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评价法家、道家、儒家、墨家的中心思想

本文目录

  • 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如何评价法家、道家、儒家、墨家的中心思想
  •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 鲁迅说中华文化根底全在道家,为什么是道家而不是主流儒家
  •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出自道家的哪部著作
  • 你打坐吗,入定后是怎样的感觉
  • 老子思想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重视儒家和道家哪个更适合人类
  • 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 道家与儒家的区别

佛家和道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佛家和道家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修心。但是佛家和道家又不一样,佛家讲究的因果,方式是拯救。而道家讲就的是探求,探求天地大道,方式是去除和消灭。所以有句话说“盛世佛,乱世道”,道家追寻的是道法自然,要求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规律,原则,切不可随意改变,缘法有起有落。

而佛家讲究因果循环,前世种因后世修果,讲求众生平等,一切众生都应平等无差别。讲求的是赎、佛教认为大多数人前世都有罪业,修今生为来世积福泽。

最根本的区别:道教没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问题,相反道教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还有更多更美好的东西需要你进行修炼才能获得,而且是长久的获得。

而佛教一开始就认为这个世界苦,告诉你不管你现在如何享受,都不会久远,都会最终变苦,并且用轮回说告诉信徒你的未来也会变苦。

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但其理论根源除了道家的学说,其余的实际就是中国人的祖宗祭祀和民间流传的神仙传说和方术,并且道教是一直在吸收其他理论的。

建立者不同,法尔如是,两者中有相通之处,然而道家不如佛法究竟,可是这话可能有的道家学着不爱听,因此建议随缘处理,能否成就是后话

如何评价法家、道家、儒家、墨家的中心思想

寥寥说几句。印象中,这四家的特征是:法严、道超、儒教、墨爱。

法家追求法令的覆盖面以及执行的严厉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道家则超然俗世之外,求与天地同,寄情于山水之间,自然而然,修心修仙。

儒家则是以道德教化为己任,求一太平盛世,在俗世之中又高于俗世。

墨家的“兼爱“则视天下苍生为己出,尚侠义,扶危助困,反对战争。

谢谢邀请!

多谢关注!

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道家思想的精髓就是道德二字。

德是人外因变化的结果,是能给别人直观的反应。道是内因变化的条件,是演化形成的德,是被人不理解的自然规律。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德,德就按道的规律又返化成道,无终无止的循环变化之中。规律是客观事物和客观现象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外因又反应内因的运动。

道家的思想主要是重道而养德,德和道是一不是二,有道就有德,有德就有道,失德无道,失道无徳。

本性就是道,思维传给肉体各类的众生功能,各类众生功能都有着不同的自然运动规律,各类众生功能变化的结果又反应本性的意识,众生功能是没有意识的,只有本性这意识扰乱了众生功能的自然运动,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心。所以说本性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本性一心二门,喜欢用凡心,不喜欢用道心。所以说,修性、修性。修行,修行,把道(本性)的错行修到自然规律上来行。

修行就是达到道德统一,道自然,德自然。

鲁迅说中华文化根底全在道家,为什么是道家而不是主流儒家

大清气数尽,帝王将相有种乎?群雄争霸天下無主的年代,敢挑战旧制度,评什么他坐天下我就不能坐天下,敢说不字的人群接杆而起。
鲁迅恰好生活在那个乱世年代,受其影响,反旧的思想当然反孔啦。只有道家,黄帝,玄女。大周,姜尚。大汉,张良。三国,孔明。唐朝袁李。大宋,苗师。明朝佰温,鬼谷子兵法计谋文化受欢迎,孙武谋道之类。佐成霸业,.挑战群雄争霸,另立霸主皆妖道。而不是老子文化的守弱不争明哲保身。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我国古代社会鬼神祟拜、巫祝、方术等说明远古先民生存环境的恶劣,体现了当时人们向往安康平和的心愿。道教把古代社会的神仙信仰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先人思想继承了下来。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的哲学思想是道教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也赋予了它现实性和人间性,道家、儒家形成的道教共同体是根本的思想渊源。 道教在理想境地与虚幻的追求上的两重性,和在世俗的现实世界上建立一个极大公平、和平的世界,是深得民心的思想基础,这在道教的第一部经典《太平经》中讲的很清楚,东汉末太平道的信徒们曾为此而斗争。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学说被道教经典《西昇经》“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所取代,这是道教古籍中颇具持色的思想,打破了人们寿命由天注定的传统观念。 万物有灵、不嗜杀生、敬天爱民、清心寡欲、超脱自在、不为物累、乐生重生、德到多助、人无贵贱等学说,是道教千百年来的思想理论法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出自道家的哪部著作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红字“关注”我,谢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

这句话流传深远,我不想从本意或者现在寓意来解答,而试图从一种“更积极”的意思去看到一个侧面。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在干涸的车辙里,两鱼互相吐沫维持生命和等待死亡。即使死亡也要坚守着爱情。

为何两鱼陷在这个车辙,难道是爱情?生命是可贵的,就算爱情也要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难不成都要去化蝶为续?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虚无不牢靠,性命和经济是物质基础。一湾碧水不可或缺。 为了爱情可以放弃这湾清水,选择等待死亡,可是固然自己可以选择如此境遇,又何必让心上人也遭此灾难呢?放手也是一种爱。放手不等于不爱,有多少放手是因为爱,懂得放手的爱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做到的。懂得彼此放手而游任在四海天地间的爱就更少见了。因放手而自在,因自在而懂得了天地真爱,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那里自由自在,何必困在一条车辙中放弃遨游天地的机会?在那自由的天空里,有自由的生命,有自由的爱情。那里的爱情里有面包和水!就当一场梦,你躺在车辙中艰难呼吸吧!梦醒时分,就化鲲为鹏,翱翔天地,再化鹏为鲲,漫游四海。

与其给你一条车辙,不如给你一池碧水;

与其给你贫穷困顿,不如给你安定富足;

与其给你动荡战乱,不如给你繁荣昌盛。

为仁者、为爱者、为政者,不该如此吗?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红字“关注”,谢谢!

你打坐吗,入定后是怎样的感觉

我不打坐,我是躺着就入定。可能我走了很多捷径。我的老师说我有慧根,很快入定胎息。感觉吗?可能我说出来有人不相信。有次在评论里说几句胎息的事,有人发了一个吹字,很伤自尊。今看到都是圈里人也说几句。入定出现的情景我认为是一种信息,不是什么谜信,只是科学一时还不能解释。我也看了几个回答,同感的就不说了。说两个不同感的地方,有经验的回我一下,同进展。一是时间感觉不同。有个人说觉得入定时间很长了,一看才十几分钟。我在时间感觉上,觉得时间很短,出定个把小时,有时俩多小时一晃而过。二是胎息不呼不息时,我只觉得喉咙前的凹陷的窝微跳。我看到有人说下丹田脉博跳。希望不同观点的发表。还有我在胎息中,看到乳胶状白色晶体的自己站在床边,着实吓了自己一跳。第二次是和我平行在离我一米的上空,也是自己。还有飘出了一次………老师说不能回不来。后来就把时间缩短,别出此现象。不打妄语,亲身体验。我不把此当天机当谜信,但也不会和不懂得人去说。人体生命是一门科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岁练气功,一直热衷人体科学研究,写出三本书都是有关人体与科学技术方面的。(不过我还没找到,想买本看看)我想随科学技术发展会有所解。1984年中国社科院下属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了。据我了解,探讨研究人体生病治病方面东西,对生命的来龙去脉还是未开发。(个人体会,希望指教!)

老子思想在当时为什么不被重视儒家和道家哪个更适合人类

儒是道的分支,华夏文明属于道统文化从来就没有不重视道家学说这一说。上古时世界的治世之学是王道教化之学。是所谓王道,就是知天知地知人事的学问。儒学兴于礼崩乐坏之时,这是的社会对于王道教化已经没几个人感兴趣了,各路候诸侯各个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知天知地知人事的圣人,大兴力而服之之道,也就是所谓的霸道。最终由秦一统天下!此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社会进入王霸兼而用之的社会发展型式!大一统社会初期多用道家无为而治,中后期的用力而服之的霸道,也就是法家思想。儒者人之所需也,孔子所学之儒己经和真儒相差甚远,只是儒的一点皮毛,后世只尊孔儒是统治者的底子太薄根基太浅,对道家大智慧没有参透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没有慧根!只能不断加封孔儒来抬高自己了。

道家三大绝技控心度心分心,后世以儒释道来区分。儒以洞察力为修行的方向,释以定力为主,道以控制力为核心。儒释道合而为一才刚刚达到上古时期,圣人的境界,后世所谓的道,大都以人道为主。离真正的大道相差甚远!老子的思想是上古道家思想的传承,是文化瑰宝,只有传承了大道思想,华夏文明才能发扬广大!

道家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什么叫信仰?就是深入骨髓的天天日用而不知的虚实,而道教其实就是华夏文明之根源,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并且这种信仰至少比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都要高端自然得多,相对于道教,世界主流宗教都是不自然的,或者说有些刻意的,没有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如果稍微有些道家基础,你就会发现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字,古汉语经典著作有多么伟大,每个文字都能找到华夏文化基因,祖宗传承下来的每句老话都是经验高度凝练和总结,比如“武“字,这个字是由一个“止“➕一个“戈“,武能止戈,用现代话说就是制止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强大的武力;再如,“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老话经历千百年都不会过时,当下无论大人小孩,都处于一个营养过剩的状态,尤其对于脏腑发育尚未健全的小孩子,过渡补,就是损,这句话对于成人也同样适用。

我一直认为,宗教和文化是上层建筑的上层,其对于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长远的意义,举个例子,大家看一看我们历史蒸蒸日上逐渐到达巅峰的朝代哪个不是遵循道教?夏商周,比如姜子牙,这个不必多说,汉代的军师张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典型的道教),唐朝的房玄龄(影视剧中的徐茂公),明朝的刘伯温,可以说指引国家发展,甚至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关键人物绝大部分都是遵循道教的,到了明末推崇儒家,构建所谓的等级社会(君臣纲常)就是我们走下坡路的开始,这就是阳极转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道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宗教,也是深入我们骨髓的文化基因,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认识到其对于中华民族的巨大的作用

道家与儒家的区别

道家与儒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处世态度上,在文化精神方面,二者是一致的,其实不止是儒家和道家,包括诸子百家在内,大家秉持的,都是同一个文化精神,所有的区别,都只是表面形式上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过程中,都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同一个精神

我们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一个“道”,或者我们可以直接讲,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其实就是道文化,这和“道家”、“儒家”的名字里含不含一个“道”字没有任何关系。

“道”的含义是什么?其实也就一个字——和,和谐的“和”,不管是大到无外,还是小到无内,只要有它的存在,就会体现出来一种和谐,而诸子百家不管提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最后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也都是一个“和”,这一点,我们阅读的各家经典越多,琢磨的越深,体会就会越明显。

所以诸子百家不管给自己起什么名字,这些名片背面写着的,都是一个“道”字,老子讲“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孔子老夫子同样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从精神层面上论,这二者确实是“同出而异名”,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不同的态度

从处世态度上讲,二家的区别就出来了,道家讲究因势利导,讲究四千拨千斤,所以老子讲“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道家处世,讲求的是一个“时”,时机不至,道家是不会轻易出来淌混水的,他们宁愿隐居山林,当个世外闲人。

但儒家不同,儒家认为,天下不管多糟糕,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所以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庸》里面讲“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哪怕是“累累若丧家之狗”也是初心不改,这已经不能简单的用“伟大”来形容了,而应该是悲壮才对,我们读了子路的事迹后就能体会到这种情怀。

其实道家那一套,孔子老夫子心里也门清,只是不愿意去做而已,《论语.公冶长》中,孔老夫子就谈到卫国一个叫宁俞的大夫,说他“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就是标准的道家套路,老夫子心里清清楚楚,只是不去那样做罢了。

总之

不管用最终采取了什么样的处世方式,对天下国家的情怀都是一样的,所秉承的文化精神也是无差别的,老子在《道德经》二十八章中,特别强调要“大制不割”,意思就是一个整体的生命,千万不可随意肢解或阉割,本来是活生生的,如果一切一割,生命没了,就剩下了一具尸体,不管表面再光鲜亮丽,也都是个死物件,价值上无异是打了一个大大折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