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不可破的联盟(国外有哪些好听的军歌军乐)

本文目录

  • 国外有哪些好听的军歌军乐
  • 求一首俄语歌,在今日头条上看到的关于军事歌曲,男女合唱的,很激情的一首流行乐
  • 如今的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活动,保留着哪些苏联时代的传统
  • 如果孙权不偷袭关羽,而是派吕蒙陆逊趁关羽水淹七军时出兵合肥,曹魏会被灭亡吗

国外有哪些好听的军歌军乐

谢谢邀请!

军歌因有歌词内容不方便回答。但军乐除国内的外,我个人觉得国外就属前苏联(现俄罗斯)和德国(包括一二战时期)的军乐最好听。

前苏联(现俄罗斯)典型的军乐有《神圣的战争》,《红军节日进行曲》,《出征进行曲》,《斯拉夫女人送行曲》,《苏军进行曲》等。

德国军乐有《美丽的西部森林》,《艾丽卡》《巴登威勒进行曲》,《三朵小白花》,《装甲兵进行曲》等。

求一首俄语歌,在今日头条上看到的关于军事歌曲,男女合唱的,很激情的一首流行乐

我回答完了以后其他人不用回答了,这是唯一的答案,就是《苏维埃进行曲》,网友经常爱用这首歌曲来作为阅兵的背景音乐。?

如今的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活动,保留着哪些苏联时代的传统

兔哥回答;俄罗斯现在每年5月9日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其本身的意义就在于让俄罗斯人民时刻不要忘记曾经的战争,不要忘记为了保家卫国而勇敢战斗的人民,不要忘记为国捐躯的英烈;应该说俄罗斯对于自己的国家的热爱是根深蒂固的,同时对于军人的尊重和爱戴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从很多身穿老制服的老兵就能直接的反应出来。
俄罗斯正是通过尊参战老兵,激发重视历史来加强凝聚力。在俄罗斯新人结婚都要到烈士公园、纪念碑前献花,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的重大节日参战老兵都会胸前挂满纪念章、军功章,以资纪念,而人们对这些参战老兵关爱有加。这样的氛围是俄罗斯重视对国民的引导教育的结果,不忘历史,居安思危才能成就战斗民族的精神。而阅兵更是宣传教育的最好的展现,俄罗斯的阅兵对传统的保留更是非常重视。

阅兵既是纪念也是传承,俄罗斯从来都没有把纪念卫国战斗的盛大阅兵搞成一个喜庆观赏性的活动,从苏联到今天的俄罗斯都是如此,这正是阅兵的意义所在,不忘苦难。从苏联时期到现在的俄罗斯,历次阅兵也都是保留战争时期的军队服装,武器装备,并保留曾经参战军队番号的旗帜,每次阅兵战在主台上最多的不是政要而是参战老兵,从孩童到老人以穿戴战争时军人的服装而自豪,整个阅兵场就是为军人而安排,这样的场景,氛围正是俄罗斯人对战争的牢记的展现,有这样的民意能不团结吗?俄罗斯的经济并不富裕,但对待卫国战争时纪念从来不吝啬,这也是俄罗斯腰杆硬的原因吧!

从阅兵传统看,首先进入广场的就是胜利旗帜,二战中诞生的《神圣的战争》的乐曲铿锵有力,仪仗兵手擎胜利旗帜入场,所有的军人,民众敬礼致意,没有欢笑,面容肃穆,把人的心拉回到战争岁月。国防部长检阅首阅部队,士兵高呼“乌拉”(万岁)是苏联时留下的传统。分列式开始,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军校的鼓乐队,这也是苏联时期的传统。虽后而来的是卫国战争时期的参战部队的番号旗帜,士兵们身穿战时服装,手持战时的武器装备接受检阅更是传统,像今天的人们展现当时的艰巨岁月。甚至还加入战士们冲锋的情节,武器方队更是首先由战争中的武器装备领队入场,T-34坦克更是从苏联时期走到今天。

阅兵是俄罗斯的传统,17世纪中叶,俄军打了胜仗都要阅庆祝,但苏联时期阅兵也是重要的庆祝活动,二战后的阅兵更加频繁,到今天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俄罗斯同样举行了胜大的阅兵。而阅兵中的机械方队中T-34依然是首先入场。纵观俄罗斯的阅兵,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二战时期的装备同样得到传承。俄罗斯为了阅兵也是倾心投入,老旧装备的维修,服装等都是要花钱的,俄罗斯甚至专门从其它国家回购一批T-34坦克,足间俄罗斯有多重视这样的阅兵,而阅兵同样也为俄罗斯加强凝聚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政治意义远大于金钱的投入。

阅兵是俄罗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每年都有,但却始终令俄罗斯人向往,而阅兵最浓厚的味道除了现代的武器装备,就是传统的味道了,继承传统成为俄罗斯阅兵的重要看点。苏联时期阅兵的另一个传统就是不但莫斯科红场搞阅兵,各加盟国也都会举行规模不等的阅兵,这个传统也被俄罗斯保留下来,属于全国搞阅兵,这也是俄罗斯阅兵的传统继承。

5月9日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的阅兵就是纪念这个日子。俄罗斯还有一个红场阅兵,就是11月7日,这个阅兵是纪念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目前俄罗斯已经搞了10场红场阅兵。11月7日的红场阅兵起源于1918年11月7日,当时是庆祝红军胜利与十月革命1周年。而1941年11月7日纳粹德国已经打到了莫斯科的眼皮底下,情况危机,苏联在红场举行了战争状态下的阅兵。1990年是苏联最后一次举行11月7日阅兵。俄罗斯于2005年开始恢复11月7日的红场阅兵。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在苏联时期的1990年举行过一次,随后因苏联解体中断,从1995年开始恢复,每年都要举行。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孙权不偷袭关羽,而是派吕蒙陆逊趁关羽水淹七军时出兵合肥,曹魏会被灭亡吗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孙权当年是真有想法要协助关羽进攻曹操的,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偷袭关羽。

但豹眼认为,即便孙权趁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之际,进攻合肥,未必能有战果,更不要说灭亡曹魏。

孙权的确有联合关羽,进攻曹操的企图

据《魏略》的记载: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这段史料太过隐涩难懂,而且好似自相矛盾,令人很难完整地理解。

关羽围困樊城,孙权派遣使者请求协助关羽,但却命令使者不要急速前行,同时又派遣主薄先去致命于关羽。

这句话就很令人疑惑,既然派出了使者,又派主薄先去干嘛呢?为何不令主薄直接作为使者前往呢?使者的使命为何?主薄的使命又为何?

关羽对孙权延迟,非常生气,又因为已经俘获了于禁、斩杀庞德等人,于是大骂:“江东土狗竟敢如此,我能攻拔樊城,难道就不能灭了你江东吗?”

这又是对谁骂的呢?是使者还是主薄?

孙权得知后,知道关羽轻视自己。于是,就假装作手书敷衍关羽,答应亲自前往助援。

这是《魏略》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但感觉很不符合逻辑,也很难看出是谁先跟对方联络的。

但说明孙权此时是很纠结的,心情很矛盾,到底要帮谁,迟迟拿不定主意。

史料记载,关羽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司马懿、蒋济建议曹操联合孙权,进攻关羽。

这就是说,曹操派遣使者联合孙权时,关羽已经水淹曹操七军了。此时,关羽尽管志得意满,但也没有理由和资格对孙权使者的延迟到来大发雷霆。

豹眼认为,关羽在出兵前就曾经联系孙权想要一起出兵,或者孙权主动请求关羽一起进攻曹操。

从汉中之战及关羽进攻襄樊之前这段时间,关羽一系列活动来看,关羽与孙权一定是有联系,意图联合进攻曹操的打算。这在豹眼所写的《襄樊之战》中有较详细的说明,在此就不啰嗦了。

从《魏略》记载来看,孙权请求出兵协助关羽,但迟迟不发兵,关羽对此不爽就合情理了。等到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的时候,孙权依然没有出兵,还在派遣使者来唠叨此事,只是忽悠关羽。关羽感觉不用孙权也可以对付老曹,于是就开口大骂了。

此时,孙权已经得到了曹操的授意,但也没有直接行动,而是再次派遣使者探寻关羽的口风。

就算此时,孙权也没有准备与关羽彻底翻脸。但关羽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而是把孙权拒之门外,推向了曹操一边。

一怒之下的孙权,这才下定决心偷袭江陵。

为了配合孙权进攻江陵,曹操下令驻守合肥的曹军将领张辽等人撤回。

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

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

孙权向朝廷称臣,决定进攻关羽。曹操就把张辽等将领悉数调回救援曹仁。名义上是声援徐晃、曹仁,实际上是减轻孙权的顾虑,让孙权安心全力进攻江陵。

张辽还没有抵达樊城,徐晃就击败了关羽。

从这个过程来看,关羽围困樊城的时候,张辽等人驻守合肥。如果孙权不答应曹操进攻江陵的话,曹操就不会把张辽等人撤回。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孙权不偷袭江陵,而是趁此机会进攻合肥,张辽等人能顶得住吗?这就是题主所说的问题。

豹眼认为,汉中之战是关羽、孙权联合进攻曹操的最佳时机,但却迟迟没有行动。根本一点,那就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曹操。

汉中之战后,曹操尽管损失很大,夏侯渊被杀,但基本的实力还在,而且已经撤回了洛阳。此时,与曹操开战,胜算的几率更小。

虽然关羽初战告捷,但有两个因素不得不考虑:

其一,关羽突然出兵,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初战得手,也符合战争规律。因为关羽突然调集大军开战,打破了原来的平衡态势。几万人围攻曹仁几千人,能不取胜吗?

其二,恰遇夏季暴雨,关羽成功利用了这一机会。于禁七军三万余人全部被曹仁安排在城外,其意图就是想内外夹击关羽,对关羽进行反包围。

但意外的天气变化,打乱了曹仁的如意算盘,关羽利用水军的优势,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

司马懿、蒋济等人都认为于禁等人非战而失利,也就是说,这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但战争只看结果,就不多说了。

从这个过程来看,关羽也并非多么不可一世。汉水逐渐退落,徐晃到来,关羽就被击败了。

这就是说,曹操有足够的兵力对付关羽,并没有到了动用防御孙权兵力的时候。

如果张辽等人在合肥按兵不动,孙权就恐怕难以有机会。

孙权很难在合肥有所作为

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征伐孙权无功而还,带走了大批军队,准备讨伐汉中张鲁,给屯驻合肥的张辽、乐进、李典等将领,只留下了七千余人。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趁曹操西征张鲁之际,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派遣护军薛悌送来了锦囊妙计,命令张辽、李典出战,乐进与护军薛悌守城。

张辽分析了曹操的战略部署,趁孙权立足未稳,亲自率领八百将士杀入孙权十万大军阵中,几乎杀死孙权。孙权围困合肥十多天,不能攻取,于是撤军。

此战,孙权手下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陈武、宋谦、徐盛、潘璋、贺齐等许多将领跟随出征,但遭遇张辽两次突袭,竟然没有一位能够做出战前提示,而置孙权于危险之地。

由此可见,张辽是很善于把握时机的,其行动超出所有孙吴将领们的意料之外。此战,也留下了“张辽止啼”的美谈。

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对曹丕称臣后再次反叛,曹丕派遣已经生病的张辽乘船与曹休到海陵临江驻防。

孙权得知张辽到此,甚为忌惮,对诸将下令说: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孙权是真的被张辽打怕了。

由此可知,只要张辽镇守合肥,孙权就有惧怕之心,不敢轻易出兵围困合肥。

就此分析,就算孙权利用关羽水淹于禁七军的机会进攻合肥,恐怕也没有把握就能够攻下合肥。

孙权没有选择进攻合肥而是偷袭江陵,这也证明孙权对于攻下合肥没有信心。对于孙权而言,能够攻占合肥远比攻占江陵更为有利。之所以没有如此选择,恐怕就是因为攻占合肥的胜算不大。

与其冒险去攻占合肥,还不如将到嘴的肥肉吃下,这是孙权聪明之处。

从诸葛亮历次北伐来看,都会大量调动曹魏的兵力。应该说与关羽进攻襄樊的情况相似,都是孙权进攻合肥的好时机。但孙权没有进攻合肥或者多次进攻合肥无功而返,这也说明,合肥并不是那么好占据的。

在豹眼看来,如果孙权在关羽进攻襄樊之际进攻合肥,几无胜算,更不要说灭掉曹魏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