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亲自见过发红光的萤火虫,如果有的话你是何时何地见过的?萤火虫几月观赏是最佳时期

本文目录

  • 有没有人亲自见过发红光的萤火虫,如果有的话你是何时何地见过的
  • 萤火虫几月观赏是最佳时期
  • 萤火虫可以自己发光,可是萤火虫却是怕光的,为什么呢
  • 为什么感觉现在都找不到萤火虫了
  • 记忆中的农村夏夜,总是萤火虫成群,为啥现在几乎绝迹了
  • 南瓜苗有萤火虫怎么防治
  • 菜园子里种植的丝瓜,叶子被一种萤火虫啃食了许多的小洞,应该如何防治
  • 现在的你,是否还记得在儿时的夏天里满院子追逐萤火虫的趣事

有没有人亲自见过发红光的萤火虫,如果有的话你是何时何地见过的

我没有见过红色的,绿色的倒是很多,发光的颜色是根据品种来的,听说世界上有2000多种萤火虫,但是我可能只见过一种吧。

小的时候,在偏远点的山区,那时候萤火虫非常多,只要在安静而且没人的路边就会发现草丛上一闪一闪的,当时也好奇抓过,但是这玩意儿抓起来再看并没有啥好玩的,他这个一闪一闪微弱的绿光只有在全黑的寂静的夜晚,就如同小时候那种路边的草丛里才有诗意的感觉,伴随着月光洒在草丛,洒在阶梯上,那感觉才不错。

不管萤火虫有多少,能肯定的是他们基本都是绿色的。不管是成虫,还是幼虫时候那种毛毛虫,都是绿色的哦。小时候在路边发现了很多会发光的毛毛虫,也没有看到底长啥样,就装了一罐子的发光虫,结果晚上睡在竹床上,醒来发现竹床上爬满了虫子,原来发光的虫子长得那么丑。

所以题主抱歉啦,我实在见的很少,离开那里以后基本只在网络上见过了,而且也没有过红色的哦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萤火虫几月观赏是最佳时期

感谢邀约!

我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儿时的儿歌?萤火虫,挂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小的时候我们这里一到5、6月份,晚上太阳落山一个小时左右,天空中就会有一个个小灯笼挂起。观赏萤火虫,一定要选择没有月光,或者多层云雾弥漫的黑夜,但也不要选择大雨过后。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萤火虫很难看到。

萤火虫的光,是从它的尾部发出的,听老人讲,它的尾部发光,是为了求爱繁衍后代,我们观赏它的时候不要用手机,车灯……发光的东西照射,也不要太嘈杂,这样容易使萤火虫无法繁殖后代,或者吓死。

萤火虫虽小,它发出的光微弱,但是千百只萤火虫光线的聚集,它就会划破黑暗的天空,它虽然没有太阳光的耀眼,没有星星的美丽 ,但它可以在黑暗中,凭着自己坚强不息的毅力,照亮前方。它就像人们生活中的指明灯,看到萤火虫就看到了希望。

你们观赏萤火虫的最佳时期是在几月呢?快快来分享一下吧。

最后我再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我是你们的朋友 @flower 花开花落 。

萤火虫可以自己发光,可是萤火虫却是怕光的,为什么呢

萤火虫是我们儿时最常见的昆虫之一,同时也承载了许多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不过,现在再去到野外,我们已经很难发现萤火虫的踪迹了。萤火虫都会发光,但是,它们却有负趋光性,也就是对对光呈反向趋性,简单的说就是怕光。这看起来确实有点矛盾,那么,萤火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性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萤火虫

萤火虫是一种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昆虫,从科学的分类上看,萤火虫是昆虫纲鞘翅目萤科下所有甲虫的总称,但是严格意义上说,所有的萤火虫都是会发光的,而并不是所有的萤科成员都会发光,因此,萤火虫严格来说是萤科下所有会发光甲虫的总称。

萤科是一个大家族,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世界上热带和温带地区,约有2000多种,其中超过95%的可以发光。有些资料称萤火虫是“提着灯笼的食肉精灵”,其实这个称呼并不准确,因为大多数的萤火虫成年后是以花粉和花蜜为食的,并不是“食肉精灵”。不过,所有的萤火虫在幼年时期都是食肉的。

从栖息环境上看,萤火虫可以分为两种-陆栖萤火虫和水栖萤火虫,这两大类萤火虫除了栖息环境不同外,其他习性几乎是一样的,它们的幼虫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只不过陆栖的萤火虫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它们在捕猎蜗牛时会跟随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找到后,向蜗牛体内注射带有麻醉性的毒液,之后再利用消化液将蜗牛的软体变成半流质状态,最后“喝掉”。而水栖的萤火虫幼虫也主要以水中的软体动物为食,捕猎的过程与陆栖萤火虫是一样的。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萤火虫会发光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发光的器官,一个是发光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发光的器官。萤火虫能够发光是因为在它的体内有着一群特殊的细胞-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主要有两种物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二者缺一不可,因为没有酶的催化,荧光素不会发生反应,也就不会发出亮光。在发光时,萤火虫可以利用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同时会产生光子,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亮光,萤火虫对荧光素的转化几乎是无损的,也就是说它几乎可以把所有的荧光素全部转化为光能。

由于荧光素和荧光素酶会伴随萤火虫一生,所有即使它微小的卵也具有发光能力,只不过荧光素较少且体型较小,不容易被察觉而已。其次,萤火虫的发光并不是可以一直持续的,萤火虫发光时间长短与其发光器内的荧光素量有关,一般情况下,间歇性发光的状态下,萤火虫能够发光2-3个小时,有的可以一直发光的萤火虫,它们只能释放几十分钟的荧光。

其次,是萤火虫发光的作用

萤火虫发光当然不是用来显摆的,发光对于萤火虫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所有的萤火虫中,大多数都是只有雄性能发光,雌性不能,也有一小部分是雌雄都能够发光的。发光对于只有雄性能发光的萤火虫来说是它们吸引异性的手段,它们通过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的释放荧光并且变化位置来吸引异性。不过,相比较那些雌性都能发光的萤火虫来说,只有雄性发光的萤火虫就显得有些被动了,因为在异性到来之前,它们不确定自己的荧光是否被异性看到,因此,为了增加异性看到的几率,它必须不断的变换位置。

但是,雌雄都会发光的萤火虫就不同了,它们可以用自身的荧光的频率和亮度回应异性。不过,有些萤火虫可以模拟其他种类萤火虫的荧光吸引雄性萤火虫前来,并将它们捕食,比如妖扫萤火虫就是伪装高手,它们的雌性会模拟其他种类雌性的求偶荧光来“钓鱼”,等到这些上当的雄性萤火虫高兴的前来交配时,它们就会被吃掉。

萤火虫自己发光,为什么还有负趋光性?

萤火虫是一种偏昼伏夜出的昆虫,它们非常的不喜欢光,喜欢待在阴暗的地方,一旦有地方有光它们就会主动的躲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01 危险性

对于大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来说,它们大都有负趋光性,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昆虫。原因很简单,光线越好,对于捕猎者来说,越容易发现它们。这是萤火虫怕光的原因之一。

02 影响

上面我们说过萤火虫发光其实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偶。在黑夜中,越黑的环境,萤火虫的光亮越明显,这有利于异性发现自己。但是,如果在光照下,萤火虫的光会被其他光线盖住,这样就不利于萤火虫的求偶。

因此,为了更好的躲避天敌和求偶,自己会发光的萤火虫反而最不喜欢光。

萤火虫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萤火虫越来越少,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就是生存环境,第二个就是污染。

首先是生存环境。陆生萤火虫非常喜欢植被茂盛且湿度较高的地方,而水生萤火虫则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当下,除了一些大的原始森林,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植被茂盛的地方了,而且在以前村落附近都有一些密林,现在也已经砍伐殆尽了。对于水生萤火虫来说,近些年水质的污染和水体的减少,也让它们的幼虫失去了栖息环境。

因此,符合条件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少,是萤火虫减少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污染。这里说的污染并不是单单是水质或者大气的污染,而是光污染。随着人类的发展,光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在以前,一到夜晚,外面几乎漆黑一片,但是,在现在,城市里夜晚灯火通明,即使农村也有了路灯。在如此大的光污染下,萤火虫的亮光越来越微弱,它们已经很难通过自身的荧光吸引异性了,这就会造成萤火虫的繁殖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光污染是萤火虫减少和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主要原因。

总结

萤火虫虽然会发光,但是由于其他的光线会影响它们的光,进而影响它们的繁殖,所以,它们大都有负趋光性。但是,光污染已经是不可避免了,这方便了我们的夜间出行,但是却将许多负趋光性的昆虫推得越来越远。

为什么感觉现在都找不到萤火虫了

的确,萤火虫作为我国各纬度广泛分布的物种,当前越来越少见,不但城市郊区难寻萤火虫身影,甚至农村地区的萤火虫也不再是成群出现,偶然能见到,也多是单独个体,这与我们小时候萤火虫漫天飞舞的景象天壤之别。究其原因与当前人类活动、湖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不无关系,尤其是化学农药使用,不但对萤火虫虫卵、幼虫、成虫都有全方位伤害,也对萤火虫的栖息食物链造成巨大伤害,所以现在的萤火虫一般只出现在偏远山区,但凡是已经开发为种植土地的区域很少见了。

萤火虫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个种群,陆生类群体相对较多,但两者栖息环境大同小异,多栖息在隐藏度高、植物茂盛、湿度相对高的地区,特别是湖边、河边茂盛草丛最常见。虽说萤火虫对栖息环境要求不严格,但当前人类活动频繁,城市郊区因为热岛效应存在,夏季气温过于闷热,环境为萤火虫所不喜,加之城市的露天河流、湖泊已经越来越少见,即便存在,水质也多有污染,这不利于萤火虫栖息,故而在城市中,除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外,大部分区域已经很少能见到萤火虫的身影了。

而农村地区,除了上述所说的河流、湖泊减少和污染以外,农药喷洒是萤火虫减少的最大原因。农村周边多分布为耕地、种植用地,不管是种植粮食作物还是种植经济作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必不可少,萤火虫作为普通昆虫类,很容易就在喷洒杀虫剂的过程中一并消灭,即便没有直接毒杀,除草剂等农药也会破坏萤火虫的栖息环境,幼虫还没成型就已经被消杀,而成虫没有合适的地方产卵,久而久之萤火虫越来越远离村庄,夏季越来越少见,偶见一只也大概率是“幸存者”。

另外,萤火虫幼虫主要以小型螺类、贝壳类、蜗牛、软体昆虫等为食,而成虫主要以淡水、花粉等为食,当前从幼虫到成虫的食物链多已经遭到全方位破坏,上面说的河流、湖泊减少和污染,直接造成局部区域水生种群减少,缺少幼虫食物的区域,成虫不会在此区域产卵,以最常见的蜗牛为例,曾经只要一下雨,路边草丛随随便便都能发现蜗牛,而当前就连蜗牛壳都已经少见。而成虫所需要的淡水已经污染,化学元素超标、散发阵阵恶臭,也迫使其远离人类生活区域。

其实,当前不仅仅是萤火虫少见,蚂蚱、螳螂、蝴蝶、土蜂、毛毛虫等小型昆虫都已经少见, 原因与上述所说的原因一致。退回20年前,村口小河潺潺流水,找一个石头薄片,支起后下方生火,河中小鱼、小虾直接“石板烧”,撒一点方便面调料,隔壁小孩馋哭了。盛夏,找一玻璃罐头瓶,抓几只萤火虫放入,悬挂蚊帐中能玩一个晚上。而今,带着下一代再回老家,村口小溪不在,入眼是塑料袋、弄药瓶等白色垃圾,与下一代说起萤火虫,只能从书上、电视上为其讲解,或者去昆虫博物馆看一下标本,实物已经很难见到了。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记忆中的农村夏夜,总是萤火虫成群,为啥现在几乎绝迹了

这位朋友的提问勾起少年时代的记忆。在农村的夏天里,吃过晚饭,与小伙伴们拿着芦苇蓆和粗布单子去打麦场睡觉。大人们劳累一天早早入睡,那时候的我们精力充沛,毫无睡意,便一块去捉萤火虫,在明亮的月光下,草滩、浅沟里到处都有星星点点的微黄流光在跳动,给静谧的夜色增添无穷的乐趣,一玩就是半夜,第二天能睡到日上三竿,有的小伙伴在父亲打屁股时才醒来。

不知不觉中几十年过去了,平时还也没注意到熟悉的萤火虫真是消失殆尽,现在一只也看不见了。

四十年间,农业生产从原始的劳作,发展成现在基本上就是农业机械耕种管理。期间从给庄稼施用农村土杂肥,到如今全部是化学肥料,每季农作物还要施用化学农药三、四遍,土地、水源逐渐污染,昆虫、水生动物和部分鸟类也不能幸免,有的种类绝迹、有的数量减少。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享受和生活的便利,同时,也给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不同成度的危害。

现在提倡生态农业,得到实施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人们已经习惯了当前的耕作方式,想要改变不是一天两天能实现的,如果继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消失的不光是萤火虫,人类自身也在其中!

(图片来自百度)



南瓜苗有萤火虫怎么防治

南瓜苗上有萤火虫怎么防治?对于这个问题,晏子只想说,题主你误会萤火虫了。虽然你附了两张照片,信誓旦旦地想说明萤火虫吃了你的南瓜苗,因成想置其于死地,但是这两张照片,正好说明了你对萤火虫的误解。因为萤火虫是夜行的昆虫,白天一般不会出来活动,更不会出来进食,萤火虫白天一般呆在遮蔽度较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怎么又会轻易让你发现,并且拍成照片呢?

萤火虫是益虫,不会为害瓜类,反倒保护瓜类。

萤火虫是一种益虫,我们从小都知道,夏天的夜空中,萤火虫就像天空中的绿灯笼,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并且,可以肯定地说,萤火虫是不吃菜叶子的。萤火虫夜的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成虫仅进食一些露水或花粉和蜗牛肉。萤火虫生产时会寄居在蜗牛壳中,以蜗牛为食。而蜗牛是一种害虫,比较喜欢吃蔬菜的叶子,萤火虫又喜欢吃蜗牛,是蜗牛的天敌,是百分之百的益虫,为什么要对其进行防治呢?

在生物界,萤火虫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萤火虫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所以是一种生态指示昆虫。想想我们小时候,夏秋的夜晚总会看到闪闪烁烁的萤火虫,有时候也会捉来玩一下。现在萤火虫已经极少见了,这说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一是人类大量开发土地,改变或破坏了本萤火虫所栖息的环境,二是农药的大量运用,以及大量污水的排放,都大大地影响了萤火虫的生存。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应该极力改善环境,保护萤火虫。

为害瓜类的极像萤火虫的虫子是黄守瓜。

既然萤火虫是益虫,为什么题主又有照片证明萤火虫吃了他的南瓜苗呢?其实这是题主认错了,题主南瓜苗上的虫子,虽然非常像萤火虫,但并不是萤火虫。这种虫子学名叫黄守瓜,因为有趋黄习性,长得又像萤火虫,所以别称黄萤。其实,仔细看,还是可以发现它和萤火虫的区别的。首先,它的身子没有萤火虫的身子长,而更重要的一点,黄守瓜腹下没有萤火虫那样的发光体,晚上也不会发光。

黄守瓜是瓜类蔬菜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北方1年发生1代,南方一年发生1~3代,台湾南部3~4代。黄守瓜成虫啃食瓜类作物的嫩叶与花朵,几乎为害各种瓜类,特别是西瓜、南瓜、甜瓜、黄瓜等,并且,黄守瓜的成虫、幼虫都能为害,除了吃瓜叶和花瓣,还可以为害南瓜幼苗皮层,咬断嫩茎和食害幼果。所以是较常见的瓜类作物害虫。黄守瓜成虫喜在温暖的晴天活动,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烈,这一点和萤火虫恰好相反。所以,可以肯定地说,题主发现的像萤火虫一样的虫子,就是黄守瓜。

黄守瓜防治要综合防治。

黄守瓜防治要抓住成虫期,采取综合防治。无害防治法,可以利用其趋黄习性,用黄盆诱惑捕捉。有些地方用草木灰防治,也取得较好的效果,即在为害期趁露水未消时将瓜类作物叶片了撒上草木灰。科学证明,草木灰和石灰粉以及锯末、稻糠、谷糠等,不利于黄守瓜产卵,所以在作为根部和叶片上撒施,可以减轻黄守瓜产卵,从而减轻危害。另外,无公害的防治法,还可以利用纱窗布做成网罩,罩住瓜类幼苗,网罩下方用土块压紧压实,以躲避黄守瓜对瓜类幼苗的严重危害。

但是黄守瓜为害较重时一定要及时施药,快速杀灭,以防泛滥。瓜类作物苗期黄守瓜危害,会严重影响后期生长,所以苗期防治是重点。瓜类幼苗移栽前后,可以喷施90%敌百虫1000倍液2-3次。也可以用90%敌百虫1500倍或烟草水30倍液点灌瓜根。而春天是黄守瓜幼虫期,抗药性较差,这时候药物防治效果最佳。因为黄守瓜可以越冬,所以冬季要进行铲除杂草、清理落叶,消除其越冬的环境。黄守瓜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清晨,活动力较差,可以进行人工捉拿。

菜园子里种植的丝瓜,叶子被一种萤火虫啃食了许多的小洞,应该如何防治

我是农夫,我来回答!

对于这种小虫子,农夫是比较熟悉的。其长得确实很像萤火虫,在我们当地也确实叫它“萤火虫”。不过,这种虫子却没有萤火虫长,小时候也常常在丝瓜、南瓜、西瓜、甜瓜等叶子上发现这种虫子。因为它常常危害这些蔬菜的叶子,所以我们见到一会,往往是捉到了就直接踩死。

这种虫子的学名叫黄守瓜,是属叶甲科守瓜属的一种昆虫。其长得和萤火虫真的很像,但是外观还是有些差别的。像萤火虫一般都是黑色的,而黄守瓜成虫的颜色则是橙黄色或橙红色的。对于农民来说,这种虫子是非常可恨的,因为它很喜欢啃食瓜类蔬菜的叶子,也是西瓜、甜瓜、丝瓜、南瓜等瓜类蔬菜的的重要害虫之一。

每年到了天气暖和了以后,往往是清明节以后黄守瓜就出来活动了,并且主要是在晴天的上午出来活动,比如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是黄守瓜活动的高峰期。而到了阴雨天则很少见了。它们很擅长飞跃,遇到惊吓了就会快速飞走,或者是直接装死。一般都是停留在叶子上面啃食叶子。而且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它们在啃食也指的时候,会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所以也就会导致叶子上面会有一些半环形的圆洞。那黄守瓜如何防治呢?

在我们当地这里都是采用最安全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即撒草木灰法。如果发现菜叶子上面有草木灰了,那就咬及时撒一些草木灰,效果是很管用的。不过需要注意,撒草木灰一定要在早上,并且是在露水还没有干的时候撒。将草木灰撒在上面,就可以很好的趋避黄守瓜来啃食了。

前两天发现地里甜瓜叶子上有黄守瓜虫子,不少的叶子上都被啃了小洞。第二天早上,就提了一小桶的草木灰过去,毕竟家里有土灶,草木灰不花钱。直接把它们撒在甜瓜叶子上,现在情况得到了好转。有人建议用药,其实农夫认为自家种植的一些瓜果,不用太追求产量,能不用药还是尽量少用吧。

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哦,农夫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支持(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的你,是否还记得在儿时的夏天里满院子追逐萤火虫的趣事

儿时依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的食物都是无公害,那个时候的娱乐都是穷快活,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大都市,每天不是补课就是培优,学习的压力困扰着孩子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庆幸作为80后的我们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值得回忆――那个时候虽然穷,但却很快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