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早教(宝宝多大可以上早教,早教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本文目录

  • 宝宝多大可以上早教,早教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 宝宝有必要上早教吗
  • 幼儿早教好在哪大家留言发表见解可以吗
  • 早教对于幼儿来讲有何意义
  • 幼儿上早教有用吗
  • 早教和幼教有什么区别联系

宝宝多大可以上早教,早教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宝宝早教真的是为了孩子么?

其实我倒是觉得有时候如果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宝宝早教有的时候是为了大人自己个儿。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区别早教和补课。早教是上学前对于孩子的提早教育。

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学去前,都是一个人在家独自带一个到两个孩子。个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才能明白。

孤独无聊

虽然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奉献的。但是,整天在家照顾着幼小的娃,定时定点的给孩子喂饭,洗澡,做家务,每天的生活一层不变。有时,丈夫回家后也不会关心忙了一整天的妻子。此时宝妈的社交需求,价值需求都完全得不到保证。自己想要撇下孩子出去耍一耍,也会遭遇强烈的谴责。这时,早教教室就会是让宝妈重回社会的一个渠道。去了早教后,宝妈瞬间可以加入各种早教群,妈妈群,还有早教中心的各种线下活动,甚至还可以用最快的办法结交到附近的妈妈,经常溜娃。有时我真的看到,孩子在上早教时,教育外的妈妈们聊的更开心,就像久别重逢一样哦!

累到无力

虽然早教价格昂贵,但是可以卸掉现在孩子过于旺盛的精力,以及可以给宝妈们1-2个小时的完全自由的个人空间,宝妈完全可以在孩子上课的期件,逛街,和朋友下午茶,自己去看一场电影来放松自己!

亲子关系重建

有时小孩子一个人在家也会很无聊,他就会各种捣乱捣乱捣乱,直到把他妈妈逼疯揍他为止。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也会出现问题。但是如果有很多小孩子一起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的早教中心就是提供一个很多大人和孩子一起玩的场地和主题,小孩自己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妈妈也交了不少宝妈朋友,而且妈妈们和孩子们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所以有的时候,我觉得让宝妈们得到社交机会,或者让宝妈和孩子亲自关系的重建,或许是将来早教中心的重要课题!

宝宝有必要上早教吗

早教班不一定必须去,看满足条件即可~比如距离,比如收费,比如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曾经在金宝贝工作的人,因为上早教的孩子都相对较小,对于距离,对于环境安全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所以要考虑好这些再决定。
早教班有相对专业的教具,有老师的引导,用音乐的律动,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小社交圈,这些其实扩大到生活日常里,处处相似~

所以早教班不一定去,早教是一定必要的,那早教又怎么做呢,其实生活处处可见,时时刻刻都是早教的过程,在家吃饭认识食物,感受食物的软还是粗燥,用小勺子自己探索自己吃,又或者是出去逛公园的时候,认识路边的花花草草等等都是早教的过程。

所以就看家长的权衡和选择咯,没有绝对的利与弊,只有有耐心,有细心,时时都可早教。

很多关于儿童早期脑发育的研究都认为,有效的亲子互动是宝宝最好的教育启蒙,而且简单易行,无需昂贵花费,也不需要舟车劳顿,只要家长有心,就可以在家进行,高质量的教育启蒙对宝宝后期的身心发展都很有帮助,事半功倍,低投资,高回报,是不需要任何早教机构的“early education activities”。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从宝宝一出生,我们就要努力给宝宝提供健康的家庭生态环境,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引导宝宝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宝宝足够的支持(包括心理支持,言语支持,行为支持等),给宝宝提供和谐的家庭氛围,助力宝宝具备良好的心理情绪发育状态。
美国儿科学会AAP提出了一些在宝宝一出生,家长就可以在家给宝宝进行的“5R早教方法”(5Rs of Early Education),其中包括:


Reading together——亲子阅读:

AAP建议每日要进行亲子阅读,经常进行语言输入能够激发宝宝大脑中的语言控制区,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的能力,并对日后宝宝的理解能力,读写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开始亲子阅读的时间可以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进行。


Rhyme------陪玩: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陪玩”是家长每日必不可少的陪伴内容。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在运动,语言,情绪,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逐渐得到成长,要获得这几方面的能力,最好的获得方式就是玩,在“玩”中获得能力,“玩”即实践,实践就是获得能力的途径。
比如陪宝宝看绘本能帮助宝宝获得语言和阅读能力,陪宝宝趴着玩能让宝宝获得翻身,翻滚,爬等的能力,陪宝宝玩“捉迷藏”“搭积木”能让宝宝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等等。
陪玩,其实就是陪学习,玩的内容有很多,这个过程需要智慧,需要动脑子,我经常在工作当中跟妈妈说“陪玩是件比伺候宝宝吃喝拉撒还要累人的事”。

Routine------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
宝宝小,心理情绪发育稚嫩,对安全感的需求比较高,如果父母忙碌,再加上生活上的各种动荡,很容易让宝宝总是处在极度不安的状态,影响语言能力不说,还总是让宝宝的情绪处在”负能量”场中,没有好的情绪,就很难有好的日常表现。
所以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有助于让宝宝知道他们接下来该做什么,也会让他们能为接下来的事情提前做准备,对宝宝的身心发育都很重要。
比如日常建立有计划的睡前活动,吃奶,刷牙,亲子阅读,上床睡觉这几个步骤,这些有助于建立宝宝健康的睡眠习惯,睡眠习惯好的宝宝情绪会更稳定,情绪稳定的宝宝日常表现也会跟好一些;
比如每天最好能全家人一起吃饭,或者至少每周3次的家庭聚餐,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样对宝宝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帮助;

Reward——在宝宝有好的表现时,要给予奖励;
在宝宝有好的表现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宝宝鼓励和奖励,这些reward包括语言和行动,哪怕只是一句赞美的话,一句肯定的语言,一个大大的拥抱,也是对宝宝的奖励,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吝啬。
尤其是当宝宝做了一些帮助别人的事情的时候,更是要及时加以肯定,现在大部分宝宝都是家里的宝儿,很多宝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往往缺少体谅别人,关心别人的能力,所以如果大人发现宝宝能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一定要多多给予赞扬。
在表扬和惩罚之间,是有平衡点的,如何让宝宝具备更多更好的行为能力,这是个大话题,以后有时间我再唠叨,但总之,宝宝的情绪,心理,社交,行为能力决定着宝宝在学校的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Relationship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第一份社会关系,它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生活,亲子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宝宝的各方面发育,从技能,到语言,再到心理,往远了说,还影响着孩子的学校表现,社会表现。
国内环境还算单纯,不良的亲子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大部分都是小打小闹,比如有些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画画,画的画都很“黑化”,青春期阶段,不良的亲子关系还会让很多孩子早早就开始了“早恋”,因为在家庭中得不到情绪的满足,只能去二人的小圈子中去宣泄情绪,寻找情感的弥补。

最后总之,对宝宝来说,玩具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父母的日常陪伴却是很重要的,家长,是宝宝最好的老师。

幼儿早教好在哪大家留言发表见解可以吗

您好,我是yuer。从事早期教育工作,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毫不犹豫的告诉您,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0-2岁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速的阶段,大脑重量从成人的15%成长到成人的80%。3岁时,孩子的脑神经结构已经和成年人相同。到六七岁时,大脑重量已经发育到成人的90%。也就是说,婴幼儿时期,人的大脑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发育!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还是从传统观念上认为的那样,“孩子太小,懂什么,等大了再说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去抓住成长发育的每一个敏感期。那么孩子的发育在 同龄之间相比较就会有差距甚至是迟缓,留下永久的缺失。

在这里要提到的是,早期教育并不是抢跑,提前学等。它是根据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针对敏感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锻炼。是要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达到全人发展。

孩子的早教启蒙,也绝对不等于知识的灌输。而是要给予更多的机会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导成长,养育着只需要观察,帮助,回应。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使用他的感官和四肢去探索发现。

简单来说,养育者需要了解宝宝0-36个月,每个月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会清楚的知道宝宝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行为。也清楚的知道这一阶段应该给宝宝提供怎样的环境去带养。

早期教育绝对不是单方面的教养,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我经常开玩笑的说,其实做父母的也应该持证上岗的。

我每天都会更新文字以及视频内容,都是早期教育类的育儿知识,如果有需要可以去多了解。早期教育更多的是教会父母如何育儿,从而更好的帮助引导孩子。

我是yuer,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早教对于幼儿来讲有何意义

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拼死拼活买学区房,累死累活送才艺班?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你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变量!把握不好0-7岁关键期,孩子一生事倍功半。

孩子啥都往嘴里塞,专踩不平的地方,撒谎,被欺负?这都是0-7岁关键期的“症状”。关键期孩子到底该怎么养

二、(0~1岁)安全关键期

三、(0~2岁)心智模式发展关键期(啃、抓、踩)

四、(2~3岁)探索事物与人的关系(执拗期)

五、(3~4岁)挑选、适应幼儿园,发展友谊时常见问题

六、(4~5岁)探索他人心智时常见问题(撒谎、偷东西,试验力量)

七、(5~7岁)文化学习时常见问题

很多妈妈很喜欢唐诗宋词,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教孩子背,刚开始孩子好像不错,能背几首,可过段时间,完全无感了,这让妈妈很挫败。

其实,在2岁之前,大部分孩子对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他们喜欢把东西翻过来倒过去摸,注意物体表面是圆的还是有棱角的,能不能滚动、旋转。1岁半到2岁时,他们开始探索物品之间的联系,哪些可以摞在一起,哪些可以排成一排,感受物体的空间、体积、质量,此时他们全身的细胞都处于感知和思考的状态,大脑积极工作,创造出个人的思维方式。

同时,孩子也在发展语言,他们在从情景交融的生活中学习到语言,每一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在孩子心中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现实事物支撑。

关键期关键帮助引发我们颠覆性的思考。万事溯源,了解了人类的成长规律,懂得了科学的养育方法,多学习!我们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教养之路,然后努力做正确的事,然后静待花开。


幼儿上早教有用吗

我儿子小时候,20个月开始上的早教。我们完全对早教不懂,只是觉得与其在家自己玩,不如找个地方多接触点小朋友。感觉那家新开的早教,还算专业——老师每节课都会提前通知上课内容,确认陪伴上课的家长。但……对于我儿子来说,上课就是围着教室跑圈,跑累了就趴在我身上到处找背包,翻吃的。老师拿他没办法,我一开始还算温柔,一遍又一遍地喊他,要好好上课但通常和谐不过两分钟我就原形毕露!一声怒吼之后,他能老实个十分八分的,听老师指令做操做游戏……

我家的早教坚持上了大概三个月。然后,早教学校就倒闭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周三次课,我跟着又蹦又跳,瘦了20斤!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该哭闹抗拒抱大腿,一样没缺过,全中!

早教和幼教有什么区别联系

您好,感谢提问。

按照惯例和通常做法,3岁孩子上幼儿园了,6岁孩子上小学了,那么孩子的教育就自然地被3和6分段为0-3和3-6,早教是指0-3岁上幼儿园之前,幼教是指3-6岁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之间。至于0岁从什么时候开始,说法不一,有的认为从孩子出生开始,有的认为从孩子有了生命开始,有的认为从父母准备要孩子开始,笔者倾向于后者,越早越好。这两段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第一,释放天性和发现兴趣有区别,但在培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早教,父母在准备要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调理身体,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状态,为将来孩子天生的潜质提供条件;胎教是和孩子不见面的教育,为孩子形成优秀的品质或潜能潜移默化;出生之后,让孩子在各个敏感期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能够促进其头脑、心脑、肠脑的根基式生长。幼教,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开始接受有组织、有任务、有目标的教育。这两段教育,在形式上具有松散型和集中型的区别,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早教促进幼教发展,幼教彰显早教成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二,放任自流和建立规则有区别,但在培养意识上具有融合性。孩子在早教期间,尊重孩子的自由,在身体安全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放任,就像孩子在各个敏感期所表现出来的诸如啃玩具、撒娇粘人、吃饭挑食等等,父母不可横加指责,有的情况还要有意识地放任自流。幼教期间就不一样了,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逐步让其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两段教育在意识上,有意识放纵和有意识控制是不同的,但在培养意识上,从无规则放任到有规则做事,是一个观察、发现、鼓励、引导、激励、约束的培养流程,放任中有规则意识,如危险的东西要及时提醒,约束中有宽容的意识,如不可像成人一样严格要求,两者相互融合、螺旋推进。

第三,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有区别,但在培根教育上具有互补性。早期教育以家庭为主,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是一个首任老师群体,需要家人(含保姆)在早教理念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使孩子置身于一个科学的早教氛围之中,所受到的教育是连续的、一致的、共同的;幼教以幼儿园为主,孩子的模仿、学习、相处的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大改变,孩子会明显感到有区别、不适应。这两段教育方法和手段尽管有不同,但0-3岁也好、3-6岁也好,都属于学龄前儿童,都属于培根教育,并为小学之后的正本教育打基础。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化情况,早教可以适当引入幼教中孩子能够提前接受的知识,幼教可以弥补早教中发挥不够充分或发挥滞后的问题,相互补充、互促共进。

供悟友参考,如觉有用,请关我,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