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才兼文武世无双,如何对下联?宋朝以文御武军队战斗力低下,明朝为何还施行以文御武方针

本文目录

  • 上联:才兼文武世无双,如何对下联
  • 宋朝以文御武军队战斗力低下,明朝为何还施行以文御武方针
  • 怎么理解“”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

上联:才兼文武世无双,如何对下联

承蒙繁华落尽如梦来友邀请,前段时间一时没对上,今天刚好路过。且对:

上联:学贯中西谁是伍?

下联:才兼文武世无双!

(学,韵依平水韵,仄。出句联尾平,宜作下联。)

宋朝以文御武军队战斗力低下,明朝为何还施行以文御武方针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以文御武的好处极为明显,对于维护专制统治大有好处。

一、文官政治是常态机制,即便现代社会也是如此。

武将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时候?一般都是一国开国时或遇到危机时,这个时候国家需要武将,而一点国家安定了,武将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在中国,有一句最能体现这个意思: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相对于武将的生存周期短暂,文官就更不同,国家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官,而且是天下安定,治理天下更需要文官。

武将真正辉煌的时期,一般只出现打天下的创业阶段,一旦这个阶段结束,国家对武将的限制措施就要出台,以文御武便是常态现象。

简单说,重文轻武或以文御武,在政治本质上其实是进步的体现。

二、武将掌兵,是对中央集权最大的潜在威胁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除了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限制武将外,抑制武将的另一大教训便是它是中央集权最大的潜在威胁。

历史上出现武将割据反叛,甚至改朝换代的例子数不胜数,宋代的以文御武虽然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但是成功的避免了武将反叛地方割据的痼疾,这一点你不得不承认。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明代延续了宋代的做法。

三、科举制下,中国古代文官地位高于武将,以文御武是文武争夺的结果

在科举制度下,文官统治官场,文人士大夫便是社会的精英,主导整个社会舆论,甚至是历史的书写者。

文官集团和武将集团为了争夺利益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

历代士人对宋太祖抑制武将的做法都表示赞同,甚至将之美化为“杯酒释兵权”。

以文御武,不但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整个文官集团的需要。

怎么理解“”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古人最有智慧的总结。学海无涯,人类应学的知识浩如烟海,谁能面面俱到?只是各有专攻,各有所长而已。一篇文章立意相同,而因所处的环境和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各有千秋,读者的理解和评价也各有不同,所以古人说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古今无异议。这是因为人们练武除了强身建体,更是有技高一筹,舍我其谁的心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那只有通过擂台比拼,才能立判高下。赢家就是第一,输者只能屈居第二,这是古今认同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