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于燕燕(《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文目录

  • 《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 萧太后不惜当“小三”也要嫁给韩德让,真的只是因为爱情吗

《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辽国历史上著名的萧太后应该是辽圣宗时期的承天太后萧绰(萧燕燕),也就是民间评书《杨家将》里面的辽国太后。

实际上,萧太后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手段毒辣、干练,也颇有军事才能。野心虽然不如唐朝的武则天,但是能力却与武则天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这位萧太后有多厉害呢?

辽国的皇后均姓“萧”,唯一的例外是辽世宗耶律阮的甄皇后

辽国的皇帝本来出自契丹八部之一的耶律氏,而辽国的皇后则都姓“萧”。耶律氏与萧氏世代通婚,一个是帝族,一个是后族。而这位承天太后萧绰在年轻时就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也是后来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

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统一了中国北方的漠北和东北,并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契丹人原本并不使用“汉姓”,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为了感谢自己的皇后述律氏,特将契丹的乙室和拨里氏两个家族赐姓为“萧”,并规定后世的辽国皇帝选择皇后时只能从这两个契丹家族里选,因此历史上的辽国皇后均姓萧氏。

唯一的例外是辽国第三代皇帝辽世宗耶律阮的皇后汉女甄氏。当年,耶律阮带兵消灭后唐时,得到了貌美如花的甄氏。

他过度迷恋汉女的美色,不顾所有契丹大臣的反对,册立甄氏为皇后。可是辽世宗在位仅仅3年,就死于契丹贵族发起的政变,一同遇害的还有他的甄皇后。

到了辽国的中兴之主辽景宗耶律贤(辽国第五位皇帝)在位时,按照祖制,册立了辽国重臣、契丹人萧思温的女儿为皇后,这就是后来的承天太后萧绰。萧绰嫁给辽景宗的时候才只有16岁,这可能与契丹人身体健壮、成熟较早有关。

萧太后精明强干,先辅佐丈夫,后辅佐儿子,将辽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萧绰当皇后的时候只有16岁,但她性格沉稳,做事果断,既有草原女子的泼辣个性,也有惊人的美貌,远比一般的契丹女子更可靠,因此深受丈夫的信任。辽景宗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很多政务只能交给皇后萧绰处理。

在萧绰只有23岁时,就开始像武则天一样直接参与辽国的军政。契丹女子的地位本来就高,再加上萧绰的能力也很强,所以萧绰与丈夫辽景宗将辽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扭转了辽穆宗留下的混乱局面。

她对内提拔了一批善于管理、生产的汉臣,对外则积极防御、扩张领土,严格监视北宋王朝的一举一动,成功击溃了北宋主力的进攻。当时,宋太宗赵光义想从辽国手中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因为轻敌冒进,再加上宋军敌不过辽国的精锐骑兵,所以宋朝的北伐几乎一败涂地,宋太宗本人也差点在高粱河之战中被俘。

公元982年,35岁的辽景宗在山西大同病死,只留下29岁的皇后萧绰与12岁的太子耶律隆绪。当时,契丹内部的旧贵族势力非常庞大,萧绰为了避免当年辽世宗、辽穆宗时期“大臣弑君”惨剧再次发生,用强硬的手段扶持儿子耶律隆绪登基,是为辽国第六位皇帝~辽圣宗。

萧绰从此成为临朝称制的辽国太后,她先后罢免了众多契丹贵族的兵权,让他们回到各自的牧区不要轻举妄动。同时,萧太后还把精锐的军队布置在辽国南京,防御北宋的进攻。这段期间,宋太宗想趁机北伐,结果又被打得溃不成军。

为了威慑宋军,年仅33岁的萧绰以太后身份陪同辽圣宗亲征。辽军骑兵本来就善于野战,再加上太后和皇帝亲征,士气大振,接连击退各路宋军的进攻。宋太宗所发起的雍熙北伐彻底失败,折损兵马数万,还损失了一位大将杨业。

这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萧绰前后执掌辽国将近40年,历经了两代辽国皇帝,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不过,她本来想灭掉南方的宋朝,但是没有成功。公元1005年,宋、辽两国约定建立澶渊之盟,从此罢兵。三年之后,萧太后选择了还政给儿子辽圣宗,从此不再过问政事,直到晚年去世。

萧太后不惜当“小三”也要嫁给韩德让,真的只是因为爱情吗

先说明一点萧太后不是“小三”。萧太后和韩德让是真爱。萧太后为了和韩德让在一起独自“霸占”心爱的男人,居然赐死了韩德让的原配李氏,可以说啊 ,女人的嫉妒有时候真的挺可怕的。除了萧太后与韩德让是真爱之外,更多的是。萧太后更多地借助韩德让的能力来辅佐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应该说,韩德让没有辜负萧太后,全力辅佐萧太后母子,为此也留下千古佳话。

在中国历史是上女性执政者不多,但基本上留下的都是“恶名”。儒家称之为“牝鸡司晨”。实际上封建历史上女性执政者的能力远远高于男性,而其中辽国萧太后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萧太后,名萧绰。小字燕燕 ,契丹族,是重臣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的贵妃,继而为皇后。由于儿子耶律隆绪12岁登基,萧太后开始了长达27年的临朝听政,在她秉政期间,辽朝进入最为鼎盛的时期。萧太后一生最重大的政绩就是与北宋朝签订澶渊之盟 。公元1009年,萧太后归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韩德让。评书《杨家将》里有个辽国三军大元帅姓韩名昌字延寿,这个韩昌韩延寿就是韩德让的原型,韩德让。辽朝重臣。契丹族的名字是耶律隆运,祖籍为汉族。其父韩匡嗣是辽国武将。但地位不高。韩德让为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深得萧太后重用和爱慕、有辽国的“摄政王”之说。可以说,萧太后的功绩一半是韩德让。

至于说,萧太后和韩德让的暧昧关系连敌国北宋都知道,街谈巷议不绝于耳,北宋使臣曹利用(签澶渊之盟那位)对宋真宗说,萧太后和韩德让出入同塌。日夜同寝。这话说的就连宰相王旦都看不下去了。此岂是人臣所言?王旦的意思很明白。非议他国宫闱秘史。这是你可以评价的吗?但由此也可以说明一件事情,萧太后和韩德让的关系真实的,至于说萧绰小时候曾许配韩德让,还未来得及结婚,就被景宗选为妃子截胡了。这显然是胡说,没有这回事。韩德让比萧太后大十二岁,不可能定娃娃亲。二人真正“好上”应该是在萧太后临朝听政以后。有人说,萧太后面对韩德让痛哭而流,女人的眼泪,是征服男人的利器。就此韩德让成为萧太后铁杆支持者,应该说,韩德让萧太后感情很好。更为难得的是,韩德让最得萧太后信任,萧太后最“畏惧”近亲宗室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和篡位。而韩德让无疑就是最好“保护神”。韩德让夜宿宫中无疑也是保护太后母子的最好方式。

萧太后和韩德让确实是公开的夫妻关系,但不违反契丹风俗。辽国宗室和重臣也多有耳闻,但也谈不上反对,后来萧太后赐韩德让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封晋王。更为难得的是,小皇帝耶律隆绪韩德让也很亲厚。萧太后早死于韩德让,但耶律隆绪待韩德让如初,没有亲妈一死,就翻脸不认人的意思。而萧太后薨世不到两年,韩德让也去世了,耶律隆绪亲自下旨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太后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

萧太后和韩德让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确是值得大书特写。二人不是夫妻胜似夫妻。韩德让和萧燕燕却为一代传奇。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