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作文状元满分的作文(衡水中学的满分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本文目录

  • 衡水中学的满分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 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衡水中学的满分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高考满分作文其实是多种利好因素综合的结果,适逢其会罢了,可遇而不可求。

首先,考生必须有高水平。视野开阔,思维缜密,学养厚实,文笔优异,目光敏锐,敢于创新。这是前提,是写就满分作文的基础。

但它只是必要条件,想取得满分,单凭这一点还不充分。像上述这样肚子里有货的考生不乏其人,能得满分的却不多见,有些甚至得了低分!缘何?欠缺了后面的条件。

第二,文章务必要合规范。这其实是衡水这样高考名校的顶上功夫!善于研究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从中总结出合式中规的模板来,考生们只要有样学样,多半能得高分。

有人会贬斥这种“高考体”为八股文,固有一定道理;但文章起承转合本就有规律可循,遣词造句也有范例可依。形式上的极致研究和模仿其实也是作文之术,无可厚非。

再说,遵从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是对命题人和阅卷者的起码尊重,有何不可?

那么,衡水中学的考生有能力做到了第二点是不是就能得满分呢?显然也不能!

一来,满分作文是有限定比例的,不可能出现太多;二来,给满分其实是比较麻烦的,要几经审核才能议定,为了不麻烦,有些阅卷老师干脆酌减一两分。

由此,满分作文的问世还须得满足第三个条件:运气。慧眼识珠者不独一人,还得有其他人赏识,具话语权者还得敢担当。这样,层层下来,才能给定一篇满分,幸运成分委实不小。

那么,满分作文是否一定没有缺漏,十分完美呢?当然不是。阅卷者在某一刻有的感受在下一刻可能就没有了,或者截然相反了。这也导致有些明珠蒙了尘,有些则被过分拔高了。

但不管怎样,像衡中那样教学生写程式化作文,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大可推而广之。至少,可以让更多的考生学会怎么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来。

当然,确有灵性、灵魂自由、别出机杼者不在此列。作家艺术家的苗子最好不落入此套中。

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苏轼是在北宋嘉佑二年,以第二名的成绩,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同时还有“唐宋八大家”的另外一人曾巩以及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苏、曾两家一时风光无限。

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均落榜,一咬牙索性不考了,专心培养两个儿子,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未了心愿,自己也从此不再于局限应试文风,而是拓展个人所擅长的写作领域,深耕劳作,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不是进士出身的人,当然,官职也是其中最小的。

嘉佑元年,苏洵领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从四川老家出发,一路游览大山名川,最终到达首都,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试卷上要把考生的名字封上,答卷也由专人抄录成副本,让考官在评卷时不能辨别考生字体,考试期间考官被隔离,不能回家,其规范性比现在的高考一点儿都不差。

当时正值王安石执政变法改革,科考的文体,也有重大变化,倾向于注重实用,把原来的诗赋作文改为政论评述文体,以便选拔实践型人才,为朝廷服务。

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是欧阳修的学生,特别擅长政论类文章,在此之前也参加过多次科考,但因为轻视应试文体,所以均落榜而归。

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在评定考卷时有一篇文章,文采别致,立意卓识,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众考官的一致首肯,欧阳修本来也想把它评为此次科考的第一名,但是在反复考虑后,又把它改为第二名。这篇文章就是苏轼写的。

欧阳修认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其他的学子绝无这样的文采见识,如果把它评成第一名,一定会引起别人的非议,落人口实,另外一些思想相左的政敌,正虎视眈眈的寻找自己的弊病,如果让他们以徇私舞弊弹劾自己,势必让自己百口莫辩,所以欧阳修经过斟酌,为了稳妥起见,把这篇文章评为了第二名

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苏轼失去了第一名的荣誉。后来欧阳修知道真相后,对苏轼的才华赞不绝口,并极力推荐苏轼,让朝廷予以重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