梁太鹤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西南夷””墓群的发掘,对探究古夜郎族属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神秘的柯洛倮姆

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作“柯乐”,后演变为“可乐”。今天杂居可乐的彝、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中,彝族人最多。

当地人说,彝族最先进入可乐,他们将这批“西南夷”墓葬叫做“莕人坟”或“莕人洞”。

一直生活在“柯洛倮姆”的百姓们,哪里想到他们捡回家去砌猪圈、盖茅厕的砖瓦,竟是秦砖汉瓦;那些从“莕人洞(坟)”挖出来,认为带有邪气而随手扔掉的坛坛罐罐,竟然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今天,人们无不惊喜慨叹,贵州这片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土地上,竟然沉淀着厚重的古老文明。

据彝文古文献记载,当时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有成都(勒姑倮姆)、重庆(储奇倮姆)、昆明(勒波倮姆)等西南地区的著名城市。

贵州考古专家宋世坤研究员分析,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可乐地区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

宋世坤说,可乐地处滇、黔边界,交通发达。

据文献记载,这里曾是进入贵州的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贵州何处是夜郎

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有专家分析,夜郎在建邑可乐时,已发展到鼎盛时期。

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

梁太鹤说,从可乐“西南夷”墓群看,只能说明可乐当时的繁荣,夜郎的都邑究竟在何处,疆域有多大,发掘才刚刚开始。

目前除了可乐遗址外,在周边地区发掘的遗址中,还陆续出土一批夜郎时期地方特色的重要文物。

梁太鹤感慨地说,夜郎文化与周边发掘、研究成熟的巴蜀、滇、楚和南越文化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但由于经费、人才紧缺等问题,使古夜郎文化的发掘、研究进展迟缓。

贵州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学家们因此殷切呼吁,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对夜郎历史文化发掘的力度,这不仅对贵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为填补中华民族文化的完整。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夜郎国”是什么时代的呢

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小国,如果没有这个成语,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记得他!

贵州蜂糖大山的巨石阵,是否为传说夜郎国遗迹

崇山峻岭间的巨石阵,指的是贵州镇宁县海拔1600多米的蜂糖大山上,它是沿着山脊线由西往东的一面大墙,这个石墙高3米,厚1.8米,在山脊上拔地而起,石墙两边都是陡峭的地型,连人都无法站立,现存的石墙绵延一公里多,中间断开的是城门,年久毁坏了。

而为什么要在山峰上修建石墙,两边都是悬崖峭壁,连人都站不了无法守卫,每个石块重达数吨,怎么搬到山顶上去的,所有这些至今都是个谜。这些现存的巨石考证,距今有1700年历史,而1700年前的那个时代,贵州这个地方只出现过一个国家,叫夜郎国,对,就是那个夜郎自大的夜郎国,也是神秘消失的夜郎国,它一直存在到汉朝,最后被西汉成帝所灭。

当时的西汉帝国有1500多万人口,是大国,而夜郎国只有20多万,肯定是小国,但是在西南人烟稀少的地域,能有20万人口也是很有势力的,但在生产力低下的秦汉时期,统治者随便弄个工程动辄几十上百万民工,而夜郎国虽有20万,扣除老弱病残的,还能有多少轻壮年,还能征发多少人去。

在蜂糖大山上,除了石墙外,还有巨石堆积的形状,当地人称“石龙”,也就是贵州巨石阵,在草丛里还有红褐色的一面墙,长数百米,这些石料不是本地的产物,蜂糖大山产的石头是青灰色,巨石阵是青灰石块,而这红褐色石墙明显不是本地产物,这些石墙都是整块切割,有长方形有正方形,不是粗料,都是经过打磨的,是哪里运来的?怎么运来的?没人知道。

图为蜂糖大山遗留的汉代石刻日晷。

在当地有个传说,夜郎国历史悠久,最早是臣服汉朝,几次反叛几次依附,直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派绥军将军杨仪率军来攻赫章,夜郎国后裔有的去前线打仗,有的带的老弱妇孺南迁到了这崇山峻岭中,这批人共有几万,就此隐居,并陆续修建了城堡,在今天镇宁当地还流传着“活死人墓”的习俗,就是当时人修墓,活人在墓里面躲避战乱。

历史上“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之所以听说过夜郎国,大多是来自一个成语:夜郎自大。

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一个故事: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派遣使者到达今天云南的滇国,滇王问汉使:汉朝有我滇国大吗?后来汉使又来到夜郎国,夜郎王也同样问汉使:汉朝有我夜郎国大吗?要知道当时的汉朝疆域至少是夜郎国或滇国的十倍有余,因此衍生出一个成语:夜郎自大。形容狂妄无知、自负自大。

那么这个夜郎国到底在哪里?有多大呢?

其实夜郎国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很早就出现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记载,《后汉书》中记载楚国将军庄豪从沅水伐夜郎,既灭夜郎。史书记载,庄豪从沅水伐夜郎,循江而上,到达牂柯江,牂柯江又叫做北盘江,主要指北盘江上游一带,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西部,也就是说夜郎国在北盘江一带,主要就是现在贵州省六枝特区一带。

实际上夜郎国的地域远远不止,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但夜郎国的具体地域大小在史书中都没有记载,只能凭借现有的资料作出一个大概的推测:只知道夜郎国大概范围在牂柯江流域,滇国的东边,蜀郡的南边,南越国的北边,位置大致是贵州全部、云南东部、四川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一带。

西部边境大概是今天云南的盐津、昭通、宜良到开远一线,与当时的滇国交界。

东部边境大概是今天贵州的思南、施秉、凯里一线,与当时荆州的武陵郡交界。

北部边境大概是今天四川的筠连、叙永,到贵州的桐梓、绥阳一线,与当时益州的江州交界,也就是今天的重庆交界。

南部边境大概是今天云南的开远,到广西的百色、河池,再到贵州的从江一线,与当时的百越国交界。

夜郎国是怎么被灭国的

夜郎国是在汉武帝时代归附于汉政权,朝廷设牂牁郡作为管辖机构。在归附汉政权的西南夷一百多个小国或部落中,夜郎算是比较大的,因此朝廷保留夜郎王一级的尊号。

由于西南小国林立,各自为政,夜郎与周边句町、漏卧两个部落矛盾甚深。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三个小国爆发战争,打得不开交。此三国均隶属牂柯郡管辖,牂柯太守无法控制局面,便向中央政府求援,请求发兵讨伐。

大将军王凤推荐智勇双全的陈立担任牂柯太守。陈立到任之后,给夜郎王下达命令,要求攻击,高傲的夜郎王并不把陈立的命令当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

陈立上书皇帝,请求授予他捕杀夜郎王的权力。奏章发出后,没有等朝廷的诏书下达,陈立就展开行动,他带着几十个官兵,以巡视各县为名,抵达夜郎王所在的且同亭,召见夜郎王。夜郎王见新任太守只带了数十官兵,为了给陈立一个下马威,他兴师动众,领着几千人马前去会见陈立。

陈立只允许夜郎王与及数十位邑长入见,夜郎王入账后,陈立突然把脸一沉,斥责夜郎王无视朝廷政令,擅自兴师动武,扰动一方。话音未落,两边的士兵操起家伙,三两下制服夜郎王,数十名邑长看得目瞪口呆,陈立矫诏道:皇帝下诏诛杀首恶夜郎王,其余一概免罪!

众人尚未反应过来,夜郎王已被斩首。帐外数千人马见首脑被杀,吓得魂飞魄散,纷纷缴械投降。

夜郎王被诛的消息传出,句町王与漏卧侯,马上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宣布中止混战,服从新任太守陈立的命令。

但是叛乱还未结束。夜郎王的岳父翁指、儿子邪务纠集夜郎的残余部队,迫胁周边二十二个邑同时反叛,据险而守,对抗陈立的政府军,一时间反叛的声势浩大。

陈立一方面动用政府军镇压,一方面征招西南夷各部落的军队,向叛军发动进攻。陈立判断夜郎叛军无法长久支撑下去,便采取围困战术,派奇兵切断敌之粮食补给线,同时使用反间计,离间、诱降夜郎官兵。进入冬季,陈立的围困战术使得夜郎叛军陷入绝境中,随着陈立大军切断水源,叛军再也无法抵抗,内部爆发内讧,翁指被杀,人头被送往陈立大营,其余叛军全部投降,至此,夜郎的叛乱全部平定,被取消国之建制,宣告灭亡。

历史上夜郎国为何自大呢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派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者途经夜郎国,夜郎国君也提同样的问题,因而世人便以比喻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其实夜郎并不自大,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 夜郎国在今天的贵族西南部,其疆域辽阔,他东到湖南广西、西到云南、北抵川鄂,南部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广数千公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故“汉孰与我大”?并非夜郎自大。


夜郎国可算国富兵强,他的常规部队就有十多万,公元前111年,夜郎国曾派精兵协同汉朝征伐南越的反叛。

夜郎国盛产黄金、白银、丹砂、国漆等重要资源,因此其国家富有,百姓生活消费水平高,当时许多川人将本地的特产枸酱偷偷贩运到夜郎国高价售卖,而且当地一人做官就能养活十代人,可见其富有程度,因此夜郎国成为许多人觊觎的地方。 夜郎国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来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四个朝代,而每个朝代又有许多君主,前后三四百年,金竹夜郎的最后一代国王惹怒了汉王朝,引来了国家灭亡的大祸;

汉成帝时期,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的调解,汉朝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率兵深入夜郎腹地,斩杀了夜郎国王,平定了叛乱,夜郎国就此灭亡。


夜郎国留给后世的仅有一个名气极大的成语“夜郎自大”后就人间消失了。


夜郎国作为西南夷最大的国家,也许还有一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敢与汉朝“比大”,不过若是从夜郎民族的立场上看,那就不叫自大,而是自尊、自信,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