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如何用“弄巧成拙”写一首藏头诗

本文目录

  • 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 如何用“弄巧成拙”写一首藏头诗
  • 国画艺术注重“写意”,现在增添了素描,你认为这是弄巧成拙吗

历史上有哪些弄巧成拙的故事

一、英国人刚征服印度的时候,新统治者觉得印度的蛇太多了,于是搞了个方案——只要有人弄死一条蛇,政府就会给他发一点酬劳。

这个方法很快就奏效了,当地人找到并且抓住了很多蛇。但是有生意头脑的人很快就发现,抓蛇实在太费力气了,于是为了轻松赚钱,他们便养起了蛇。

最后政府发现了这些人的把戏,于是取消了抓蛇酬劳。这时候,那些蛇对养蛇人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于是养蛇人把它们都放生了。这下子蛇比一开始还要多了……

二、

13世纪,一支450人的外国商队来到了花剌子模国(1077–1231)的讹答剌市。有一名官员注意到了这支商队。这个官员为了中饱私囊,决定按间谍罪处死这些商人,并把他们的东西占为己有。

谁知道这支商队是成吉思汗为了跟花剌子模国建交而派来的。这下成吉思汗不开心了,决定出兵灭了这个国家。到了讹答剌市,成吉思汗杀光所有防卫军,并将熔化的银子倒进那名官员的眼睛和耳朵里,用这种方法把他处死。

到了1231年,花剌子模国已经不复存在。

三、

1349年,英格兰黑死病肆虐。苏格兰人觉得这是上帝对英格兰人的惩罚,认为趁着他们病的病、死的死,入侵过去一定可以拿下他们。结果在打仗的时候,许多军官死于黑死病。而英格兰人把他们逼到北边的时候,又把瘟疫传到了全苏格兰。

如何用“弄巧成拙”写一首藏头诗

谢谢好友邀请!

这个问题贴近生活。

这个成语,已经成为日常的口语。经常与勤能补拙、大智若愚等词,出现在描写生活人物的文章里。这些词都说的是人的愚笨和灵巧的关系。

勤能补拙,是说知拙勤补,就不拙了;

大智若愚,是说有大智慧的人不一定常常卖弄聪敏,相反多为低调的人,我大伯从就小不声不响:二伯嘴快手快,脑子灵,奶奶老夸他聪明,大伯怕跟人聊天,说话、做事慢腾腾的,奶奶常常说他蠢,爷爷不爱听:青蛙跳一丈,赶不上,蛤蟆踱踱垛,不忍饿;弄巧成拙的人是不是一定就是笨蛋呢?生活中常常看上去伶牙俐齿的机灵鬼,在卖弄聪明时做了蠢事说了错话,就是弄巧成拙咯。

可是……要是拿它写藏头诗,我突然想起解放前,我大伯父打入国民党县党部,做了一个老实巴交的门卫。那天与岗卫喝酒,半瓶酒他就灌醉了。其实两瓶也醉不了他,等到半夜,所有人都睡着了,他悄悄摸到档案室,偷出城防地图,立刻交给前来接应的交通员,回来,继续烂醉如泥睡到第二天中午……

三天后,县城解放了。

想到这件事,我还想把弄巧成拙当做大智若愚来写。

请看小诗——

《奇 迹》

弄开金锁盗天机,

巧待门官醉酒时。

成败演绎猫戏虎,

拙才不解变天时。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

国画艺术注重“写意”,现在增添了素描,你认为这是弄巧成拙吗

不是。写意画里面本来就要穿插素描。

象齐白石的画,他的昆虫有好多全部使用素描形式画出,金蝉,蜻蜓,还有一些小昆虫,都是用素描手法画的,你别看小小的昆虫,几百万一只,可是无价之宝。画工精细,栩栩如生,怪不得很值钱,也是这个道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